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型商业中心大跨度全钢结构 主楼施工监测分析 * Co ns t r u c t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Ana l y s i s o f Lo n g S pa n a n d F u l l S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M a i n Bu i l d i n g o f La r g e Co mme r c i a l Ce n t e r 高 健伍小平钱耀辉黎奎奎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 中心 2 0 0 4 3 1 摘 要 在宁波钱湖天地商业中心主楼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跟踪监测建筑结构各个施工阶段的应力与变形 ,指导工 程施工,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 ,对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施工监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8 . 1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0 0 4 1 0 0 1 2 0 1 2 0 3 0 2 1 4 0 4 1 工程概况 2 施工方案 宁波钱湖天地商业中心主楼的建筑标准平面为矩形 , 建筑整体外形呈“ 门” 字形 图 1 。 总建筑面积约 2 0 0 0 0 m , 南北长约 1 5 m, 东西长约 1 0 0 m, 总高约. 8 0 m , 地下 2层 , 地上 2 2层。 本工程为大跨度全钢结构 ,两端 3 4根钢柱 , 8 层 ~1 O 层桁架弦杆为箱型构件 ,斜撑和层间结构 主次梁为 H 型钢 构件 , 整个结构体系为钢框架连体结构。两端在 B 3 ~8 7 轴 线与 B 2 2 ~B 2 6 轴线位置为钢结构框架支撑筒体 , 在 2 个简 体之间的 8层 ~1 0层处设置 2层高 的巨型转换钢桁架结 构 , 用以支撑上部 1 2 层的结构质量 , 抗侧力结构采用钢结 构支撑框架体 系, 楼层楼板采用组合楼板 , 部分钢柱采用内 灌混凝土形式。钢结构总用钢量约 4 4 0 0 t , 其中转换桁架 质量约为 1 0 0 0 t 。 图 1 宁波钱 湖天地商业 中心主楼效果 上 海市科委人才 计划启明星 跟踪 课题 ” 超高层钢 混结构施工 控制 技术研 究 ” 课题编号 O 9 QH1 4 0 1 2 0 0 作者简 介高健 1 9 8 0 一 , 男 , 硕 士, 工程师。 作者地址 上海市江杨南路 1 6 4 6号 2 0 0 4 3 1 o 收稿 日期2 0 1 2 0 1 1 5 2 1 4 1 2 o 1 2 3 B 词 血g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 ,采用如下 3 种安装方法 两端 1 0 层以下选用汽车吊进行吊装 8层 ~1 0 层巨型转换桁架 选 用汽车吊地面拼装后,采用液压提升千斤顶整体提升就 位 1 0 层以上均采用现场塔吊进行 吊装。 构件在加工厂制作 , 采用“ 钢柱分段制作 , 钢梁 、 斜撑分 层制作 , 并依据现场安装顺序形成施工流水 , 满足现场安装 需要” 的技术路线。 现场安装采 用“ 钢柱分段安装, 钢梁和斜 撑分层安装 ; 8 层 ~1 0 层转换桁架地面拼装后, 采用整体提 升的方法 吊装 ; 桁架提升到位后 , 上部结构逐层安装” 的技 术路线。提升部分选 用 4台 3 5 0 0 k N 液压千斤顶进行提 升。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 确定整体施工顺序如下 1 B - 3~B 一 7和 B - 2 2~B 一 3 4轴线 间 1 6层 以下先施 工 2 B 一 7 ~B 一 2 2 轴线 间 8层 ~1 0 层桁架施工, 利 用液 压千斤顶整体提升 3 B 一 7 ~B 一 2 2 轴线间 1 O 层 ~1 6 层结构逐层安装 ; 4 B 一 2 ~B 一 3 4轴线间 1 6 层以上结构逐层安装。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 , 分三个工程工况进行施工 1 施工工况 1 1 O层以下钢结构安装 2 施工工况 2 8 层 1 0 层桁架地面拼装 ; 3 施工工况 3 1 O 层以上钢结构安装。 