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 HG/ T 2 1 5 8 7 一9 5 主编单位化工部第二勘察设计院 批准部门化学工业部 实施 日期一九九 六 年 五月 一 日 主要符号 触探头锥底面积、 振幅; 压缩系数; b 基础 底面或载荷板宽度; ‘粘聚力; C B R 加州承载比; C c 压缩指数、曲 率系数, C H 水平向固 结系数; C v 垂直向固 结系数; C , 幅射向固结系数; C s回弹指数; C } 不排水抗剪 强度; D阻尼比; D , 砂土的 相对密度; d i o 土的有效粒径; d 3 0 土的中间粒径; d s o 土的平均粒径; d s o 土的界限粒径; d 基础 埋置深度、 钻孔直径、 桩身 直径、 筛孔直径, 载荷试验承压 板直 径; E 地基弹 性模量; E d 地基动弹性模量; E m 横压 模量; E s土的压缩模量; E o 地基 土变形模量; ‘ 孔隙比; F s 安全系数, F滑坡稳定安全系数;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 o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介 地基承载力 标准值; f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f s触探头侧壁摩擦力; G 地基剪切模量、土的比 重, .2 5 I 1. I F J K K, Kd KP Ko k N N1 o N2 6 N6 3 . 5 N1 2 0 OCR 尸 土的液性指数; 土的塑性指数; 渗透压力; 土压力系数、土的刚度 ; 主动土压力系数; 岩石的软化系数; 被动土压力系数; 静止土压力系数; 土的渗透系数; 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 轻型触探锤击数; 中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指标样本数; 超固结比; 总压力、总荷载、总贯人阻力; 载荷试验比例界限; 前期固结压力 ; 载 荷试验极限荷载; 比贯入阻力 ; 有机质含量、流量、吸水量; 触探锥头总阻力; 触探锥头阻力; 无侧限抗压强度; 基 础或载荷板沉降量; 土的饱和度 ; 土的灵敏度; 孔隙水压力; 地层压缩波波速 ; 地层剪切波波速 ; 土的天然含水量 ; 土的液限; 土的塑限; 土的最优含水量; 2 6 . PoPc氏PsQQcqcqu£Sr凡“再Vsw叭wPwoP X x标准值 ; Z 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 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触探头锥角; a c风干状态天然坡角; a a .水下状态天然坡角、土的含水比; Y一一土的重力密度 重度 ; 7 d 土的 干重度; 占 变异系数; a c一 一 压实系数; 。一 一 土的泊松比; A 摩擦系数、指标算术平均 值; A土的质量密度 〔 密度 ; P }粘粒含量; P d土的干密度; P d . - 最大干密度; 。标准差; - 一抗剪强度; 小内摩擦角; 申一 一滑坡体剩余下滑力传递系 数; IA一 平均值 ; } f回归修正系数; 舀折算系数。 总则 1 . 0 . 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是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勘察质量和水 平的最终体现。为使资料整理有章可循 ,保证勘察成果质量,满足工程建设要 求,特制定本标准。 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从事其它 行业岩土工程 勘察时,可参照执行。 1 . 0 . 3 勘察资料整理必须以国 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 B 5 0 0 2 1 -9 4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 B J 7 一8 9 , 土工试验方 法标准 G B J 1 2 3 一 8 8 等有关现行规程、 规范为依据, 以 满足设计要求为 前提, 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 确保勘察成果的质量、水平和效益。 1 . 0 . 4 资料整理的内容包括 1 . 0 . 4 . 1 整编原始资料; 1 . 0 . 4 . 2 绘制图表; 1 . 0 . 4 . 3 分析、统计与选定岩土性质指标和计算参数; 1 . 0 . 4 . 4 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 0 . 5 本标准中所有附图、 附表均为图式。 试验 〔 测试图表中所涉及的计算 公式等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试验方法不同另行选用。 