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JGJT299-2013_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_施工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 D C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后 J J G J /T 2 9 9 一 2 0 1 3 备案号J 1 5 9 3 一 2 0 1 3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in 一site testing of building waterproofengineering 2 0 1 3 一 0 5 一 0 9 发布 2 0 1 3 一 1 2 一 0 1 实施 中 华人 民共和 国 住房和 城 乡建 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防水工程 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in 一site testing of building wate 印roofengineering J G J / T2 9 9 一 2 0 1 3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 3 年 1 2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3北京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in- -sitetesti 眼 ofbuilding waterproofe眼ineering J G J/T 2 9 9 一 2 0 1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85 0 又 1 1 6 8毫米 1/3 2印张2 字数5 0千字 2 0 1 3年9月第 一 版 2 0 1 3年g月第 一 次印刷 定价 1 0.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2 3 7 3 6 版权所有翻 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 网址http / / 网上书店http //ww- w .china- -buildi 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2 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 ,编 号为J G J/T 2 9 9 一 2 0 1 3 ,自2 0 1 3年1 2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1 3年5月9日 、民 、 。 目 叨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 2 0 1 0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2 0 1。〕4 3号文)的要 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 1.总则;2. 术语;3.基本规 定;4 .基层平整度检测;5. 基层含水检测;6.基层表面正拉粘 结强度检测;7.防水层粘结强度检测;8 . 防水层厚度检测;9 . 剥离强度检测;1 0 . 防水层柔性检测;1 1.防水层不透水性检测; 1 2.蓄水和淋水试验;1 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 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 0号;邮编 1 0 0 0 1 3)。 本 规 范主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J ll省晨茂建设有限公司 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鲁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 研究院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张仁瑜程晓波张勇王景贤 袁伟衡范伟邹道金罗晖 王元邓天宁杨胜段文锋 肖波王淑丽刘林军梁志勤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叶林标高小旺崔士起戴宝成 路彦兴李军卢忠飞翟传明 乔亚玲 目次 1 总则 , ⋯ ⋯ 1 2 术语 ⋯ ⋯ 2 3 基本规定 , ⋯ ⋯”“ 4 3.1 检测程序 ⋯ ⋯ 4 3.2检测单元及测区的划分 ⋯ ⋯ 5 3.3 检测条件 ⋯⋯ 7 4 基层平整度检测 . . .