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 P GB/T 50783 - 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2012 - 10 -11发布2012 -12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G/T 50783 - 2012 主编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 1 2 年1 2 月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48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83一 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10月11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 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 由浙江大学和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 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7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 和符号、基本规定、复合地基勘察要点、复合地基计算、深层搅拌桩 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穷实水泥 土桩复合地基、石灰桩复合地基、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置换砂石 桩复合地基、强劳置换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长一短桩复合 地基、桩网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等。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浙江大学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浙江大学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杭州余杭塘路388号浙江大学 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B416室,邮政编码310058,以供今后修订 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大学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长安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1 湖南大学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武汉谦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 有限公司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龚晓南水伟厚王长科王占雷 白纯真叶观宝刘国楠刘吉福 刘世明刘兴旺刘志宏陈昌富 陈振建陈磊李斌张雪蝉 林炎飞郑刚周建郭泽猛 施祖元袁内镇章建松葛忻声 童林明谢永利滕文川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苏民张雁钱力航刘松玉 汪捻张建民陆新陆耀忠 周质炎高玉峰倪士坎徐一骥 2 目次 1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2 2. 2 符号4 3 基本规定 8 4 复合地基勘察要点10 5 复合地基计算uυ 5. 1 荷载计算12 5. 2 承载力计算13 5. 3 沉降计算 5.4稳定分析门们 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20 6. 1 一般规定 20 6. 2 设计20 6. 3 施工22 6. 4 质量检验 24 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25 7.1 一般规定 25 7.2 设计25 7.3 施工U 们 7.4 质量检验 26 8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28 8. 1 一般规定 2们 8. 2 设计ω们 8. 3施工门川 8.4 质量检验门川 9 芳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门幻 9.1 一般规定门幻 9. 2 设计32 9.3 施工33 9.4 质量检验34 10 石灰桩复合地基36 10.1 一般规定门们 10. 2 设计37 10.3 施工..38 10.4 质量检验3 9 11 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40 11. 1 一般规定ωω 11. 2 设计40 11. 3 施工ωω 11. 4 质量检验ω 川 口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4日 12.1 一般规定4 5 12. 2设计问川 12.3 施工..ω 们 12.4 质量检验ω门 口强穷置换墩复合地基问们 13. 1 一般规定ω 们 13.2 设计48 13.3 施工ωυ 13.4 质量检验52 14 刚性桩复合地基ωu 14.1 一般规定ωU 2 14. 2 设计ωU 14.3 施工56 14.4 质量检验5 7 15 长短桩复合地基ω们 15. 1 一般规定5 8 15. 2 设计5们 15. 3 施工ω川 15.4 质量检验刊川 16 桩网复合地基ωυ 16. 1 一般规定ωυ 16.2 设计6 1 16.3施工刊川 16.4 质量检验刊的 17 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68 17. 1 一般规定刊们 17.2监测刊们 17.3检测..刊川 附录A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要点συ 本规范用词说明...........................75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77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4 3 Basic requirement 8 4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10 5 Calcul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12 5.1 Load 12 5.2 Bearing capacity 1 3 5. 3 Settlement 16 5. 4 Stability analysis... 19 6 Deep mixing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20 6. 1 General requirement 20 6.2 Design 20 6. 3 Construction 22 6. 4 Inspection... 24 7 J et grouting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25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2 5 7.2 Design 2 5 7. 3 Construction 2 6 7. 4 Inspection 2 6 8 Compacted lime-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28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28 4 8.2 Design 28 8. 3 Construction 30 8. 4 Inspection 30 9 Compacted cement-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32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32 9.2 Design 32 9.3 Construction 33 9.4 Inspection .. 34 10 Lim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36 10. 1 General req山rement36 10.2 Design 3 7 10. 3 Construction 38 10.4 Inspection 39 11 Compact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0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40 11. 2 Design 40 11. 3 Constructon43 11. 4 Inspection44 12 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5 12.1 General requirement 4 5 12.2 Design 45 12. 3 Construction 46 12. 4 Inspection47 13 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 8 13.1 General requirement 48 13.2 Design 4 8 13. 3 Construction 5 1 5 13. 4 Inspection 5 2 14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54 14. 1 General requirement 54 14.2 Design 5 4 14.3 Construction 56 14. 4 Inspection 57 15 Long and short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58 15. 1 General requirement 58 15.2 Design 58 15.3 Construction ... 