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_H10-2009_公路养护技术规范_路桥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JTG_H10-2009_公路养护技术规范_路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JTG_H10-2009_公路养护技术规范_路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JTG_H10-2009_公路养护技术规范_路桥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JTG_H10-2009_公路养护技术规范_路桥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JTG_H10-2009_公路养护技术规范_路桥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2009-10-30 发布2010-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2 现公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02009) ,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 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96)同时废止。 该规程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 浙江省公路管理局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 问题和修改意见告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地址杭州市梅花碑4号,邮政编码 310009) ,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00九年十月三十日 主题词公路规范公告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09年11月2日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告 2009年第45号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3 目录 1 总则1 2 术语2 3 路基5 3.1 一般规定5 3.2 路肩与边坡5 3.3 排水设施5 3.4 挡土墙6 3.5 透水路堤6 3.6 特殊地区路基6 3.7 路基翻浆与沉陷处治7 3.8 路基局部改建8 4 路面9 4.1 一般规定9 4.2 沥青路面9 4.3 水泥混凝土路面14 4.4 砌块路面18 4.5 砂石路面19 5 桥梁、涵洞与渡口21 5.1 一般规定21 5.2 桥梁检查22 5.3 桥梁上部结构24 5.4 桥梁下部结构28 5.5 桥梁抗震29 5.6 超重车辆过桥30 5.7 涵洞30 5.8 漫水桥与过水路面32 5.9 调治构造物33 5.10 公路渡口33 6 隧道34 4 6.1 一般规定34 6.2 隧道检查34 6.3 隧道养护 35 6.4 隧道防护与排水36 6.5 隧道附属设施37 6.6 隧道安全管理39 7 路线交叉 40 7.1 一般规定40 7.2 立体交叉40 7.3 平面交叉41 8 公路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置43 8.1 一般规定43 8.2 公路防洪与水毁抢修43 8.3 公路防冰与防雪46 8.4 公路防沙47 8.5 突发事件处置48 9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50 9.1 一般规定50 9.2 交通安全设施50 9.3 公路机电系统53 9.4 服务设施53 9.5 养护房屋54 10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55 10.1 一般规定 55 10.2 栽植与管护 55 10.3 环境保护 57 11 公路养护作业安全59 11.1 一般规定 59 11.2 养护作业安全 59 12 技术管理62 12.1 一般规定62 12.2 信息化管理62 12.3 养护工程管理63 12.4 公路检查63 12.5 档案管理64 附录 A 公路养护每 100KM 机械配备参考表66 附录 B 公路养护作业内容表72 附录 C 各类挡土墙适用条件7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5 附录 D 各种防治翻浆措施76 附录 E 桥梁检查记录表77 附录 F 隧道检查及判定表80 附录 G 隧道附属设施检修表86 附录 H 固沙措施一览表93 附录 I 公路机电系统检查、检测及维护周期表95 6 1总则 1.0.1 为加强公路养护工作, 统一和规范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养护标准, 提高公路养护 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养护工作。 1.0.3 公路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预防性养护,保持公路及 其沿线设施良好的技术状况。 1.0.4 公路养护工作应切实贯彻“科技兴交,科学养路的方针,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 的养护技术、机械装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公路养护机械参见本规范附录 A。 1.0.5 公路养护工作应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0.6 公路养护工作应注重养护生产作业安全及减少对通告车辆的影响。 1.0.7 养护按其工程性质、技术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 工程、改建工程等四类。各类养护工程的具体作业内容参见本规范附录 B。 1.0.8 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规 定执行。 1.0.9 公路养护工作除遵守本规范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其他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 定。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7 2 术语 2.0.1 小修保养 routine maintenan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的作业。 2.0.2 中修工程 intermediate maintenan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一般性损坏部分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公路原有的技术 状况的工程。 2.0.3 大修工程 heavy maintenan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技术标准的 工程。 2.0.4 改建工程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因不适应现有交通量增长和荷载需要而进行全线或逐段提高技术 等级指标,显著提高其通行能力 的较大工程项目。 