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60-2011_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JGJT260-2011_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_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_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_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_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 O C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履 』 P J G J /T 2 6 0 一 2 0 1 1 ’ 备案号J 1 2 2 9 一 2 0 1 1 龟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testof heating 2 )风管内和机组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管中央 或机组预留点。 2 送、回风温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测量 1 )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状态; 2 )检查系统是否运行稳定; 3)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以及测点的数 目; 4)使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3 送、回风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习才 i 1 石力 一 n 3.2. 2 式中t,测点平均温度 ( ℃); n 测试点的个数; t, 第i个测点温度(℃)。 3.2.3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测点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 G J/T1 7 7的规定。 2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检查系统和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调整到检测状态; 2 )确定风量测量的具体位置 以及测点的数 目和布置方法, 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上游 局部阻力管件4倍 一 5倍管径以上(或矩形风管长边 尺寸),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1.5倍 一 2倍管径以上 (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图3.2.3 ; 3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用仪表到测量状态; 4 ) 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 2次以上测量; 5 )当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毕托管的直管应垂直管壁, 毕 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测 量过程中,应保证毕托管与微压计的连接软管通畅无 漏气; 4 L4 5d 或乙) 4 一 5 a L(1.52 d 曰 叫 一-----叫叫 或L(1.5 一 2a 静压测点 O \/ 测定断面 d 一 圆形风管直径; 口 - 矩形风管长边长 图3.2.3测定断面位置选择示意 6 )记录所测空气温度和当时的大气压力。 3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风量 瓦 一 ( 匹 丛 平 一盔 3.2.3 一 1 3.2.3 一 2 L 3 6 0 0认F3.2.3 一 3 L “ P 卫才。 二 二 二 - 1.2 3.2.3 一 4 P 0.O O 3 4 9 B /2 7 3 .1 5t 式中P v平均动压 ( P a; 尸小 P vZ ⋯⋯ P vn各测点的动压 (P a; V 断面平均风速( m/S; 尸空气密度(kg/m3; B 大气压力( kP a; t 空气温度( ℃); F 断面面积( 耐 ); L 机组或系统风量 ( 耐 / h ; 3.2.3 一 5 L ,标准空气状态下风量 ( 耐 /h)。 2)当采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 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实测风量和 标准风量的计算方法与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计算方法 相同。 3.2.4 大气压力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气压力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将大气压力测试装置放置 于 当地测点水平处,保持与测试环境充分接触,并不受外界相关因 素干扰; 2 应在测试环境稳定后,对仪表进行读值; 3 大气压力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 测试结果。 3.2.5 室内换气次数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室内 换气率测定方法G B/T 1 82 0 4 .1 9的规定。 3.2.6 室内气流速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气流速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将被测空间划分为若干 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在每个小的正方体内悬挂布置小型风速 自 动记录仪,测点 的位置和数量 由被测空 间的大小和工艺要求 确定。 2 室内气流速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l)对所有测点的风速 自动记录仪校对时间,设置自动记 录的启动时间和时间间隔; 2 )开启被测空间工艺设备进行送风,待稳定后人员离开 被测试空间; 3 )风速 自动记录仪按照预先设定进行 自动测量和存储, 测试完成后应使用相应的软件将数据下载进行分析。 3 室内气流速度检测的数据处理应依据采集的数据,做出 室内气流速度场在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分布图。 3.3 水系统基本参数 3.3.1 水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3.3.1的要求。 