59 15.4 Inspection 59 16 Pile-reinforced earth composite foundation 6 1 16.1 General requirement 6 1 16.2 Design 6 1 16.3 Construction 6 5 16.4 Inspection 66 17 Key points of monitoring and testing 68 17. 1 General requirement 68 17.2弘1onitoring68 17.3 Testing ... 69 Appendix A Plate loading tes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7 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7 5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7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77 6 1总则 1. 0.1 为在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 济政策,做到保证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和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 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 1. O. 3 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应综合分析场地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和基础形式、荷载特征、施工工艺、 检验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注重概念设计,遵循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1. O. 4 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咱EEA .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体,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 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 2 桩体复合地基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桩作为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 土地基,又称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根据桩体材料特性的不同,可 分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 2.1.3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granular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砂桩、砂石桩和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 合地基。 2.1. 4 柔性桩复合地基flexib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柔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如水泥土桩、灰土桩 和石灰桩等。 2.1. 5 刚性桩复合地基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摩擦型刚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如钢筋混凝土 桩、素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大直径薄壁筒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FG桩、二灰混凝土桩和钢管桩等。 2.1. 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 foundation deep mixing column composite 以深层搅拌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 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jet grouting column composite 2 foundation 以高压旋喷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 8 穷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cement-soil col- 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水泥和素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旁填到桩孔内形成具有 一定强度的劳实水泥士桩,由劳实水泥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士形 成的复合地基。 2.1. 9 灰士挤密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lime-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填开形成的灰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 2.1.10 石灰桩复合地基lim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生石灰为主要茹结材料形成的石灰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 合地基。 2.1.11 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stone column com- posite foundation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地基中设置砂石桩,在成 桩过程中桩间土被挤密或振密。由砂石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 的复合地基。 2.1.12 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 posite foundation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饱和带性土地基中设置砂 石桩,在成桩过程中只有置换作用,桩间士未被挤密或振密。由砂 石桩和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 2. 1. 13 强开置换墩复合地基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形成穷坑,并不断向劳坑回填 碎石等坚硬粗粒料,在地基中形成密实置换墩体。由墩体和墩间 士形成的复合地基。 2.1.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3 以摩擦型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 15 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reinforced-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摩擦型钢筋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 16 长一短桩复合地基long and short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长桩和短桩共同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7 桩网复合地基pile-reinforced earth composite foun- dation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铺设加筋垫层形成的人工地基。 2.1. 18 复合地基置换率replacement ratio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横截面积与该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 的比值。 2.1.19 荷载分担比load distribution ratio 复合地基中桩体承担的荷载与桩间土承担的荷载的比值。 2.1. 20 桩土应力比stress ratio of pile to soil 复合地基中桩体上的平均竖向应力和桩间土上的平均竖向应 力的比值。 2.2符号 2.2.1 几何参数 a 桩帽边长F A一一单桩承担的地基处理面积p AP--单桩墩截面积5 D一一基础埋置深度; d一一桩墩体直径; de --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h一一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深度; 4 h1 垫层厚度; h2 垫层之上最小设计填土厚度; 1 桩长; l; 第i层土的厚度; m 复合地基置换率p S一一-桩间距; 的桩墩的截面周长。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E一一强劳置换法的单击芳击能; 户臼一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压力值; 户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 均压力值; Pkmax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 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 扎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 力值; A户a第i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 Q一一一刚性桩桩顶附加荷载; Q一一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标准值; 5一一复合地基沉降量; Sl一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 S2一一一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 Tt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剪切力; T,一一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抗剪切力。 