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8页
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8页
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8页
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8页
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招标文件。 (二)、设计院设计的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图。 (三)、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四)、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五)、我司综合实力、多年施工经验及管理经验。 (六)、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及规程 类别 名 称 编号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50152-92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214-200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2006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04 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 GB/T50323-2001 行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2007 建筑与市政工程降水技术规范 JGJ/T111-9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55-2000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JGJ56-94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回弹法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98-200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JGJ70-90 钢框胶合板技术规程 JGJ96-9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0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27-200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建筑排水硬聚 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29-98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3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26-2000 建筑工程饰面砖黏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110-97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 JGJ104-97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 JGJ/T105-96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28-200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21-99 泵送砼施工工法 (GJGF0796 竖向电渣压力焊施工工法 (Q/CJZ(TG)00496)、 加强楼地面标高控制,确保无找平层施工 公司QC成果 第二节 建筑特征及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 2 工程地址 Xx 3 建设单位 xx 4 设计单位 xx 5 资金来源 国家灾后重建资金 6 招标范围 见招标公告 7 计划工期 计划工期200 日历天 8 质量要求 一次性达到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二、建筑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建筑面积 4015㎡ 2 建筑层数 2层 3 建筑层高 4.5m 4 建筑高度 0.000标高 502.5 室内外高差 0.3m 建筑总高9.3m 5 建筑平面 横轴编号1~19 纵轴编号A~V 6 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7 墙面保温作法 25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8 外装修 外 墙 浅灰色仿石外墙面砖、外墙面金属氟氮漆 门窗工程 塑钢门窗 屋面工程 屋面一做法 1、广场砖 2、10厚砂浆隔离层 3、3+3厚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二道,同材性胶粘剂两道 4、刷底胶剂一道路(材性同上) 5、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6、80厚FHP-Vc复合硅酸盐硬质保温隔热板 7、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8、沥青膨胀珍珠岩找坡2(起点20厚) 9、乳化沥青两遍 10结构层 屋面二做法 按屋面一做法,将第一项做法改为地砖 9 内装修 顶 棚 铝合金条(方)板吊顶、天棚抹灰面乳胶漆 楼地面工程 水泥砂浆楼地面、现浇水磨石楼地面、防滑地砖楼地面、防静电活动地板 内 墙 内墙抹灰面乳胶漆、内墙面瓷砖。 屋面防水等级 Ⅱ级 三、结构工程式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结构形式 基础结构形式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 主体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屋盖结构形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 2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部分 桩护壁 C25 托承台 C30 基础梁 C30 垫层 C10 地上部分 梁、楼梯 C30 构造柱 C20 雨蓬、过梁 C25 其他 C20 柱 C30 3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框架抗震等级 三级 4 钢筋类别 钢材(型钢和钢板Q235)HPB235、HRB400 5 钢筋接头形式 水平连接采用闪光对焊,竖向连接采用竖向电渣压力焊,其余采用绑扎搭接。 6 结构尺寸 梁断面尺寸(mm) 200450、300900、250700、250500、300750、250550、300550、250500、250650、300700、350900、250600、300600、300800、200400。 