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00-2016_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_设计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GBT51200-2016_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_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GBT51200-2016_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_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GBT51200-2016_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_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GBT51200-2016_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_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GBT51200-2016_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_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34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T 51200-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10月25日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 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已投运的土660kV、J500kV和背靠 背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关键技术研究和设计成果以及建设与运行 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12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 站址选择,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电气一 次,控制和保护,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土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水工,消防,噪声控制和节能。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 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 送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武汉市 武昌区中南二路12号;邮政编码43007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曾静梁言桥许斌王丽杰李苇 李倩杜明军袁翰笙饶冰陈传新 毛永东王国兵谢龙杨金根张巧玲 陈俊邹荣盛高湛邓长红颜士海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 站址选择丁 4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 5 4.1 交流系统基本条件5 4. 2 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 5 5 电气一次 9 5.1 电气主接线 9 5. 2 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 11 5. 3 污秽水平及直流外绝缘12 5.4 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13 5. 5 电气设备布置门川 5. 6 站用电系统 17 6 控制和保护 18 6.1 一般规定 18 6. 2 监控系统 18 6. 3 直流控制系统凹 6. 4 直流系统保护19 6. 5 交流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20 6. 6 辅助二次系统21 6. 7 二次设备布置22 7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 23 7.1 调度自动化 23 7.2 通信23 5580444666688800013569 9白 “9 白 ndndqdqυnJndndndndqdqδA-AA 哇 A 2 直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直流侧避雷器限制; 3 换流站的重要设备应由其邻近的避雷器保护; 4 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绕组可由保护其他设备的避雷器联合 保护; 5 避雷器可采用多柱并联结构避雷器,也可采用多支避雷器 并联分散布置方式; 6 直流侧中性母线应装设冲击电容器。 5.2.4 其他过电压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晶闸管应配备保护性触发功能; 2 换流变压器交流侧断路器应装设合闸电阻或选相合闸 装置; 3 交流滤波器和电容器小组断路器应装设选相合闸装置或 合闸电阻。 5.2.5 直流甩负荷、接地故障清除和“孤岛“运行产生的过电压应 专题研究。 5.2.6 换流站绝缘配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流站设备额定耐受电压应采用绝缘配合的确定性法 确定; 2 避雷器直接保护的设备额定操作耐受电压、雷电耐受电压 和陡波前耐受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最小裕度系数应符合表 5.2.6的规定。 表5.2.6额定耐受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最小裕度系数 裕度系数 设备类型 操作雷电陡波 交流开关场包括母线及户外绝缘和其他常规 1. 20 1. 25 1. 25 设备 交流滤波器元件1. 15 1. 25 1. 25 换流变泊绝缘设备 网侧1. 20 1. 25 1. 