⋯ ⋯ 8 5 基层含水检测 . .... . .. ...⋯⋯ 9 5.1 一 般规定 ⋯⋯ 9 5.2含水率检测 ⋯ ⋯ 9 5.3 单位面积含水量检测 ⋯ ⋯ 9 6 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检测 ⋯ ⋯ 1 2 7 防水层粘结强度检测 ⋯ ⋯ 1 4 8 防水层厚度检测 ⋯ ⋯ 1 6 8.1 一 般规定 ⋯ ⋯ 1 6 8.2 超声波法 ⋯ ⋯ 1 6 8.3 割开法 ⋯ ⋯ 1 7 9 剥离强度检测 . . .⋯ ⋯ 1 8 1 0防水层柔性检测 ⋯ ⋯ 2 1 n 防水层不透水性检测 ⋯ ⋯ 2 5 1 2 蓄水和淋水试验 ⋯ ⋯ 2 7 1 2.1 蓄水试验 , ⋯ ⋯ 2 7 1 2.2淋水试验 ⋯ ⋯ 2 7 1 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 ⋯ 2 9 6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3 1 引用标准名录 ... ... .⋯⋯ 3 2 附条文说明 . . ⋯ ⋯ 3 3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 ⋯ ⋯ 1 2T erms , ,⋯ 2 3 B asicR equirements , ⋯ ⋯ 4 3 . 1 T estingP rogram ⋯ ⋯ 4 3.2D ivisionof T esting U nitand 而ne ⋯ ⋯ 5 3 . 3 T esting C ondition . . .⋯ ⋯ 7 4 E vennessT estingofsuhatrate ⋯ ⋯ 8 5 W aterC ontentT estingofsubstrate ⋯ ⋯ 9 5 . 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 9 5 . 2W ater P ercentage ⋯ ⋯ 9 5.3W aterC ontentof U nitA rea ⋯ ⋯ 9 6 S urfaceB ondingS trengthofS ubstrate ⋯ ⋯ 1 2 7 B ondingstrengthofwaterproofL ayer ⋯ ⋯ 1 4 8 T hicknessT esting ⋯ ⋯ 1 6 8.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 1 6 2 塞尺精度不应低于0.lmm。 4.0.3 基层平整度检测时,每个测点应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 检测 一 次,取两次读数的较大值作为该测点基层平整度的检测 值,并应精确至 。.lmm。 4.0.4 应以各测点检测值的最大值作为该测区基层平整度的检 测结果,并应以各测区检测结果的最大值为该检测单元基层平整 度的检测结果。 5 基层含水检测 5.1 一 般 规 定 5.1.1 本章适用于 自然风干状态的混凝土或砂浆基层含水的现 场检测,其中含水率宜采用含水率测定仪进行检测,单位面积含 水量宜采用无水氯化钙法进行检测。 5,1.2 基层含水检测时,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 5.2含水率检测 5.2.1 基层含水率测定仪的允许误差为士0 .5 ,测量范围不应 小于4 0%。 5.2.2基层含水率的测点间距 不应小于1。 。 o ,且 距构件边 缘不应小于ioomm。 5.2.3基层含水率检测时,含水率测定仪探头应与测点表面充 分接触,每个测点应重复检测三次,以三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 为该测点的基层含水率,并应精确至0.1%。 5.2.4应以各测点检测值的最大值作为该测区基层含水率的检 测结果,并应以各测区检测结果的最大值为该检测单元基层含水 率的检测结果。 5.3 单位面积含水量检测 5.3.1 单位面积含水量检测的仪器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水氯化钙吸湿盒应密封,包含的粉状无水氯化钙质量 不宜小于 1 0 0 9 ,吸湿盒应具有重复开启、密闭功能,其开口面 积不宜小于80 0 nlm2; 2 透明罩开口面积不宜小于2 0 0 X3 0 0 ,高度不宜小 于1 5 O rnnl; 9 3 透明罩、托盘及吸湿盒不应具有吸水特性,托盘不应影 响基层表面的水分向外扩散; 4 天平的感量应为。 .0 1 9 。 