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通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为建设滨江大桥过河给水管道工程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对该工程沉井制作与下沉、顶管等工程施工、施工组织管理及工程配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确保各道工序受控,高速优质的完成本工程建设任务,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 1.2、编制说明 (1)本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招标文件、业主要求、以及2007年9月13日的专家论证组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和本工程的需要,对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作统一部署。 (2)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速”为编制原则。 (3)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设计意图、数次踏勘现场,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施工科学,可操作性强。 (4)本施工组织设计凡注明计量单位均为“㎜”。 1.3、编制依据 (1)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1、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T50265-9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3、DL/T5100-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4、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6、GB50209-2002建筑地面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8、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9、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0、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GBJ123-8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12、GB985-80手工电弧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3)现场勘察情况。 (4)我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我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⑹招标答疑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滨江大桥过河给水顶管工程 建设地点南通市滨江大桥旁边 建设单位南通自来水公司 工程内容DN1420过河顶管及招标文件明确的内容 建设规模DN1420钢质顶管长292m、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各一座。 工期要求招标工期为4个月。 质量等级标准合格 2.2 地形地貌 场地地处南通城区节制闸西,位于在建滨江大桥西侧,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貌单一,成陆时间较晚。拟建场地穿越通吕运河南北两岸,现通吕运河宽约280m,为航运通道,河道呈东西走向,两岸地形平坦,两侧陆地地面高程4.55~5.30m左右,水域河床高程-3.90~2.79m(顶管位置),淤泥厚0.30~4.30m。通吕运河经多年运行,河道已淤积严重,根据南通市江海测绘院的勘测,通吕运河全线普遍淤积,河道底宽变窄,河床抬高;长江~节制闸段长度2.0km左右河底宽150~239m,边坡比14;现通吕运河南侧淤积现象明显。 我公司在勘察现场后考虑顶管工作井设在北岸,接收井在南岸。北岸顶管工作井位置现为南通第三砖瓦厂堆场,现仍在使用;南岸工作井位于大桥施工通道西侧;两个井之间为顶管区。顶管中心线距滨江大桥桥墩基础西侧外边线北侧为17.0m,南侧为18m。顶管横穿通吕运河,通吕运河南北两岸均采用石驳护岸,南岸石驳线变化不大,采用天然地基;北岸石驳线受人为改造变化较大,其中大部现石驳线均为近期施工完成,下部采用混凝土预制方桩桩基础,桩顶高程为0.87m,桩底高程为-8.13m。同时在北岸顶管区域东侧距顶管中心线1.3m处有一原第三砖瓦厂堆场1号吊机基础存在。顶管区域东侧在滨江大桥2号墩至南岸为滨江大桥施工浮桥,其下采用钢管桩,滨江大桥2号墩位置顶管中心线距浮桥钢管桩外壁约2.8m,2号墩位置至南岸顶管中心线距浮桥钢管桩外壁约6.6m。 2.3施工条件 根据我们对拟建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踏勘,目前施工现场用水、电、路已通,工程勘探资料已具备。 2.3.1交通运输 该工程顶管穿越通吕运河,水陆交通方便。施工设备及钢管、砂石料等施工材料可通过人民路由汽车直接运至工地。 2.3.2、施工场地 本工程规模大,特别是顶管时钢管堆场占地面积大,南岸现场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临时设施及材料堆放场地布置困难;而北岸临时用地较宽敞,目前整个砂堆场已全部租用。因此在施工期间,拟将北岸作为钢管组焊场地及主要施工场地。 2.3.3、临时用电 施工用电可直接从大桥项目部接到施工现场,总用量已够本工程施工负荷用。 现场用电按现场实际需用情况,编写施工用电方案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和批准。严格按照电气规范安装验收。 2.3.4、临时供水 施工用水采用运河内的水。 2.3.5地质条件 施工区域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松散土层。土层可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a-1 杂填土层厚1.00~2.80m,以混凝土地面及抛石、碎砖块为主,南岸现象比较明显,极不均质,分布于陆域工作井、接收井部位。 a-2 素填土层厚1.00~1.50m,湿,以粉土混粉质粘土为主,混贝壳、植物根茎等物,极不均质。分布于陆域工作井、接收井部位。 a-3 河淤层厚0.20~4.50,饱和,含腐烂植物,具腥臭味,仅分布于运河河底。 