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章 遥感地质野外调查要点 一、总体要求 1. 遥感地质野外调查(以下简称“野外调查”)的目的是,通过野外地质现象与图像特征的对比研究和对遥感解译结果的地质调查、验证,不断深化对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的认识,逐步订正遥感地质解译图件、资料。 2. “野外调查”是野外地质填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工作应随地质工作阶段而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取决于地质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 3. 110万比例尺遥感影像地图,应是“野外调查”的主要遥感工作手图。 4. “野外调查”观测点,以及重要地质界线应刺点标定在影像图上,观测内容应在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簿中有相应记录、描述。 5. “野外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问题研究需要,采集标本、样品,为室内波谱测试与针对性的专题图像处理提供参考资料。 二、 地质踏勘中遥感地质调查的要求 1. 踏勘过程中“野外调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线地质观察研究与遥感图像中影像特征的宏观对比,初步建立路线上见到的各种地质体、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在遥感图像上的一般性解译标志。 2. 主要对比研究内容 (1) 不同岩性的岩石、不同性质的构造等地表宏观颜色特征及其影像的颜色表现; (2) 不同性质自然景观区中,岩石、构造的地形、地貌、残坡积物覆盖情况、水系结构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特点及其影像纹理结构特征; (3) 不同植被覆盖区,地质体、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在遥感图像中的影像特征; (4) 路线上各种地质体、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在影像中可区分程度及边界定位能力。 三、剖面测量中遥感地质调查要求 (一) 主要任务 查明剖面上各种岩石(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侵入岩、混杂岩等)单位的影像特征;划分出的各种地质填图单位界线在影像上的识别标志。 (二) 研究内容 1. 剖面上单一岩性岩层在展布方向上的影像特征; 2. 剖面上多岩性组合岩层在展布方向上影像特征; 3. 剖面测量过程中建立的填图单位在展布方向上的影像特征; 4. 剖面上岩层产状变化厚度变化的影像变化特点; 5. 单岩性、多岩性岩层的边界识别标志及定位精度估计; 6. 人为建立的填图单位边界识别方法及定位精度估计; 7. 剖面上褶皱岩层在影像图上的表现特征; 8. 剖面上节理发育带、破碎带、断层带的影像特征; 9. 遥感影像标志层建立及其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关关系。 四、地质填图中遥感地质调查的要求 1. 填图过程中“野外调查”的主要任务检查、验证遥感解译图件的内容;建立新的影像解译标志和影像标志层。 2. 检查工作的重点是查明遥感影像的地质属性,研究影像分布区各种地质体、地质构造、地质现象的影像特征。 3. 各种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应在填图过程中随机抽样进行验证,评估属性解译可靠程度和测定地质界线解译精度。 4. “野外调查”过程中,应根据检查、验证的实际调查资料和成果,不断修改、完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利用新建影像标志和影像标志层,随时对遥感图像进行再解译,并及时更新地质内容和完善图面地质结构。 5. 对需要进行专题图像处理研究的地质问题,应在“野外调查”中采集相关的标本、样品。 6. 对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和地质演化发展等遥感地质分析成果,应尽可能在“野外调查”中收集足够的相关证据。 五、遥感地质观察记录描述要点 1. 岩石地层遥感地质调查描述要点表7-1 表7-1 岩石地层的遥感地质调查要点 观察项目 观察及描述要点 色调 黑白 图像 黑、浅灰、灰、灰白、白,色调均匀,色调不均匀(斑状色调),色调紊乱 彩色 图像 淡红,红,深红,淡黄,黄,深黄,淡绿,绿,深绿,淡青,青,深青,浅蓝,蓝,深蓝,淡紫色,紫色,深紫色 空 间 结 构 点 粗点,细点,稀点,密点,显点,隐点,圆点,星点,白点,黑点 斑 粗斑,细斑,稀斑,密斑,显斑,隐斑,圆斑,方斑,不规则斑点,白斑,黑斑,斑块 线,条 粗条(线),细条(线),疏条(线),密条(线),宽条,窄条,长条(线),短条(线),弧线,放射线,平行线(条),斜交线,环状线,指纹线 格 粗格,细格,宽格,密格,方格,菱形格,网格,鳞格,条格,格块,不规则格状 纹 粗纹,细纹,密纹,显纹,隐纹,粗点纹,细点纹,粗斑纹,细斑纹,指状纹,平行纹,羽状纹,梳状纹,树枝纹,放射纹,环状纹,波状纹,曲线状纹,短线纹,紊乱纹 表7-1(续) 观察项目 观察及描述要点 空 间 结 构 