5.3.2 单位面积含水量检测的每个测区应至 少布置 1个测点, 且测点应易于无水氯化钙吸湿盒的安放和透明罩的密封。 5.3.3 单位面积含水量的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称量无水氯化钙吸湿盒的初始质量,记为 m;,并应精确 至0.0 1 9。 2 安放托盘和无水氯化钙吸湿盒,打开吸湿盒,并立即安 放透明罩(图5.3.3 一 1、图5.3.3 一 2) 。透明罩四周应采用密封胶 在Z min内完全密封,并应记录检测开始时间。检测过程中,应 确保透明罩的密封。 段 7/ 可产,//, ,/ F 奋 //V 图5.3.3 一 1 水平面基层单位面积 含水量检测示意图 1 一 密封胶;2 一 透明罩;3 一 无水氯化钙; 4 一 无水氯化钙吸湿盒;5 一 托盘;6 一 基层 3 经 过(2 4 士0. 5 h 后,打开 透明罩,立 即密封无水氯化 钙吸湿盒,称取吸湿 后 无水氯化钙吸湿盒质量,记为 m,应精 确至。 .0 1 9 ,并应记录检测终止时间。 5.3.4 基层单位面积含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呱 一竺 干 塑 xl护 了 1 5 .3. 4 式中 M 入基层单位面积含水量(g/ mZ ,精确至0.1 9/耐 m, 无水氯化钙吸湿盒的初始质量(g; 图5.3.3 一 2 立面基层单位面积 含水量检测示意图 l 一 密封胶;2 一 透明罩;3 一 无水氯化钙; 4 一 无水氯化钙吸湿盒;5 一 基层 mZ吸湿后无水氯化钙吸湿盒质量(g; A 透明罩的开口面积(mnlZ )。 5.3.5 当布置多个测点时,应以各测点检测值的最大值作为该 测区的基层单位面积含水量的检测结果。 5.3.6 应以各测区检测结果的最大值为该检测单元基层含水率 的检测结果。 5.3.7 基层单位面积含水量检测时,应同时记 录检测过程中的 平均气温。 5.3.8 当基层含水量检测过程中测点周围出现明水时,该次检 测应作废,并应重新进行检测。 6 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检测 6.0.1 本章适用于混凝土或砂浆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的现场 检测。 6.0.2 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粘结强度检测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数显式粘结强度 检测仪J G 3 0 5 6的规定,且精度不应超过I N; 2 方形钢标准块的尺寸宜为4 0 X4 0 mm,厚度不应小于 2 5 mm,且应采用4 5号钢制作; 3 钢直尺的分度值应为lmm。 6.0.3 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检测的测点间距不应小于 1 0 0 0 ,测点距构件边缘不应小于1 0 0 mm 。 6.0.4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使用高强、快速固化的胶粘剂将钢标准块粘结在测点上, 并应保证满粘,在胶粘剂完全固化前,钢标准块不得受到扰动。 2 沿钢标准块外沿,使用切割机在垂直基层表面的方 向上 切成方形检测面,切割深度不应小于1 0 mm。 3 将切槽清理干净,用钢直尺测量切割面尺寸,精确至 lmm,计算切割面积( S )。 4 将粘结强度检测仪与钢标准块连接在 一 起,并应保证拉 力方向与检测面垂直(图6.0.4 )。 5 将钢标准块以( 5 士 lmm/min的速率向上拉动,直至破 坏,然后记录最大拉力值和破坏面情况。对于检测过程中钢标准 块发生扭转、偏斜或检测面部分脱落的,该次检测应作废 ,并应 重新进行检测。 6 当破坏面积大于钢标准块面积的80,且破坏面中无外 梦并必 好蛋 图6.0.4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示意图 1 一 加载装置;2 一 传力螺杆;3切口;4 一 基层; 5 一 胶粘剂;6 一 钢标准块 露钢筋时,可判定本次检测为有效,否则应重新进行检测。 6.0.5 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6.0.5 式中R c表面正拉粘结强度( M P a,精确至0.0 1 M P a; F t最大拉力值(N; S 检测面的切割面积( mmZ)。 