表3.3.1水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 序号测量参数 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 1 工 温度 ℃ 玻璃水银温度计、铂电阻 温度计等各类温度计(仪) 0.2℃(空调) 0.5℃ (采暖) 2 流量 m3/h 超声波流量计或其他形式流量计镇2(测量值) 3 压力P a压力仪表蕊5写(测量值) 3.3.2 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温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尽量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 的进出口处;当被检测系统预留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可利用预留 位置进行测试。 2 水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1 )确定检测状态,安装检测仪表; 2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 3 )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 4 )测试过程中,若测试工况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需对测 试状态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测试。 3 水温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将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试值。 3.3.3 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流量检测的测点布置应设置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 段上;对于超声波流量计,其最佳位置可为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 1 0倍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之间的管段上。 2 水流量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1 )确定检测状态,安装检测仪表; 2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 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1 0 min 。 3 水流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各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试值。 3.3.4 压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力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在系统原有压力表安装位置。 2 压力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1 )确定检测状态,拆卸系统原有压力表,安装已标定或 校准过的压力表; 2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 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 3 压力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各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 试值。 3.4 室内环境基本参数 3.4.1 室内环境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 3.4.1的要求。 表3.4.1室内环境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 序号测量参数 单位检测仪器 仪表准确度 , l 温度 ℃ 温度计(仪) 0.5℃ 热响应时间不应大于9 0 5 2 相对湿度R H相对湿度仪5R H 3 风速 m/s 风速仪 0.sm/s 4 噪 二圣, 尸 dBA 声级计 0.sdB A 5 洁净度粒/ m “ 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速率大于I L/min 6 静压差P a微压计1.O P a 3.4.2 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室内面积不足1 6 m “ ,测室中央1点; 2 1 6时及以上且不足3 0mZ测2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 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8 3 3 O mZ及以上不足6 0 mz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 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4 6 0耐及以上不足1 0 0 m2测5点 ( 二 对角线上梅花设 点); 5 I O O mZ 及以上每增加2 0 m2 一 5 0 m2 酌情增加1个 一 2个 测点(均匀布置); 6 )测点应距离地面以上0.7 m 一 1.sm,且应离开外墙表 面和冷热源不小于0.sm,避免辐射影响。 2 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根据设计 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间进行统 一 编号; 2 )检查测试仪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 )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 运行时间不少于6 h; 4 )根据系统形式和测点布置原则布置测点; 5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对各项参 数进行检测并记录测试数据; 6 )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测量 一 次。 3 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见艺 rm trm 一 三二L- 一 n 3.4.2 一 l p 习才‘ ,, _j 二1 p 3.4.2 一 2 式中trm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 ℃ ); trm,*检测 持续 时 间 内受 检 房 间第 i个 室 内逐时温 度( ℃); n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温度的个数; t,j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 j 个测点的第i个温度 9 逐时值( ℃); 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温度测点的点数。 4 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件m 件m,i 3.4.2 一 3 p 艺叭, _2三上.