2 原始资料的整编 2 . 0 . 1 原始资料的整编,主 要是在下列工 作中所 获得的各种原始记录、标 本、 样品、图表、照片、磁带 盘 、录像进行检查核对和初步分析,为编制最终成 果提供真实、完整的基本资料 2 . 0 . 1 . 1 勘探点测定; 2 . 0 . 1 . 2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 2 . 0 - 1 . 3 资料收集与调研; 2 . 0 . 1 . 4 勘探作业 ; 2 . 0 . 1 . 5 原位测试; 2 . 0 . 1 . 6 室内试验; 2 . 0 . 1 . 7 现场检验与监测等。 2 . 0 . 2 原始资料整编应在现场工作期间进行。整编时应保持资料的原始面貌, 严禁 涂抹, 有关责任人的签名必须齐全。 当需要更改时, 只能写在旁边, 并保 留原字迹;当需要誊清时,必须将原稿附上,严禁销毁。 2 . 0 . 3 勘探成果交出后 , 应将全部原始资料分类编号, 作为整个工程档案的一 部分及时归档。 3 图件的编制 3 . 1 一般规定 3 . 1 . 1 编制图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3 . 1 . 1 . 1 线条、 字体、 图例符号、计量单位及其精度均应符合统一的 规定; 3 . 1 - 1 . 2 所有图件均需进行校核, 责任者均须签名。 3 . 1 . 2 图幅尺寸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的 最小 尺寸为2 9 7 m m X 2 1 0 m m , 无论 何种图件其框线尺寸均应符合表 3 . 1 . 2 及图 3 . 1 . 2的规定。 幅面及图框尺寸 m m表 3 . 1 . 2 丈 耳 麟 墅 AOA 1A2A3A 4 b又Z 8 4 1 X 1 1 8 9 5 9 4 X 8 4 14 2 0 X 5 9 42 9 7只 4 2 02 9 7 又 2 1 0 a 2 5 c1 0〕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门 } 一 1 c}一 裁剪线 二下,If犷11万t互es,Oeell节 一 }一 一 个 一 万一 一 一 洲 图 3 . 1 . 2 图幅示意图 3 . 1 . 3 图纸的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可加长,但宜符合表 3 . 1 . 3 的规定。 图纸长边加长尺寸 mm表 3 . 1 . 3 图幅代号} 长边尺寸长 边 加 长 后 尺 寸 A O }1 1 8 9} - 一一「 一 一1 1 3 3 8 1 4 8 7 1 6 3 5 1 7 8 4 1 0 5 1 1 2 6 1 1 4 7 2 1 6 8 2 7 4 3 8 9 2 1 0 4 1 1 1 8 9 1 3 3 8 1 4 8 7 6 3 1 8 4 1 1 0 5 1 1 2 6 1 1 4 7 2 2 9 7 3 . 1 . 4 图件的比 例尺应符合下列要求 3 . 1 , 4 . 1 与勘察阶段相适应, 并能清晰反映实际情况; 3 . 1 - 4 . 2 剖面图纵横比例尺之比不得大于 5 ; 3 . 1 - 4 . 3 在同次勘察中同一 类图纸的比例尺宜选用一致; 当采用 不同比 例 尺时,不应超过两种。 3 . 1 . 5 制图时线条的规格, 应按所示内容有所区别 , 并应符合表3 . 1 . 5 的规定。 制图线条规格表 3 . 1 . 5 线宽 mm用途举例 O . 3 坐标网 格线、 剖面图中岩性及亚层分界线、 表格分栏线、 图例符号线、 地 形线 0 , 6 图 例框线、建 筑物框线、地质构造、 地貌地层 分区线、 剖面图 地层分界 线、表格框线 0 . 9 剖面行列线、剖面图中探井和钻孔符号线、图框线 2 , 0 图幅大于Al的图框线 3 . 1 . 6 制图字体可选用等线体、仿宋体 ,规格应符合表 3 . 1 . 6的规定。 字体规格表 3 , I‘ 规格 宽x高 mm 用途举例 I . 5 X 2 一般地形、地物注字及数字 2 X 3数字、数值单位 3 x 5 勘探点注字、地层描述、图表说明、主要地形地物注字 4X 6 表格名称 5X 7 图签中的图名 7火 5综合图表中的图表名称 1 2火 8表格名称 2 1 X 1 4大于A l图幅的图件名称 3 . 1 . 7 图 件中的 标记应符合下列规定 3 . 1 . 7 . 1 图例及文字说明, 按先图例后文字的次序置于图 纸的右边, 当同类 图件有2 张以上时,可只置于第一张图纸上; 3 . 1 , 7 . 2 图例 顺序按地层岩性 自 上而下、由新至老 、 成因类型、 地质构 造、地貌、不良 地质现象、水文地质、 勘测手段、已有建筑物、拟建建筑物等 类别排列图 例方框长宽为1 8 m m X l o m m ; 11 . 7 . 3 各 种 平 面图 件 和 地 质 剖面 图 必 须 有图 签, 其它 图 表只 设责 任 栏。 图 签放在图纸的右下角, 工程名称、 比例尺和图名应在图签内书写 。 若图幅较大, 可在图 纸的上方书写图名。 图签的规格见图3 . 1 . 7 a 、图3 . 