6.0.6 基层表面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结果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测区内各测点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或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值 的80%或国家 现行标准规定值的80%时,判定该测区所检项 目合格; 2 当测区内测点检测值的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值的80 %或 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值的80,且算术平均值小于设计值或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时,可在同 一 测区内加倍选取测点补测, 并以前后两批测点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小值为该测区所检项 目的检测结果; 3 全部测区合格时,判定该检测单元合格 。 7 防水层粘结强度检测 7.0.1 本章适用于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粘结强度 的现场 检测。 7.0.2 防水层粘结强度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粘结强度检测仪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数显 式粘结强度检测仪J G3 0 5 6的规定,且精度不应超过I N; 2 改性沥青类卷材防水层宜选用1 0 0 mm X1 0 O mm的钢标 准块,其他类型防水层宜选用4 0 mmX 4 0~的钢标准块,钢标 准块的厚度不应小于2 5 mm,且应采用4 5号钢制作; 3红外测温仪的分辨率不应超过0.1℃ 。 7.0.3 防水层粘结强度现场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测点间距不应小于I 0 0 0 mm ,测点距构件边缘不应 小于I O O mm; 2 检测卷材防水层时,测点应避开卷材的搭接部位。 7.0.4 防水层粘结强度现场检测时,应采用红外测温仪对防水 层表面温度进行检测, 且防水层表面温度应在1 0 C 一 4 0 ℃。 7.0.5 防水层粘结强度的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使用高强、快速固化的胶粘剂将钢标准块粘结在测点上, 并应保证满粘,在胶粘剂完全 固化前,钢标准块不得受到扰动。 2 沿钢标准块外沿,使用切割机在垂直基层表面方向切成 方形检测面,应将防水层完全切透。 3 将切槽清理 干净,用钢直尺测量切割面 尺寸,精确至 lmm,计算切割面积( S )。 4 将粘结强度检测仪与钢标准块连接在 一 起,并应保证拉 力方向与检测面垂直(图7.0.5)。 5 将钢标准块以 (5 士1 mm /min的速率向上拉动,直至防 图7.0.5防水层粘结强度检测示意图 1 一 加载装置;2 一 传力螺杆;3 一 切口;4 一 防水层; 5 一 基层;6 一 胶粘剂;7 一 钢标准块 水层完全从基层表面剥落,记录最大拉力值和破坏面情况。对于 检测过程中钢标准块发生扭转、偏斜或检测面部分脱落的,该次 检测应作废,并应重新进行检测。 6 当破坏发生在基层、防水层或基层与防水层的粘结面中, 且破坏面积大于钢标准块面积的80%时,可判定本次检测有效, 否则应重新进行检测。 7.0.6 防水层粘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尺w7.0.6 式中尺w防水层粘结强度 F t最大拉力值( N ; _F t S M P a ,精确至0.o1 M P a; 7.0.7 S 检测面的切割面积(mmZ)。 防水层粘结强度检测结果的判定应符合本规范第 6.0.6 条的规定。 8 防水层厚度检测 8.1 一 般 规 定 8.1.1 本章适用于防水层厚度的现场检测,其中超声波法适用 于涂膜防水层的厚度检测,割开法适用于涂膜和卷材防水层的厚 度检测。 8.1.2 检测涂膜防水层厚度时,待检涂膜防水层应完全固化。 8.1.3 当对防水层厚度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应以割开法的检测 结果为准。 8.1.4 防水层厚度检测结果的判定应符合本规范第6.0.6条的 规定。 8.2 超声 波 法 8.2.1 超声波法所用的涂层测厚仪,应具有检测以混凝土、砂 浆为基层 的 涂 膜 防水 层 厚 度 的功 能,检 测 精 度不应 大于 0.0 1 ,仪器的量程不应小于涂膜设计厚度的1 2 0%。 8.2.2 超声波法防水层厚度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采用与被测涂膜材质相近且厚度已知的涂膜对超声波涂 层测厚仪进行校正; 2 在探头端面涂抹祸合剂; 3 施加适当且恒定的力将探头垂直地 压在测点表面 ,读取 并记录仪器示值(图8 .2.2)。 