b 粉土夹粉砂层厚2.60~9.50,很湿,上部含铁锰质浸染斑点,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欠均质。施工区域均有分布。 c 粉砂夹粉土层厚7.50~10.00,饱和,以石英、云母为主,局部夹粉土较多,具水平层理,欠均质。施工区域均有分布。 d 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厚大于5.00,含少量腐烂植物,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慢,无光泽,局部与粉质粘土、粉砂呈互层状,极不均质。 2.4工程中关键工序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2.4.1顶管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工程过河给水管采用内径φ1400mm的钢管,顶管顶进长度292m,工程条件较为复杂,顶进土体为粉砂。因此,本工程顶进装备选用泥水切削气压平衡式工具管施工。该工具管曾多次使用,在电厂、水厂的取水工程的顶管施工,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土层适应强。在砂土层中顶进可采用在泥舱内加入局部气压以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防止流砂等现象发生,且在顶面覆土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于头部的平衡控制,正面如遇障碍物可以在气压状态进行处理,开挖面土体可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土质变化,便于施工参数的适应性调整。由于顶管距离较长,顶管时采用减阻泥浆能有效降低管壁的侧摩阻力,在顶管施工中加入中继环以减小后座顶推力。 2.4.2沉井施工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次沉井平面尺寸小、下沉较深,周围有建筑物。因此,对沉井下沉施工的偏差要求高,需采取切实有效、周全的下沉方法,避免沉井出现偏位过大。在下沉时采用潜水员水下冲吸土,可以较好的控制沉井下沉速度,减少沉井周围的塌方。同时增加沉井自重,可减少井外土体进入井内,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 第三章 施工组织总体设计 3.1施工组织总体设计和部署 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南北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及穿越通吕运河的顶管组成.。工作井深18米左右,顶管长292米。 本工程总体施工顺序安排是进场后先完成“六通一平”和临建的搭建,同时进行顶管工作井的制作与下沉。在顶管工作井养护与下沉的同时,进行接收井的施工。最后进行顶管的顶进工作。 3.2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要求 1、确保本工程在总工期4个月内全面竣工交付。 2、一切为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满足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和在工程实施过中可能提出的要求。 3、实行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本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体现了ISO90002000要求,在工程中完全按照ISO90002000质量标准要求施工。 4、以积极负责的精神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服务。特别抓好运行管理中的跟踪服务和在施工中提出合理化措施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5、在业主和监理的配合下,做好整个工程的项目总承包管理,主动协调与设计院、大桥项目部、设备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 6、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工程项目结构分解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施工过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控制。 3.3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 按国家验收规范一次性验收合格 进度目标 工程施工总工期为4个月。 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杜绝重大火灾事故; 杜绝重大交通事故; 一般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以下,确保安全生产 环境目标 杜绝火灾、爆炸 粉尘排施达标 污水排放达标 杜绝污染 杜绝运输遗洒 降低资源消耗 噪声排放达标 我们认真学习了招标文件,并数次踏勘现场,仔细熟悉图纸,反复领会业主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本工程的特点与重要性。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若有幸中标,将自始至终以一个思想、二个服从、八个目标为宗旨,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从而来开拓浙江宁波市场,回报业主的信任和厚爱。 一个思想是工程质量、安全、服务第一的思想施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二个服从工程成本服从工程质量,企业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八个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管理目标、文明施工目标、成本目标、新技术应用目标、环境目标、服务目标。 (1)、质量管理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以及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通过ISO9002体系在本工程的运行,以及QC活动的展开,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招标要求的标准。 (2)、工期目标本工程招标要求施工工期为120天,包含顶管、顶管工作井、接收井等施工。