3 监测内容与测点布置 对本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的 目的在于全面跟踪主 楼在各个施工阶段结构和构件的重要工程参数 ,主要包括 结构和构件 的应力与变形。 根据监测结果, 给出全过程监测 记录 , 进行分析计算 , 以达到给现场施工以指导性建议 , 从 而确保工程施工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3 . 1 应力监测 3 . 1 . 1 钢 结构应 力监 测 根据测点布置原则,我们对主楼钢结构 的应力测点布 置如下 B - A轴立面布置 3 7 个应力测点 , B - B 轴立面布置 1 2 个应力测点 图 2 , B C轴立面布置 9 个应力测点 , B - D 轴立面布置 1 2 个应力测点 , 1 5 m次桁架布置 1 O 个应力测 点 , 主楼共布置 8 0 个应力测点。 图 2 B - B轴应 力测点 布置 3 . 1 . 2混 凝土 应 力监 测 主楼 l 1 层 、 1 2层每层布置 2个混凝土测点 , 1 3层 、 l 4 层每层布置 3 个混凝土测点 图 3 , 共布置 1 0 个混凝土测 点。 混凝土应力测点布置在楼板厚度中间, 沿主筋受力方向 布置。 图 3 1 3层 、 1 4层混凝土楼板应 力测点 布置 3 . 1 . 3钢桁 架 整体提 升 应 力监 测 巨型转换钢桁架整体提升难度大、 危险性高 。 在钢桁架 提升过程 中进行应力监测 ,测点主要布置在两侧钢结构简 体底层钢柱 、 底层斜撑 , 两侧钢结构简体 3层、 5 层部分钢 柱 , 7 层钢结构简体和钢桁架连接钢柱 ,钢桁架 下弦杆 、 钢 柱 、 斜撑 , 提升架拉杆 、 斜杆 , 提升架支撑牛腿等处。其中, B - A 轴提升过程应力测点布置如图 4 所示。 3 . 2 变形监测 钢结构变形测量主楼共布置 6 7 个变形测点和 6 个沉 降测点。其 中, B - A轴立面布置 3 4个变形测点 图 5 , B O 轴立面布置 3 3 个变形测点。 变形测点主要布置在跨 中以及 框架柱和钢结构外轮廓上。 3 . 3 监测仪器与设备 3 . 3 . 1 应力监测设备 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应力采用基康 B G K 一 4 0 0 0振弦式应 变计进行监测 ,混凝 土应力采用基康 B G K 一 4 2 0 0 振弦式应 变计进行监测。振弦式应变计是利用弦振频率与弦的张力 的变化关系来测量应变计所在点的应变 图 6 。 5 \ / / \ \ / / \ \ / / \ 塞 \ \ / / 、 \/ \I \I N上 I I / 1 \ / \/ \/ \ \ 厂\ \I \l / 、 /、 /、 、 \ - ●y \ l - ■ ,、 , \ / - 、 / \ L. / \/ 、 、/ { p , . 、 / , l _ / I 图 4钢桁架提升应力测点布置 图 5 B A轴变形测点布置 应受 计长厦 图 8 应变计构造示意 3 . 3 . 2 变形监测设备 变形监测采用徕卡 T C 8 0 2全站仪。在测距方式采用 I R 反射片测量的情况下, 测距精度为 2 m m 2 p p m ; 在较好的 测量环境 中, 最大测距可测至 2 5 0 m 。角度测量 H z , V 标准 偏差为 2 。仪器为激光对中, 并采 用电子双轴补偿器 , 仪 器高小于 1 . 5 m时, 对中误差小于 0 . 5 m m 。 4 监测结果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工况情况和结构受力情况 ,宁波钱 湖天地施工监测时间节点如下 2 0 1 0 年 7 月 1 4日 B 2 2 - 3 4轴第 2 节柱安装完毕待焊 接。8 月 1 5日 B 2 2 - 3 4 轴第 3 节柱吊装完成 , 待焊接 ; B 2 7 轴第 1 节柱 吊装完成 , 待焊接。 8月 3 O日 B 2 2 3 4轴第 4 节 柱吊装完成 , 待焊接 ; B 2 - 7 轴第 2 节柱吊装完成 , 已焊接。 9 月 2 1 日 B 2 7 轴第 3 节柱安装完成 , 横梁安装完毕 , 斜支撑 继续安装 中。 B 2 2 - 3 4 轴第 4 节安装完毕 , 开始 吊装第 5 节 , 2 层、 3 层楼板浇注完成。1 O 月 1 8日B 2 - 7 轴第 5 节柱安装 完成 , 横梁 、 斜支撑安装完毕。8 2 2 3 4 轴第 5 节安装完毕。 