2.0.5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现象。 2.0.6 崩塌 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倒塌、倾倒或坠落的现象。 2.0.7 泥石流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2.0.8 稀浆封层 用适当级配的集料、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 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稀浆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0.9 微表处 8 用适当级配的集料、填料(水泥、石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 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稀浆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0.10 拱起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温度升高时,因胀缝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板体向上隆起的现象。 2.0.11 沉陷 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2.0.12 翻浆 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 造成中期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2.0.13 错台 接缝或裂缝处相邻面板出现垂直高差的现象。 2.0.14 唧泥 由于路面排水不良,引起基层材料产生液化,在行车的重复作用下,因板体上下运动 而产生抽吸作用,使路面下稀释的泥浆或细料从接缝或裂缝处挤出的现象。 2.0.15 露骨 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严重磨损而形成骨料裸露的现象。 2.0.16 罩面 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恢复路面磨耗及表层破损的 措施。 2.0.17 混凝土路面加铺层 为提高原有路面的承载能力,在其上加铺的水泥或沥青混凝土层。 2.0.18 分离式加铺层 在原有混凝土路面上铺沥青材料或其他材料的隔离层,其上再铺筑的新混凝土面层。 2.0.19 直接式加铺层 在经过清理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直接铺筑的新混凝土面层。 2.0.20 调治构造物 为引导和水流方向,使水流平顺通过桥孔并减缓水流对桥位附近河床、河岸的冲刷而 修建的水工构造物。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9 2.0.21 养护作业控制区 为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 作区、下流过渡区和终止区等 6 个区域。 2.0.22 警告区 从作业控制区起点设置的施工标志到上游过渡区之间的路段,用以警告车辆驾驶员已 经进入养护维修作业路段,按交通标志调整行车状态。 2.0.23 警告区最小长度 保证驶入警告区的车辆差事到工作区规定的所需要的警告区路段的最短长度。 2.0.24 上游过渡区 保证车辆平稳地从封闭车道的上游横向过渡到缓冲区旁边非封闭车道的路段。 2.0.25 缓冲区 上游过渡区和工作区之间的路段。 2.0.26 工作区 养护维修作业的施工操作区域。 2.0.27 下游过渡区 保证车辆平稳地从工作区旁边的车道横向过渡正常车道的路段。 2.0.28 终止区 设置于工作区下游调整车辆行车的路段。 2.0.29 渠化装置 警告、提醒和引导车辆和造价通过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域,隔离车流、人流与工作区 的设施。 10 3 路基 3.1 一般规定3.1 一般规定 3.1.1 公路路基养护应符合要求 1 通过日常巡查,发现病害及时处治,保持良好稳定的技术状况。 2 路肩无病害,边坡稳定。 3 排水设施无淤塞、无损坏,排水畅通。 4 挡土墙等附属设施良好。 5 加强不良地质中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病)害的巡查、防治、抢修工作。 3.2 路肩与边坡3.2 路肩与边坡 3.2.1 公路路肩应保持平整、坚实,横坡适顺,排水顺畅。土路肩或草皮路肩的横坡应 略大于路面横坡,硬路肩与路面同坡。硬路肩产生病害应参照同类型路面病害处治。 3.2.2 路基边坡应保持平顺、坚实,遇有缺口、坍塌、高边坡碎落、侧滑等病害,应分 别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各种相应的加固整修措施。 3.3 排水设施3.3 排水设施 3.3.1 路基排水设施应保持排水畅通。如有冲刷、堵塞和损坏,应及时疏通、修复或加 固。 3.3.2 路基排水设施断面尺寸和纵坡应符合原设计标准规定。 3.3.3 对暗沟、渗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应加强检查,防止淤塞,如有淤塞,应及时修 理、疏通。 3.3.4 原有排水设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应适时增设和完善。 3.3.5 新增排水设施时,其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和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的有关规定。 3.43.4 挡土墙挡土墙 3.4.1 对挡土墙应加强检查,发现病害应查明原因,并观察其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 修复、加固等措施,损坏严重时,可考虑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建。 3.4.2 应保持挡土墙的泄水孔畅通,定期检查和维修,清理伸缩缝、沉降缝,使其正 常发挥作用。 3.4.3 重建或增建挡土墙,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地形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挡土 墙类型(附录 C) ,并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和公路路基施工技 术规范 (JTG F10)有关规定。 3.53.5 透水路堤透水路堤 3.5.1 透水路堤透水层及设置于其内的泄水管应保持稳定和良好的透水(泄水)性能, 若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3.5.2 透水路堤的上下游底铺砌应保持平整密实,若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3.5.3 透水路堤的透水层,若失去透水性能影响路堤稳定且无法修复时应考虑改建为 桥涵。 3.63.6 特殊地区路基特殊地区路基 3.6.1 特殊地区主要指盐渍土地区、黄土地区、沙漠地区、多年冻土地区、泥沼和软土 地区等。 3.6.2 盐渍土地区公路受水流侵袭后,路基出现坍塌或溶陷,应加强排水并采取相应的 加固措施。 3.6.3 黄土地区路基遇水容易发生沉陷、坍塌、边沟冲深和蚀宽、边坡松散等病害,应 根据各种病害特征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3.6.4 沙漠地区路基养护应采取“固、阻、输、导”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公路两侧的固 沙植物应加强管护。 