链 粗链状,细链状,折链状,网链状,垅链状 栅 粗栅状,细栅状,格栅状,显栅状,隐栅状,断续栅,栅垅,平行栅,润染栅状 地 表 状 况 表面颜色 暗色,深灰,灰色,浅灰,白色 风化状况 风化好,中等风化,风化差 土壤 发育,中等发育,不发育 含水性 含水性好,含水性一般,含水性差 植被发育状况 植被茂密,良好,一般,稀疏,无植被覆盖 植被类型 针叶林,阔叶林,杂木,草,农作物 土地利用状况 耕地多,耕地中等,耕地少,城镇居民用地 地 形地貌 地貌状况 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低丘,凹地 山地形态 长条形,块状,平行,羽状,放射状,格状,不规则状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肾状,马蹄状 山顶形态 圆浑,尖棱,半圆浑,平顶 山地形态 平直坡,凹坡,凸坡,阶梯坡 水 系特征 水系形态 树枝状,钳状沟头树枝状,羽状,平行状,格状,网状,角状,放射状,环状,向心状,扇状,倒钩状,星状 水系密度 密度大(紧密),中等密度,密度小(粗疏) 水系 均匀性 均匀分布,一般,不均匀分布 沟谷形态 碟形谷,箱形谷,V形谷 2.褶皱构造遥感地质调查描述要点表7-2 表7-2褶皱构造遥感地质调查描述要点 观察项目 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 形态特征 环状,同心园状,椭圆状,弧状,长带状,对称状 地形特征 岩层三角面,猪背岭,单面山,对称重复出现 岩性地层 相同地层,对称重复出现,岩层三角面的产状发生偏转,构成马蹄形,弧形 水系特征 放射状,向心状,环形水系 3.断裂构造遥感地质调查描述要点表7-3 表7-3 断裂构造遥感地质调查描述要点 观察项目 观察及描述要点 色调特征 色调异常线,异常带,异常界面 形态特征 影像标志层被错开和切断,破碎带的直接出露,影像标志层的缺失和重复,岩层产状沿线的突然变化,侵入体,矿体,松散沉积物呈线(带)状分布,线性负地形 岩性地层 岩性地层切割,错开,缺失,重复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不连续性,界面岩层走向斜交,断裂、褶皱沿走向被错移,褶皱沿走向突然变宽(或窄),界面两侧构造发育程度,褶皱格局明显不相同,构造破碎带的直接出露 地貌特征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山脊线错动,线状排列的负地形 水系特征 对口河,倒钩状水系,格子状,角状水系,水系局部河段呈直线、折线河段、直角状急转弯河段,深直峡谷,深直宽谷,“之”字形河谷,河流的汇流,多条河流同向转弯,水系河网的整体错位,线性排列的河流、泉点、异常点,河、湖、海岸线局部出现的直线,或折线延伸的陡崖、海蚀崖定向延伸的岬角,石岛等 4.不同地质体界线遥感地质调查内容表7-4 表7-4 不同地质体界线遥感地质调查内容 观察项目 野外观察内容 表观特征 不同地质体其边界特征在表面颜色上能否清楚区分,土壤及其含水性、风化程度及植被覆盖的分布是否有明显差异,遥感图像上能否从色调上确定其边界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形态的变化与地质体界线的关系,遥感图像能否从遥感影像形态和纹理特征的变化(突变,渐变)上来确定地质体界线。 水系特征 水系的形态、密度、均匀性,对称性变化与地质体界线的关系,遥感图像上能否从遥感影像的水系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变化(突变,渐变)上来确定地质体界线 植被特征 土地利用 状况 植被的类型,植被发育程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状况与地质体界线的关系,能否从遥感影像色调和形态特征变化(突变,渐变)上来确定地质体界线 5.野外观察记录格式表7-5 表7-5 遥感地质野外观察记录格式 野外 观察点 地质体特征 遥感影像特征 备注 编号 地理位置 地质体描述(岩性,岩层,构造,矿产) 产状 厚度 色调 形态 地貌 水系 其它 六、遥感地质野外观察及调查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按工作进程,可分为当日整理,阶段整理和野外工作结束前的整理。 1. 当日资料整理 1. 由记录人员检查,核对记录与手图的吻合程度;手图,航、卫片上各种地质要素标绘的合理性、准确性。 2. 检查工作手图,航、卫片之点、线吻合程度。 3. 对遥感图像进行局部解译,将最新的野外第一手资料,补充到遥感地质解译图上,并补充修改解译标志。 2. 阶段性资料整理 综合分析整个工作区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已测地段的地质资料,根据实测资料补充修改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对全区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解译,找出下一步遥感地质野外工作重点研究调查的对象和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 3. 野外工作结束前资料整理 1. 对地质、矿产解译成果进行着墨,标本样品清理登记。 2. 对遥感图像作全面复查、修改,补入野外调查阶段的实际资料,使解译成果更加充实可靠,解译图面更为合理,尽量减少经野外调查后仍然留下的缺点,为最终遥感地质解译图件的编制提供可靠资料。 15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