1 . 7 b , 3 . 1 . 8 绘 制各种图表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数值标注精度应符合表 3 . 1 . 8 的 规定。 单位名称 图名 工 程名称 审核 日期 技术负责人 比 例 尺 制图 描图 附 录 号 心e‘0 口_‘ . 图3 . 1 . 7 a A 0 , A I 图幅图签示意图 注图中数字的单位为mm, 1 0 1 0 , 8 , 0 5 . 5 5 . 5 5 1 5 5 . 5 单位名称 图名 工程名称 审核 日期 技术负责人 比 例 尺 制图 描图 附 录 号 一,_。 八」 图 3 . 1 . 7 b 注。图中数字单位均为mm, A 2 , A 3 图幅图签示意图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代号、单位及取位精度 表 3 . 1 . 8 指标名称代号单位取位精度 指 标 名 称 代号单位取位精度 含水量 w /I 、 数 点 后 一 位 一静 力 触 探 锥 头阻力y C k P a 整数 侧壁摩擦力 S S k P a 整数 重度 7 k N/ m小 数 点 后 一 位 } 比贯人阻力P, k P a 整数 比重 G 、数 点 后 二 位 } 孔隙比 e 刁 、 数 点 后 三 位 一 一 N}o NZ Ns i . , N, x o 击小数点后一位 饱和度, l l 小数点后一位 相对密度D,/]N 数 点 后 二 位 }标准贯人试验 N 击小数点后一位 塑性指数I , 4 、数 .点 后 一 位 一 击实 试验 最优含水量Wo p小数点后一位 液性指数 I , d 、 数 点 后 二 位 一 最大干密度N . . .g / c m 小数点后二位 压缩系数 aM P a 一 1 l /j,” 点 ” 二 位 一 固结系数 C v C, C c m / s三位有效数字 粘聚力 Ck P a 整数前期固结压力 P Ck P a 整数 内摩擦角 币度 /j.数 4 后 二 位 一 压缩指数 Cc 小数点后二位 压缩模量E ,M Pa刁 、 数 点 后 一 位 { 回弹指数 Cs 小数点后二位 变形模量E 0 M P a 刁‘数 “一 渗透系数 垂 直 K c m/ s三位有效数字 水平K 横压模量 E mM P a 刁 、数 点 后 一 位 一天然 坡角 风干状态a c度 小数点后二位 弹性模量 E M P a刁 、 数 Ak 后 一 位 水下状态a ,度 小数点后二位 灵敏度 S , 0 小数点后一位 l 承 载 力 l f f o f K k Pa 整数 无侧限 抗压强度 q u k P a 整 ,} } 十字板 抗剪强度 C }k Pa 整 { 一 3 . 2 平面图件 3 . 2 .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及工程地质分区图 3 . 2 - 1 .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及工程地质分区图应标示下列内容 1 勘探点、测试点及地质点的平面位置、 编号及地面标高; 2 工程地质剖面行列线及其编号; 3 坐标线、地形及主要 地物; 4 建筑界区范围、建筑 物轮廓线及其明细表 现有建筑用细实线、 拟建 建筑物用较粗虚线 ; 5 指北标、图例及文字 说明; 6 工程地质分区界线、区号、分区说明。 3 . 2 . 1 . 2 编制勘探点平面布置及工程地质分区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勘探及测试点的 平面 位置、 地面标高应以测量成果为依据; 2 勘探点中的探井、 钻孔 技术孔和一般孔 、 测试点、 地质点等都应以 相应的图例表示; 3 勘探点按勘察阶段的先后统一编号, 编号的 顺序应自 左而右、自上而 下,或按建筑物或建筑界区。各勘察阶段间允许空号 ,但不得重号; 4 勘探点的标注应在符号中 心右上侧, 以4 5 。 引出长l O m m斜线, 接以 l O m m长水平线并在其上注记点号,其下注记地面标高; 5 工程地质分区,可分为区、亚区、小区三级。 32 . 1 . 3 绘制工程 地质剖面行列线应符合以 下规定 1 剖面行列线应居中于勘探点中心,其两端的延长线长度为 l O m m ; 2 剖面行列线的起止,以左或下为起点,右或上为终点。剖面线编号按 先由上至下、 后由 左至右编 号。 在终点序号的右上角 作 “ , ” 标记, 以 示与起点 的区别。 3 . 2 . 1 . 4 对勘探点过密的地段, 可另 在该图 适当位置放大比例尺表示。 3 . 2 . 1 . 5 勘探点平面布置及工程地质分区图的 格式宜符合附图一的要求。 3 . 2 . 2 工程地质图 3 . 2 - 2 . 1 工程地质图 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层、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岩层产状 ; 2 褶皱、断层的性质、产状及走向线; 3 地貌单元形态及其界线,不良地质现象; 4 泉、井的位 置、 水位、流量及性质、 观测日 期; 5 代表性剖面行列线及剖面图; . 