12 3.6.5 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养护,应遵循“保护冻土”的原则,填土路基坡脚 20m 范围 内不得破坏原地貌,取土坑应设在坡脚 20m 以外。 3.6.6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应注意加强排水,填土路基上方 20m 以外、路堑坡顶 5m 以外 应设置截水沟,将雨雪水引到路基以外。 3.6.7 对有涎流冰产生的路段,应适当提高路基高度,保持路基高于涎流冰最大壅冰高 度加 0.5m。 3.6.8 泥沼和软土地区路基应加强排水, 改善排水条件,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稳固路基 。 3.7 路基翻浆与沉陷处治3.7 路基翻浆与沉陷处治 3.7.1 路基翻浆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 土等地区。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 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见表 3.7.1-1、表 3.7.1-2。 3.7.1-1翻 浆 分 类 表 3.7.1-2 翻 浆 分 级 序号翻浆类型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 1地下水类 受地下水的影响,土基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导致翻浆。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层间 水裂隙水、泉水、管道漏水等。潜水多见于平原区,层间水裂隙水、泉水多见于山区。 2地表水类 受地表水的影响,土基潮湿,导致翻浆。地表水主要指季节性积水,也包括路基、路面排 水不良而造成的路旁积水和路面积水。 3土体水类 因施工遇雨或用过湿的土填筑路堤,造成土基原始含水量过大,在负温度作用下上部含水 量显著增加导致翻浆。 4气态水类 在冬季强烈的温差作用下,土中水主要以气态形式向上运动,聚积于土基顶部和路面结构 层内,导致翻浆。 5混合水类 受地下水、地表水、土体所或气态水等两种以上水类综合作用产生的翻浆。此类翻浆需根 据水源主次定名。 翻浆等级路面变形破坏程度 轻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 中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 重严重变形、翻浆冒泥、车辙很深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3 3.7.23.7.2 路基发生翻浆病害时,应根据翻浆的类型和级别(翻浆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 施。各种防治翻浆的措施参见附录 D。 3.7.33.7.3 当由于软土地基沉降、路基翻浆等病害,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时,应采取相 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治。 3.83.83.83.8 路基局部改建路基局部改建路基局部改建路基局部改建 3.8.13.8.1 当中期的局部改建在维持通车的情况下进行时,宜采取半幅施工、半幅养护通车 的方式交替施工。施工长度不宜过长。 3.8.23.8.2 路基局部改建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和公 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有关规定。 14 4路面4路面 4.1 一般规定 4.1.14.1.1 路面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常清扫路面,及时清除杂物、清理积雪积冰,保持路面整洁,做好路面排水 。 2加强路况巡查,发现病害,及时进行维修、处治。 4.1.24.1.2 定期对路面的技术状况进行调查和评定。 应以路面管理系统分析结果为依据, 科学制订公路养护维修计划。 4.1.3 路面技术状况各分项指标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或提高。 4.1.4 路面损坏分类、技术状况抽查方法和频率,应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 准 (JTG H20)执行。 4.1.5 改建工程、大中修工程的路面结构、施工工艺、材料、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 有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大交通量路段应制订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减少 对通行车辆的影响。 4.2沥青路面 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沥青路面应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加强路况巡查,掌握路面的 使用状况,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订日常小修保养和经常性、预防性、周期性养护工程 计划。对于较大范围路面损坏和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路面,应及时安排大中修或 改建工程。 2应及时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加强小修保养,及时修补各种破损,保持路面处 于整洁、良好的技术状况。 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使用的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规格、质量要求、技 术指标、级配组成及大修、中修、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均应符合现行公 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的有关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5 规定。 4.2.2 沥青路面的技术状况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有关规 定。 对沥青路面采取中修、大修、改建时,除遵守本规范的相关技术规定外,还应遵守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的有关规定。 4.2.3 沥青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次、差 5 个等级,按现行公 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评定,并应按以下情况分别采取各种养护对策 1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以 日常养护为主,并对局部破损进行小修;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 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 应采取中修罩面措施。 