--一 p 3.4.2 一 4 式 中件m检测 持续 时 间 内受检房 间的室 内平 均 相对 湿 度(; 件m,、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i个室内逐时相对湿 度(; n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 个数; 孔j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j个测点的第i个相 对湿度逐时值(; 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相对湿度测点的 点数。 3.4.3 风口风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口风速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风口面积较大时,可用定点测量法,测点不应少于 5个,测点布置如图3.4.3 一 1所示; 2 )当风口为散流器风口时,测点布置如图3.4.3 一 2所示。 2 风口风速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可用叶轮式风速仪紧贴 风口平面测定风速; 2 )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应临时安 装长度为0.sm 一 1.O m且断面尺寸与风口相同的短管 进行测定。 3 风口风速应按下式计算 V l +叭 +认 + ⋯⋯ +V n N 3.4.3 式中V l、认 ⋯⋯ V n各测点的风速( m/s; 测点,急数(个)。 OOOO OOOO OOOO圃令 彻( d 一』,⋯ 、 ~ 熬叔 { 88引 c 图3.4.3 一1 各种形式风口测点布置 a)较大矩形风口; b)较小矩形风口; c)条缝形风口; d)圆形风口 图3.4.3 一2 用风速仪测 定散流器出口平均风速 3.4.4 风口风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口风量检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风速计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辅助风管出口平 面上,应按测点不少 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 2 )当采用风量罩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绘 制风口平面布置图, 并对各房间风口进行统 一 编号。 2 风口风量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当采用风速计法时,根据风口的尺寸,制作辅助风管; 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应与风口内截面 尺寸相同,长度 不小于2倍风口边长;利用辅助风管将待测风口罩住, 保证无漏风; 2 )当采用风量罩法时,根据待测风口的尺寸、面积,选 择与风口的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且罩体的长边 长度不得超过风口长边长度的3倍;风口的面积不应 小于罩体边界面积的1 5;确定罩体的摆放位置来罩 住风口,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保证无漏风。 3 风口风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l)当采用风速计法时,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截 面积计算风口风量,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 L 3 6 0 0 FV 3.4.4 式中F 一一 送风口的外框面积( 耐 ); 犷 一一一 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 2 )当采用风量罩法时,观察仪表的显示值,待显示值趋 于稳定后,读取风量值,依据读取的风量值,考虑是 否需要进行背压补偿,当风量值不大于1 5 0 0 m3/ h 时, 无需进行背压补偿,所读风量值即为所测风口的风量 值;当风量值大于1 5 0 0 m3/h时,使用背压补偿挡板 进行背压补偿,读取仪表显示值即为所测的风口补偿 后风量值。 3.4.5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室内面积小于5 0 m “时 ,测点应位于室内中心 且距 地1.lm 一 1.sm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操作 者0.sm左右,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lm; 2 ) 当室内面积大于5 0 mz ,每增加5 0耐应增加1个测点; 3 )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采用手持或固定在三脚架上, 应使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2 室内环境噪声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根据设计 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 间进行统 一 编号; 2 )检查测试仪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 )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4 )根据测点布置原则布置测点; 5 )关掉所有空调设备,测量背景噪声; 6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测量各测点噪声。 3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实测 噪声与背景 噪声之差△< 3 dBA)时,测量 无效; 2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 一 3 dBA)时,实测值 一 3 dBA; 3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 一 4 一 sdBA,实测值 一 Z dBA; 4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 一 6一1 0 dBA,实测值 一 ldBA; 5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 1 0 dBA,不用修正。 3.4.6 截面风速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截面风速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l)对于为检测送风量而进行的单向流风速检测,应在距 离过滤器出风面1 0 O mm 一 3 0 0 mm的截面处进行。对 于工 作面平均风速的检测应和委托方协商确认工作面 的位置,垂直单向流应选择距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大 于0.sm,离地面0.sm作为工作区;水平单向流以距 送风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0.sm处的纵断面为第 一 工 作面; 2 )确定测点数时,可采用送风面积乘以1 0,再计算平方 根确定测点数量,不得少于4个点,且每个高效过滤 风口或风机过滤器机组至少测量1个点; 3 )确定测量时间时,为保证检测的可重复性,每点风速 检测应保证 一 定的测量时间,可采用 一 定时间的平均 值作为测点的检测值。 