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 D C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 业 标准』 眉 』 P J G J/T 2 83 一 2 0 1 2 备案号J 1 4 0 4 一 2 0 1 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 lication of self 一 compacting concrete 2 0 1 2 一 0 3 一 1 5 发布 2 0 1 2 一 0 8 一 0 1 实施 中 华人民共和 国 住房和 城 乡建 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 echnical 印ec访cation for apP lication O f seir- compacting concrete J G J /T2 83 一 2 0 1 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1 2 年 8 月 l日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 0 1 2北京 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自密实混凝 土应用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self- -compacti 呢 J Q 7 T2 83 一 2 0 1 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 同文印刷有 限责任公 司印刷 开本85 0 xll6 8毫米 1/3 2印张2% 字数6 2千字 2 0 1 2年6月第 一 版 2 0 1 2年6月第 一 次印刷 定价1 2 .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2 1 7 9 0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网址httP / /cabp .。 orn.。n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buildi 眼 .。 o二。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 3 3 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 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 G J/T 2 83 一 2 0 1 2 ,自2 0 1 2年8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1 2年3月1 5日 目 lJ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 2 0 1 0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 一 批)>的通知 (建标[ 2 0 1 0 」4 3号) 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 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 料;4 .混凝土性能;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混凝土制备与运 输;7.施工;8 .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 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6 2号,邮编3 6 1 0 0 4)。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源 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湖南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 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山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李晓斌桂苗苗王世杰程志潮 曾冲盛余志武钱觉时彭军芝 王德辉龙广成孙振平王元 杨善顺张明王于益邓岗 周尚永马林杨克红林添兴 麻秀星陈怡宏 陈维刘登贤 蒋亚清吴方华徐仁崇钟怀武 阎培渝路来军马保国樊粤明 李美利王自强文恒武颜万军 刘忠群李镇华严捍东蔡森林 目次 1 总则 , ⋯⋯ 1 2 术语和符号 . .... ....⋯⋯ 2 2.1 术语 ⋯ ⋯ 2 2.2 符号 ⋯ ⋯ ” ⋯⋯ 3 3 材料 ⋯ ⋯ 5 3.1胶凝材料 ⋯⋯ 5 3.2 骨料 ⋯ ⋯ 5 3.3 外加剂 一 6 3.4 混凝土用水 ⋯ ⋯ 7 3.5 其他 ⋯ ⋯ 7 4 混凝土性能 , . . . . ⋯ ⋯ 8 4.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 ⋯ 8 4.2 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 ⋯ ⋯ 9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 1 0 5.1 一 般规定 ⋯ ⋯ 1 0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 0 6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 ⋯ 巧 6.1 原材料检验与贮存 ⋯ ⋯ 巧 6.2 计量与搅拌 , ⋯ ⋯ 1 5 6.3 运输 , ⋯⋯ 1 6 7 施工 ⋯ ⋯ 1 8 7.1 一 般规定 ⋯ ⋯ 1 8 7.2 模板施工 ⋯ ⋯ 1 8 7.3 浇筑 , ⋯ ⋯ 1 9 7.4 养护 ⋯ ⋯ 2 0 6 8 质量检验与验收 ⋯ ⋯ 2 2 8.1 质量检验 一 2 2 8.2 检验评定 ⋯ ⋯ 2 3 8. 3 工程 质量验收 ⋯ ⋯ 2 3 附录A混凝土拌合物 自密实性能试验方法 ⋯⋯ 2 4 附录B自密实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 ⋯ ⋯ 3 0 本规程用词说明 , ⋯⋯ 3 1 引用标准名录 .. . . . ⋯ ⋯ 3 2 附条文说明 , .. ..⋯ ⋯ 3 3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 ⋯ 1 2 T ermsandsymbofs ⋯ ⋯ 2 2.1T erms ⋯ ⋯ 2 2.2 S yrnbols ⋯ ⋯ 3 3M aterials ⋯ ⋯ 5 3.1C ernentitiousM aterials ⋯ ⋯ 5 3 .2 掩gregate ⋯ ⋯ 5 3.3A dmixture ⋯ ⋯ 6 3.4 M ixing W ater ⋯⋯ 7 3.5others . ⋯⋯ 7 4 P ropertiesofC 0 ncrete ⋯⋯ 8 4.1M ixture P ropertles ⋯⋯ 8 4.2H arddC oncrete P roperties ⋯⋯ 9 5 C alculationofM ixP roportion ⋯⋯ 1 0 5.1G eneral R equir nts ⋯⋯ 1 0 5.2 D esign P rocedureof M ixP roportion ⋯ ⋯ 1 0 6 P reparationandT ransportationofC oncrete ⋯⋯ 1 5 6.1 I nspection and S tor 鳃 eof R awM肚erials ⋯⋯ 1 5 6.2 M etering andmixing ⋯ ⋯ 1 5 6 . 3 T ransportation ⋯⋯ 1 6 7C onstruction ⋯⋯ 1 8 7 . 1G eneral R equir nts ⋯⋯ 1 8 7 . 2F ormworkC onstruction ⋯⋯ 1 8 7.3 P ouring ⋯ ⋯ 1 9 7.4 C uring ⋯⋯ 2 0 8 8 Q ualitylnspectionandA cceptance ⋯⋯ 2 2 8.1 Q ualityI nsP ect of C onerete ⋯ ⋯ 2 2 8.2E valuationof C oncrete ⋯⋯ 2 3 8.3 I nspection andA cceptanceof C onstruction ⋯⋯ 2 3 A ppendix A T esting M ethodsofW orkabilityof S elfcompacting C oncrete ⋯⋯ 2 4 A ppendix B M olding M ethodsofS elf-compacting C oncrete ⋯⋯ 3 0 E xplanation ofW ordingin T his S pecification ⋯⋯ 3 1 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 3 2 A ddition 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 ⋯⋯ 3 3 9 1 总则 1.0.1 为规范 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 制备与运输、施工及验收。 