柱断面尺寸(㎜) 500500、500600、450450、450500、400450、450350、 楼板厚度(mm) 110、100、120 7 楼梯结构形式 8 砌体材料 0.000以下采用200厚MU10页岩实心砖,M5水泥砂浆 0.000以上采用200厚MU10页岩空心砖,M5混合砂浆 第三节 工程特点及奋斗目标 一、工程特点 1、本标段工程由学生食堂单体建筑组成,工期紧,合理安排劳动力确保工程进度以及周转材料、模板的调配显得非常重要。 2、对总平安排布置和文明施工要求比较高。 3、垂直水平运输量大,合理配备、布置机械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4、本标段单体建筑各施工层工程量不大、工期紧,因此施工时须协调和安排好各施工段、各工序之间的配合和搭接,采用网络计划控制工期。 二 工程奋斗目标 根据工程特点,我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下列目标 (一)、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要求合格。实现“过程精品”,使该标段工程成为让业主完全满意的精品工程,严格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 公司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及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都必须高度重视,在总结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二)、工期目标 我公司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重点、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详细编制,结合本工程特点及招标文件中列出的各项条件,我公司从技术力量、机械设备投入,合理的施工安排,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种目标计划的详细制定的基础上,我公司根据招标书及我公司的多年施工经验将本工程工期定为计划工期200个日历天,(具体开竣工时间以合同协议为准)。为此,我公司特制定详细的工期保证措施,以保障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三)、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目标 我们将始终站在业主的角度,树立工程全局观念,通过优秀的人才,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科学的策划和部署、有效组织、管理、协调和控制,使该工程成本和造价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同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和工程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施工组织和安排,使工程各个环节衔接紧密,高效顺利的向前推进;从图纸理解、材料设备选型、专业承包商的选择和工程招标、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等各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和方案,加强“过程”、“程序”和“环节”控制,追求“过程精品”,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浪费,尽最大能力减少和节省工程成本和造价,使业主的投资发挥最佳的效益和效果。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整个过程成本造价得到良好控制,才能对整个工程有利、对业主有利、对各承包商有利。 (四)、安全生产目标 我公司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充足的安全投入,通过严密的安全管理,杜绝死亡重伤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10‰以内,创建安全施工标准化,同时杜绝死亡、重伤、火灾、中毒、倒塌等事故发生,严格按建设部“一标三规范”组织施工。 (五)、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建设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中的要求,创建“标准化文明工地”。同时,达到 “绿色环保”、“文明工地”要求,并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第四节 施工总体测量放线监控措施 该工程成立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等2人组成的测量小组,专门负责定位、轴线、标高的测设,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尺寸正确无误。 施工放线前,应提前复核建筑物与周边红线的距离,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能正式施工。 一、定位放线依据 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图,规划部门指定的建筑红线桩,国家高程标准桩及现场放点进行现场轴线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点的引测。 二、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和核对设计图纸,通过设计交底,了解工程全貌和主要设计意图,以及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然后熟悉和核对与放线有关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检查总的尺寸是否与各部分尺寸之和相符,总平面图与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 本工程采用一台全站仪、一台激光经纬仪、一台精密水准仪和50米钢尺做为专用测工具,并由专职测量人员使用保管器具。 校核规划红线桩和水准点a、核算设计总平面图上各红线桩的坐标与其边长,方位角是否对应;b、校测红线桩桩位是否正确;c、建设单位提供两个水准点,这样即可采用往返测法确定所给水准点及基标高正确,同时请设计单位或规划单位保证其正确性。 三、工程的定位放线 该工程的定位根据设计的定位坐标建立方格网图,然后采用直角坐标法将控制轴线测出,以此为准,再利用直角坐标法将其余的轴线一一测出。 1、工程定位 在定位前,应会同甲方和设计院现场进行测量时控制点、桩的交接,并且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不符,应妥善处理。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和场地标网点,用激光经纬仪和50m钢尺进行放线,并请建设、规划等单位复核,报送有关资料。 2、轴线控制轴线放线复核无误码后,建立轴线控制桩或点可设在建筑工程周边的围墙上,并加以妥善保护。