我们本着紧前不紧后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计划和长期积累的一些成功的计划管理经验,进行进度控制,确保按期完成。在工期目标范围内完成所有合同工作量的施工。 (3)、安全管理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施工规范及安全操作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对所有参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的发生,一般事故的发生频率控制在1‰以下。坚持安全文明施工,确保施工现场达到省级文明工地标准。同时周围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周围建筑、交通和人行的安全。 (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布置和管理整个施工现场,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噪音扰民,创建出一流的文明工地。 (5)、成本目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保证准确确定工程造价和工程资金有计划的合理开支、专款专用与工程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建设目标。我们将根据合同约定和业主管理要求及本企业合同管理办法,预、结算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项目工程造价和成本管理工作。 ①、工程造价管理 自觉接受政府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为业主与监理单位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主动及时请示、汇报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情况。严格履行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约定,加强与业主和监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联系,认真落实其工作指令。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工程造价,积极配合业主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中标后按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和业主要求,及时提交工程预算,积极配合业主和审查单位的审核,准确确定合同价款。 接到设计变更和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允许调整费用的事项发生后,及时提出变更价款调整资料,积极配合业主和监理确定变更价款。 施工过程中及时如实的做好施工记录和已完项目工程量验收,全面完整的收集、整理项目工程造价有关资料,及时提交业主和监理相关人员确认,按月累计计算已完价款,如实反映阶段性工程量。 按施工方案规划,分层、分段、分项编制施工预算,为进度计划安排,物资供应和成本控制计划编制及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工程完工后立即编制竣工结算,及时提交业主和监理审查,积极配合审核工作,准确确定工程造价,为固定资产尽早转资创造条件。 ②、成本控制措施 加强成本管理体制的领导和监督,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成本会计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共同负责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根据施工预算和总部下达的成本目标与工程进度计划,制订项目总成本预控计划和季度,月度成本预控计划,并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把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保证成本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状态。每月组织成本分析会,考核执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成本控制工作量。总部相关部门加强指导监督,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和目标实现。 加强合理管理。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合同,合同履行责任逐条分解,落实到人,保证全面、及时和恰当履行,杜绝违约损失。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督、检查和验收,确保工序质量达到规划标准,做到一次成优,避免返工和修补损失。 加强进度管理,合理缩短工期,减少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占用期,节省折旧、租赁费和现场管理费用。 加强施工组织。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按需准时入场和用后及时退场,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避免影响施工和资源积压、闲置浪费。 材料管理。材料采购管理,采取招标方式,实行“三比”择优选择供应商,堵塞采购漏洞。加强计划管理,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材料入场和亏量。加强仓储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最大限度的减少库损。加强使用管理,严格限额领料,合理配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使用剩余材料及时回收入库,禁止挪作它用。严格奖罚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节约原材料。 加强水电使用管理。制订水、电管理使用制度,配备维修管理专职人员,保证管道、线路及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施工设备优先选用节能产品,努力节约能源。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死亡和重大事故的发生,严格控制轻伤频率,把安全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减少意外开支。 