3 5 ‘ 6 综合地层柱状图; 7 坐标线及地形等高线; 8 指北标、图例及文字说明。 3 . 2 . 2 . 2 编制工程地质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以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资料为编制依据; 2 应突出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 3 剖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或地质构造线、地层界线。 3 . 2 - 2 . 3 工程地质图的格式宜符合附图二的要求,必要时应按有关规定着 色 。 3 . 2 . 3 基岩顶面等高线图 3 . 2 - 3 . 1 基岩顶面等高线图的内 容应包括 1 勘探点平面位置、编号、地面标高和基岩顶面标高; 2 基岩顶面等高线 用 。 . 6 m m粗实线 ; 3 不同岩性在平面上的分布界线; 4 坐标线及地形等 高线 用0 . 3 m m细实线 ; 5 指北标、图 例及说明; 6 在详勘阶段宜表示主要建 构筑物轮廓线。 3 . 2 - 3 . 2 编制基岩顶面等高线图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等高线以内插法确定,不应外推。等高距应根据比例尺及标高变化范 围 选定, 一般为1 -2 m 。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 根据岩面起伏情况和使用要求, 可 选用不同的等高距, 但需标示等高线的数值; 2 基岩裸露地 段, 用点线圈 定范围, 不同岩 性的分布界线用。 . 6 m m粗实 线划分 ,并注字或着色。 3 . 2 - 3 . 3 基岩顶面等高线图格式宜符合附图 三的要求。 3 . 2 . 4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3 . 2 - 4 . 1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内 容包括 1 勘探点的平面位置、编号、地面标高及静止水位标高; 2 湖、塘、河、沟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露头、地下暗河、潜流的平面位 置、水位标高 ; 3 地下水等水位线及其流向 用 0 . 6 m m粗实线 ; 4 坐标线及地形线 用 。 . 3 m m 细实线 ; 5 指北标、图例。 3 . 2 - 4 . 2 编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应符合以 下要求 1 水位应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气象条件下测得; 2 等水位线 用内插法确定, 不应外推, 其间 距应根据比 例尺与水位标高 一3 6 的变化范围在0 . 2 -1 . O m内选定。 3 . 2 - 4 . 3 地 下 水等 水 位 线图 格式 宜 符 合附 图 四 的 要 求。 3 . 2 . 5 地层分布及厚度等值线图 3 . 2 - 5 . 1 地层分布及厚度等值线图的内容应包括 1 勘探点平面位置、 编号、层顶标高、 层厚; 2 层厚等值线 用 0 . 6 m m粗实线 ; 3 坐标线及地形线 用。 . 3 m m细实线 ; 4 指北标、图例及说明。 3 . 2 - 5 . 2 层厚等值线图用内插法确定, 不应外推, 其间距应根据比例尺与层 厚度变化范围在 。 . 5 -2 . O m 内选定. 3 . 2 - 5 . 3 某地层分布及厚度等值线图制作格式宜符合附图五的 要求。 3 . 3 剖面图及柱状图 3 . 3 . 1 地质剖面图 3 . 3 . 1 . 1 地质剖面图的内 容应包括 1 勘探点编号、地面标高、勘探点深度和勘探点间距; 2 岩土的类别、分层界线、层序、层底标高、接触关系、岩层产状、岩 石风化程度及其分界线、 地下水位线, 3 褶皱、 断层的性质及产状; 4 地形线; 5 原位测试位置、曲线或测试数据; 6 岩土取样位置 ; 7 图例与说明. 3 . 3 . 1 . 2 编制地质剖面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以地质柱状图为主 要依据; 2 剖面的起止方向为 左起右终、 下起上终.剖 面自 两端勘探点起向外各 延伸 2 0 mm ; 3 地形线应与实际地形一致。经过整平的场地,应划出填方区的原始地 形线; 4 岩土类别以岩性图 例符号表示地层, 层线按主、 次层序以粗细线区 别; 岩土类别 在勘探孔左侧用宽2 c m的岩性图例符号表示。如 需反映地质构造时, 可适当加宽; 5 岩层产状应按剖面方向 与岩层走向的夹 角以及剖面纵横向比 例尺进行 换算后画出。当只需反映岩性时, 可按水平岩层 表示; .3 7 . 6 标贯试验、 动力 触探 试验及岩土取样位置置于勘探孔的左侧; 7 静力触探试验曲线 及地层层底标高置于勘探孔的右侧。 3 . 3 . 1 . 3地质 剖 面图 的 格式 宜 符 合 附图 六的 要 求。 