建筑四大角龙门桩建立后,还应建立各分轴线的控制桩,以免轴线距离过长,分线偏差过大,控制桩的做法桩位选在不致发生下沉位移的基坑边,木桩打入土中不少于0.5米,用砼将木桩包围。 水准高程控制应由建设单位工地代表指定水准控制点,水准点的高程用经检验有水准仪将始点的水准高程引测到建筑物附近的不沉降的固定体上,根据始点的高程确定建筑的相对标高0.000。在建筑物四周转角处用水准义测定0.000m。 四、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网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主轴线控制桩的建立根据建筑物平面形状的特点,利用给定现场放点定出主控轴线,利用直角坐标法将其余的轴线一一测出,各柱中心由十字交会法测出。控制轴线网定出后,将标桩设在便于观测又不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加以固定保护。 3轴线控制 轴线控制采用激光经纬仪直角坐标法进行,正倒镜闭合校核。 五、弧形轴线的弧长拱高等分法 本工程绝大部分的轴线均为园弧而且半径都很大,采用画弧法不可行,如采用弦长拱高等分法,既可复核辐射轴线的夹角,又可复核弧形轴线的半径,可加快弧形轴线的施样速度。例如通过相对直角坐标系统测量法,测放的相临两根辐射轴线和圆弧轴线相交的特征点,可通过弦长拱高等分法放出弧形轴线。 六、曲线测设 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等距控制线(借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轴线及结构外廓(曲)线。控制线到欲设曲线的距离控制在1m以内。曲线上相邻两点的矢高小于8㎜,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2㎜以内。 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15m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 竖向曲线测设采用在竖直面上测设曲线主要采用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水平方向用水准仪确定,竖直方向以铅垂线为基准。空间曲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测设 法线方向的测设,可以利用原点时依据已知水平角用经纬仪直接测设,不能直接利用原点时,根据法线与控制线的交点用经纬仪间接测设。 七、0.00以下基础施工测量 1、首先依据场区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坑开挖到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按测出基坑边线和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2、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3、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4、0.00以下标高的测控 为控制基础和0.00以下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的护坡上各涂一条宽10cm的白漆带。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然后用钢尺在白漆带上量出0.00以下各负(-)整米数的水平投影线;最后把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当误差控制在3mm以内时,即可满足要求。 八、主体施工测量控制 1、本工程施工配备激光经纬仪进行垂直度控制。 2、在外墙转角处,经纬仪将其轴线引测到墙体0.50m标高处,转角处应从轴线向外引出500作为垂直度控制点的标记。 3、每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完后,均用激光经纬仪将其轴线引测到楼层上,以便上一层施工时校正调整。使各层轴线始终保持在一条铅垂线上,用激光经纬仪逐层向上引射传递。每层施工均必须以固定轴线标记为准,对结构实体进行控制。 4、垂直度控制将四廓轴线延长到建筑物的总高度以外或附近的固定建筑物上,建立延长线桩;以首层轴线为准,向上逐层投测;在各施工层,以投测的大角轴线,测定其它轴线。 5、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 1)该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采用激光经纬仪内控法进行,方法是首先在一层外墙柱500高处埋设控制点,然后随主体上升逐层楼面留设150150轴线传递孔,传递孔铅直贯通至底层埋设的控制点。 2)投测主要误差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即向上投测时的投点标志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照准目标的误差控制在M照60“/V.D/P“ 2以内,经纬仪竖轴不铅直的影响误差控制在 H τ M竖以内 P“ 5 以上公式中H为建筑物全高,D为向上投测时的斜视线长,已为经纬仪水平度盘水准管的分划值。 V为经纬仪望远镜的放大倍数,P“为常数。 5、轴线控制 轴线控制采用激光经纬仪直角坐标法进行,正倒镜闭合校核。 6、标高传递各施工层的标高控制均应以0.000相对标高为准作标高传递,用50m大钢卷尺从零米标高处量定各楼层的标高,使用水准仪测定各楼层的施工平整度。 7、0.00以上标高的测控 各施工层的标高控制均以0.00相对标高为准作标高传递,传递时至少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分段施工。引测步骤如下 1)先用水准仪根据0.00水平线,在各引测点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2)用50m专用大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测水平线时,最好是用直接调整水平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的水平线。 2)由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和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九、测量记录 各阶段测量的原始记录绘制的测量资料,应真实可靠,测量记录资料应及时报送监理单位和业主。同时测量资料应妥善保存,作竣工测量依据。 第五节 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缝留设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缝留设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柱下钢筋混凝土桩承台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降排水系统施工→机械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上300mm→基坑护坡支护→人工修边捡底至设计标高→地基处理(人工挖孔桩)→地基验槽(人工挖孔桩检测验收)→基础承台钢筋绑扎→基础柱插筋、绑扎→基础承台支模→浇注基础承台砼→基础柱、基础梁扎筋支模→浇筑基础柱、基础梁砼→回填土。 (二)、基础施工缝留设 基础施工时,留设二道施工缝, 施工缝第一道留在柱下基础承台上表面处、第二道留在基础梁的上表面如下图所示 二、主体施工缝留设 垂直施工缝自然留于变形缝处,非变形缝处不得设置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留设两道第一道施工缝留在框梁下口50mm的框架柱上,第二道施工缝留在各层楼板顶面处。 如下图所示 第六节 土方开挖及回填土 (一)、土方开挖 1、编制依据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筑设计院设计的xx灾后重建项目学生食堂工程施工图。 2).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3).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2、施工准备 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将建设单位三通一平尚未处理而遗留下来的问题,有阻碍施工的建筑物,地上及地下有关的管线(包括电力、通讯、给水、排水、煤气、供热)、树木等,必须取得详细资料,并安排拆除、搬迁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和机械上下设施等,应事先勘查,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现场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放出开挖灰线(包括放坡边线),引出控制轴线桩,控制桩设置位置应距坑边不得小于2m并在远点引出备用控制桩,以备控制桩破坏时尽快恢复。在土方开挖前必须经过复测检查,以现场技术人员为主,测量为辅办理预检手续。由建设单位牵头,城市规划有关主管部门主持相关部门参加对建筑物位置,包括城市建筑红线,进行核实验线。 本工程采用装卸汽车配合反铲挖运土石方,辅助人工进行清边捡底。挖土机和运土机汽车下坑坡道角度为300,宽4m,满铺50㎝厚砂夹石,根据土质情况现场可自行确定。 3.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放线→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人工挖基坑及人工修边捡底至设计标高→地基处理→地基验槽→浇筑砼垫层。 4.根据本工程的开挖深度(最深大约5米左右)、土质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等情况进行放坡和留置工作平台,本工程放坡系数为10.33,坡脚距外轴线和条形基础外边500宽范围留置工作面。根据该工程坑壁土的密度、内摩擦角和凝聚力等,本工程将采用分层进行开挖,并退行挖土,为了保证坑壁土体的稳定性和绝对安全,本工程坑壁护坡将采用卵石沙袋护坡,护坡应紧密配合分层开挖路线和开挖深度,流水作业一并完成(此护坡方案只适用于本工程无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地方,其余边坡治理请严格按照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施工)。 卵石或沙袋护坡示意图 5、施工基坑降排水 1)为确保临近建筑物的安全和拟建建筑物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基坑开挖前应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将场地内地下水降至施工基坑以下,且在基坑开挖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根据拟建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结合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报告由有专业资质的基础施工公司作详细的降水设计。本工程排水将采用盲沟、集水坑等明排水方法,使基坑内无积水,这样处于无水状态下施工,才便于安全施工。 2在基坑四角和长边中间分别各设一个直径为1.2m的集水沉井,埋置深度为坑底下2m,在坑底满铺50cm厚的卵石滤水层,以防长时间抽水时,将泥砂带出,并防止井底的土被扰动,同时在沉井与盲沟相交处的位置开设Ф20cm的流水孔洞,并用钢丝网封住洞口(应先在地面上作好后再安装),防止泥砂流入。 3在整平的自然地面上2m以外与每一个集水沉井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各设一个用M2.5砂浆砌筑二四厚1m1m1m的沉淀池,面抹12水泥砂浆,再将沉淀后的水排入市政管网。地面上一周用M2.5砂浆砌筑二四厚300500的排水明沟,面抹12水泥砂浆,此排水明沟与集水井必须相互连通,排入市政管网的具体位置由现场根据实际管网位置相应增砌排水明沟。 4沿基坑底一周设置一条环形盲沟,另外横向设置三条盲沟,沿纵向设置二条盲沟,与降水沉井互相连通。盲沟断面尺寸为500500,流水坡度i2‰,用卵石填满。 6.为防止机械挖土时不能准确地到达坑底的设计标高和挖掘过程中扰动老土,当挖至坑底设计标高以上300㎜时,必须采用人工清理坑底浮土,并初步捡平和清边。修边捡底至设计标高。 7.地基处理完成后,由监理单位主持,设计、勘察、质监和施工单位参加的验槽。验槽完毕后,各方代表应在验槽记录表中签字认可。 (二)土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本标段工程采用反铲挖土机大揭盖施工方法。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挖土由深到浅,由远及近。 2.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3.基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 4.用翻斗汽车运土时,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5.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材料堆放应不小于2m;基坑四周严禁堆土。 6.当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很长,又缝雨季时,应沿基坑边设一圈排水盲沟,四角处设集水坑,收集基坑内的积水,及时用水泵抽水排入市政管网。 7.施工中采用的任何机械及其操作必须按有关规范执行。 8.现场降水的排放必须畅通有序,以免使施工现场积水,影响土方的运送和施工。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安全文明施工必须严格按“一标三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0.土方开挖在分层开挖过程中,每下挖1米左右进行一次修边,修边削平坑壁时应沿坑边拉线进行宽度检查,及时矫正偏差。 11.做好基坑外的地面排水工作,疏通场内、外排水泄水系统,保证现场不积水,防止地面积水流入坑内。 (三)土方堆放 在土方开挖前,主动向业主申请,尽量在本场地作平衡调度,将多余土方就近运至本工程附近堆场,方便回填取土。 (四)土方回填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回填土应在基础验收后进行,做好隐蔽记录。