25 阀侧1. 15 1. 20 1. 25 换流阀1. 101. 15 1. 101. 15 1.151. 20 直流阀厅设备1. 15 1. 15 1. 25 直流开关场设备户外包括直流滤波器和平 1. 15 1. 20 1. 25 波电抗器 5.3 污秽水平及直流外绝缘 5.3.1 换流站交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秽等级,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 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26218. 1, 污秽条件下 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 玻璃绝缘子GB/T26218. 2以及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 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z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GB/T26218. 3 12 确定。 5.3.2 换流站直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秽水平 预测的研究结果确定。 5.3.3 换流站直流侧设备外绝缘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直流侧设备的爬电比距应根据换流站的污秽水平以及直 流绝缘子和套管的耐污特性选择,还应计及直径对爬电距离的 影响; 2 直流侧设备的外绝缘应根据污秽特征选择合适的伞形 结构; 3 直流侧设备干闪距离应通过研究确定; 4 高海拔地区换流站的外绝缘设计应根据海拔对外绝缘闪 络特性的影响,进行高海拔修正。 5.4 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 5.4.1 换流站交流设备和导体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 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和现行行业标准导体和电器选择 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的有关规定。 5.4.2 换流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流阀宜采用户内悬吊式、空气绝缘、水冷却; 2 换流间触发方式可采用电触发方式或光触发方式; 3 换流阅应为组件式,晶闸管冗余度不宜小于3; 4 换流阀连续运行额定值和过负荷能力应满足系统要求; 5 换流阀浪涌电流取值不应小于阀的最大短路电流; 6 换流阀应能承受各种过电压,并应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7 换流阀本体及其控制、保护装置的设计应保证阀能承受由 于阀触发系统误动以及站内外各种故障所产生的电气应力。 5.4.3 换流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流变压器容量应满足直流系统额定输送容量及过负荷 要求; 13 2 换流变压器型式应结合容量、设备制造能力以及运输条件 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 换流变压器阻抗除应满足交直流系统要求外,还应满足换 流阀的浪涌电流能力要求; 4 有载调压范围应满足交直流系统运行工况; 5 调压开关分接头级差应与无功分组的投切协调; 6 换流变压器耐受直流偏磁电流的能力不宜低于单相lOA; 7 换流变压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要求。 5.4.4 平波电抗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波电抗器的型式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选择油浸式或空 芯干式; 2 平波电抗器额定电流应按直流系统额定电流选定,并应考 虑各种运行工况下的过电流能力; 3 平波电抗器电感值应能满足在最大直流电流到最小直流 电流之间总体性能的要求,并应避免直流侧发生低频谐振; 4 平波电抗器应能承受由于短路冲击电流产生的机械应力; 5 平波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要求。 5.4.5 交流滤波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流滤波器可采用单调谐型、双调谐型、兰调谐型等类型, 结合不同频次的谐波可组成多种型式; 2 同一个换流站内交流滤波器型式不宜超过3种; 3 交流滤波器各元件的额定参数应根据换流器产生的谐波 电流和电压以及背景谐波所产生的谐波电流和电压确定; 4 交流滤波器电抗器宜采用低噪声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电容 器应采用低噪声结构。 5.4.6 直流滤波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直流滤波器宜采用双调谐或三调谐无源滤波器; 14 2 直流滤波器元件额定参数应根据直流电压分量和换流器 产生的谐波电压确定。 5.4.7 直流避雷器配置和参数选择应根据换流站过电压计算和 绝缘配合结果确定。 5.4.8 金属回线转换开关和大地回线转换开关宜具备在直流输 电系统允许的短时过负荷电流工况下的转换能力。 5.4.9 直流中性母线低压高速开关和中性母线临时接地开关的 电流转换能力不宜小于直流输电系统允许的短时过负荷电流。 5.4.10 直流隔离开关应满足各种工况的直流工作电流的要求。 直流滤波器回路的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应具有带电投切直流滤波器 的能力。 5.4.11 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装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于极线和中性母线的直流电压分压器宜采用阻容分压器; 2 极线和中性母线上的直流电流测量装置可选用电子式电 流互感器或零磁通直流电流测量装置; 3 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暂态响应和频率 响应特性,并应满足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测量精度要求。 