3 . 3 . 2 钻孔 探井柱状图 3 . 3 , 2 . 1 钻孔 探井 柱状图的内容应包括 1 孔 井的编号、 坐标、 地面标高、 孔 井 直径及深度等; 2 地层名称、成因类型、层序、层厚、层底深度及标高、图例、比例尺 及地层描述 ; 3 粘性土的状态及其 界线, 砂性土的湿度、 密度及其界线; 4 地下水初见及静止水位深度及标高,如未发现地下水时应注明 “ 未见 水” ; 5 取样 岩、土、水深度、动力触探试验位置、击数或其关系曲线; 6 基岩钻孔柱状图除应包括上述内容外,尚应包括岩心采取率、岩石质 量指标。 13 . 2 . 2 编制钻孔 探并 柱状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以编整后的探井、 钻孔地质分层表为依 据。 2 比例尺不应小于工程地质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 。 3 . 3 - 2 . 3 钻孔 探井 柱状图的格式宜符合附图 七、 附图八、 附图九的要求。 3 . 3 . 3 综合 地层柱状图 3 . 3 - 3 . 1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内 容应包括地层名称、时代、 厚度、 接触关系、 岩浆活动、图例及其地层综合描述等。 3 . 3 . 3 . 2 编制综合地层 柱状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以 工程地质测绘、 勘探等成果为根 据并参照区 域地质资料进行编制; 2 地层按勘察阶 段、测 绘精度与地层对工程的影响 程度划分, 层序由 新 至老排列; 3 对较薄的标志层和重点研究的地层,当图纸比例尺较小,不能清晰表 示时.可放大比例尺; 4 地层厚度以厚度的 平均值或范围 值表示。 3 . 3 - 3 . 3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格式宜符合附图十的要求。 3 . 3 . 4 探槽 井展视图 3 - 3 - 4 . 1 探槽 井 展视图内容包括 I 地层、成因类型、岩性、接触关系、产状; 2 褶皱、 断层、 节理; 3 分段详细描述; 4 探槽某一长壁的方位。 3 8 3 . 3 . . 4 . 2 编制探槽 井展视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绘制其具有代表性的 底板和一 个侧壁, 底板在下, 侧壁在上, 连续绘 制,并注明底板长度和标高。当 地层变化大, 需绘制两个以上侧壁时, 对探槽 应底板在中,侧壁的底边同底板边重合;对探井应将侧壁连续展开后在其中一 侧壁下展示底板; 2 底板和侧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其界线均需实 测; 3 当地面变化较大时, 需实测地形线。 3 . 3 . 4 . 3 探槽 井展 视图的格式宜符合附图 十一、附图十二的要求。 3 . 4 综合图表及岩土测试成果图表 3 . 4 . 1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综合成果表 3 . 4 . 1 . 1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综合成果 表的内容应包括 1 室内岩土试验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成果; 2 原位测试指标的统 计成果; 3 有关指标的建议值; 4 指标统计说明。 3 . 4 - 1 . 2 指标统计说明应包括指标符号的含义及室内 岩土试验、原位测试 指标的 统计方法及其精度评价。 3 . 4 - 1 . 3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综合成果表的格式宜符合附表十三、 附表 十四、附 表十五的要求。 3 . 4 . 2 土工试验报告 3 . 4 - 2 . 1 土工试验报告应按钻孔序号分层提供, 并宜符合附表十六的要求。 3 . 4 - 2 . 2 土样的固结试验、 高 压固结试验、 三轴试验、 顺分试验应根据工程 需要, 提供试验曲线, 并宜符 合附图十七、附图十 八、附图十九和附图二十的 要求。 3 . 4 . 3 岩土原位测试成果图 表 3 . 4 - 3 . 1 原位测试成果图 表包括以下内 容 1 测 试名称、编号、 坐标、 地面标高; 2 测 试点的地质条件和试验技术条件; 3 试验成果; 4 计算分析及说明。 3 . 4 - 3 . 2 原位测试成果图 表的格式,宜 符合附图二十一、附图二十二、 附图二十三、附图二十四、附图二十五、附图二十六、附图二十七、附图二十 八、附图 二十九的要求, 无规 定图式者可依照有关标准自 行设计. .3 9. 3 . 4 . 4 环境水分析报告 环境水分析报告的内容 和格式可按附表三十的规定执行。 结论与判定 应按 现行规范 进行, 并注明依据的规范。 3 . 4 . 5 勘探点主要数据 一览 表 3 . 4 - 5 . 