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战略保障分析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有色金属资源总体上比较丰富,探明种类较为齐全,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13种储量通报中的数据。既有钨、锡、钼、锑等储量丰富、品位上佳、矿床规模较大的优势矿种,也有铅、锌等资源量较大、矿床规模较大、供需基本平衡的矿种,还有需求较大的相对不足的大宗矿产,如铜、铝等。其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支柱性矿产铜、铝等,保有储量占世界比例较低,且贫矿多或难选矿多,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大量进口如铜精矿和氧化铝,对外依存度较高,铅、锌等矿产需求量逐渐加大,正由大量出口转为相对不足。 受不断扩散和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击,资源保障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生产方式需要转变、管理方式需要转变,为此,国务院批准出台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便使有色金属产业保持稳定运行,并逐步步入良性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规划已经实施,但关键是推进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在清楚认识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状况、供给能力和需求潜力的基础上,切实推进有色金属找矿和产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有色金属保障能力。 一、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状况 (一)资源总量丰富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与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一致,一是有色矿产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二是贫矿较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三是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中国80%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铜、铝、铅、锌矿产多。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但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分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四是分布范围广,区域不均衡。中国有色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很广,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产出,但区域间不均衡。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赣东北和西部地区;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广西、湖南、广东、江西、云南、内蒙古、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地区;钨锡锑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地区;钼矿主要分布在海南、吉林和陕西等地。 (二)储量总体增长 我国是一个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中钨、锡、钼、锑等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铅、锌位居世界第二,铜矿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四,铝土矿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六,镍矿位居世界第九。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开展,尽管生产消耗速度加快,但我国有色金属探明储量大多数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从1978~2008年,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等大宗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增长53.0%、106.0%、96.2%和160.3%。新世纪以来从2001年到2008年,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增长11.5%、22.7%、21.6%和6.5%。 从1978~2008年,我国优势矿产钨、锡、钼、锑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增长66.8%、111.5%、201.4%和86.2%。镍矿30年间仅增长了8.0%。新世纪以来,优势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减少,优势削弱,甚至出现优势矿产不优的情况。2001~2008年,钨、锡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下降3.8%和4.5%,钼、锑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增长28.1%和6.8%。镍矿查明资源储量几乎没有变化。 二、世界有色金属资源状况 世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而又比较集中,目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铅、锌等矿产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美国、中国、智利、几内亚、秘鲁等。其中,智利铜储量占世界总量的38%;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澳大利亚、越南,合计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0%;铅锌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秘鲁、墨西哥等国;钨、锡、钼、锑、镍矿主要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秘鲁、智利等国。 从2000~2008年,世界铜、铝、铅、锌、钨、锡、钼、锑、镍等储量基础,除了锡矿下降了8.O%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钼、钨、铜和锑等储量基础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世界铜矿资源 2008年世界铜储量为5.5亿吨,储量基础为10.0亿吨,2000年世界铜储量为3.4亿吨,储量基础为6.5亿吨,探明储量增长了54%。铜储量分布广泛,其中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秘鲁,两国合计分别占世界储量和储量基础的40.0%和48.0%。其他储量较多的国家还有美国、墨西哥、印尼、中国、波兰、赞比亚、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刚果金和菲律宾等。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2008年世界陆地铜资源量为30亿吨,深海底和海山区的锰结核及锰结壳中的铜资源量为7亿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另外,洋底或海底热泉形成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含有大量的铜资源。 (二)世界铝土矿资源 2008年世界铝土矿储量为270亿吨,储量基础为380亿吨,2000年世界铝土矿储量为250亿吨,储量基础为340亿吨,探明储量增长了11.8%。