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第六章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第六章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第六章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第六章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第六章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第六章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构造地质野外调查要点 一、褶皱构造调查 一 褶皱位态分类 褶皱大空间的位态主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根据轴面倾角(横座标)和枢纽倾角(纵座标)将褶皱分成七种类型(表6-1,图6-1)。 表6-1褶皱位态分类一览表 序号 类型 特征 Ⅰ 直立水平褶皱 轴面倾角90080,枢纽倾伏角0010 Ⅱ 直立倾伏褶皱 轴面倾角90080,枢纽倾伏角10070 Ⅲ 倾坚褶皱 轴面倾角90080,枢纽倾伏角70090 Ⅳ 斜歪水平褶皱 轴面倾角80020,枢纽倾伏角0010 Ⅴ 斜歪倾伏褶皱 轴面倾角80020,枢纽倾伏角10070 Ⅵ 平卧褶皱 轴面倾角00200, 枢纽倾伏角0020 Ⅶ 斜卧褶皱 轴面倾角200800,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70090,且两者倾向、倾角基本一致。 二 褶皱的形态分类 主要根据各褶皱形态的相互关系和褶皱层的厚度层变化对褶皱进行分类。 图6-1 褶皱位态类型及其赤平投影图 (说明见正文)I-Ⅶ褶皱产状类型分区赤平投影图,β枢纽极点;A轴面投影大圆;π褶皱面的π圆(环带)(据M.J.Fleuty 1964, D.M. Ragan 1973及B.E. Hobbos等(1976)综合编绘) 1. 根据褶皱的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分类。 ① 平行褶皱主要特征是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弯曲各层具同一曲率中心;向下消失于滑脱面上。 ② 相似褶皱主要特征为各褶皱面作相似弯曲;各面曲率相同,但无共同的曲率中心;两翼变薄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厚度在褶皱各部位相同;褶皱形态随深度的变化保持一样。 2. 兰姆赛的褶皱形态分类 兰姆赛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厚度变化和等斜线的形式将褶皱分为3类5型(图6-2),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Ⅰ型褶皱一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的曲率。再根据厚度变化细分为三型(图6-2)。 IA型褶皱褶皱层厚度在枢纽部分比翼部小,可称顶薄褶皱。 IB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各部分相等,是理想的平行褶皱。 IC型褶皱枢纽处的厚度比翼部的略大,是平行褶皱(IB型)和相似褶皱(II型)的过渡类型。 Ⅱ型褶皱一等斜线相互平行,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同,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型褶皱一等斜线向外弧顶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 除上述几种褶皱的主要分类外,为了便于对褶皱的描述,可以根据褶皱两翼之间的夹角(翼间角)大小,将褶皱描述为平缓(180120)、开阔(12070)、中常(7030)、紧闭(305)和等斜(50)褶皱。也可以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将褶皱描述为圆弧(滑)、尖棱、箭状褶皱和挠曲。 图6-2 按等斜线的褶皱分类 (1) 褶皱从属构造的调查 收集与大型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构造,是褶皱成因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测量和描述以下构造现象。 三 褶皱构造的调查内容及要求 1. 褶皱要素和几何形态的观测 要注意测量 ①褶皱两翼的产状;②褶枢纽的产状;③定量或定性地确定轴面产状;④翼间角的大小,并且注意观察描述①转折端的形态;②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从翼部到转折端);③各褶皱面弯曲的协调性;④褶皱的对称性。