1 勘探点主要数 据一览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勘探点编号及建筑地段; 2 勘探点坐标及地面标高; 3 勘探点类型及勘探深度; 4 地下水 埋深及标高; 5 取岩、土、 水样数量; 6 动力触探试验次数; 7 原位测试试验点数。 3 . 4 - 5 . 2 勘探点主要数 据一览表的 格式宜符合附 表三十一的 要求。 3 . 4 . ‘ 节理调查成果 34 . 6 . 1 节理调查成果的内容应包括 实测资料、 分组计算成果、 走向 玫瑰 图、 节理极点图、图 例及说明。 3 . 4 - 6 . 2 编制节理调查成果应符合以下 要求, 1 节理分组的方位间距,宜采用 5 * -1 0 ; 2 节理极点图、 走向玫瑰图的比 例尺可视实 标情况确定。 3 . 4 . 6 . 3 节理调查成果的格式宜符合附图三十二的要求。 4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 选定 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 1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选定 4 . 1 . 1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 、 选定应结合场地地质条件、 工程特点及勘察 阶 段, 采用不同的方法, 保证统计正确, 选定合 理, 满足有关规范和设计使用 的要求。 4 . 1 . 2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统计、选定的工作内容应包括 4. 1 . 2 . 1 4. 1 . 2 . 2 理 ; 4. 1 - 2 . 3 4. 1 . 2 . 4 4. 1 . 2 . 5 4. 1 . 2 . 6 对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检查岩土工程特性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对可疑数据进行必要的处 确定统计的舍弃标准 ; 按工程地质单元、区段及层位分别统计; 分析产生统计误差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选定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标准值。 4 . 1 . 3 岩土 工程特性指标的可 靠性、 适用性应根据下列内 容进行评价 4 . 1 . 3 . 1 取样方法及其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 . 1 . 3 . 2 不同测试手段所得结果的分析比 较; 4 . 1 . 3 . 3 采用的 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 4 . 1 . 4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统计结果 , 应根据工程性质和勘察阶段提供平均值、 标准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数值范围和数据个数。 4 . 1 . 5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和标准值的计算及参加 统计的数据个数必须符合有关现行规范的要求。 4 . 1 . 6 地基土承载力、土的压缩性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必须符合有关现行规范 的规定。当规范无具体规定时, 可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经验确定。 4 . 1 . 7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及地基土承载力、土的 压缩性指标的标准值的单位 和取值精度标准应符合表 3 . 1 . 8 的规定。 4 .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 4 . 2 . 1 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并对所 依据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整 理、检查、 分析、鉴定, 经认定无 误后方可使用。 4 . 2 . 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 勘探、 测试和搜集 已有资料的基 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 论证场地、 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 对岩土利用、 治 4 1. 