1 0月 2 9日 B 2 2 - 3 4 轴安装第 7 节 ,楼板已浇至第 1 2 层 B 2 - 7轴安 装第 7 节 ,楼板 已浇至第 l 1 层。 1 1 月 1 4日 B 2 2 3 4 轴安装第 7 节 ,楼板已浇至第 1 2 层 ; B 2 7轴安装 第 7 节 ,楼板已浇至第 l 1 层。焊接未安装到位的横梁、 斜 撑。l 1 月 2 1日 B 2 2 - 3 4轴安装第 7节 ,楼板已浇至第 1 3 层 B 2 7 轴安装第 7 节 , 楼板 已浇至第 1 2 层 桁架提升 到 m i r 第 3 4 卷第 3 期 1 2 1 5 位 , 焊接 , 待卸载。1 2 月 4日 B 2 2 3 4 轴安装第 8 、 9 节, 楼板 已浇至第 l 3层 ; B 2 - 7轴安装第 8 、 9 节 ,楼板已浇至第 1 4 层 ; 桁架提升到位 , 卸载完成。 1 2 月 1 4日B 2 2 3 4 轴安装第 9 、 1 0 节. 楼板已浇至第 1 5 层 ; B 2 - 7 轴安装第 9 、 1 0 节 , 楼板 已浇 至第 l 5层 B 9 - 2 1 轴安 装到第 7 、 8节 。 1 2月 2 9日 B 2 7 轴安装第 1 0 节 , 楼板已浇至第 1 7 层; B 9 - 2 1 轴安装到 第 1 O 节 , 楼板已浇至第 1 0 层 ; B 2 2 3 4轴安装第 1 0 节。 楼板 已浇至第 1 7 层。2 0 1 1 年 1 月 9日B 2 7 轴安装第 1 0 节 , 楼 板已浇至第 1 8 层 ; B 9 - 2 1 轴安装到第 1 0 节 , 楼板已浇至第 1 3 层 ; B 2 2 - 3 4 轴安装第 1 0 节, 楼板已浇至第 1 8层。 2 0 1 1 年 1 月 2 5日 B 2 - 7轴安 装第 1 0节 ,楼 板 已浇至 第 2 2层 ; B 9 - B 2 1 安装到第 1 0 节 , B 9 1 9 轴楼板已浇至第 2 2 层 , B 2 1 、 B 2 2 楼板已浇至第 2 1 层 ; B 2 2 - 3 4 轴安装第 1 0 节, 楼板已浇 至第 2 1 层。 其中, 钢结构 吊装共分 1 0 节 , 每节两层 , 安装至 第 1 0节钢结构封顶。 4 . 1 施工过程应力监测结果 4 . 1 . I B 2 - 7 轴 底层 钢柱 应 力监 测 结果 钢结构在吊装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 B 2 7 轴底 层钢柱应力变化如图 7 所示。 图 7 B 2 7轴底层钢柱应力监测结果 由图可见 从 2 0 1 0 年 8月 1 5日安 装好应力计 , 到 2 0 1 1 年 1 月 2 5日, 随着层高的增加 , B 2 - 7 轴底层钢柱压应 力也逐步增加 测点 A - Z 一 卜a 第 1 个字母表示轴号 ; 第 2 个字母 Z 表示柱 、 X 表示斜撑 、 L 表示梁 ; 第 3 个数字为顺序 号 第 4 个字母 a 或 b 表示同一构件同一截面上对称布置 的 2 个测点 和 A - Z - l - b 的最大应力为 - 9 4 . 7 M P a 和 - 6 5 . 8 3 M P a ;测点 D - Z - l - a 和 D - Z - I - b 的最大应 力为 - 6 5 . 6 1 M P a和 - 3 9 . 8 5 M P a 。可见 A轴底层钢柱受力大于 D轴底层 钢柱 ,这主要是 由于 A轴和 B轴间距要大于 C轴和 D轴的 间距造成的。测点 B - Z - 3 布置在 B 2 轴上, 其受力状况小于 B 7 轴钢柱上各测点处受力状况 , 说 明 B 2 - 7 轴底层钢柱越 是靠近钢桁架受力越大。 4 . I . 2 钢桁架 8 层斜撑应力监测结果 钢桁架 8层斜撑应力监测结果见图 8 。 n- 1 4 l l - 2 1 l 2 _ 4 1 2 - l 4 1 2 - 2 9 0 1 - 0 9 0 1 - 2 5 B期 图 8 钢桁架 8层斜撑应力监测结果 2 1 6 I 2 o l 2 3 B |曲 血g 测点 A - X - 3 在 2 0 1 0 年 1 2月 2 9日遭到破坏。截止 到 2 0 1 1 年 1 月 2 5日, 钢桁架 8层斜撑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点 A - X - 4 , 其应力值为 4 3 . 7 4 M P a 。 除测点 A - X - 3 外 , 其余各测点都以受拉为主。在 2 0 1 0 年 1 2月 1 4日至 1 2月 2 9日期间, 测点 A - X - 4 、 和 A - X - 6应 力发生较大的变化 , 与之相对应的测点 A - X - 5 没有发生明 显变化 ,说明位于 I / 4 跨中的斜撑 由于荷载增加所引起的 应力增量, 比位于跨中的斜撑要明显。 