新增储量和储量基础主要来自越南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几内亚、澳大利亚、越南、巴西、牙买加、印度和圭亚那的储量居世界前七位,合计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6.6%。美国地调局估计,世界铝土矿资源量储量加上次经济资源及未经发现的矿床约为550亿~750亿吨,主要分布在非洲33%,大洋洲24%,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2%,亚洲15%,其他地区6%。 (三)世界铅矿资源 2008年世界铅储量为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万吨,2000年世界铅矿储量为6400万吨,储量基础为14300万吨,探明储量增长了19.0%。铅矿资源储量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合计占世界储量的71%。其它储量基础较多的国家还有加拿大、秘鲁、墨西哥、摩洛哥、瑞典和南非等。 (四)世界锌矿资源 世界锌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泛。2008年世界锌储量为1.8亿吨,储量基础4.8亿吨,2000年世界锌储量为1.9亿吨,储量基础为4.3亿吨,探明储量增长了12.0%。目前,锌储量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合计占世界锌储量基础的66%。世界现有锌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只占锌资源量的10.5%和23.6%,说明全球锌勘查潜力仍较大。 (五)世界钨矿资源 2008年世界钨储量为300万吨,储量基础630万吨,2000年世界钨矿储量为200万吨,储量基础为320万吨,探明储量增长了97.0%。世界钨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和玻利维亚,五国合计占世界总储量基础的87%。其他国家还有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泰国、葡萄牙、巴西、缅甸、奥地利、朝鲜、乌兹别克斯坦等。中国是世界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加拿大钨的总储量为26万吨钨含量,储量基础为49万吨,仅次于中国,列世界第二,约占世界钨储量的9%,俄罗斯位居第三,其钨矿储量约占世界钨储量的9%,三国合计占世界钨矿资源储量的81%。 (六)世界锡矿资源 世界锡资源较为丰富,2008年世界锡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560万吨和1100万吨,2000年世界锡矿储量为770万吨,储量基础为1200万吨,探明储量下降了8.0%。储量减少的50万t全部来自马来西亚,这也反映了近年马来西亚锡矿开采和勘查逐渐下滑的趋势。锡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马来西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七)世界钼矿资源 2008年世界钼储量为860万吨,储量基础1900万吨,2000年世界钼矿储量为550万吨,储量基础为1200万吨,探明储量增长了l18.0%。世界钼储量主要分布在美国、智利、中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这五个国家的储量占世界钼总储量的90.6%。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世界上已查明的钼资源量在1900万吨以上,美、智、中、加、俄五个国家的储量基础约占世界钼储量基础的92%。 (八)世界锑矿资源 2008年世界锑储量为210万吨,储量基础为430万吨,2000年世界锑矿储量为210万吨,储量基础为320万吨,探明储量增长了34.0%。世界查明的锑资源量约有510万吨,集中分布在中国、玻利维亚、俄罗斯、南非和墨西哥等国家。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集中了世界77%的锑储量,经济意义最大。 (九)世界镍矿资源 2008年世界镍储量为7000万吨,储量基础15000万吨,2000年世界镍矿储量为4600万吨,储量基础为14000万吨,探明储量增长了7.0%。世界镍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古巴、加拿大、俄罗斯、新喀里多尼亚、印度尼西亚、南非、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合计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1.6%。 (十)主要有色金属矿产静态保证年限 从当前保有储量与生产规模对比分析来看,我国有色金属,无论是大宗短缺矿产还是优势矿产,静态保证年限都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储量增长赶不上生产消费的增长。自2001~2008年,主要矿种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明显缩短,铜矿从74年降至32年,铝土矿从289年降至87年,铅矿从34年降至16年,锌矿从37年降至19年,钨矿从53年降至39年,锡矿从23年降至18年,钼矿从92年降至23年,锑矿从15年降至9年,镍矿从139年降至56年。但同期世界主要有色金属静态保证年限较长,如铝土矿达100多年,有些矿种静态保证年限还有较大幅度提高,如铜和镍矿,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 三、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我国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2003年以来全球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在世界有色金属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钨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锑产量占世界的66%,钼产量占世界的40%。 铜、铝和镍三种有色金属是我国比较短缺的,进口量比较大,对外依存度有上升的趋势。铜约有2/3需进口,铝约有4成来源于国外,镍约有6成依赖进口。铜铝镍是我国短缺的有色金属矿产,我国铜铝镍短缺的资源供应局面将长期存在。锡的消费量增长迅速,已成为净进口国。铅锌钨钼锑等是我国的优势矿产,大量出口,为全球的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不断增长。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汞等的十种有色金属,2003年产量1205万吨,2008年达到2520万吨,六年来增长一倍,累计产量11080万吨。 (一)铜精矿远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铜精矿产量从2003年60.44万吨金属量,下同增长到2008年的93.08万吨;同期精炼铜产量由184万吨增加到378.9万吨。同期精炼铜消费量由303万吨增加到480.6万吨。六年来累计生产铜精矿477.4万吨,精炼铜1688万吨,累计消费精炼铜2357.2万吨,约有1/3的精炼铜是用国内的原料生产的。 (二)铝产量消费量大幅度增长 我国氧化铝产量从2003年的611.2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278.2万吨。同期精炼铝产量由596.2万吨增加到1317.7万吨;精炼铝消费量由547万吨增加到1260万吨。六年来,我国累计生产氧化铝7764.5万吨,精炼铝5542.4万吨,累计消费精炼铝5103.2万吨,其中约60%精炼铝是用国内原料生产的。 (三)镍消费缺口不断加大 2003年我国精炼镍产量6.47万吨,消费量13.78万吨,缺口7.31万吨;2008年精炼镍产量13.26万吨,消费量36.51万吨,缺口23.25万吨,不断增加。同期,精炼镍进口从6.76万吨增至11.81万吨。六年来我国精炼镍产量58.58万吨,累计消费量134.88万吨,约有40%的精炼镍消费是由国内的原料生产的。 (四)铅锌供过于求 2003年我国精炼铅产量156.4万吨,消费量115万吨,2008年精炼铅产量320.6万吨,消费量275万吨。六年来我国精炼铅产量增长了105%,年均增长15.4%,消费量增长了139%,年均增长19.0%;2003~2008年累计精炼铅产量1453.9万吨,累计消费量1175.4万吨,我国累计精炼铅产量大于累计精炼铅消费量278.5万吨,精炼铅净出口。 2003年我国精炼锌产量231.9万吨,消费量200万吨,2008年精炼锌产量391.3万吨,消费量370万吨;六年来,累计精炼锌产量1864.6万吨,累计消费量1835.9万吨,我国累计精炼锌产量略大于累计精炼锌消费量。 (五)精炼锡开始供不应求 2003年我国精炼锡产量9.81万吨,消费量6.7万吨,供过于求;2008年精炼锡产量12.95万吨,消费量14.1万吨,供不应求,精炼锡的出口也在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3.13万吨降至2008年的1.32万吨,表明我国锡的需求逐年递增。 (六)钨钼锑等大量供应全球消费 2003年我国钨产量7.02万吨,消费量1.7万吨;2008年钨产量8.4万吨,消费量2.6万吨。六年间我国钨累计生产53.7万吨,累计消费不足15万吨,我国生产的钨大多用于出口。 2003年我国钼精矿产量7.16万吨,钼消费量1.57万吨;2008年钼精矿产量18.1万吨,钼消费量4.37万吨。六年问我国钼精矿累计生产67.31万吨,累计钼消费不足20万吨,我国生产的钼矿大多用于出口。 2003年我国精炼锑产量12.32万吨,2008年精炼锑产量18.36万吨。六年间我国精炼锑累计生产85.74万吨,累计消费估计35万吨左右,我国生产的锑矿大多用于出口。 我国的钨钼锑等矿产的生产不仅供应了国内的消费,而且大量出口。 四、主要认识与结论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保障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相对不足,地质工作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 (一)基本认识一 高涨的矿产品需求将趋缓,但矿产品需求的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仍将维持一段时期,但需求增幅将减缓,仍将继续承担拉动全球矿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作用,有色金属旺盛的需求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期。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未变,影响矿产品需求的基本因素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较为旺盛的需求仍将持续一段时期。 1、经济仍将维持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在连续五年维持两位数增长速度以后,未来一段时期将维持在8%左右增速的可能性很大,这样的发展速度,仍然需要更多的能源和矿物原材料,包括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 2、城镇化发展势头不可逆转。每年1个百分点增长城市化率,仍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更高的建筑,更宽的道路。 3、工业化进程继续推进。在新型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现代的仪器设备;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仍然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 4、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基本现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需要更多的原材料,而中国制造的成品将源源不断供应给全世界,中国在矿产品需求和消费方面实际上充当二传手的作用。 5、消费结构升级。从吃、穿、用到满足全面小康社会需求的住、行转变将加快进程,住房、汽车等正逐渐成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主线和热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对铜、铝等有色金属的需求将保持旺盛增长态势,建筑设施、电力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包装装潢等领域,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色金属。 (二)基本认识二 大宗短缺金属,如铜、铝、镍等供需矛盾将会在长期存在,需要两手抓,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人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开源,既需要加强勘查提高资源供应能力,从增储角度考虑,发现更多的资源,增加可采储量,也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从挖潜角度考虑,把现今已经发现难以利用的资源转变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把以往边界之外的资源转化为表内资源,这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挖潜也是一种增储。目前我国铜矿资源潜力较大,可以主要从增储考虑,加强勘查发现更多的矿床;铝土矿资源量不少,但主要是一水硬铝石,可以从挖潜考虑,发展新的开发利用技术。节流,就是在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和节约原材料的技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和材耗。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还很低,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用量。 (三)基本认识三 我国优势矿产的优势地位正在削弱,如钨、锡矿产的国际竞争力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下降所致,需要从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保护和重视。 我国优势矿产出现优势不优的局面,尽管国家连续出台包括生产总量控制指标、出口配额、调整贸易税率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仍呈现过度开发、大量廉价出口的局面,有的矿种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我们根据资源禀赋,市场控制能力和科技管理支撑能力等三个方面8个指标进行结算表明,自2001年以来,钨、锡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形势不容乐观。 对于优势矿产逐渐丧失优势的现状,简单地实施总量调控政策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深思,需要对总量调控政策等加强深入研究,形成国家政策统一、执行有力的局面。一是加强部委之间的协调,提高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在优势矿产的政策方面,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应加强协调沟通,形成统一的政策措施;二是总量调控政策的实施应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确保调控的总量能够切实执行和落实;三是对调控指标的分配采取行政管理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四是政策措施一旦实施,就要严格执行,并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对待超指标的行为可以从税收、惩罚等严格的经济手段。 今后我国优势的有色金属矿产钨矿锡矿钼矿锑矿将实行更严格的资源保护,提高开发利用的门槛,开发利用将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四)基本认识四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解决资源问题,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对于我国大宗短缺的有色金属种类,同时降低国内消费,从供需两方面调控,提高资源保证能力。 金融危机引起的矿产品需求减缓和价格暴跌将对矿业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国际矿业进入新的调整期或衰退期,需要我们既要有魄力,敢于抓住时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又要审时度势,科学谋划走出去战略。应组建有竞争力的大型矿业公司,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持。当然,提高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供给,首先还要立足国内,加强勘查和节约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