5.4.12 直流绝缘子、套管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流绝缘子和套管应根据等值盐密与积污特性关系、运行 电压和伞裙对积污的影响、闪络特性及闪距选择; 2 直流极母线设备的套管宜采用复合绝缘型; 3 直流极母线支柱绝缘子宜采用瓷质型或涂防污涂料瓷质 型支柱绝缘子,也可选用瓷质芯棒复合绝缘型或玻璃钢芯棒复合 绝缘型; 4 复合绝缘型直流设备套管或绝缘子的最小爬电比距可按 瓷质直流套管或绝缘子爬电比距的75选择。 5.5 电气设备布置 5.5.1 换流站的交流开关场布置应结合交流滤波器和元功补偿设 15 备、阀厅、换流变压器以及换流建筑物布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师LjT5352的 有关规定。 5.5.2 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宜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整体 布局设计还应满足换流站厂界的噪声标准要求; 2 当小组交流滤波器及元功补偿设备分散接入主母线时,宜 与交流配电装置的布置统筹考虑; 3 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的高压电容器宜采用单塔布置, 当单塔高度不满足噪声控制要求时可采用双塔布置。 5.5.3 直流开关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极母线设备宜采用户外布置,当站址污秽条件较严重时经 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户内布置; 2 直流开关场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对于静电感应场 强等电磁环境的有关规定; 3 直流开关场宜按极对称分区布置,布置方式应便于设备的 巡视、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 5.5.4 阀厅及阀厅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应按极设置极1和极2阀 厅;背靠背换流站应按背靠背换流单元设置阀厅; 2 换流阀布置方式宜根据换流变压器型式选择二重阀布置 或四重阀布置。当采用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宜采用二重阀 布置;当采用单相三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宜采用四重问布置。 5.5.5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布置应符合换流站总体布置 需要; 2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宜采用插入阀厅布置,插入阀厅布置 的阀侧套管应采用充气式或干式套管; 3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极母线的平波电抗器宜布 16 置在阅厅和直流滤波器高压侧之间,当采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时, 阀侧套管宜插入阀厅布置; 4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直流开关场采用户内布置时,平 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 背靠背换流站的平波电抗器当采用油浸式平抗时,阀侧套 管宜插入阀厅布置; 6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满足搬运、安装及更换 的场地要求; 7 备用换流变压器和备用平波电抗器布置位置应考虑搬运 和替换的要求; 8 换流变压器和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 5.6 站用电系统 5.6.1 换流站站用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换流站站用 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460的要求。 17 6 控制和保护 6.1一般规定 6.1.1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控制和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换流站二次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师L/T5499的规定。 6.1. 2 直流控制和保护应能既适用整流运行,也适用逆变运行。 6.1.3 直流控制和保护应相互独立配置。 6.1.4 直流控制系统和直流系统保护应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 体系。 6.2监控系统 6.2.1 高压直流换流站内交、直流系统应采用统一平台的计算机 监控系统。 6.2.2 监控系统宜按有人值班设计。系统应能实现对换流站可 靠、合理、完善的监视、测量、控制,并具备逼测、遥信、遥调、遥控等 全部的远动功能,具有与调度通信中心计算机系统交换信息的 能力。 6.2.3 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由站控层、控制 层、就地层设备组成。 6.2.4 监控系统应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体系,宜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的规定。 6.2.5 监控系统的监控植围应包括换流阀组、直流场设备、平波 电抗器、换流变压器、交流场设备、交流滤波器组、站用电源系统、 阀冷却系统和站内其他辅助系统等。 6.2.6 监控系统的监测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 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的有关规定。 6.3 直流控制系统 6.3.1 直流控制系统应按完全双重化原则设计,并应具备自动系 统选择和主备切换功能。 6.3.2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应按极独 立配置;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应按换流单元独立配置。 6.3.3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宜划分为 双极控制、极控制和阀组控制层;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宜 划分为背靠背换流单元控制层、单侧换流单元控制层和换流阀控 制层。 