1.0.3 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 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自密实混凝土 self- -compactingconcrete 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 ,能 够在 自重作用下流动并充满模板空间的混凝土。 2.1.2 填充性fillingability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能均匀密实成型 的性能。 2.1.3 间隙通过性passingability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均匀通过狭窄间隙的性能。 2.1.4 抗离析性segregation resistance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性能。 2.1.5 坍落扩展度slump 一 flow 自坍落度筒提起至混凝土拌合物停止流动后,测量坍落扩展 面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 2.1.6 扩展时间 ( 毛 。 。)slump 一 flowtime 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时,自坍落度筒提起开始 计时,至拌合物坍落扩展面直径达到5 0 0 mm的时间。 2.1.7 J 环扩展度J 一 R ing flow J 环扩展度试验中,拌合物停止流动后,扩展面的最大直径 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 2.1.8 离析率segregationpercent 标准法筛析试验中,拌合物静置规定时间后,流过公称直径 为smm的方孔筛的浆体质量与混凝土质量的比例。 2.2 符号 2.2.1 自密实性能等级 fm粗骨料振动离析率; 尸A 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 S F - 坍落扩展度; S R 离析率; V S 扩展时间 ( 几 。 。)。 2.2.2 体积 V 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引人的空气体积; 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 V s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的体积; 呱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浆的体积; 矶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去除粗、细骨料后剩下的浆体 体积; V 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的体积。 2.2.3 质量 m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 mca每立方混凝土中外加剂的质量; m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质量; m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质量; m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质量; m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的质量。 2.2.4 密度 氏 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 凡 水泥表观密度; 凡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P m 矿物掺合料表观密度; P s 一 一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 P w拌合水的表观密度。 22.5强度 fcu ,。混凝土配制强度值; fce 水泥的2 8d实测抗压 强度。 2.2.6 其他 一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 占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百 分数; 户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 占胶凝材料 的质量 分数;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 高度; 子 一一一 矿物掺合料胶凝系数; 兀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中s单位体积砂浆中砂所占的体积分数。 3 材料 3.1 胶 凝 材 料 3.1.1 配制 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 B 1 7 5的规定。当采 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1.2 配制 自密实混凝土可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 灰等矿物掺合料,且粉煤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 凝土中的粉煤灰G B/T 1 5 9 6的规定, 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 B/T 1 80 4 6 的规定,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 矿物外加剂G B/T 1 87 3 6 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 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确定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后 再使用。 3.2 骨料 3.2.1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 用,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 0 mm;对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 复杂形状的结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 不宜大于1 6 ~ 。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泥块含 量,应符合表3.2.1的规定,其他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 5 2的 规定。 表3.2.1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及泥块含量 项目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 指标( 簇8镇1.0蕊0.5 3.2.2 轻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2的 规定,其他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轻集料及其试 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 B/T1 7 4 3 1 .1和轻骨料混凝土 技术规程J G J 5 1的规定。 表3.2.2轻粗骨料的性能指标 密度等级 7 0 0 最大粒径 毛1 6 n 刀1 1 粒型系数 毛2.0 2 4 h吸水率 毛1 0 3.2.3 细骨料宜采用级配l区的中砂。天然砂的含泥量、泥块 含量应符合表3.2.3 一 1的规定;人工砂 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 3.2.3 一 2的规定。细骨料的其他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 5 2的 规定。 