选择科学,先进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关键性及特殊工艺采用多方案比选后确定。设置合理化建议奖项,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 (6)、环境目标识别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期望对其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并依据公司文件中对环境和安全管理的策划及管理方案的要求实行管理,以确保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的实现。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施工噪音控制到规范要求以内,尽最大努力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服务目标信守合约,密切配合,认真协调与各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共同合作为业主服务。自始自终奉业主为我们上帝,服从业主的管理。同时主动接受业主、监理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项目管理等各方面的监督。把为业主排忧解难作为我们的应尽职责,及进做好善后服务工作。 工程施工中,上述目标若有未能实现,愿接受业主在招标文件及工程合同中规定的处罚。 3.4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本期工程计划工期为4个月,共计120天。 通过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的分析,现制定以下各分项工程的节点控制工期 (1)、顶管工作井制作与下沉共85天。 (2)、接收井制作与下沉共85天。 (3)、顶管顶进17天。 合计总工期为120天。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见附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5施工设备计划 根据进度计划制定机械需用计划,及时组织好施工机械的进场就位,并检查保养一遍,使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拟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机具设备见附表。各道主要工序的施工机具保证在各道工序开工前全部进场。 3.6 材料供应计划 本工程材料供应由项目管理部统一负责。材料供应将采取统一采购、统一调运的原则进行,所有材料的供应单位均应符合业主提出的要求,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生命,为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进货渠道,把好质量关,即使是业主指定或提供的材料,同样要进行质量自检。 3.7 技术力量配置及劳动力安排 根据上述总体施工部署,项目经理部将组织沉井制作、沉井下沉、顶管等各单项工程施工队。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人员在开工日全部进场投入施工,若在每星期召开例会上发现有进度落后的工序,立即采取措施,增加人力和机械设备,把进度落后的工序抓上去。 通常施工时,安排二班制作业,工期紧张或脱节时,安排三班制作业,以保证工程按进度计划安全优质地完成。技术力量配置及劳动力安排见附表。 第四章 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4.1施工现场布置 4.1.1本工程施工临设的布置主要分为场地内施工临时道路、钢管堆放场、钢管焊接区、钢筋加工区、模板加工区、仓库、材料堆放场、弃土存放、生活、办公设施等。 4.1.2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采用就近与集中布置,布置严格控制在业主划定的征地区域内的原则;生产临时设施按标化工地的要求进行规划,做到高标准、高起点。 4.1.3施工布置的原则为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生产临设尽可能结合布置,减少相互干扰,尽量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施工高峰出工人数,所有设施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和环保等要求。(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4.1.4根据工程分项项目的不同、所处位置不同及施工工艺的要求,工程施工平面布置考虑按照不同的分项项目分别布置。见附图顶管施工阶段现场平面示意图;见附图沉井施工阶段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4.2施工临时设施布置 本工程交通方便,北侧施工场地较宽阔,过江钢管临时堆放均在此场内进行。根据现场和设计要求,本工程初步考虑分二个作业区进行施工。其中南、北岸各作为一个施工区。南北施工现场均设置常规的生产加工设施。其中钢筋加工场各一处,面积为20m5m;木模加工及模板堆放场各一处,20m5m。钢筋加工场及木模加工场为半敞棚竹木结构。 生产性设施主要有材料库、工具间、修理间等。 4.3行政生活设施布置 ⑴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部和监理部可就近租赁民房,并设立在北侧。南岸仅设立临时办公室。 ⑵ 行政生活区,同样就近租赁民房。 施工场地布置图面积 序号 名称 单位 建筑 面积 备 注 1 钢筋加工厂 m2 100 简易结构 2 木工加工厂 m2 100 简易结构 4 脚手堆场 m2 80 6 材料设备库 m2 60 防潮结构 7 综合仓库 m2 40 砖混结构 合 计 m2 380 4.4、施工道路 本工程交通条件良好,可利用村间道路直达现场。生产加工区内行车通道按重型便道修筑,保证大型施工机械的行走。 4.4.1临时道路的布置原则尽量利用现有的公路以及大桥施工便道与场地道路沟通,以减少征借用地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兼顾前期混凝土运输以及后期材料及钢管运输;道路修通后,经常进行养护,避免大雨后道路受损,影响施工人员、车辆的正常通行。 4.4.2场地维护本工程施工期间,为避免与其它施工单位发生相互干扰,现场工作井内的所有临建设施原则上除留一个通道与外界相通外,其余全部用隔离材料进行隔离封闭,以策安全和方便施工管理。 4.4.3施工道路地坪结构为20cm道渣加15cm素混凝土。生产加工区铺筑20cm道渣,其中面层为细粒径工业废渣,施工中,剩余混凝土可对加工区地坪进行补偿。宿舍区和生产加工区均应建立网状排水沟,并设一定量的沉淀池,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厂内排水沟。 