6.3.4 直流控制功能应配置到较低的控制层次,双极控制层功能 宜集成在极控制层设备中,也可在直流站控设备中实现。 6.3.5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式宜包括双极功率 控制、独立极功率控制、同步极电流控制、无功功率控制、应急极电 流控制、极线路开路试验、潮流反转控制、直流全压/降压运行控 制、低负荷无功优化控制;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式宜 包括功率运行控制、电流运行控制。 6.4 直流系统保护 6.4.1 直流系统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 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直流系统保护应按保护区域设置,每一个保护区应与相邻 保护电路的保护区重叠,不应存在保护死区; 2 对每一保护区域内设备的短路、开路、过电压或接地故障 及异常运行方式,宜配置相应的主、后备保护; 3 直流系统保护应冗余配置,各保护装置的测量回路、通道 及辅助电源等应相互独立。 6.4.2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保护应按极独立配 置;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保护应按换流单元独立配置。 6.4.3 直流滤波器保护宜按极集成在直流保护中,也可按直流滤 波器小组双重化独立配置。 6.4.4 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宜双重化独立配置,也可集成在直流 保护中;非电量保护宜独立配置。 6.4.5 交流滤波器保护宜按交流滤波器大组双重化独立配置,也 可按滤波器小组为单元配置双重化的滤波器大组母线保护和小组 滤波器保护。 6.4.6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系统暂态故障录波 宜按极、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组分别独立配置;背靠背换流站 的直流系统暂态故障录波宜按换流单元、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 组分别独立配置。 6.4.7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线路故障测距装置宜单套 配置。 6.5 交流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6.5.1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线路保护、交流断路器保护、交流母线保 护、联络变压器保护、无功补偿设备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和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的有关 规定。 6.5.2 换流站交流系统暂态故障录波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 和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553的规定。 6.5.3 对大于80km的长线路或路径地形复杂、巡检不便的交流 线路,应配置交流故障测距装置。 6.5.4 高压直流换流站应配置交、直流系统共用的保护及故障信 息管理子站。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与监控系统、保护及故障 录波系统的通信应采用标准的网络接口和通信协议,并将信息上 20 传到调度中心。 6.6 辅助二次系统 6.6.1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应 按极双重化配置F背靠背换流站的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宜按阀组 双重化配置。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应能对阀冷却系统进行控制、 保护和监视,并应适应高压直流系统的各种运行工况。 6.6.2 高压直流换流站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的规 定。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直流电源系统宜按极、站公用 或交流场分别独立设置;背靠背换流站直流电源系统宜按换流单 元、站公用或交流场分别独立设置。直流电源系统的标称电压可 采用110V,也可采用220V。 6.6.3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换流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460的规定。交 流不间断电源宜集中设置,主机应双重化配置。 6.6.4 高压直流换流站应配置公用的时间同步系统,时钟掠应双 重化配置。对时范围应包括站内所有需要对时的控制、保护、监视 和智能设备等。 6.6.5 高压直流换流站宜配置独立的谐波监视系统,也可将其功 能集成在换流站监控系统。 6.6.6 高压直流换流站宜配置独立的接地极监视系统,也可将其 功能集成在换流站其他二次系统。 6.6.7 高压直流换流站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的有关规 定。监视范围宜包括换流站大门、阀厅、控制楼各功能房间、就地 继电器小室、交/直流配电装置、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和换流站 围墙等。 6.6.8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状态监测宜采用统一后台分析系统。 21 设备状态监测的范围宜为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站用/联络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等。 6.7 二次设备布置 6.7.1 高压直流换流站控制楼的位置应与阅厅相邻布置,宜按规 划设计容量一次建成。对于双回直流换流站和多换流单元的背靠 背换流站宜增设辅控楼。 6.7.2 二次设备的布置应结合工程远景规模规划,充分考虑分期 扩建的便利,布置宜功能明确、紧凑成组,并应合理设置预留和备 用屏位。 