每个测点应重复读数3次,并应 以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防水层厚度的检测结果, 精确至O O lmm 。 口 OO 图8 .2.2 超声波法检测示意图 1 探头;2详禺 合剂;3 一 涂膜防水层; 4 一 基层;5 一 超声波涂层测厚仪主机 8.3 割开法 8.3.1 割开法所用的测厚仪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水卷 材试验方法第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G B/T3 2 8 .4的规定。 8.3.2 害 」开法防水层厚度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采用切割工具在选定测点处切割出尺寸为4 0 mmx4 0 mm 的防水层,取样时应避免防水层因拉伸而产生的永久变形; 2 用测厚仪在四边及中心部位分别量取样品的厚度,取5 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测点防水层厚度的检测结果, 精确 至0.O lmm。 9 剥离强度检测 9.0.1 本章适用于采用满粘工艺铺贴的卷材防水层与基层剥离 强度、卷材防水层接缝剥离强度的现场检测 。 9.0.2 剥离强度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9 0 。剥离仪 应具有实时显示力值、位移等检测参数的功 能和自动峰值显示功能; 2红外测温仪分辨率应为士0.1℃。 9.0.3 剥离强度现场检测的每个测区应至少布置1个测点,相 邻测 点 的 间距 不应 小 于 1 0 0 0 mm ,测 点距 构 件 边 缘 不应 小 于I O O mm 。 9.0.4 剥离强度现场检测用试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制备 l 卷材 防水层接缝剥离强度试件先准备长度不小于 2 0 O mm,宽度为( 5 0 士 5 mm的卷材作为夹持辅助材料;再采用 高强、快速固化的胶粘剂将其粘结在卷材防水层的接缝外边缘 处,粘结面尺寸宜为5 0 mmX 3 0 mm ,其长度方向应与接缝垂直; 然后沿夹持辅助材料的边缘,采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制备试 件,并将接缝上层卷材拉起 3 0 mm(图9.0.4 ; 2 卷材防水层与基层剥离强度试件采用切割工具沿纵向 在卷材防水层上切割出长度为( 4 0。士 1 0 mm,宽度为(5 0 士 5 ~ 的试件,并将试件的 一 端拉起3 0 mm(图9.0.4 ) 。 9.0.5 剥离强度现场检测时,应采用红外测温仪对防水层表面 温度进行检测,防水层表面温度应在 1 0℃ 一 4 0 C 。 9.0.6 剥离强度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9 0壕组 离仪放置在测点上,使试件的拉起部分与防水 层垂直(图9.0,6 一 1、 图9.0.6 一 2 ;仪器调平后,将试件拉起部 分放人夹具中,拧紧夹具; 图9.0.4剥离强度试件 1 一 卷材防水层接缝剥离试件;2 一 卷材防水层与 基层剥离试件;3 一 卷材防水层 丫办/ 勺/ 犷 /。 勺//勺介 ‘/ /7 图9.0.6 一 1 防水卷材与基层剥离 强度检测示意图 1 一 夹具;2 一 防水层;3 一 基层 2 设定剥离速度为1 0 0 mm/min ,开始剥离试验,在此过程 中应保持拉力方向与基层垂直,当9 0 0剥离仪运行至限位开关 后,停止检测; 3 记录剥离力峰值、试件的破坏情况和防水层的表面温度, 剥离力峰值应精确至I N。 1 9 令 ’/ / 图9.0.6 一 2 卷材防水层接缝剥离 强度检测示意图 1 一 夹具;2 一 夹持辅助材料;3 一 防水层;4 一 基层 9.0.7 剥离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9.0. 7 式中尸剥离强度(N/mm,精确至0.I N/; F p剥离力峰值 (N ; b 试件宽度( mm) 。 9.0.8 剥离强度检测结果的判定应符合本规范第6.0. 6条 的 规定。 1 0 防水层柔性检测 1 0.0.1 本章适用于改性沥青类卷材防水层低温柔性的现场检 测,其中落锤法适用于水平面卷材防水层,摆锤法适用于垂直立 面卷材防水层。 1 0.0.2 防水层柔性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箱应由制冷器件、测温元件、控制单元及直径不小于 2 0 O mm的隔温罩组成,冷箱的制冷温度应能降至 一 3 0℃以下; 2 落铡如立由落锤、透明导管组成,落锤质量应为( 1姗 士 1 g, 锤头应为半球形(图1 0 .0.2 ,锤头半径应为1 5士吕 .5 ,锤身应为圆 柱形,半径应为(2 0士 l mrn,导管长度应为(1 0 5 0土1 0mm ,并 应在距下端I O O 0 mm处刻有标记; } 诊 砂 么, a) 落锤 沙 砂 夺 b) 摆锤 图1 0 .0.2 落锤与摆锤示意图 3 摆锤仪应 由摆锤、摆臂、支座组成;摆 锤质量 应 为 7 0。