道路具体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4.5 力能供应 本工程用电已接至施工现场,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总容量为100KVA。 4.6 施工用水. ⑴、 供水管路已接到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将沿施工便道埋设2″给水主管路。 ⑵、 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根据施工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实际需要,敷设适当通径的给水管路和水龙头。 4.7工地排水 ⑴ 、为确保工地环境整洁,达到文明,标化要求,在工地上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并与地区的排水系统沟通。 ⑵ 、施工区域内场地排水利用明沟排水,施工污水经过明沟集流、沉淀以后,排入运河内。 第五章 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具有的特点,我们作手做好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技术准备、物质条件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场外协调工作准备。 5.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从以下几点着手 (1)、施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本工程的情况,对设计的顶管工作井图纸进行交底,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 (2)、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应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组织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编制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同时指定专人收集各项技术资料。施工前加强材料的见证抽测送检,验收工作,提前做好砂浆、砼设计配合比工作,并根据砂石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 (3)、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 (4)、组织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前定出构筑物的位置,同时引测水准标高固定在原有构筑物上,要求使用时方便,且具有良好的视线角度,避免振动,并加以保护。 (5)、编制施工预算、编制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进场计划单。 (6)、组织技术人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进行学习,掌握技术要点及质量验评标准。 (7)、项目经理对各职能科室及工作人员制定网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及相应考核制度,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项目经理部各项管理制度。 (8)、与作业班组签定创优质、保工期、保安全、创文明、标准化施工工地的责任状。 (9)、认真研究制定各项技术计划 A、认真做原材料、半成品的复试检验,砂浆、砼的试配,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钢筋的翻样,模板的组配。 B、制定隐蔽工程验收计划。 C、制定技术复核计划。 D、制定砂浆、砼试块制作计划。 5.2机械和物资的准备 所有材料必须提供有效的合格证(质保书),严禁“三无”产品和低劣材料进场,需要复试的材料,由双方共同抽样,送有权单位进行测试,并保证按时供货。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拟投放电焊机4台、25T吊车1台、挖掘机1台、 自卸车2辆、钢筋加工机械一套、木工机械一套,以及足够数量的钢管及钢模等,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5.3现场准备 (1)、在施工场地四周用围栏进行围护,高2米。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通内部施工道路,所有场地均采用硬化地。周边做排水沟,地面水经排水沟再由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小河内,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置配电房和配电柜,架设现场供电电缆。电线、电缆必须瓷瓶架空架设。 ①、现场线路的设置动力线路一级送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二级送电和现场也用三相五线制。 ②、施工时,若临时停电用75KW的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以保证施工的持续性。 (3)、搭设临时设施在南北两岸搭设临时施工设施和办公设施等。 (4)、作好施工现场的控制网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及给定的永久性经纬坐标控制网和水准控制基桩,进行施工测量,设置经纬坐标桩,水准基桩。 (5)、做好建筑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工作,安装、调试好施工机具按照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对于固定机具要进行就位、搭棚、接电源线和调试等工作。对所有施工机具都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检查和调试,并做好记录。 (6)、及时办理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按照建筑材料的需用量的计划进行,及时提供建筑材料的试验申请计划。钢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分析等试验;砼和砂浆的配合比的强度等试验。 (7)、做好冬、雨施工安排按照施工组织计划的安排,落实冬、雨施工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 (8)、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验和试制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要求,认真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验和试制。 (9)、设置消防、保安设施建立消防、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10)、派专人与有关部门联系,确保施工时材料车辆的顺利通行,及对周围的环境保护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噪音粉尘的污染。 5.4劳动力的准备 按照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组织各专业班组人员进场,由项目部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以及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各项交底,使其了解该项目现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包括安全施工,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后勤管理等各种规定,并按照指定的区域入住临时宿舍,作好班组内小型机具、工具的检查、维护工作。重点工作在于安全工作的三级教育,以及现阶段的技术交底。现场劳动力的配备将依据劳动力动态图的要求进场,每批新进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上述的若干程序后方可进场施工。 5.5协调场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5.5.1制约和影响施工生产的因素较多,内、外部的都有,特别是场外协调工作十分重要,项目工程部设专人联系,协调对外工作。 5.5.2与消防部门、环卫、水利、滨江大桥施工单位等部门取得联系,做好现场的各种办证工作,使施工纳入法制化、合理化轨道。 5.5.3积极协调好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单位的关系,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六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主要分部工程划分为顶管工作井、顶管接收井、过河顶管工程。各分部施工顺序有先后、有交叉。根据各分部结构要求和施工特点,结合水文、气候以及总控制工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本工程工期及质量控制线主要分为两大块进行,第一块为陆域部分沉井制作与下沉;第二块为水下顶管部分。 下面分别就沉井、过河DN1420钢管顶进等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一、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的设计 1.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位置的选择 确定顶管工作井的位置时,要考虑拟顶管道周围的建筑物情况,在工作井一侧是否有水源、电源、进场施工道路是否方便,施工场地是否宽阔,以及拟铺管道的走向等。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本工程位于滨江大桥一侧,顶管穿越通吕运河,河两侧是防汛墙和石驳。其中南侧是原商品砼公司的搅拌站,北侧场地较宽广、且防洪大堤外侧为农田,可以作为排泥场。因此初步考虑将顶管工作井放在北侧、接收井放在南侧。 1.2.顶管埋深及井的结构形式 顶管埋深宜考虑该河段将来的航道规划和顶管时的顶进安全以及地质勘探情况,本方案考虑顶管工作井的管中心高程为-9.13m,顶管接收井的管中心高程为-7.84m。本工程原始地面高程为4.8m左右,顶管一次连续顶进距离292米。根据以上情况,为保证顶管后座有足够的反推力以及沉井下沉时的内应力,初步考虑采用矩形钢筋砼沉井的施工方法作为工作井和接收井。井壁砼强度为C30。 1.3、工作井的尺寸 顶管工作井内尺寸应满足井内设备的布置以及管道安装有一定的操作面。 顶管工作井长度 工作井最小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a、 按正常顶进算 L≥b1b2b3l1l2l3l4l5 式中b1后座厚度, b2刚性顶铁厚度, b3环形顶铁厚度, l1管段长度, l2油缸长度 l3接管时留在井内管道的最小长度, l4管道回弹量 l5富余量 近似计算L≥3.2ml1 b、 按穿墙状态算 L≥b1b2b3l2l5l6l7 式中L6工具管长度 L7第一节管道长度 近似计算L≥5.9ml6 工作井的长度应取大者。 本工程考虑钢管每节长度为6m,根据我公司现有设备和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考虑顶管工作井内长9.5m。 顶管工作井宽度 工作作的宽度 计算公式BD2b 式中B工作坑宽度; D顶进管节的外径尺寸; b工作坑内安好管节后两侧的工作空间,本工程采用每侧1.3m; 本工程的顶管直径为D1400,因此,工作坑的宽度尺寸为B1400+213004000mm。 本工程工作井宽度取5m。 1.4、顶管工作井井壁厚度 井壁是沉井的主要部分,应有足够的厚度与强度,以承受在下沉过程中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力,同时要有足够的重量,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沉到设计标高。 沉井下沉是靠在井内不断取土,使沉井自重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擦力和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而实现的,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沉井在自重作用下,是否有足够的重量以顺利下沉。一般在设计时先估算井墙外部与土的摩擦力,然后按下沉系数确定井墙厚度,根据施工经验以及地质报告,砂土对井壁的单位面积摩擦力为1.52.5t/m2. 根据计算以及我公司以往施工类似经验,井壁厚取1.6米,为减少工程造价,在沉井上部设计成阶梯形,井壁厚为1.2m.具体见附图 其下沉系数计算如下 G-B/TF≥ks 式中G沉井自重(KN)ks下沉系数取1.05 B沉井承受的水的浮托力KN T沉井外壁承受的阻力KN F土体对沉井的端阻力(KN),如采取将刃脚底面及斜面的土方挖空,则F0 根据资料,并经计算得 G22500T;B8080T;T11656KN;G-B/TF1.241.05 判定该沉井在自重下可以下沉。 沉井配筋图附后,经计算该配筋符合要求。