2.2.3 抗力和材料性能 Cu一一饱和敬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 Dd一一-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 Ep 桩体压缩模量; E, 桩间土压缩模量; 严 J E, -一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 E,p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eo 地基处理前土体的孔隙比; e1一→一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emax 砂土的最大孔隙比; emin 砂土的最小孔隙比; fa-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f.,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 fcu 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fsk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呐一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Ip→一塑性指数; qp一一桩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qsi一一一第i层士的桩墩侧摩阻力特征值; 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T 加筋体抗拉强度设计值; σr一一桩周土所能提供的最大侧限力; ψ 填土的摩擦角,黠性土取综合摩擦角; Ycm 桩帽之上填土的平均重度; Yd一一土的干重度; Ydmax 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重度; Ym 基础底面以上士的加权平均重度; Ys一一一桩间土体重度; YsP一一加固士层重度。 2.2.4 计算系数 Ai第1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K一一一安全系数; Kp一一被动士压力系数; kp一一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修正系数; ks 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的修正系数; n 桩土应力比p p --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系数F .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 α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 p一一一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 冉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弘一一刚性桩桩体压缩经验系数 cs一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件1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 如一一一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士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p s一一挤密砂石桩桩间距修正系数; r一一桩体强度折减系数; , --挤密桩孔底填料压实系数。 7 3基本规定 3.0.1 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 设计和场地环境等有关资料。 3.0.2 复合地基设计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工程地 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期、地区经验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提出技术 上可行的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合理的复合地基形式。 3.0.3 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其中用于填土路 堤和柔性面层堆场等工程的复合地基除应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外,尚应进行稳定分析;对位于坡地、岸边的复合地基均应进行稳 定分析。 3.0.4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应根据各类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 保证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共同承担荷载。 3.0.5 复合地基中由桩周土和桩端士提供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和 桩身承载力,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0.6 复合地基应按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原理进行 设计。 3.0.7 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工 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形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及环境条 件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复 合地基方案。 2 对大型和重要工程,应对巳选用的复合地基方案,在有代 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应检验设计 参数和处理效果,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和优化设计方案。 3 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当监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8 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应修改设计或来用其他必要措施。 3. O. 8 对工后沉降控制较严的复合地基应按沉降控制的原则进 行设计。 3.0.9 复合地基上宜设置垫层。垫层设置范围、厚度和垫层材 料,应根据复合地基的形式、桩土相对刚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 确定。 3.0.10 复合地基应保证安全施工,施工中应重视环境效应,并应 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 3.0.11 复合地基勘察和设计中应评价及处理场地中水、士等对 所用钢材、棍凝土和土工合成材料等的腐蚀性。 9 4 复合地基勘察要点 4.0.1 对根据初步勘察或附近场地地质资料和地基处理经验初 步确定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场地,进一步勘察前应搜集附近 场地的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经验,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 明确勘察任务和重点。 4.0.2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要求;需 验算地基稳定性时,勘探孔布置和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验算 的需要。 4.0.3 拟采用复合地基的场地,其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并评价地基处理对附近 建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 2 查明勘探深度内土的种类、成因类型、沉积时代及土层空 间分布。 3 查明大粒径块石、地下洞穴、植物残体、管线、障碍物等可 能影响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的因素,对地基处理工程有影响的 多层含水层应分层测定其水位,软弱蒙古性土层宜根据地区土质,查 明其灵敏度。 4 应查明拟采用的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侧摩阻力、端阻力及 土的压缩曲线和压缩模量,对柔性桩墩应查明未经修正的桩端 土地基承载力。对软黠土地基应查明土体的固结系数。 5 对需要进行稳定分析的复合地基应查明蒙古性土层士体的 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 6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对加固区土体挤密或扰动程度较 高时,宜测定增强体施工后加固区土体的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 指标。 10 7 路堤、堤坝、堆场工程的复合地基应查明填料或堆料的种 类、重度、直接快剪强度指标等。 8 应根据拟采用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类型按表4.O. 3的要求 查明地质参数。 