2在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3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 及二级以下公路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以日常养护为主;当高速公路 及一级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行 驶质量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罩面等措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 4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抗滑能力不足SFC<40的路段,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 路抗滑能力不足SFC<35.5的路段,应采取加铺罩面层等措施提高路表面的抗滑能力。 5当路面不适应现有交通量或荷载的需要时, 应通过提高现有路面的等级或通过 加宽等改建措施提高公路的通告能力和服务质量。 6大、中修及改建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厚度,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当地经济 条件和已有经验,通过设计确定,具体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4.2.6、4.2.8、4.2.9 条的 有关规定。 对项目及的养护维修对策,可根据公路网的资金分配情况和养护工作计划安排,结 合各路况分项评价结果和本地区成熟的养护经验,选择具体的养护维修措施。 4.2.44.2.4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 1沥青路面的初期养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摊铺、压实后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待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 低于 50℃后方可开放交通。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行驶车辆限速在 20km/h 以下,视表 面成型情况,逐步恢复到设计时速。乳化沥青路面路面(含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初期 稳定性差,应设专人管理,按实际破乳情况,封闭交通 2~6h。在未破乳的路段上,严 禁一切车辆、人、畜通过;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车速不超过 20km/h,并不得抽动和掉 头。 16 2) 沥青贯入式路面及层铺法施工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应及时将行车驱散的面 料回扫,扫匀、压实,以形成平整密实的上封层。 2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加强路况巡查,及时发现病害,研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时 对病害进行维修处治。 2)路面清扫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巡查过程中,发现路面上有杂物,应及时清扫,保持路面整洁。 (2)路面的日常清扫,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进行。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应以机械清扫为主,其他等级可以机械和人工相结合进行清扫。 (3)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路面的清扫作业频率宜不少于 1 次/d,其他等级公路可 根据路面污染程度、 交通量大小及其组成、 气候及环境等因素而定, 但不宜少于 1 次/周 , 路面分隔带内的杂物清理宜不少于1次/月。 长隧道内和大型桥梁的清扫频率应适当增加 。 (4)清扫时,应防止产生扬尘而污染环境,危及行车安全,并及时清除和处理路 面油类或化工类等玷污物。 3)雨后路面积水应及时排除。 4)在春融期,特别是汛期,应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疏通。 5)冬季降雪天气应及时除雪除冰,并采取必要的路面防滑措施。 6)加强经常性和预防性的日常养护,以保障路面及沿线设施良好的技术状况。 7) 严禁履带车和铁轮车在沥青路面上直接行驶,如必须行驶,应采取相应保护 措施。 4.2.54.2.5 沥青路面觉病害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各种路面病害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设计使用年限, 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维修处治措施,防止病害扩大,并应符合沥 青路面养护标准。 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应采用机械作业, 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宜集 中厂拌,并采取保温措施,其他等级的公路应逐步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3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对坑 槽、沉陷、车辙等需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修补作业的病害,宜当日开挖当日修 补,并设置警示标志保障行车安全。 4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 直,并在病害面积范围以外 100~150mm。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联结紧密。 5在病害的处治中,凡需重新做面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 (JTG F40)的规定;凡需重新做基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 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 034)的规定。 4.2.64.2.6公路沥青路面罩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7 1罩面类型 沥青路面罩面按其功能划分为普通型罩面(简称罩面) 、防水型罩面(简称封层)和 抗滑层罩面(简称抗滑层)三种。 2适用范围 1) 罩面主要适用于消除破损,恢复原有路面平整度,改善路面性能的修复工作。 2) 封层主要适用于提高原有路面的防水性能、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修复工作。 3) 抗滑层主要适用于提高路面抗滑能力的修复工作。 3 材料要求 1)罩面的沥青结合料宜使用性能较好的黏稠型道路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改性 乳化沥青、改性沥青。 