对一些典型的褶皱要进行素描和照相,用于褶皱形态(兰姆赛几何形态分类)分析用的照片,必须要垂直枢纽拍摄。 2. 褶皱从属构造的调查 收集与大型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构造,是褶皱成因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测量和描述以下构造现象。 ①从属褶皱,测量从属褶皱的两翼产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②测量节理、裂隙及小断裂的产状,描述与褶皱之间关系;③观测层间滑动擦痕产状、破碎的规模及运动方向;④观测劈理及线理产状、分布型式和与褶皱的关系。 需要指的是,中等尺度以上的褶皱通过填图才能在平面上反映出来,调查时,应在褶皱的倾伏(或扬起)部位设计路线或观察点,并标绘所测岩层产状(或枢纽产状)。 二、断裂构造调查 一 断层分类(表6-2) 表6-2 断层分类一览表 分类 依据 类 型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 正断层 逆断层 高角度逆断层 倾角一般大于45 低角度逆断层倾角一般小于450 逆冲断层 位移显著、角度低缓 平移断层 右旋平移断层 左旋平移断层 平移一逆断层以逆断为主,兼平移性质 平移正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兼平移性质 逆平移断层以平移为主,兼逆断层性质 正平移断层以平移为主,兼正断层性质 据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 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面等原生地质界面基本一致 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与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 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或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 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或与区域构造线基本直交 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或与区域构造线斜交 推覆体在角度十分低缓的逆冲断层上推移距离在数公里(意指5km)以上的平板状外来岩体(系)。 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即包括逆冲断层又包括外来岩体在内的整个构造。 枢纽断层断层的一侧以垂直于断层面的轴为枢纽 而发生过旋转运动的断层; 剥离断层是伸展构造区一种平缓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并且往往伴生以变质核杂岩体,剥离断层之上为剥离上盘,其下为剥离下盘。上剥离盘是一套浅层次的正断层组合,下剥离盘为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是由古老片麻岩等组成的穹状隆起,外形近园形,以剥离断层为界与沉积盖层分开,顶部与剥离断层接触带是一条由糜棱岩组成的韧性剪切带。 滑脱构造是指顺一条相对原生面(如不整合面,重要岩系或岩性界面等)发生剪切滑动,滑动面上下盘的岩系各自独立变形,或造成地层的缺失的构造,它是伸展(或重力)体制下形成的低角度断裂构造。 走向滑动断层(走滑断层)指大型平移断层,两盘顺直立断层面相对水平滑动。 二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描述术语表6-3 三 断层调查方法及内容 1. 调查方法 采用大、中、小构造相结合,遥感解释与实地观察相 表6-3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描述术语一览表 几何要素 断层面、断层(裂)带、断层线、断盘(上盘、下盘,东盘、西盘和南盘、北盘等) 位移 滑距、总滑距、走向滑距、倾斜滑距、水平滑距;断距、地层断距、铅直地层断距、水平地层断距;落差、平错 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断层是否存在,然后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断层的识别标志见下表(表6-4) 表6-4断层野外识别标志 识别标志 举 例 ①地貌标志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泉水的带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 线状或面状地质体突然中断和错开、构造线不连续、岩层产状急变、节理化和劈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擦痕等 ③地层标志 地层的缺失或不对称重复 ④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 岩矿、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 ⑤岩相和厚度标志 岩相和厚度的显著差异 2. 