4 . 1 . 3 桁 架 8层 一9层 钢柱 应 力监 测 结果 桁架 8 层 ~ 9 层钢柱应力监测结果见图 9 。 1 0 重 量 娄 - 2 5 1 1 4 [ I - 2 1 1 2 - M , l 2 - l 4 1 2 - 2 9 0 1 - 4 19 O l 2 s 日期 图 9 桁架 8层 一9层钢柱应力监测结果 截止到 2 0 1 1 年 1 月 2 5日,压应力最大值 出现在点 B - Z - 6 ,其应力值 为 - 2 0 . 4 1 M P a 。由图可 以看 出桁架 8 层 ~9 层跨 中钢柱应 力增 量较 小 ,靠 近中间的 B轴测点 B - Z - 6 应力值大于外侧 A 轴测点 A Z 一 8 。 4 . I . 4 钢桁 架上 弦杆 应力监 测 结果 钢桁架上弦杆应力监测结果见图 l 0 。 ∞ 0 0 寒一 10 萋 _ 5 0 l l - 2 I l 2 . 0 4 l 2 . I 4 I 2 - 2 9 0 1 - 0 9 0 l 2 s日期 图 1 0钢桁 架上弦杆应力监测结果 截止到 2 0 1 1 年 1 月 2 5日,拉应力最 大值 出现在点 B L 一 2 ,其应力值 为 l 1 . 3 5 M P a 压 应力最 大值 出现在点 A - L - 4 ,其 应力值为 - 4 0 . 5 2 M P a 。由图可 以看 出 测点 A - L - 3 和 A L 一 4对称位于钢桁架跨 中两侧上弦杆上缘 , 在 2 0 1 0 年 1 1 月 2 1 日至 1 2 月 1 4日期间,由于焊接影响使得 两测点出现 了不同的应力变化 , 但随着施工的进行、 荷载的 增加 ,两测点在 1 2月 1 4日以后几乎出现 了相 同的应力变 化趋势, 应力增量也基本相同, 结合钢桁架 A轴下弦杆受力 情况 , 可以看出整个钢桁架在纵向受力基本对称。 4 . 1 . 5楼 板 混凝 土应 力监测 结果 钢桁架 l 1 层 N I 4层跨 中混凝 土楼板混凝土应 力监测 结果如图 l 1 所示。 截止到 2 0 1 1 年 1 月 2 4日, 混凝土楼板均呈现受压 , 最 大值 出现在测点 H 1 3 - b , 其应力值为 - 1 1 . 2 7 M P a 。 4 . 2钢桁架整体提升应力监测结果 在桁架提升过程中 , 总共分提升前、 加载 5 0 % 荷载 、 加 载 7 5 % 荷载 , 桁架离地、 桁架正式提升、 桁架提 升到位 6次 进行应力监测, 各监测点位在各阶段下的应力如表 2 所示。 o ‘ o 一 ’ 0 ‘ - 2 4∞埘∞埘日期 图 1 1 楼板 混凝 土应力监测结果 表 2桁架提升应 力监测值 MP a 测点 提升前 加载 5 0 % 加载 7 5 % 离地 正式提升 提升到位 D L l a O .0 o 2.5 1 6 35 6 . 1 9 D L 一1 一 b 0 .0 o 5 . 8 5 1 3 .o 3 1 1 . 7 5 D L 一 2 一 a O .0 o 3 . 2 6 5 .4 9 4.7 4 D L Z b O .0 o 6 . 5 2 1 4- 3 3 1 3 . 8 1 D L一 3 0 .0 0 3 . 1 3 5 . 2 5 6 .4 0 7 . 1 5 L S Dl 0 . 0 0 1 3 .4 8 2I .9 4 2 5 . 5 6 2 5 .9 6 T S J l O . 0 o 9 . 5 5 l 6 . 2 3 1 8 . 2 6 1 7 .5 2 T S J 一 3 O . 0 o 7 . 7 6 一l 2 . 4 9 1 7 . 6 8 一l 8 .5 O J D-1 0 . 0 0 -2 3 . 9 I - 3 6 - 3 2 4 3 . 0 0 4 3 .2 4 T S J 一 2 0 . 0 o 3 . 1 5 9 . 1 0 1 l - 3 5 1 1 . 5 8 9.7 9 T S J -- 4 0 . 0 o - 5 . 7 2 1 3 . 9 2 1 9 . 2 7 1 9 . 1 9 1 9 .7 2 J D一 2 O . o 0 -1 7 . 1 3 - 2 8 .4I l 0 . 7 1 4 2 . 7 6 - _ 4 3 .7 4 图 1 3 A轴 1 2层 以下测点南北方 向的位移 1 2 --o 4 1 2 - 2 1 1 2 - 3 0 0 1 - 12 0 1 - 2 5日期 图 1 4 D轴 1 2层以下测点东西方向的位移 测点 D - L - 3 、 L S D - 1 位于桁架端部 , 其应力变化如 图 1 2 所示。 