2)矿料应选用耐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石料。 3)所采用的沥青结合料、矿料规格、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 (JTG F40)和其他有关规范的规定。 4 厚度要求 1)罩面 (1)罩面厚度应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公路等级、路面状况、使用功能等综合考虑确定。 (2)当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在中、良等级,路面仅有轻度网裂时,可采用 较薄的罩面层(厚 10~30mm) 。 (3)当路面破损、平整度、抗滑三项指标都在中等以下,要求恢复到优、良等级时,应 采用较厚的罩面层(厚 30~50mm) 。 (4)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罩面宜采用 40~50mm 的厚度;其他公路可采用 较薄的罩面层(厚 10~40mm) 。 (5)各级公路的罩面厚度不得小于最小施工层厚度。 2)封层 (1)交通量较大、重型车较多的路段宜采用厚约 10mm 的封层。 (2)在中午交通量路段宜采用厚约 7mm 的封层。 3)抗滑层 (1)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宜采用不小于 40mm 的厚度。 (2)用于二级公路时,宜采用中粒式、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热拌沥青碎石 或沥青表面处治结构,厚度不得小于最小施工层厚度。 (3)用于三级、四级公路时可采用乳化沥青封层结构,厚度可为 5~10mm。 4.2.7 公路沥青路面翻修与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等措施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时,为保证必要的 服务功能,应进行翻修并对旧沥青面层尽可能予以再生利用。 2翻修前,应对需要翻修路段的路面结构、路基土特性和交通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按 路面补强设计要求或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规定进行结构厚度设 计。 18 3如因路基软弱导致路面损坏时, 应对软弱路基采取有效措施处治达到质量标准后再 修筑基层、面层。 4热拌和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般运用于翻修养护工程,可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二 级、三级公路的中、下面层,以及四级公路的面层。对于一级、二级及三级的上面层, 以及高速公路中、下面层,必须经试验、总结、评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5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施工和质量管理等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 (JTG F40)的规定。 4.2.84.2.8 公路沥青路面补强应符合下列要求 1补强设计 在现有公路等级不变的情况下,沥青路面因损坏严重、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不 符合要求,应进行路面补强。补强也适用于提高公路等级而进行的改建工程。 1)补强设计应综合考虑由补强厚度导致的纵坡与横坡的调整,以及与沿线结构物的联 结等的相互协调,使纵坡线形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的要求,否则 应改建线形,使其符合标准后再进行补强设计。 2)补强设计中应考虑补强结构层与原路面结构的联结问题。 2沥青路面补强层材料的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1)沥青路面补强层材料类型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规定选 取。 2)路面补强结构形式应注意按如下情况进行选择 (1)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宜采用半刚性、热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 入式碎石基层加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补强结构形式。 (2)三级公路在不提高公路等级的情况下,可采用单层或多层补强结构;当需提高公 路等级时,宜采用半刚性基层加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补强结构形式。 (3)四级公路可采用单层或多层的补强形式。 3补强前,应对原有公路的技术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1)调查原有公路路况,如路面破损及病害的情况和程度、路表排水(积水)状况、积 雪(砂)状况,路肩采用的加固措施等。 2)调查原有路面设计、施工、养护的技术资料,及从使用开始至改建的间隔时间、使 用效果等。 3)调查年平均双向日交通量、交通组成和交通量增长率等。 4)调查路基和路面(行车道)的宽度、路线纵坡、路面横坡、平曲线半径等。 5)原有公路的分段及弯沉调查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有关规定 进行。 4 补强前,应对原有公路进行适当处治 1)公路路拱不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时,应结合补强设计对路拱进 行调整,使其符合规定。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9 2)对原路面的病害,应视其层位、严重程度和范围,按有关规定进行处治。 5当基层需补强时,其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大小、材料种类、路基干 湿类型、现有路况,以及施工季节、施工机械配备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补强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6路面的补强应注意与桥涵的良好衔接 1)路面补强路段内若有桥涵等构造物,在补强前应对其铺装层进行检查。若原有铺装 层出现破损,应及时修复。 2)为保证路面与桥涵顶面的纵坡顺适,应综合考虑和重新设计路线纵坡。 7补强设计中,补强层材料设计参数按新建路面材料设计参数的选择方法进行,并应 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有关规定。 4.2.94.2.9 公路公路沥青路面加宽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面加宽前,应对原有路面作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同第 4.2.8 条第 3 款。 2加宽方案应根据原有公路等级、线形及交通量等确定。当原有公路线形不需改善, 且路基较宽,加宽后路肩宽度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时,可在原公 路的基础上直接加宽,否则应首先改善和加宽路基;如原有公路因线形较差而需改善, 设计时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沥青路面。 