2 应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是否正常,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 测量并记录各测点截面风速。 1 3 3 截面风速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为检测送风量和截面平均风速进行的风速检测, 应以各点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2 ) 工作面风速不均匀度可按下式计算 、 _遥子 勺 3.4. 6 式中风风速不均匀度; v, 任 一 点实测风速; 二 平均风速; n 测点数。 3.4.7 空气洁净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气洁净度检测仪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气洁净度检测宜采用粒子计数器,采样量应大于 I L/min ; 2 )当测试粒径大于或等于。.5拌m 的粒子时,宜采用光散 射粒子计数器; 3 )当测试粒径大于或等于0.1拜m 的粒子时,宜采用大流 量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量应大于或等于2 8 .3 L/min ; 4 )当测试粒径小于0.1拌m 的超微粒子时,宜采用凝结核 激光粒子计数器。 2 空气洁净度检测采样点应按下式计算 N I J 一 抓万(3 .4.7 一 1 式中N L最少采样点数; A 洁净室( 区)的面积(m “) 。 3 空气洁净度检测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的确定应符合下 列规定 l)在每个采样点应采集足够的空气量, 保证能检测出至 少2 0个粒子,每个采样点 的每次采样量应按下式 计算 1 4 v; 一 乒生 x 1 0 0 0 tJ Z。刀2 3.4.7 一 2 式中 C n V s采样量( L ; m 被测洁净室( 区)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的允 许限制(p/ 耐) 。 2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应至少为Z L,采样时间最少应为 lmin ;当洁净室( 区)仅有1个采样点时,应在该点 至少采样3次。 空气洁净度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采样次数为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点,该采样点 平均粒子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X, X i,+ 戈,2 AX i ,n 儿 3.4.7 一 3 式中又采样点i(代表任何位置)的平均粒子浓度; X、 ,1 ⋯⋯ X,,n 每次采样的粒子浓度; n 在采样点i的采样次数。 2 )当采样点为1个时,应按本规程式(3 .4.7 一 3 )计算该 点平均粒子浓度。当采样点为1 0个或1 0个以上时, 应按本规程式(3 .4.7 一 3)计算各点 的平均浓度后, 按下式计算洁净室( 区)总平均值 贾一 丛上土二里土业土二旦 (3 .4.7 一 4 Z 性 式中灭采样点平均值的总平均值; m 采样点的总数。 3.4.8 静压差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静压差检测点布置应在所有门关闭的条件下进行,宜由 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通过门 缝或预留测孔等位置进行检测。 2 静压差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静压差的测试应在风量调试完成后进行; 2 )根据房间平面图,制定检测顺序,检测前确认所有房 1 5 门关闭; 3 )根据安排好的顺序,依次对各房间的静压差进行检测, 记录检测数据。 3.5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 3.5.1 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等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3.5.1的 要求。 表3.5.1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等检测仪表性能 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 l 电流 A 交流电流表 交流钳形电流表 2.0级 2 电压 V 电压表 1.0级 3功率kW 功率表或电流电压表 1.5级 4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表 1.5级 5 转速 r/min 各类接触式 非接触式转速表 1.5级 3。5.2 1 位置; 2 行测量; 3 读值。 3。5.3 1 位置; 2 行测量; 3 1 6 电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流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电流的 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 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 电流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待被测 电流稳定后,进行记录 电压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压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 电压的 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 电压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待被测电压稳定后,进行记录读 值,取三相电压的算术平均值。 3.5.4 转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转速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位置; 2 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 行测试; 3 转速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直接测量机组主轴转速,在同 一 试验条件下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3.5.5 功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功率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位置,电 机输人功率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 B/T1 0 3 2进行。 2 功率检测宜优先采用两表法 ( 两台单相功率表)测量 , 也可采用 一 台三相功率表或三台单相功率表测量。 3 当功率检测的数据处理采用两表法 (两台单相功率表) 测量时,输入功率应为两表测试功率之和。 3.5.吞 功率因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功率因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设备 的位置。 