理提出可行性方案,预测和监控工程施工中和建成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措施。 4 . 2 . 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考虑下列因素 4 . 2 - 3 . 1 场地的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4 . 2 . 3 . 2 岩 土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变化; 4 . 2 . 3 . 3 工程结构特点及对岩土的要求; 4 . 2 - 3 . 4 施工环境、已 有工程的影响及其施工技术条件; 4 . 2 - 3 . 5 建设工期、 造价等经济因素。 4 . 2 . 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2 . 4 . 1 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类型、 特点 和荷载组合情况. 分析 抗力和变形的 风险、储备; 424 . 2 参考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 4 . 24 . 3 理论依据不足, 实践经验不多的岩土 工程, 可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 足尺试验进行分析、评价; 4 . 2 . 4 . 4 必要时可根据施工中的监测资料 ,建议适当调整和修改设计施工 方 案。 4 . 2 . 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区别对待;对三级岩土工 程勘察,应以分析邻近工程经验为主,辅以少量的勘察测试工作;对二级岩土 工程勘察应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 结合邻近工程经验分析评价; 对一级岩土工 程勘察,除按二级要求进行外 ,尚应对其中的复杂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相 应的结论及设计参数,并布置必要的监测工作。 4 . 2 . 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根据工程特点 ,按不同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定性 或定量评价。 4 . 2 . 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其勘察阶段分为选厂 可行性研究 、 初步勘察、 详 细勘察和施工勘察。 4 . 2 . 8 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2 - 8 . 1 层次分明, 叙述清楚, 简明 扼要, 论证充 分, 重点突出, 结论正确, 建议措施经济合理; 4 . 2 - 8 . 2 名称、术语、 用语、计量单位 及符号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4 . 2 . 83 图件应清晰直观,标示内容准确; 4 . 么8 . 才 文字 叙述与图件标示内容一致, 两者互为补充而不重复, 严禁各处 不一 。 4 . 2 . 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 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 勘察阶 段、 地质条件和工 程特点等具体确定。主要应包括 4 . 2 - 9 . 1 勘察目的、 要求和任务; . 4 2 4 . 2 . 9 . 2 拟建工程概述; 4 . 2 - 9 . 3 勘察手段评述和勘察工作量及其布置原则; 4 . 2 - 9 . 4 场地地形、 地貌、 地层、 地质构造、 岩土性质、 地下水及不良 地质 现象等描述与评价; 4 . 2 . 9 . ‘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论证与评价; 4 . 2 - 9 . 6岩 土 工 程 特 传指 标 的 分 析、 评 价 及 选定; 4 . 2 . 97 岩土利用、治理方案及分析、论证; 4 . 2 - 9 . 8 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 题的预测及监控、 预 防措施的建议 ; 4 . 2 . 9 . 9 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 4 . 2 . 9 . 1 0 各 类介质对基础、 金属侵蚀 性评价; 4 . 2 . 9 . 1 1 深基坑开挖、支护的工程措施及设计参数; 4 . 2 . 9 . 1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的图件可按表 4 . 2 . 1 执行。 4 . 2 . 