调查内容(表6-5) 需要指出,对一些裸露好的断层面及指向性构造要进行素描和照相。 表6-5断层野外调查内容一览表 调查内容 解释及举例 ①断层两盘的地层及其产状变化 如走向断层引起的地层效应;横向断层引起的地层效应 ②断层面产状 直接测量,根据断层“V”字形判定,借助于伴生构造判定 ③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 ④断层带的宽度 ⑤断层岩类型 参考表7-6和表7-7 ⑥断层的组合型式 如正断层的地堑和地垒、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逆断层的单冲型、背冲型、对冲型、楔冲型、双冲构造 四 断层岩分类 断层从产出的构造层次上分为脆性断层和韧性断层,断层岩也相应分为碎裂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 断层岩分类参考表6-6和表6-7。在野外,可根据手标本观察,初步进行分类定名(至少分出碎裂岩类和糜棱岩类),并采集定向标本,必要时可采集包体测温和透射电镜等样品。 糜棱岩一般致密坚实,外观具明显的流纹状面理,是由某些矿物(如石英)被强烈拉长并绕一些脆性变形的残斑(如长石)而显示出塑性流动性状,形成流动构造。其中常发育矿物拉伸线理,平行其变形的运动方向。 表6-6 碎裂岩类分类表 固结程度 结构及其定向性 主导作用 基质含量 () 多数颗粒粒径 岩石 名称 未固结的 紊乱 结构 碎裂作用为主 可见碎块<30 断层泥 固 结 的 玻璃化或部分脱玻化 假玄武玻璃 碎裂 作用 为主 <50 >2mm 断层角砾岩 50-90 0.1 -2mm 碎粒岩 >90 <0.1mm 碎粉岩超碎裂岩 表6-7 糜棱岩类分类表 基质性质 基质含量 主要颗粒粒径 mm 岩石名称 糜棱岩化 作用为主 <10 糜棱岩化 岩 10-50 初糜棱岩 50-90 <0.05 糜棱岩 >90 <0.05 超糜棱岩 静态重结晶作用为主 <0.1 千糜岩 0.5-0.05 变余糜棱岩 >0.5 构造片岩 >0.5 构造片麻岩 五 节理调查 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对节理研究有助于分析大一级构造构造成因机制和恢复古构造应力场。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观测和描述以下主要内容。 ①节理的产状;②节理的性质及节理的特征;③节理的分期配套(有重点地调查);④节理的充填情况(注意含矿性);⑤节理与层理及大构造的关系;⑥节理组合型式。 必要时,可作节理统计,为应力场分析提供资料。 除节理调查外,还要注意观测缝合线构造,缝合线分与层面平行和与层面斜交两种,后者可能与区域最大主应力主向垂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析区域应力场。 三、剪切带调查 一 剪切带基本类型 兰姆赛(1980)将剪切带分为四种类型(图6-3)。 图6-3 剪切带类型 A脆性剪切带(断层)具有清楚的不连续面,两盘位移明显。 B脆韧性剪切带;在不连续面两侧的一定范围内的岩层或其它标志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 C韧脆性剪切带剪切带内由剪切派生和张应力形成的呈雁列的张裂隙(脆性破裂),张裂隙之间的岩石一般受到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 D韧性剪切带剪切带与围岩之间无明显界线(见不到连续面),但两侧岩石发生了相对位移(完全由塑性流动来完成),即错而似连。 图6-4 指示剪切运动方向的各种标志 A-错开的岩脉;B-不对称褶皱;C-鞘褶皱;D-收缩性S-C面理;E-云母鱼;F-s型旋转碎斑系;G-d型旋转碎斑系;H-不对称压力影;I-多米诺骨牌构造;J-旋转透镜体 图6-5 收缩性S-C面理及伸展型S-C’面理 二 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调查 首先要识别是韧性剪切带,它以强烈密集的面理发育带为特色,以窄狭的强应变带及岩石糜棱岩化为特征。几何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测量其总体方位、面理产状及其变化;②界定其展布范围;③观测韧性剪切带内、外的变形情况。 二 运动学(部分动力学)调查 主要调查的内容有①面理产状,包括剪切带内面理(S)和糜棱面理(C);②S面理和C面理的交角(Q);③拉伸线理(A线理)产状;④鞘褶皱(A型褶皱的一种)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⑤糜棱岩的类型及展布规律;⑥确定剪切方向,主要的指向性微小构造标志有错开的岩脉及标志层、不对称褶皱、鞘褶皱(或A型褶皱)、收缩型S-C面理、伸展型S-C’面理、旋转碎斑系等(见图6-4、6-5)。 