2 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 行测量。 3 功率因数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测试仪表能够直接显示功率因数时,应直接读取功 率因数作为测试值; 2 )当测试仪表无法直接显示功率因数时,应根据功率表 和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试的有功功率值和视 在功率计算得出功率因数。 3.6 系统性能参数 3。6。1 制冷 (热)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冷(热)量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2台及以下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对于 3台及以上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台; 2 )温度计应设在靠近机组的进出口处;流量传感器应设 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并应符合测试要求。 2 制冷(热)量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 组性能试验方法G B/T 1 0 87 0 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 进行检测; 2 )检测时应同时分别对冷水(热水)的进、出口处水温 和流量进行检测,根据进、出口温差和流量检测值计 算得到系统的供冷(供热)量; 3)应每隔smin 一 lomin 读 一 次数,连续测量 6 O min ,取 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 3 机组制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 0 = 饰‘△t/3 6 0 0 3.6. 1 式中Q 0机组制冷(热)量(W; V 循环侧水平均流量( m3/ h ; △t循环侧水进、出口平均温差( ℃ ); P水平均密度(kg/m3; 。 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kJ /kg ℃)〕 。 3.6.2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应在被测机组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水机组的 冷量,并同时测量冷水机组耗功率; 2) 应每隔smin 一 I O min 读 一 次数,连续测量6 0 min ,取 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 3 )冷水机组的校核试验热平衡率偏差不得大于1 5%。 2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驱动压缩机 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 的性能系数 C O归)应按下式计算 。。。Q 0 t洲t 夕 厂 二二二 二 丁丁 1丫i 3.6.2 一 l 式中Q 0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 kw; N 机组平均实际输人功率( kw )。 2)嗅化锉吸收式冷水机组 的性能系数( C O尸)按下式 计算 C O P - Q 0 W训3 6 0 0 P 3.6.2 一 2 式中Q 0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 kW; W 燃料耗量,其中燃气消耗量W g m3/h,燃油消耗 量W 0kg/h; q燃料低位热值(kJ / 耐或kJ/ kg; 尸 消耗电力( kw)。 3.6.3 水泵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效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应在被测水泵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 2 )测试过程中,应测量水泵流量,并测试水泵进出口压 差,以及水泵进出口压力表的高差,同时记录水泵输 人功率; 3 )检测工况下,应每隔smin 一 1 0 min 读数1次,连续测 量6 0 min ,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2 水泵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叩 = 1 0 一 6环 明( △H Z/3.6 W3.6.3 一 1 △H 一 (尸out+尸in/ 忽 (3.6.3 一 2 式中V水泵平均水流量 ( 耐 /h; P水平均密度(kg /m3; g自由落体加速度( m/ 5 2 ; P ou,水泵出口压力( P a ; 尸i 。水泵进口压力( P a ; △H 水泵平均扬程,进、出口平均压差( m; 1 9 Z 水泵进、出口压力表高度差(m; W 水泵平均输人功率( kw)。 3.6.4 冷却塔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却塔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l)应在被测冷却塔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却水量 不得低于额定水量的80; 2 )应测量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并测试冷却塔周围环境空 气湿球温度。 2 冷却塔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vic 一 赞尸升 x,0 0 3 .6. 4 式中从。冷却塔效率(; 界。,,。冷却塔进水温度( ℃ ); 卫。,。ut冷却塔出水温度( ℃) ; 卫w环境空气湿球温度( ℃)。 3.6.5 冷源系统能效比 (E E 尺 一 sys)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被测冷源系统运行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源系统能 效比,并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 1 )应分别对系统的制冷量、机组输人功率、 冷冻水泵输 人功率、冷却水泵输人功率、冷却塔风机输人功率进 行测试; 2 )供冷量的测试应符合本规程第3.6.1条的规定; 3 )检测工况下,应每隔smin 一 1 0 min 读数1次,连续测 量6 0 min,并应取每次读数 的平均值作 为检测 的检 测值。 2 冷源系统能效比应按下式计算 五万尺一 sys Q 0 艺N 3.6. 5 式中E E R 一 sy,冷源系统能效比( kW/kw; Q 0冷源系统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 艺N,冷源系统各设备的平均输人功率之和( kw )。 3.6.6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抽检比例不应少于空调机组总数的2 0肠,不同风量的空 调机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台。 