士1 9,锤头应为半球形(图1 0 .0.2 ,锤头半径应为1 5驾5 mm ,锤身应为圆柱形,半径应为(2 0士1 mm ,锤身应与摆臂连 接,摆锤重心至支座连接轴中心之间的长度应为( 1 0 0 0 士2 mm。 摆臂质量应为(6 0 0 士1g,且应分布均匀; 4 光学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应为1 0倍。 1 0.0.3 防水层柔性现场检测的每个测区应至少布置1个测点, 且测点应避开防水层接缝。 1 0.0.4不同类型卷材防水层低温柔性现场检测的测点表面温度 应符合表1 0 .0.4的规定。 表1 0 .0.4不同类型卷材 防水层低温柔性 现场检测的测点表面温度 防水卷材类型 测点表面温度( C S B 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 一 1 5 士 2 n 一 2 0士2 户 J 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 一 2士1 ll 一 1 0士2 1 0.0.5 防水层柔性现场检测前,应先将冷箱置于测点处,密封 隔温罩边缘,启动冷箱,使测点表面温度降至本规范表1 0 .0.4 的规定值,并保持3 0 min;然后移走冷箱,立即进行检测,且检 测应在冷箱移走后2 0 5内完成。 1 0.0.6 检测水平面防水层时,应将导管安放在测点上 ,落锤置 于导管内,且落锤距待检面应为l0 0 0 mm,释放落锤,使其 自由 下落锤击防水层(图1 0 .0.6)。 同 一 测点内应检测三次,且锤击 点间距 不应小于5 0 mm。 1 0.0.7 检测垂直立 面防水层时,应将摆锤仪置 于测点上方,并 应保证摆锤锤击位置与测点重合 (图1 0 .0.7) 。摆臂应从水平状 态 自由下落,锤击防水层 。同 一 测点内应检测三次,且锤击点间 距不应小于somm。 三 任 0 0 0 1 一 图1 0 .0.6 落锤法检测水平面防水层柔性示意图 1 一 落锤;2 一 导管;3 一 防水层;4 一 基层 三 任 0 0 0 1 飞 图1 0 .0.7 摆锤法检测垂直立面防水层柔性示意图 1 一 摆锤;2 一 摆臂;3 一 支座;4 一 防水层;5 一 基层 2 3 10.0.8锤击后,应立即用放大镜观察测点有无裂纹 ,并记录裂 纹形态。三个锤击点中可允许出现1条裂纹, 当裂纹多于 1条 时,应判定该测点防水层低温柔性不合格。 1 0.0.9 测点防水层低温柔性不合格时,应判定整个测区及检测 单元的防水层低温柔性不合格。 1 1 防水层不透水性检测 n.0.1 本章适用于水平面防水层不透水性的现场检测。 1 1.0.2 防水层不透水性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下列仪器和材料 1 渗水仪盛水量筒应 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容积应为 6 0 O mL ,内径应为5 0 mm,量筒上应有刻度,分度值应为lmm; 环形底座内径应为1 5 O mm,外径宜为2 2 omm (图1 1.0. 2 ; 2 塑料定位圈尺寸应与渗水仪的环形底座平面尺寸 一 致; 3 两个配重块每个配重块质量不宜小于skg。 4 气 J 6 1 1 图n .0.2 渗水仪示意图 1 一 盛水量筒;2 一 导管;3 一 支架;4 一 配重块; 5 一 环形底座;6 一 待检防水层;7 一 基层 n.0.3 防水层不透水性现场检测的测点宜布置在怀疑有缺陷的 部位,且应易于安放渗水仪及密封。 2 5 1 1。0。4 防水层不透水性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将塑料定位圈置 于测点上,用粉笔分别沿塑料圈的内侧 和外侧画线形成环形区域; 2 移走塑料定位圈,在环形区域内均匀涂抹密封材料,不 得使密封材料进人内圈; 3 安放渗水仪,并应使渗水仪的中心和环形区域中心重合, 用力压紧,安放配重块; 4 线,每 1 1.0。5 Z mm。 合格。 1 1.0.6 密封材料完全固化后,将水加人渗水仪的量筒至。刻度 smin记录 一 次水位高度,直至3 0 min为止。 检测结束 时,渗水仪量筒 内水位下降高度不应大于 下降高度大于Z mm时,应判定该测点防水层不透水性不 测点防水层不透水性不合格时,应判定整个测区及检测 单元的防水层不透水性不合格。 1 2 蓄水和淋水试验 1 2.1 蓄水 试 验 1 2.1.1 本节适用于平面防水层的现场蓄水试验。蓄水试验应在 一 道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进行。 