表3.2.3 一1 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 指标( 毛3.0毛1.0 表3.2.3 一2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 项目 指标 C 6 0 C 5 5 C 3 O C 2 5 石粉含量( M B1.4 镇5.0簇7.0镇1 0 .0 M B妻1.4 簇2.0簇3.0簇5.0 3.3 外加剂 3.3.1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 B 80 7 6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 5 0 1 1 9 的有关规定。 3.3.2 掺用增稠剂、絮凝剂等其他外加剂时,应通过充分试验 进行验证,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4混凝土用水 3.4.1 自密实混凝土的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 G J 6 3的规定。 3.5 其他 3.5.1 自密实混凝土加入钢纤维、合成纤维时,其性能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 G J/T 2 2 1的规定。 表4.1.3 自密实 J性能⋯ 胜育 。 等级重要性 填充性控制指标 间隙通过性1 S F I S F Z S F 3 V S I 飞 召 2 乃 气 1 尸A Z S R I S 尺2 不 同性能等级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应 用 范 围 1 从顶部浇筑的无配筋或配筋较少 的混 凝土结构物; 2 泵送浇筑施工的工程; 3 截面较小,无需水平长距离流动的竖 向结构物 适合 一 般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适用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形状复杂 的结构等(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宜小于 1 6 mm 适用于 一 般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适用于配筋较多的结构或有较高混凝土 外观性能要求的结构,应严格控制 适用于钢筋净距80~ 一 1 0 0 适用于钢筋净距6 0~ 一 80 适用于流动距离小于sm、钢筋净距大于 80~ 的薄板结构和竖向结构 适 用于流动距离超 过sm、钢筋净距大于 80~的竖向结构。也适用于流动距离小于 sm、钢筋净距小于80~的竖向结构,当 流动距离超过sm,S R值宜小于1 0 可选指标 抗离析性” 可选指标 注1钢筋净距小于6 0 ~ 时宜进行浇筑模拟试验;对于钢筋净距大于80 ~ 的 薄板结构或钢筋净距大于1 0 0 ~ 的其他结构可不作间隙通过性指标要求。 2高填充性(坍落扩展度指标为S F Z或S F 3)的自密实混凝土,应有抗离析 性要求。 4.2硬化 混凝 土的性能 4.2.1 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 要求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 一 般规 定 5.1.1 自密实混凝土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施工 工艺以及环境 因素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应在综合考虑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强 度、耐久性以及其他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计算初始配合比,经试 验室试配、调整得出满足 自密实性能要求的基准配合比,经强 度、耐久性复核得到设计配合比。 5.1.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自密实混 凝土水胶比宜小于0.4 5,胶凝材料用量宜控制在 4 ookg/m3 一 5 5 okg/m3。 5.1.3 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通过增加粉体材料的方法适当增加浆 体体积,也可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法来改善浆体的薪聚性和流动性。 5.1.4 钢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采取减少收缩的措施。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2.1 自密实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拌合物中粗骨料体积、砂浆中砂的体 积分数、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的比例等参数 。 2 粗骨料体积及质量的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 从)可按表 5.2.1 选用; 表5.2.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 填充性指标1 5 11 5; 2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 ( 耐 )0.3 2 0.3 5 } 0.3 0 0.3 3 S F 3 0。2 8 0。3 0 2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 骨料 的质量(m,)可按下式 计算 mg 一 矶 凡 (5 .2.1 一 1 式中 凡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 。 3 砂浆体积(呱)可按下式计算 V m一 1 一 矶 (5 .2.1 一 2 4 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中s)可取0.4 2 一 0.4 5。 5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体积(V s)和质量(ms)可按下 列公式计算 V , 一 V nl 叭(5.2.1 一 3 m , 一 V s P s 5 .2.1 一 4 式中P s砂的表观密度(kg/ m3) 。 6 浆体体积(砚)可按下式计算 矶 一 V rn 一 V s 5 .2.1 一 5 7 胶凝材料表观密度( 凡)可根据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的相 对含量及各 自的表观密度确定,并可按下式计算 I 1 一 户 只 5 .2.1 一 6 召 一 氏 式中P m矿物掺合料的表观密度(kg/耐); P c 水泥的表观密度(kg/ 耐 ) ; 尽 一-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的质量分 数(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 可以风、凤、风表示,并进行相应计算;根据 自密 实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温升控制等要求,合理 选择胶凝材料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类型,矿物掺合 料 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分数 月不宜小于0.2。 8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fcu,。)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的规定进行计算。 9 水胶比 (mw/mb)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具备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 通过建立的水胶比与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关系式来 计算得到水胶比; 2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水胶比可按下式计算 mw/mb - 0.4 2几(1 一 月+夕 y fcu,。+1 .2 5.2.1 一 7 式中mb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kg ; m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的质量(kg ; 几水泥的2 8d实测抗压强度 ( M P a;当水泥2 8d抗 压强度未能进行实测时, 可采用水泥强度等级对 应值乘以1 .1得到的数值作为水泥抗压强度值; 笋 一一一 矿物掺合料的胶凝系数;粉煤灰( 月 镇 0.3 ) 可取 0.4 、矿渣粉(床 刃,4)可取0.9。 