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被测风机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 2 )分别对风机的风量和输人功率进行测试,风管风量的 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3 .2.3条的规定; 3 )风机的风量应为吸人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 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 3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按下式计算 3.6.6 N 一 L 一 一 W 式中W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 (耐 h)〕; N 风机的输人功率( W; L 风机的实际风量 ( 耐 /h)。 3.6.7 水力平衡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力平衡度检测的测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当热力人口总数不超过6个时,应全数检测; 2 )当热力人口总数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个热力人口距 .热源距离的远 近,按近端、远端、中间区域各选 2处 确定受检热力入口。 2 水力平衡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 2 )水力平衡度检测期间,应保证系统总循环水量维持恒 定且为设计值的1 0 0% 一 1 1 0; 3 )热力人口流量测试应符合本规程第3.3.3条的规定; 4 )循环水量的检测值应以相同检测持续时间内各热力人 口处测得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计算。 3 水力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 2 1 H B , 一 黔 以 城卜j 3.6. 7 式中 3.6。8 1 2 于 扭 j第j 个支路处的系统水力平衡度; G wm ,,第j 个支路处的实际水流量 ( 耐 /h; G wd,j第j 个支路处的设计水流量( m丫 h ; j支路处编号。 补水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补水率检测的测点应布置在补水管道上适宜的位置。 补水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 个采暖期; 2 )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 置检测,且应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 3)当采暖系统中固有的流量计量装置在检定有效期内时, 可直接利用该装置进行检测。 采暖系统补水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尺n、。 二 丛 只1 0 0 gd 3.6.8 一 1 gd 0.86 1 q月 t。 一 tf 3.6.8 一 2 3 .6.8 一 3 式中R mP ga 采暖系统补水率(;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 内的补水量「kg/ (耐 h)」; 采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内理论设计循环 水量[kg/ mZ h ) 〕;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平均单位时间内的补水 量(kg/ h ; 居住小区内所有采暖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m “; 供热设计热负荷指标(W/mZ; 勘 G aA O 叽 t 、,tr采暖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 ℃)。 3.6.9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的测点应布置在热源总出 口及各 个热力人口。 2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 2 O 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 应少于7 2 h; 2 )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热源供水 温度的逐时值不应低于3 5℃; 3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供水温降应采用温度 自动检测仪进 行同步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 0 min; 4 )建筑物采暖供热量应采用热计量装置在建筑物热力人 口处检测,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传感器的安装宜满足相 关产品的使用要求,温度传感器宜安装于受检建筑物 外墙外侧且距外墙外表面2,sm以内的地方; 5 )采暖系统总采暖供热量宜在采暖热源出口处检测,供 回水温度和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采暖热源机房内,当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外时 ,距采暖热源机房外墙外表 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2.sm。 3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ah, 1 一 习q ,,/Q a,tx 1 0 0写 ( 3 .6.9 j 1 式中ah,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 Q a , j 检测持续时间内第j 个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 M J ; Q a ,,检测持续时间内热源的输出热量( M J ) 。 3.6.1 0锅炉运行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运行效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 )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 2 O 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 应少于2 4 h; 2 ) 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奋燃煤锅炉 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6 0,燃油和燃气锅炉 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3 0写,锅炉日累计运行时数 不应少于1 0 h; 3 )燃煤采暖锅炉的耗煤量应按批计量;燃油和燃气采暖 锅炉的耗油量和耗气量应连续累计计量; 4 )在检测持续时间内,煤样应用基低位发热值的化验批 数应与采暖锅炉房进煤批次 一 致,且煤样的制备方法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 B/T1 0 1 80 的有关规定;燃油和燃气的低位发热值 应根据油品种类和气源变化进行化验; 5 )采暖锅炉的输出热量应采用热计量装置连续累计计量。 