(附配筋计算书) 1.5、沉井封底厚度的计算 本工程采用水下封底,可按简支板计算最大弯矩。 M1α1.P.L12 M2α2.P.L22 式中α1及α2____弯矩系数; P_____静水压力形成的荷载; L矩形板的计算跨度 求的弯矩M值后,混凝土的厚度h即可按下式计算 H√3.5K.M/b.RD K安全系数,取2.65m D____考虑水下砼可能与井底泥土掺混,一般增加30cm左右。 经计算,本工程取2.4m。 1.6、沉井底板设计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底板厚度取1.0米,配筋计算附后。 1.7、顶管工作井内部结构 1.7.1穿墙套管设计 本工程穿墙套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顶管工作井内顶管出洞时的套管,另一个是顶管接收井顶管进洞时的套管。两个套管均为钢套管。其洞口尺寸分别为Φ1540mm、Φ2000mm。同时在洞口处均需设加强筋。具体构造见附图。 1.8沉井深度的计算 H(H1-H2)h3h4h5 其中H1为原始地面高程 H2为顶管底高程 h3为顶管至砼底板的距离 h4为底板厚度 h5为砼封底厚度 工作井处的地面高程为4.8m左右,因此工作井的总高度初步确定为18.8m。 1.9、沉井抗浮计算 K沉井自重侧壁反摩擦力/浮力≥1.25(计算附后) 接收井的尺寸只要能满足工具头的吊装即可,根据我公司现有施工设备和以往施工经验确定工作井内净长4米,宽4米。壁厚1.0米. 二、施工方案简介 本工程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工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沉井下沉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沉井基础采用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由于沉井深度为18.8m,故采用三次制作三次下沉施工。第一节沉井的浇制高度为6.8m,先在地面上进行浇制,待第一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然后挖除井内土体使沉井下沉。在井墙顶面露出地面尚余1m时,停止下沉,再继续浇制沉井第二节井墙砼,但其砼强度只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可挖土继续下沉。如此,制作一节,下沉一节,以此循环进行。沉井制作时施工缝必须严格处理,先将施工缝凿毛洗刷干净,然后再浇筑混凝土,要求仔细振捣,确保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沉井下沉方法采用“不排水下沉法”施工。该方案的优点为沉井分段高度小,重量较小,对地基要求不高,施工操作方便,沉井下沉时不易倾斜纠编容易。缺点为工期长、工序多。 顶管采用泥水切削气压平衡施工。该工具头操作简单,能较好的控制出土量,能取出50cm以下的障碍物。 三.沉井施工方法 3.1、沉井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沉井基坑处理 砂垫层构筑 浇注素混凝土垫层 模板加工 搭设脚手架 砌筑砖胎模 钢筋加工 第一次制作 第一次下沉 第二次接高第二次下沉 第三次接高 第三次下沉 沉井封底 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 架立内模 绑扎钢筋 架立外模 浇注混凝土 3.2沉井制作方法 3.2.1测量放样、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前先平整场地,随后根据设计井位坐标将井位放出,并利用周围环境做好井位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同时对水准点进行复测。施工中所设的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桩在项目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先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边坡按11。基坑下口坡脚为刃脚外壁向外延伸1m左右,坡脚至井壁的空间主要是满足搭设脚手架、支模及置筋等需要 根据地质报告揭示,沉井部位1-1和1-2层均为杂填土,地基承载力较差,因此选择在基坑中制作沉井的方法,沉井基槽开挖采用WY100反铲开挖,开挖深度约2.0m。接近标高时,采用人工开挖并修边坡,以防止对基底土产生扰动。 3.2.2降水系统布置 沿沉井四周设井点降水,井点管长6米,间距1.2米,井室外井点降水必须降至沉井内基坑开挖线下面0.5m。 3.2.3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 为保证沉井制作时的重量,通过素混凝土垫层扩散后的荷载不大于下卧层地基土的承载力,故可将松弱部份的土挖除铺设相应厚度的砂垫层,砂采用中粗砂,并压实,以保证基底密实度。为了扩大沉井刃脚下的支承面,可在砂垫层上铺设混凝土垫层。 砂垫层厚度计算如下 fk≥G0/L2hstanα 式中G0–––沉井单位长度的重量(KN/m)为254 KN/m fk––––砂垫层底部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Pa)130kPa L––––沉井刃脚下素砼垫层宽度(m)取1.6m hs–––砂垫层的厚度m α––––砂垫层的扩散角,取20.5 hs G0/ fk -L/2tanα254/130-1.6/2tan20.50.5m 因现场基坑开挖较深,为便于沉井制作,砂垫层厚度取1.0米。 砂垫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用平板振动器洒水夯实,分层铺设,每层厚度控制在20-30cm,并测定干容重,要求不低于16.5KN/m3。 每层摊铺完毕后,及时采用平扳式振动器进行拖拉直至该砂垫层的密实度达到要求。 砂垫层铺筑完毕,经项目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取0.20m。(见下图) 500 240 20cm 100cm 1600 砂垫层 C15砼垫层 M5水泥砂浆砌MU10机制砖 一毡两油 100cm 3.2.4砖模砌筑 素混凝土垫层施工结束后,在混凝土顶面砌筑沉井刃脚砖胎模(砖胎模尺寸见详图)。砖胎模砌筑沿长度方向每800mm留置2030 mm宽垂直缝,同时预埋Φ18PVC管,长800mm。便于对拉固定外模及下沉前砖胎模的拆除,并对立模面进行粉刷、压光。 3.2.5脚手架的搭设 本工程的特点是沉井制作与下沉交替施工,因此沉井外脚手与内脚手的搭设有所不同。 外脚手是直接在沉井外的砂垫层上搭设的。在沉井制作期间,由于沉井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为安全起见,外脚手与井壁是脱离的,距离约30cm,在沉井下沉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