1 0 每立方米 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mb)可根 据 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浆体体积(从)、胶凝材料 的表观 密度 (八)、水胶比 (mw/mb)等参数确定,并可按下式计算 /1.mw/mb\ 屯 二 尸 一 卜, 、伟 氏 , 5.2.1 一 8 式中V 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引人空气的体积(L,对于非 引气型的自密实混凝土 ,V a可取1 0 L 一 2 0 L; 氏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拌合水 的表观密度(kg/ m3 , 取 I O 0 0 kg/m3。 1 1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的质量( mw)应根据每立方米 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质量 (mb) 以及水胶比 (mw/mb)确定,并 可按下式计算 mw 一 mb (mw/m。) 5 .2.1 一 9 1 2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mc)和矿物掺合料的 质量 ( mm )应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mb)和 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分数(户 确定,并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mm mb 月 ( 5 .2.1 一 1 0 m 。 = mb 一 mm 5 .2.1 一 1 1 1 3 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外加剂用量可按 下式计算 mca mb a 5.2.1 一 1 2 式中mc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的质量(kg; 一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 占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 百分数()。 5.2.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每盘混凝 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 5 L。 2 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 自密实性能必 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 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 物 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 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 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应根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 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3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 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 一 个应为本规程第5.2.2条中第2款确 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 增加和减少0.0 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 分别增加或减少1%。 4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 自密实性能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指标。 5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 一 组试件,标 准养护到2 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 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 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 G J/T 1 5早期推 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 8d或 1 3 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 耐久性指标。 6 应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与确定应 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的规定执行,确定 的 配合比即为设计配合比。 7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 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 6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6.1 原材料检验与贮存 6.1.1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批次向需方提供 质量证明文件。 6.1.2 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胶凝材料、外加剂的检验项 目与批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预拌混凝土 G B/T 1 4 9 0 2 的规定; 2 粗、细骨料的检验项目与批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 5 2的规定,其中 人工砂检验项 目还应包括亚甲蓝(M B)值; 3 其他原材料 的检验项 目和批次应按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执行。 6.1.3 原材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贮存,并应防 止受潮和污染; 2 掺合料应按品种、质量等级和产地分别贮存,并应防雨 和防潮; 3 骨料宜采用仓储或带棚堆场贮存,不同品种、规格的骨 料应分别贮存,堆料仓应设有分隔区域; 4 外加剂应按品种和生产厂家分别贮存,采取遮阳、防水 等措施。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液态外加剂应贮存在密闭 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冻,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6.2 计量与搅拌 6.2.1 原材料的计量应按质量计,且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2.1的规定。 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序号 表6.2.1 原材料品种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弘 护 一 3 一 2 骨 一 士 一 士 胶凝材料 士2 士1 注1现场搅拌时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满足每盘计量允许偏差要求;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 一 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 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计算机控制计量 的搅拌站。 6.2.2 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集中搅拌方式生产,生产过程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 G B/T 1 4 9 0 2 的规定。 6.2.3 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不应少于6 0 5,并 应比非 自密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