2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应按下列公式 进行计算 , 。,a 一 鲁 x,0 0 q 一 G c q 1 0 一 “ 3.6.1 0 一 l 3.6.1 0 一 2 式中兔n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输入热量( M J ;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燃煤量(kg)或燃油量 kg)或燃气量( N m3; 检测持续时间内燃用煤的平均应用基低位发热值 kJ/ kg)或燃用油的平均低位发热值(kJ / kg)或燃 用气的平均低位发热值(kJ/N m “) 。 Q i G cq 4 采暖 工程 4.1 一 般 规 定 4.1.1 采暖工程检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检测方案应已 批准,并进行方案交底 ; 2 参与检测人员应掌握、熟悉检测内容和检测技术要求; 3 检测项 目施工应已完成,且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4 检测设备齐备,水、电供应满足检测要求。 4.1.2 采暖工程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压试验应包括阀门水压试验、散热器水压试验、地板 辐射供暖盘管水压试验、室内采暖管道水压试验、换热器水压试 验和室外供热管网水压试验; 2 冲洗试验应包括室内采暖系统冲洗试验,室外采暖管网 冲洗试验; 3 试运行和调试应包括水泵单机试运转,室内采暖系统试 运行和调试,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试运行和调试,室外供热管网 试运行和调试。 4.2 水压试 验 4.2.1 阀门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阀门水压试验应包括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2 阀门外观检查应无损伤,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 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应齐全、有效。 3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 验压力应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保 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阀瓣密封面应无渗漏。 4 阀门试验应以水作为介质,温度应在5℃ 一 4 0℃之间。 阀门持续试验时间应符合表4 .2.1 一 1的规定。 表4.2.1 一1 阀门试验持续时间 公称直径D N mm 最短试验持续时间(s 严密性试验 强度试验 金属密封习 卜 金属密封 毛5 0 1 51 51 5 6 5 2 0 03 0l56 0 2 5 0 4 5 06 03 01 80 5 阀门强度试验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把阀门放在试验台上,封堵好阀门两端,完全打开阀 门启闭件; 2 )从另 一 端口引人 压力,打开进水阀门,充满水后,及 时排气; 3 )缓慢升至试验压力值,不得急剧升压; 4 )到达强度试验压力后(止回阀应从进口端加压 ),在规 定的时间内,检查阀门壳体是否发生破裂或产生变形, 压力有无下降,壳体(包括填料阀体与阀盖连接处) 是否有结构损伤; 5 )阀门水压试验后,擦净阀门水渍存放,并逐个记录阀 门强度试验情况。 6 阀门严密性试验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阀门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主 要阀类的严密性试验方法应符合表4 .2.1 一 2的要求; 2 )对于规定了介质流通方向的阀门,应按规定的流通方 向加压(止回阀除外);在试验压力下 ,规定时间内检 查阀门的密封性能; 3 )阀门严密性试验后,擦净阀门水渍存放,并逐个记录 阀门严密性试验情况。 表4.2.1 一2 阀门严密性试验 序号阀类试验加压方法 l 闸阀关闭启闭件,从 一 端引人压力,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在规 定的时间内检查阀瓣处是否严密,压力是否有下降; 一 端试验 合格后,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另 一 密封面,从另 一 端引人压力, 检查阀瓣处是否严密,压力是否下降 2 球阀 3 . 旋塞阀 4 截止阀 试验程序同闸阀试验程序。在对阀座密封最不利的方向,引 , 人压力至试验压力,在阀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在规定的试验 时间内检查阀瓣是否渗漏 5 调节阀 亡 U 蝶阀 沿着对密封最不利的方向引人介质并施加压力 。对称阀座的 蝶阀可沿任 一 方向加压。试验程序同闸阀试验程序 行 ‘ 止回阀 沿着使阀瓣关闭的方向引人介质并施加压力,检查是否渗漏, 试验程序同闸阀试验程序 4.2.2 散热器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外观检查应无损伤,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 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应齐全、有效。 2 水压试验水温应在5℃ 一 4 0℃之间;当设计无要求时试 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 M P a,试验时间 应为Z min 3 min ,压力不降且不渗漏。 3 散热器强度试验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散热器轻放在试验台上,安装试验用临时丝堵和补 芯、放气阀门、压力表和手动试压泵等试验部件; 2 )试压管道连接后,开启进水阀门向散热器内充水,同 时打开放气阀,待水灌满后,关闭放气阀门; 3 )缓慢升压至散热器工作压力,检查无渗漏后再升压至 规定 的试 验 压力 值,关 闭进 水 阀 门,稳 压 Z min 一 3 min ,观察散热器各接口是否有渗漏现象、压力表值 是否下降; 4 )散热器水压试验后应及时排空腔内积水,并分别填写 每组散热器试验情况。 4.2.3 地面辐射供暖盘管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2 7 1 水压试验之前,管道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试压管 道和管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冬期进行水压试验 时,还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水压试验应在盘管隐蔽前进行。 2 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 的1.5倍并不得小于0.6 M P a, 稳压lh内压力降不得大于0.0 5 M P a且不渗不漏。 3 地面辐射采暖盘管水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水压试验时,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应将管道内空 气排尽; 2 )充满水后进行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