22 7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 7.1 调度自动化 7.1.1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调 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师L5003的有关规定。 7.1. 2 直流远动系统及其通道应双重化配置,并按极间和站间分 别设置远动通道。 7.1. 3 高压直流换流站应配置交、直流系统共用的电能量远方终 端。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 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T50063的有关规定。 7.1. 4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 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jT5136的规定。 7.1. 5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 调度数据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jT5364的规定。 7.2通信 7.2.1 换流站主要通信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换流站的通信系统应包括系统通信和站内通信; 2 换流站主要通信设施可包括光纤通信设备、载波通信设 备、调度行政交换机、调度数据网设备、综合数据网设备、会议电视 终端设备、通信电源、动力和环境监测子站设备、综合布线设施和 控制保护的接口设备等。 7.2.2 系统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换流站与其电网调度机构之间应至少设立两个独立的调 度通信通道或两种通信方式; 2 系统通信电路应满足传输电力调度、生产行政、继电保护、 23 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等业务的需求; 3 换流站间交换信息应包括直流控制及保护信息、线路故障 定位装置站间交换信息、换流站监控系统交换信息等; 4 换流站至各调度端传输信息应包括远动信息、电能计费信 息、故障录波信息、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装置信息、远方用户电 话等; 5 换流站宜提供至运行管理单位之间的通信通道。 7.2.3 站内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换流站内宜设一台用户数量为48门128门的数字程控 调度交换机,并宜兼作站内行政通信;调度交换机的组网宜采用 Qsig信令及2Mbit/s数字中继方式,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就近 与上级汇接中心连接; 2 行政交换机可就近接入当地市话网。 7.2.4 通信电源、机房和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换流站内应设两套独立的、互为备用的直流48V电源系 统;每套电源系统宜配置一个开关电源和一组48V免维护蓄电 池,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的容量宜根据远期设备负荷确定并留有 裕度; 2 换流站控制楼及相关的辅助建筑物内的通信网络可采用 综合布线方式; 3 通信机房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220kV500kV 变电站通信设计规程师L/T5225的有关规定; 4 与控制保护的接口设备应符合2Mbit/s G. 703同向型接 口要求。 24 8土建 8.1 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8.1.1 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总布 置设计技术规程DLjT5056及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 规程DL/T5218的有关规定。 8.1. 2 阀厅、控制楼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换流变压器、平波电 抗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8.1. 3 换流站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不应低 于表8.1. 3的规定 表8.1.3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 序 建构筑物名称 火灾危险性耐火 τ口“[ 类别等级 1 阀厅丁二级 2 控制楼戊二级 3 继电器小室戊二级 4 站用电室戊二级 一、主要 屋内配 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以上丙二级 生产建构 电装置室 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及以下5 丁三级 楼、户内 筑物 直流场 元含油电气设备戊 二级| 卜-一一一 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以上丙二级 屋外配 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及以下6 丁二级 电装置 元含油电气设备戊二级 ←一一一一 7 气体或干式变压器室丁二级 25 续表8.1.3 序 建构筑物名称 火灾危险性耐火 号类别等级 1 事故泊池丙 一级 二、辅助 2 综合水泵房、取水泵房、深井泵房 戊二级 生产建构 3 筑物 空冷器室戊二级 ←一一一 4 水池戊二级 1 综合楼戊三级 ←一一一一 2 三、附属 检修备品库、专用品库丁三级 ←一一一- 3 生产建构 车库丁二级 ←一一一 筑物 4 雨淋阀间、泡沫消防间、消防小室戊二级 ←一一- 5 警传室 戊二级 注z控制楼、继电器小窒当不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后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 丙类。 8.1. 