表4.0.3不同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 序号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 深层搅拌桩 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 1 性,教性土的塑性指数和超团结度 高压旋喷桩 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就性 2 士的超团结度 地下水位,含水量,饱和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灰土挤密桩 最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类别、自重湿陷 3 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及场地湿陷性评价,其他湿陷性 土的湿陷程度、地基的湿陷等级 穷实水泥土桩 地下水位,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 4 土的腐蚀性,用于湿陷性地基时参考灰土挤密桩 5 石灰桩地下水位,含水量,塑性指数 挤密砂石桩 砂土、粉土的教位含量,液化评价,天然孔隙比,最 6 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标准贯入击数 7 置换砂石桩软教士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 强安于置换墩 软幸自土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标准 8 贯入或动力触探击数,液化评价 刚性桩 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不排水抗剪强度,软教士的 9 超固结度,灌注桩尚应测定软教土的含水量 11 5 复合地基计算 5.1荷载计算 5.1.1 复合地基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 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复合地基承受荷载作用面积及埋 深,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 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复合地基变形时,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 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复合地基变形允许值。 3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中,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用复合 地基中增强体和地基土体抗剪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 5.1.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列规 定采用 1 对于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5k1应按下式计算 5k1 5Gk十5Q1汁Cci5Q;k 5.1.2-1 i2 式中5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5Q1k二二按起控制性作用的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 应值; 5Q;k一-按其他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口→一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取值。 2 对于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5k2应按下式 计算 Sk2 SGk十三;如乌k 5. 1. 2-2 il 式中SQik一一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如可变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值系数,按现行相关荷载规 范取值。 5.1. 3 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轴心荷载作用时z Pk. 5.1.3-1 式中P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 均压力值kPa; . 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2 偏心荷载作用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除应符合公式 5.1.3-1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Pkmax1. 2. 5.1.3-2 式中户km.x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 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kPa。 5.2 承载力计算 5.2.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 验或综合桩体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和桩间土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 验,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z spk kppmR./ Ap十kss1-m sk spk p mR. / Ap十卢s1-msk 卢品pkp 卢品sksλ儿s md2 /d 式中Ap一一单桩截面积m2; 5.2.1-1 5.2. 1-2 5.2.1-3 5.2.1-4 5.2.1-5 13 R.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CkN; J,k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kPa; m←→一复合地基置换率; d 桩体直径m; de --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kp 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修正系数,与 施工工艺、复合地基置换率、桩间土的工程性质、桩体 类型等因素有关,宜按地区经验取值; k, 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的修正系数,与桩 间土的工程性质、施工工艺、桩体类型等因素有关,宜 按地区经验取值; p 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系数,反映复合地基破坏时 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宜按地区经验取值; , -__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反映复合地基破坏时桩 间地基承载力发挥度,直按桩间士的工程性质、地区 经验取值; ι-一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 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的竖 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 卢写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间 土地基实际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地基承 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 5.2.2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采用柔性桩和刚性桩时,柔性桩和刚 性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 定。初步设计时,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可能提供的单桩竖向 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2.2-1计算;由桩体材料强度可能 提供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2.2-2计算 Ra Up q,,li十叫AC5.2.2-1 14 R. r;fcuAp 5.2.2-2 式中R.一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Ap 单桩截面积m2; Up一一桩的截面周长m;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qsi 第i层土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kPa; li一一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qp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α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z fcu一一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矿一一桩体强度折减系数。 5.2.3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采用散体材料桩时,散体材料桩竖向 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 时,散体材料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R.σruKpAp 式中R.--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