3路基、路面加宽的设计应按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和公路沥青路 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规定进行。 4加宽时应处理好新路面与原有路面的纵横向衔接。 由于路基宽度不足需对路基尤其 是高路堤路基加宽时,还应对加宽部分路基进行加固,避免加宽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 5当路基加宽宽度小于 1m 时,加宽的路面或基层压实质量不易控制,宜采用单侧加 宽时应调整原有路面的路拱横坡。双侧加宽宜采用两侧相等的加宽方式。当不能采用两 侧相等加宽的路面,如两侧加宽宽度差在 1m 以下时,不必调整横坡;当两侧加宽宽度差 超过 1m 时,应调整路拱横坡。 6若加宽路面处于路线平曲线处,则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规定 设置相应的超高和加宽。 7加宽路面的基层和面层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试验和配合比设计。 8当路基路面同时加宽时,路基应加至应有宽度。为使路面边缘坚实,基层宜比面层 宽出 200~250mm,或埋设路缘石。 4.3水泥混凝土路面 4.3.14.3.1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做好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破损修补,保持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与服务水 平。 20 2应保持路容整洁,定期进行清扫保洁,清扫频率按本规范第 4.2.4 条有关要求执 行。 4.3.24.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应保持良好,表面平顺。 1填缝料凸出板面的高度,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得超过 3mm, 其他等级公路不得超 过 5mm。 2填缝料局部脱落、缺损时,应及时灌缝填补;填缝料老化、接缝渗水严重时,应 及时进行整条接缝的填缝料更换。填缝料更换前,应清除原接缝内的填缝料和杂物。新 灌注填缝料时,应做到饱满、密实、黏结牢固。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3.34.3.3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加强日常巡查,并做好定期检查。 4.3.44.3.4日常巡查是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外观状况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主要检查拱起、 沉陷、错台等病害,以及路面油污、积水、结冰等诱发病害的因素和可能妨碍交通的路 障。 1巡查频率应不小于 1 次/d。雨季、冰冻季节和遇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应加强 日常巡查工作。 2日常巡查可以车行为主,采用观察、目测、及人工计量,定性与定量观测相结合 , 重要情况应予摄影或摄像。 3发现妨碍交通的路障应及时清除,一时无法清除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日常巡查结果应及时做好记录。 4.3.54.3.5定期检查是按一定周期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主要 检查内容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执行。 4.3.64.3.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质量评定等级分优、良、中、次、差 5 个等级。评定方 法按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执行。 4.3.74.3.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应符合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有关 规定。 4.3.84.3.8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对策 1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优和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中及中以上时,可采取日常养护和局部或个别板块修补措施。 2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中及中以下,二级及二级以下公 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就采取全路段修复或改善措施。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21 3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抗滑性能指数评价为中及中以下,二 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抗滑性能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分别采 取措施,改善路面平整度,提高路表面的抗滑能力。 4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现有交通的要求时,应采取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 土加铺层措施,提高其承载能力。 4.3.94.3.9采用整块板更换和板的局部更换处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处治好基层或垫层,并设置横向排水设施。 2原有拉杆、传力杆应保持顺直、有效。 3重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原设计强度。 4重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材料要求、配合比、施工工艺、标准等应符合有关设计与 施工规范的规定。 5修复后的路面平整度,包括接缝在内,用三米直尺检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 不大于 3mm,其他等级公路应不大于 5mm。 4.3.104.3.10采用灌浆法和条带罩面法处治裂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法处治裂缝主要有压注灌浆、扩缝灌浆、直接灌浆等,应根据病害程度和施 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2灌浆材料应具有较好防水性能和足够的强度与湿度稳定性,并应通过试验确定。 3当采用条带罩面法时,裂缝两侧的切缝应平等于横缝(或纵缝) ,且距裂缝距离不 小于 150mm,凿除的混凝土深度以 70mm 为宜。 4平整度要求按本规范第 4.3.9 条第 5 款执行。 4.3.114.3.11采用注浆法处治板底脱空,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空隙部位,合理布置注浆孔。 2注浆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采用沥青类材料时,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