1 0 对岩土利用、治理的建议,应进行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并提出 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有关岩土设计参数和现场监测要求。 4 . 2 . 1 1 除提交综合性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外 , 可根据任务要求 ,提交单项报 告 ,主要有 4 . 2 . 1 1 . 1 岩土工程测试报告; 42 , n Z 岩土工程检验或监测报 告; 4 , 2 . n. 3 岩 土工程事故调查与分析报告; 4 . 2 . 1 1 . 4 岩土利用、治理方案报告 ; 4 . 2 . 1 1 . 5 专门 岩土 工程问题的技术咨询报告。 4 . 2 . 1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 容对三级岩土工程勘察可适当简化,以图表为 主, 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但必须全面反映场地地质条件, 岩土的工程性质, 提 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岩土工程特 性指标和地基 承载力的标准值, 提出施工中可能 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及预防措施建议。 4 . 2 . 1 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字部分的章节以一、二、三⋯⋯编排,节内的内 容层次以 一 、 二 、 三⋯⋯; 1 , 2 , 3 ⋯ 排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图件表 4 . 2 . 1 序号图表名称 勘察阶段 选 址初勘详勘施勘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侧甲了 O 2 工程地 质图△了 O △ 3 天然建筑材料调查平面图△OO△ 4 等值线图△ OO △ 5 地质剖面图甲了丫 O 6 钻孔 探井柱状图△丫训甲 7 综合地层柱状图△ OOO 8 探槽 〔 井展视图O O O O 9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综合成果表 O 侧侧 O 1 0 岩土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 O训 侧 0 I 1 节理统计成果 OOOO I 2 岩土、水试验成果表 O 训训 0 1 3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OOO O 1 4 岩土利用、 治理方案的 有关图 表 △ O 寸 △ 1 5 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 O 丫 △ 注 . . V”表示必须提交的; 表性的 。 11 01,表示根据需 要提交的; “ △”表示只提代 4 . 2 . 1 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按文字部分和附图部分分别列出详细目录。目录 编排次序 文字部分在前 只列出章节内容 , 附图在后 , 附图按主次和种类分 别列出,并注明数量和附录号。 4 . 2 . 1 5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出版的幅面采用 2 1 0 mm X 2 9 7 m m, 所有附图均应折 成2 1 0 m m X 2 9 7 m m规格, 连同文字部分一起竖装成册。 附图 数量较多时, 可 分 册装订。 4 . 2 . 1 6 报告封皮上应标示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单位名称 见附图三十 四 。 报告封面还应标示出工程名称、 勘察阶段、 勘察证书等级及编号、出版时 间,并有院长、总工程师、审定人、审核人及技术负责人的署名 见附图三十 五 。 附录 A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量的名称 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 单位换算关系 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 千米 公里 米 公寸 公分 毫米 KM M DM cm M M 千米 公里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 m m d m cn l m m 面积 平方公 里 平方米 平方公寸 平方公分 平方毫米 K M M DM cm, m m , 平方千米 公里 平 方 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