若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坑底,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做好填土区的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 1、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控制在200mm以内,夯实后不大于150mm。回填土的质量要求严格按设计规定执行。回填必须进行回填土的质量检验。 2、土方回填时,应在基坑四边同时进行。 3、回填土优先选用原挖土,最优含水率砂土812(),粘土1923(),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3的土及淤泥和淤泥质土,不能用作填料。 4、回填时,如遇管道,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先在管道两侧人工填土夯实,并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至管顶500㎜以上时,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5、回填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检验。夯实后的密实度不小于93。 6、回填土含水率应经测定,不宜过湿或过干。过干不易夯实,过湿容易造成“弹簧土”。如发现有“弹簧土”,应及时挖出,重新换土回填。 (五)回填土压实质量检验程序 回填土压实质量检验程序如下 施 工 控 制 试验地段施工 填土压实施工 填 料 取 样 重新压实施工、并检验 压实密度K、n、K30值检验 后续填土层压实施工 结 束 批料不能够使用 填料含水量差控制 填料级配控制 填料虚铺厚度控制 压实遍数控制 不合格 标 准 试 验 第七节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详设计图。 2、施工时须做好安全措施,施工期间持力层如在地下水位以下,应先降水再进行基础施工,桩基应进行高应变及深层载荷桩检测,检测数为总桩的2,且不少于3根。 3、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基础梁30㎜,桩50㎜。 4、基础桩中心线与柱中心线重合。 5、桩顶至0.000柱箍直径及间距同相应柱加密区。 6、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护壁模板拆除在24h后进行。 7、施工容许偏差桩身直径为50;桩中心位移偏差为50;垂直度容许偏差为0.5。 8、基坑挖至持力层以后,应经设计、地勘、监理三方会同检验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9、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并应避免对相邻已建桩基产生拢动。 10.人工挖孔桩基检测要求 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要求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2、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应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相关要求对工程桩进行质量检测。 3、检验桩具体数量、位置及试验最大加载值应根据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经质监部门、业主、监理部门、勘察单位、施工单位及本院共同研究后最终确定。 4、上述桩基检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方法及检测成果应严格遵循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相关要求. 5、上述试桩数量系按正常施工确定的,如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等原因出现异常情况,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由相关各方协商增加试桩数量. 11.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6.2.13条的相关要求并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2.未尽事宜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及建筑桩基基技术规范JGJ94-94 及等有关规范,规程施工.除本说明特别指出外,构造详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G101-6桩基承台部分。 (二)施工技术准备及条件 1、技术准备 (1)收集设计基础和桩基全部图纸、工程地质报告 (2)在桩基施工平面布置图上,标明桩位和编号(分别按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号),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顺序、水电线路标明施工次序。 (3)施工测量布点,复核测量基线、水准基点及桩位,抄上水平标高木橛。 2、施工现场准备 由于本建筑物是在新的地址上建设,地上和地下障碍物也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地下各种管网和电缆不清楚,应补做“四通一平”的工作,以达到现场施工的要求;做好施工场地临时排水沟,施工用电由建设单位就地解决,施工单位临时接线。 3、施工机具 挖孔井架20套,电动葫芦6个(起重量为1t,其中一个备用),提土吊桶40个,潜水泵4台,上下吊笼8个,风镐20个,镐、锹、土筐等挖土工具二十套,鼓风机和输风管八套,照明工作灯(带橡皮电缆的低压行灯)22个,电铃(供桩孔内外施工通信联系之用)8个 4、材料 (1)、水泥42.5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砾石,粒径540cm,含泥量不大于2。 (4)、钢筋品种和规格均符合设计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5)、垫块用12.5水泥砂浆埋1822号铁丝提前预制。 (6)、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并通过试验确定。 2、施工条件 (1)、施工场地必须做好“四通一平”。现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桩孔中抽出的积水,经沉淀后排入下水道。施工现场的出土路线应通畅。 (2)、施工图纸准确放线,放出桩位中心线和桩径,并认真进行技术复核,经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3)、孔桩施工前,要把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用牢固的木桩标定。 (4)、施工前,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应逐孔全面检查施工准备,逐级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要使安全、技术管理在思想、组织、措施都得到落实。 (5)、专人负责按桩位编号,做好桩孔的垂直中心线、轴线、桩径、桩长和基岩土质的记录;钢筋笼和桩身混凝土等隐蔽验收记录;收集好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有关技术资料,并在施工后迅速整理编册分送有关单位,并送技术部门存档。 (6)、护壁模板分节的高度按设计图采用100cm。每节模板安装应设专人严格校核中心位置及护壁厚度,采用十字架对准轴线标记,在十字交叉中心悬吊垂球,复核模板位置,保证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可用木楔打入土中支撑模板,稳定位置,防止捣混凝土时模板发生位移。 (7)、现场制作的钢筋笼,应执行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三)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其质量的好坏对与保证结构达到设计要求的可靠度起关键作用,所以其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要求,技术措施落实到施工重点控制对象。其单桩施工措施及工艺如下 1、操作工艺 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支模浇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设置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吊土桶、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灌第二节混凝土护壁工序或第二节护壁,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对桩孔直径、深度、扩底尺寸、持力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清理虚土、排除孔底积水→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灌桩身混凝土→测量板顶砼标高→桩顶养护。 注①按省建委文件人工挖孔桩检测应先作深井荷载试验,即先确定3且不少于3根桩为试验桩,先开挖事先确定的试验桩,在试验桩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 ②桩芯砼浇灌后,应进行小应变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施工缝留设 桩体混凝土要从桩底到桩顶标高一次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混凝土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混凝土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桩身砼浇灌高度应有一定富余量,裁桩后桩顶应满足设计要求进入桩的锚固深度。 3、挖孔方法 根据现场土质、岩层情况,挖孔时采用人工挖土(由于挖孔直径较小,人工挖土用短把铲、镐、锹,才便于施工)或风镐掘进,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每次掘进以1m为限,土方或石渣用电动葫芦吊桶垂直运出孔外,再用斗车运出。 因本工程地质条件具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产生如局部超深,发生流泥、留砂,局部裂缝发生,数量过大等不利情况。施工挖遇地下水时,如渗水量较小,可采用随挖随用吊桶(用土堵绝缝隙)将泥浆吊出;如渗水量较大,可挖一积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边抽水边往下挖(如下图) 挖土标高 积水坑 如遇上层泄水,可采取快速混凝土护壁,先用水泥玻璃堵一侧后支模浇筑快速混凝土。按设计要求,桩深入持力层不少于1m,施工时按持力层层下20cm后进行扩底施工,扩底部分采取先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修成扩底形。扩底采用风镐掘进,局部人工凿打,作业完毕要检查持力层地质是否符合勘察设计要求。 开挖土方前,应根据桩中心点和桩的半径,加上护壁厚度,放出开挖线,用Ф48钢管搭吊架,由人工摇辘轳牵引吊篮提土,用手推车作土的水平运输,弃土不得在孔口四周堆放,应确定好土的运输道路,将弃土运至现场设置的临时堆土场中,最后运出现场。 (1)、第一节孔圈护壁应比下面的护壁厚100150mm,并应高出现场地面200250mm,上下护壁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mm。 (2)、为保证护壁混凝土的整体性,视护壁土质情况,须用Φ8钢筋均匀布置作拉结筋,以免脱节下沉,如设计有护壁大样图,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浇灌护壁混凝土时,用敲击模板及用竹和木棒插实方法。不得在桩孔水淹没模板的情况下灌注混凝土。根据土质情况,尽量使用速凝剂,尽快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及时加以堵塞或导流,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保证护壁混凝土强度及安全。 (4)、护壁混凝土的内模拆除,根据气温等情况而定,一般可在24小时后进行,使混凝土有一定强度,以能挡土。 (5)、当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拆模后,即把轴线位置标定在护壁上,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平标高画记在第一圈护壁内,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和垂直度及确定桩的深度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6)、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所挖空的地质情况,并要勤检查,注意土层的变化,当遇到流砂、大量地下水等影响挖土安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才能继续深挖。 (7)、如遇流动性淤泥或留砂时。要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避免渗漏。 (8)、对少量流砂的桩位,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先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应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时,将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井底下,使井底部免除水淹状态下施工。 (9)、由于大量抽出地下水而影响场地邻近原有建(构)建物,造成基础、地台下沉时,要立即在抽水井孔附近设立灌水点或利用已开挖但未完成的桩位灌水,以保持水压平衡,土的稳定。 (10)、发现流砂层,应减少每节护壁高度,可用30~50cm,混凝土应加速凝剂,加快凝固速度。 (11)、处理流砂的桩基,力争在枯水期将流砂桩处理完毕,一面在雨季期地下水位上升,动水压力大而增加施工困难。 (12)、桩端入岩,手风钻难于作业时,可采用无声破碎方法进行。若用炸药小爆破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