4 换流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1.4 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按相邻两建构筑物外墙的最近距 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2 相邻两座建筑外墙均为不燃烧性墙体,元外露可燃性屋檐, 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且门、 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8.1.4减少25; 3 相邻两座建筑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 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 火极限不低于1.OO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相邻较低一面建筑外 墙为防火墙、屋顶无天窗、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OOh,或较高一 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时,其防火间距不 应小于4.0m; 26 表8.1.4换流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m 丙、丁、 换流变压 站内辅助、 建构 戊类生产屋外 器/平波事故 附属建筑 站内道路 建筑一、配电 耐火等级 围墙 筑物名称电抗器贮池池路边 二级耐火装置 等级 泊浸式 二级三级 无出口 丙、丁、戊类生1.5,有出口 产建筑一、二级10 10 10 5 10 12 无车道3.0;见注2 耐火等级有出口有幸 道6.08.0 屋外配电装置10 5 10 12 1.5 换流变压器 平波电抗器1口25 30 油浸式 事故贮油池5 5 5 10 12 1 l 站内辅 二级10 10 25 10 6 7 元出口 见注2 助、附属建1. 5.有出口 ←一一一一一一- 筑耐火等级 三级12 12 30 12 7 8 元车道3.0 见注2 出口 1. 5,有出 口元军 元出口 站内道路路1. 5,有出 道3.0; 1.5 l 1 边口无车道 有出口 3.0 有车道 6. 08. 0 围墙见注21 1 」 注,1表中未规定最小间距,..“者,该间距可根据工艺布置确定; 2 继电器小室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内时,其间距由电气专业确定,围墙 与丙、丁、戊类生产建筑物和站内辅助、附属建筑的问距在满足消防要求的 前提下不限。 27 4 建筑物外墙距屋外油浸式变压器和可燃介质电容器设备 外廓5m以内,该墙在设备总高度加3m的水平线以下及设备外廓 两侧各3m内,不应设有门窗和通风孔; 5 当继电器小室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内时,其与电气设备 及导线的距离应由电气专业确定。 8.1. 5 换流变压器的运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6m,道路交叉口转 弯半径应满足选定的超限货物运输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平波 电抗器的运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4.5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 环形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其余道 路宽度不宜小于3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m。 8.1. 6 换流站进站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m,平曲线半径不宜 小于30m,最大纵坡不宜大于6。 8.1. 7 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搬运轨道的布置,在满足安装、检 修要求情况下宜短捷、紧凑,搬运轨道宜与站内道路重叠布置,以 节约站区用地。 8.1. 8 运输轨道轨顶标高宜保持一致。换流变广场宜沿长轨道 方向设置零坡,沿长轨道垂直方向设置不大于0.3的排水坡;其 他场地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50 8.1. 9 站区一般地段围墙宜采用2.2m2. 8m的实体围墙;有 降噪要求的地段,应根据降噪计算的结果和噪声防护标准的要求, 确定围墙高度和结构形式。 8.2建筑 8.2.1 换流站站区建筑物应包括阀厅、控制楼、站用电室、继电器 小室、综合水泵房、取水泵房或深井泵房、雨淋阀间或泡沫消防 间、综合楼、检修备品库、专用品库、车库、警传室等。户内直流 场、屋内配电装置室楼等建筑物设置与否应根据工艺方案确定。 8.2.2 换流站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换流站建筑结构设 计技术规程DLjT5459的有关规定。 8.2.3 换流站建筑物屋面防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 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阅厅、控制楼、户内直流场、屋 内配电装置室楼、站用电室、继电器小室、综合楼的屋面防水等 级应为I级,其他建筑物的屋面防水等级宜为E级。 8.2.4 阅厅与控制楼应采用联合布置;当设有户内直流场时,户 内直流场与阀厅宜采用联合布置。 8.2.5 阀厅与控制楼的室内零米地坪标高应一致,室内外地面高 差不应小于300mmo 8.2.6 阀厅应采取六面体电磁屏蔽措施,其建筑围护系统应具有 优良的气密性能,所有缝隙均应采取严密的封堵措施。 8.2.7 阀厅零米层出入口宜为两个,其中一个出入口应通往室 外,另一个出入口宜与控制楼连通。 8.2.8 阀厅内部应设置架空巡视走道。巡视走道宜通至阀塔上 部屋架区域,且应与控制楼相衔接。巡视走道通往控制楼的门应 向控制楼方向开启,采用满足1.50h耐火性能耐火隔热性和耐火 完整性、40dB隔声性能指标要求的电磁屏蔽门。 8.2.9 阀厅外墙不应设置采光窗。当阀厅外墙设置通风百叶窗 或排烟风机时,应采取可靠的电磁屏蔽、气密及防水措施,百叶窗 或风机的叶片应设自动启闭装置。 8.2.10 阀厅与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之间应采用耐火 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进行分隔。 8.2.11 阀厅墙上开孔封堵应满足围护系统的整体电磁屏蔽、气 密、防火、防水、隔热、隔声、防涡流等性能要求。 8.2.12 阀厅室内地坪应采用耐磨、抗冲击、抗静电、不起尘、防 潮、光滑、易清洁的饰面材料。 