1 2.1.2 蓄水试验前,应封堵试验区域内的排水口。最浅处蓄水 深度不应小于 2 5 mm,且不应大于 立管套管和防水层收头 的 高度。 1 2.1.3 蓄水试验时间不应小于2 4 h ,并应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 录水面高度和背水面渗漏情况,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试验。 1 2.1.4 蓄水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排除蓄水。 1 2.1.5 蓄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 对比。 1 2.1.6 蓄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并 判定该测区及检测单元不合格。 1 2.2 淋 水 试 验 1 2.2.1 本节适用于有淋水试验要求的立面或斜面防水层的现场 淋水试验。 1 2.2.2 淋水试验宜在防水系统或外装饰系统完工后进行,试验 前应关闭窗户,封闭各种预留洞口。 1 2.2.3 淋水管线 内径宜为(2 o士 5 mm ,管线上淋水孔 的直 径宜为3 mm,孔距 宜为1 8omm 一 2 2 O mm ,离墙距离不宜大于 1 5 0 mm ,淋水水压不应低于0.3 M P a,并应能在待测区域表面形 成均匀水幕。 1 2.2.4 淋水试验应 自上而下进行,为保证水流压力和流量,每 6 m 一 1 0 m宜增设 一 条淋水管线,持续淋水试验 时间不应少 于3 O min。 1 2.2.5 淋水试验应由专人负责,并应做好记录。淋水试验结束 后,应检查背水面有无渗漏。 1 2.2.6 淋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 对比。 1 2.2.7 对怀疑有渗漏的部位,可加强淋水。 1 2.2.8 淋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并 判定该测区及检测单元 不合格。 1 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 1 3.0.1 本章适用 于 红 外热像法建筑防水工程渗漏水 的现场 检测。 1 3.0.2 现场检测用红外热像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红外 热像检测要求J G/T 2 6 9的规定。 1 3.0.3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幅度 不应超过5℃,室外风力变化不应超过2级,且最大风力不应大 于5级。 1 3.0.4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时,待检部位表面不应有 明水。 1 3.0.5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时,所选拍摄位置及光学变 焦镜头应保证每张红外热像图的 一 个像素点在待检区域上的面积 不大于somm又somm。 1 3.0.6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的拍摄角度不 宜超过4 5 “ ; 超过4 5 。的 ,应在报告中的红外热谱图旁注明。 1 3.0.7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先对被测 区域进行普测,获取红外热像图,然后对温度 异常部位进行详细检测; 2 拍摄防水层的红外热像图,且同 一 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 应少于2张,疑似渗漏水部位应适量增加照片数量,并应用草图 说明其所在位置,同时应拍摄可见光照片; 3 被检部位面积较大时应分区域进行拍摄,但相邻图像之 间应有重合部分; 4 记录并标识被拍摄位置的角度与方向,保存被检部位对 应的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片。 1 3.0.8 户外有阳光直接照射时,渗漏点温差异常参考值宜为 2 9 I O C 一 2℃;无 阳光直 接 照射 时,渗漏 点 温 差 异 常参 考值为 0.S O C 一 I O C 。室内渗漏点温差异常参考值宜为0.3℃ 一 0.5℃。 1 3.0.9红外热像图中出现异常时,应首先排除热(冷)源的干 扰。对于红外热像图中的异常温差部位,宜通过比较实测热像图 与被测部位的预期温度分布来确定渗漏点。 1 3.0.1 0 对红外热像法渗漏水现场检测结果有争议时,可采用 现场破损取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