四、劈理及线理调查 一 劈理调查 1. 劈理分类 根据肉眼是否可以鉴别出劈理域和微劈石,把劈理分成不连续劈理和连续劈理两大类型。再根据矿物粒径的大小、劈理域的形态及劈理和微劈石的关系再进行细分。具体分类如下 连续劈理 板劈理 千枚理 不连续劈理 褶劈理 间隔劈理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理 劈理 板劈理 片理 2. 劈理观测内容 ①描述劈理的性质,区分劈理的类型;②测量劈理与层理的产状及其夹角;③注意应变测量标志;④观测描述劈理与劈理之间的先后顺序,为便于描述,可用S1、S2表示;⑤描述劈理与其它构造之间的关系;⑥描述劈理域和微劈石的特征。 二 线理调查 1. 线理分类(表6-8) 表6-8 线理分类表 线理 小型线理 拉伸线理 A型线理 矿物生长线理 皱纹线理 B型线理 交面线理 大型劈理 石香肠构造 矩形 B型线理 梯形 藕节状 不规则状 窗棂构造 B型线理 杆状构造 铅笔构造 压力影构造 A型线理 2. 线理观测内容 ①确定线理类型,特别注意其与运动面之间的关系,研究线理所在的构造面的性质,特别注意构成线理的成分特性。 ②测量线理的空间产状及与所在的构造面的产状关系,要重视统计测量。 ③分析确定线理产出的构造部位,与所属大构造的几何关系,为研究分析大构造的运动、力学性质及成因机制提供依据。 劈理和线理的观测常需配合室内显微或超显微尺度的研究,因而需采集适当的定向样品。 五、构造年代分析方法 构造年代分析是解决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是围绕重大构造事件和构造过程,运用各种测年手段进行精确年代学限制,对各类构造事件和过程给出定量数据,建立构造年代的时空格局,从而精确限制其构造发展演化的过程。 (一)构造年代研究一般步骤 1.进行区域构造分析和典型地区构造解析,搞清研究去构造基本特征,建立构造序次。 2.进行细致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查明变质期次和各阶段变质矿物组合,研究这些矿物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对测年矿物的成因研究。如锆石要研究究竟是岩浆锆石还是变质锆石或碎屑锆石。 3.在上述基础上,根据研究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当测年方法,以保证测年手段能有效地解释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 4.建立构造年代时空格架,恢复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构造形成机制。 (二)构造年代研究的主要方面和方法 1.重大构造变形事件的构造年代约束 在剖析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构造变形产物-构造岩的变形温压环境分析,选取恰当的同位素测年体系来限制构造岩的形成时代。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变形产物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岩。要了解剪切变形时代需要把握以下几下方面问题 (1)、剪切变形在整个区域中的地位,即要确定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的背景。 (2)、变形变质关系,要鉴别出变形前、同变形及变形后矿物生长顺序。 (3)、了解测年矿物所代表的构造意义,对测年矿物要进行成因分析。 (4)、变形温压环境分析,这是测年方法选定和测年数据解释的重要依据。 (5)、测年体系的选定,一般选定的测年体系封闭温度应大于其测年变形矿物的形成温度。 (6)、测年数据的地质解释,正确年龄数据的解释必须以前面5点为基础。 2.岩石抬升折返历史的构造年代研究 这一研究是建立在构造热年代学基础之上的,是Doddson封闭温度理论发展的主要成果,根据封闭温度理论,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并非原始的结晶年龄,而是其冷却年龄,即矿物冷却经过封闭温度等温面以来所经历的时间,而以前同位素时钟并不启动。由此可知,通过不同的矿物封闭温度年龄值来反映岩石(矿物)抬升剥露的热冷却史、进而分析造山带岩石抬升折返的全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可归结以下3方面 (1).矿物对封闭温度年龄法即在一定有限范围或对同一岩石样品,通过选用不同封闭温度测年体系分别测年,得出不同年龄值,它们与各自封闭温度值相对应可得出岩石的阶段性冷却曲线,从而达到分析折返抬升冷却的目的。通过扩散理论的计算和实验测试,人们已获得中等冷却速率下不同矿物不同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值,K-Ar或Ar-Ar体系中,角闪石封闭温度约520℃,白云母约350℃,黑云母约300℃,长石变化较大,为150-350℃;Rb-Sr体系中,白云母封闭温度值为50050℃,钾长石为450℃,黑云母为30025℃;裂变径迹测年体系中锆石为200-250℃,榍石为25050℃,磷灰石约10020℃。 (2).单矿物封闭温度年龄法根据封闭温度理论,某一特定的矿物的冷却年龄将随高度增大而增加,因为海拔较高的矿物样品通过其封闭温度等温面的时间较早,因此,同一矿物测年体系的不同冷却年龄与不同高程的对应值就提供了有关抬升历史的直接量度。由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低,因此常常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年龄值来探讨挽近地质时期造山带的隆升史。需要指出,应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地热等温面保持水平且恒定,并且在研究区范围内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抬升剥露。如果研究区范围内岩石存在明显的差异抬升剥露,那么,快速抬升的部位应具有相对年轻的年龄数据,如果研究区范围内地热等温面保持水平,那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部位年龄值来反映研究区岩石的差异抬升,如果这种差异抬升是由于断层活动所引起,则可通过对比断层两盘年龄的差异来揭示断层活动的性质和时间,即上升盘应具有相对年轻的年龄值。 (3).多重扩散域的40Ar/39Ar年龄谱法(MDD法) 传统的Doddson封闭温度理论是建立在矿物的单一扩散域前题之上的,实际上,有些矿物如碱性长石具有多重扩散域特征,近几年,O.M.Lovera和T.M.Harrison等建立了碱性长石的40Ar/39Ar多重扩散域的封闭温度理论模式,通过循环加热的实验程序控制,检测出不同扩散域的Ar馏分,并模拟出温度介于≥350~150之间的连续的冷却曲线。许多实验证明冷却曲线是不均匀的,存在快速冷却时间段和缓慢冷却时间段,从而可进行相关的构造过程分析。 3.晚近时期造山带隆升过程及新构造活动的构造年代研究 上面已谈到用具有较低封闭温度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方法可用来探讨挽近地质时期山脉的隆升史,近年来,随着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特征的了解,可以根据磷灰石裂迹径迹退火特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来约束其所经历的热历史,从而可进一步刻划山脉抬升剥露的细节。 山脉地区新构造的抬升表现为夷平面、河流阶地的发育,运用C14、热释光、宇宙核素等测年方法,通过确定不同夷平面、河流阶地的发育时间来揭示山脉抬升规律。 六、构造变形调查中需注意的问题 1.一个地区特别是造山带地区,构造变形具有多期性。构造变形带往往是多期构造变形的综合产物。因此要注意构造的迭加、转换和继承、转换等的关系,正确区分变形期次及变形先后关系。 2.造山带地区的地层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受到构造变形的改造,地层的构造属性非常明显,因而要注意观察地层受构造变形改造的程度以及区域性构造面理的性质及背景。 3.构造变形总是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因此,在研究某一类构造变形特点的同时要注意其与其它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正确厘定一定构造背景下的变形组合。 4.研究构造变形特点必须大、中、小多尺度密切配合,野外宏观调查必须配合室内显微或超显微研究,要注意采集一定的构造定向样品,定向面一般选择构造面理,如糜棱面理、片理等,野外要重视对一些组构要素的统计测量。 5.构造变形是一定物理化学环境下的产物,研究中要注意观察其反映变形物理化学条件方面的信息,如变形期间新生的矿物组合、矿物的晶质塑性、褶皱波长与厚度及岩石能干性之间的关系等。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应变测量。 6.要特别注意收集有关构造位移指向性的资料,它不仅是构造运动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认识构造动力学及几何学都会提供重要信息。 7.为了全面反映构造的宏观格局,应进行一定的路线剖面绘制。路线剖面(或信手剖面)(图6-6)格式说明如下 (1)剖面方向如果方位角为0到180,则剖面起点放在素描纸的左边;如果方位角为181到359,则剖面起点放到素描纸的右边。 2 剖面上方要注明剖面方向、剖面通过的地质点号、采样点位置和某些地物标志(如村镇、山名等)。 3 剖面下方要标明地质体填图单位代号、地质体各种主要面理产状。 4 剖面中地质体岩性必须用规定的岩性花纹绘制。 5 断层要标出相对运动方向(性质不明除外)。剖面必须有图名、比例尺(数字和线条)和图例。 图6-6 东昆仑沟里乡下青沟冲断--褶皱构造信手剖面图 144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