8.2.13 控制楼的出入口设置、水平及垂直交通组织应符合安全 疏散的要求,且应为生产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8.2.14 控制楼首层宜设置阀厅安装检修用升降机停放位,相关 通道的宽度及布置应满足安装检修用升降机的出人和转弯要求。 29 8.2.15 控制楼内应配备起吊设施,宜结合建筑层数、安装检修要 求设置吊物孔含单轨吊或电梯。 8.2.16 户内直流场零米层出人口不应少于两个,其中应有一个 出人口通往室外并与站区主要道路相衔接。 8.2.17 户内直流场外墙宜设置固定式采光窗。当户内直流场外 墙设置通风百叶窗时,百叶窗的叶片应设自动启闭装置。 8.2.18 当户内直流场内布置有干式平波电抗器等较重设备时, 宜设置起吊运输设施。 8.2.19 户内直流场室内地坪应采用耐磨、抗冲击、不起尘、易清 洁的饰面材料。 8.2.20 当阀厅、户内直流场、屋内配电装置室楼等建筑物屋面 采用复合压型钢板围护系统时,外层压型钢板应采用360。咬口锁 边连接方式,屋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5,且应采取可靠的抗风、 防水措施。 8.3结构 8.3.1 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有关规定。 换流站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表8.3.1确定,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使用阶段的安全等 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表8.3.1换流站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建构筑物名称 设计使用结构安全 年限年〉等级 阀厅、控制楼、户内直流场、屋内配电装置室 一级50 楼〉、交直流场构架 其他建构筑物50 二级 30 结构重要性 系数 1.1 1.0 8.3.2 换流站建筑物楼地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 数、准永久值系数和折减系数的取值,不应小于表8.3.2的规定。 当在生产使用和安装检修时,由设备和运输工具等产生的局部荷 载大于表中数值时,应按实际荷载进行设计。 序号 1 2 3 4 5 6 7 表8.3.2换流站建筑物楼地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 其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和折;咸系数 类别 标准值 组合值准永久值计算主梁、柱及 kN/m 系数Jfc系数Jfq基础的折减系数 主控制室、控制保护设备室、 交流配电室、通信机房、继电器4.0 0.9 0.8 O. 7 小室 直流屏室、阀冷却设备阅、空 调设备间、安全工具间、二次备5.0 0.9 。.8O. 7 品及工作问 蓄电池室、不停电检修电源室8.0 O. 9 0.8 O. 7 会议室、办公室、餐厅、资料 2.5 O. 7 0.5 O. 85 室、浴室、厕所、血洗室 走廊、门厅、楼梯 1控制楼4.0 0.7 O. 6 0.85 2综合楼2.5 上人屋面2.0 O. 7 0.5 1.0 不上人屋面 1混凝士屋面0.7 O. 7 0.0 1.0 2压型钢板屋面0.5 31 续表8.3.2 别 标准值组合值准永久值计算主梁、柱及 序号类 kN/m 系数lc系数lq基础的折减系数 地面 1阀厅、户内直流场、屋内配10.0 8 电装置室楼、检修备品库 2其他建筑物4.0 8.3.3 换流站建构筑物的基本风压应采用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 压,但不得小于o.3kN/m2 0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独立塔架、避雷 针、门式刚架等结构,基本风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 8.3.4 阀厅及防火墙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阀厅主体结构宜采用钢-钢筋混凝土氓合结构、钢结构、钢 筋由凝土结构; 2 阀厅屋面结构宜采用钢结构有檀屋盖结构体系,围护结构 宜采用复合压型钢板进行围护,在受台风影响地区,可采用以压型 钢板为底模的钢混凝土板组合结构;墙面围护系统的选材宜与主 体结构相适应; 3 阀厅与换流变压器和油浸式平波电抗器之间、换流变压器 之间、油浸式平波电抗器之间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结构形式宜采 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结构。 8.3.5 控制楼主体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 楼、屋面宜采用现浇钢筋棍凝士板;墙面围护系统的选材宜与主体 结构相适应。 8.3.6 户内直流场主体结构宜采用钢排架结构体系或钢筋混凝 土排架结构体系;屋面宜采用钢结构有檀屋盖体系、复合压型钢板 轻型屋面围护结构;墙面围护系统的选材宜与主体结构相适应。 8.3.7 换流站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阀厅、控制楼、户内直流场、屋内配电装置室楼、站用电 室、继电器小室为换流站的主要生产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为 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2 其他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一般设防类简称丙 类。 33 9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9.1采暖 9.1.1 采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 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 9.1. 2 换流站采暖方式宜采用分散电采暖。 9.2 通凤和空调 9.2.1 通风和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 规范GB 5022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220kV 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的有关规定。 9.2.2 阀厅降温可采用空调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