5结语 提升前 加藏5 0 % 加载7 5 % 离地正式提升监测时闻节点 图 1 2 B - - A桁 架端鄙应 力监测结果 从 图 1 2中我们可 以看到 桁架从提升前到桁架离地 , 各点应 力基本处于线性变化, 且变化均匀 ; 桁架从离地后到 正式提升这一时间段中, 应力基本处于稳定值。 测点应力最 大值为 2 5 . 9 6 M P a 。 4 . 3 变形监测结果 钢结构变形监测的主要 内容,是对钢结构关键节点在 施工过程 中沿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和沉降进行监测。 从 2 0 1 0年 1 2 月 4日 N 2 0 1 1 年 1 月 1 2日期间, 东西向 与南北向变形测点并无明显规律 , 钢结构 A 轴 、 D 轴所有测 点南北方 向位移不超过 6 m m ,A 轴所有测点东西方向位 移 不 超 过 7 m m , D轴所 有 测 点 东西 方 向位 移 不 超 过 士9 m m 竖 向测点变形随荷载的增加逐渐增加 , A轴、 D 轴 所有测点竖轴 向变形不超过 - 1 0 m m 。其中 , 时间跨度相对 较大、 有代表性的测点监测结果见图 l 3 ~图 1 5 。图中南北 方 向位 移 向北为 “ ” 、 向南 为 U I I ; 东西 方 向位 移 向西为 “ ” 、向东为“ 一” 。 I 2 o 4 1 2 - 2 1 l 3 0 0 l l 2 0 I 2 5日期 图 1 5 D轴 1 2层以下测点 沿沉降结果 . _D1 4 D8 D 3 ; D7 i - Dl 7i D 3】 D 2 7} 一 D 2l { D 2 2 D 3 3 Dl R DI 3i D1 6i . 一D1 4。 - D8 D3 j D7 i Dl 7 一 D3 1 。 ~ D2 7 一 D2 1 ; 一 D2 2 } - D3 3 t D1 8 DI 3j l 点 J 1 截止钢结构封顶 , 钢结构压应力最 大值 出现在 A 轴柱脚点 A - Z -I - a 位置 , 其应 力值为 一 9 4 . 7 0 M p a , 拉应 力 最大值出现在 A 轴转化桁架横梁跨中点 A L 一 卜b 位置 , 其 应 力值 为 4 3 . 0 7 M P a ,均 小 于 Q 3 4 5钢 材 强 度 设 计 值 2 9 5 M P a 。混凝 土楼板均呈现压应力 ,最大值出现在测点 H 1 3 一 C , 其应力值为 -1 0 . 5 4 M P a , 小于 C 4 0混凝土抗压强度 设计值 一 1 9 . 1 M P a ,混凝土应力变化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 应力监测情况基本反映 了结构实际受力情况 ,结构应力处 于安全可控范围之内。 2 截止到钢结构封顶 , 钢结构 A轴、 D 轴所有测点南 北方 向位移不超过 6 m m , A 轴、 D 轴所有测点东西方向位 移不 超 过 9 n l m , A轴 、 D轴 所 有测 点 竖 向变 形 不超 过 一 1 0 m m 。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基本反映了结构在施工过程中 的变形情况 ,所产生的变形量对于整个结构而言处于安全 可控范围内。 3 运 用信息化监测手段 实时监测结构响应、 判 断结 构状态, 通过实测数据 , 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变形 和应力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确保 了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 参 考 文 献 【 l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 B 5 0 3 0 0 - - 2 0 0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s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1 . 【 2 】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G B 5 0 2 0 5 --2 0 0 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S ] .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 0 0 1 . II l li r 第3 4 卷第 3 期 I 2 1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