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危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贸易化和自由化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型劳动和工作机构,同时也暴露出新的职业工伤与疾病危险。许多处于全球化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因快速工业化而产生职业工伤和职业疾病加剧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预计每年全世界约有200万人死于工伤和职业病。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工伤和职业病的年死亡率在缓慢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死亡率在上升。每年全球约有2 7亿个伤亡和非伤亡职业事故,约有1 6亿工人遭受职业病痛苦。贫穷、无保护者、缺少培训的人最容易受到伤害。妇女、儿童、残疾人、打工者最易受到伤害,他们的安全与健康经常处于危险之中。 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已成为各国专家、官员关注的热点。各国都有令人无法接受的与工作有关的意外死亡、工伤和职业病,社区、雇主、工人和政府为此的财政支出,一般占全球每年GDP的4,2001年为12亿美元。 就业的原则就是不仅要创造更多的工作,而且要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是可持续就业策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较差的健康和安全标准会降低生产力,浪费大量资源。资料显示,恶劣和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每年会让欧洲损失约5亿个工作日。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2002年欧洲出台了新欧洲工作安全和健康策略。新策略的一个基础是建议会员国树立量化的国家目标,从而减少致命和非致命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公认的职业疾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强调了消费者和政治界对产品生产条件公开度的要求。该要求不仅涉及到环境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劳动力市场标准,工作场所良好的健康和安全标准,已经成为竞争和行动计划。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充分认识其对经济的直接、间接影响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善煤矿生产状况,以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中国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分析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相当严重。中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测算在10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多亿元,约占GDP的2.5;全国平均每天有380多人丧生于各类事故,事故大省的死亡人数增幅超过了经济增幅;特大事故仍不能有效控制,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5起,主要集中在煤矿和道路交通;职业危害相当突出,每年新发生尘肺病患者大约1万例以上,每年因此死亡5000人左右。 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已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很坏,其特点是 1员工伤亡大 在铁路、冶金、建筑、纺织、化工、石油、建材、有色、地质、轻工、电力、煤炭等12个产业门类中,煤炭行业事故最频、伤亡最高,每年事故死亡人数比其他11个产业门类总和还多,年死亡近万人,相当于1小时有1人死亡,占国内工业死亡人数的60以上.煤矿平均生产100万吨煤死亡6人左右。这个人数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以1996年为例,美国百万吨死亡率为0.039,俄罗斯为0.70,南非为0.23,印度为0.54,波兰为0.33。特别是美国几年来每年的死亡人数都没有超过60人,近3年来未超过40人。而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为1.168,国有地方煤矿为4.02,乡镇煤矿高达7.70。 2群死群伤事故多 伤亡事故多的主要表现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屡屡发生。据198l-1999年统计,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就发生5971起,死亡39480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发生872起,死亡16269人。相当于1.11天发生一起3人以上事故,8天发生一起10人以上特大事故。2002年鸡西城子河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24人;2003年1月江西丰城建新煤矿瓦斯爆炸死亡48人;2004年“1020”郑州大平矿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48人;2004年铜川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66人,2005年“214”阜新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14人。2005年“215”云南曲靖松林村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8人,2005年“39”山西交城香源沟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8人,2005年“314”黑龙江七台河新富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8人,2005年“317”重庆苏龙寺矿瓦斯爆炸死亡19人,2005年“319”山西朔州细水煤矿瓦斯爆炸死亡72人,一起起重大事故震惊了海内外。 3职业尘肺病人数多 据1996年底统计资料,省属以上国有煤矿尘肺病患者,高达17.5万人,占全国尘肺病人总人数的40以上,已累计死亡5.4万人,现有患者121278人。根据对20世纪90年代尘肺病死亡人数分析,每年大约有3000人死于尘肺病。尘肺病可以说是威胁煤矿职工生命的一把“软刀子”。 4伤亡事故的社会影响大 伤亡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每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尤其是瓦斯爆炸事故都会引发极不良社会影响,直接涉及社会安定与稳定。同时煤炭行业改革和发展也都要受到严重影响,煤矿形象也受到巨大损害,以致出现煤矿企业招工难、煤矿院校招生难,毕业生不去煤矿工作.加剧煤矿科技人才短缺的恶性循环,煤矿招工难,工人队伍不稳定,流动轮换快,整体技术水平很难提高,工人找对象难等问题。 3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给职工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煤矿每发生一起事故,都要付出数目可观的抢救费、医疗费、抚恤费、子女养育费等。尤其是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还要造成工程设施和设备破坏,直接和间接损失更大。据一些矿务局的分析报告,煤矿每死亡1人,平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下20万元。瓦斯爆炸事故损失更大,平均每死亡1人高达30万元以上。如平项山煤业集团公司十矿1996年“521”死亡84人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84万元,加上间接损失总计约1亿元,相当于每死亡1人损失119万元。 2004年“1020”郑州大平矿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瓦斯爆炸除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外,还造成巷道被破坏,机电设备被毁,通风设施报废,防尘系统被摧毁,监控系统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达3935万元,间接损失达3099万元,不可预见损失达1055万元。此次特大事故经济总损失达8089万元。 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709万元;2005年“214”阜新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1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968.9万元。 近年来,煤矿每年的一般事故损失约14亿元,瓦斯事故损失约14亿元,共计28亿元左右。另外,全国煤矿由于粉尘造成的尘肺病每年每人医疗费和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损失费达1万元以上,这就是说,全国煤矿因尘肺病一年还得损失12亿元以上。 上述两项合计则达40亿元,约占国有重点煤矿每年销售收入的10左右。 4 改善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对策 综观过去发生的重特大煤矿事故,可以发现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漏洞,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思想重视不够,安全责任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于矿工“三违”现象比较严重。为实现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情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20世纪初美国煤矿事故也很频繁,19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3242人。美国历史上也曾发生4起重大的煤矿事故1907年西弗吉尼亚州费尔蒙特公司孟农加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62人;1909年伊利诺伊州查理煤矿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死亡259人;1947年伊利诺伊州塞特拉利5号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11人;1968年西弗吉尼亚州固本公司9号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8人。 此后,由于美国加强煤矿安全立法和监察工作。例如1969年颁布和实施的联邦煤矿安全与健康法,1977年颁布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1983年美国又重新修订了矿山安全规程。同时由于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上的进步,使美国煤矿安全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1996年以来美国全国煤矿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已控制在40人以下。资料表明,1998年美国各行业事故率指标的统计显示,煤矿事故率远低于建筑和机械制造等其他行业,已成为最安全的行业。 20世纪50年代美国也曾小煤矿林立,爆炸事故频繁发生,曾引起社会很大不满。为此,美国推行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国家资源进行拍卖,然后进行勘探、建井、开采。购买者要想赢利,就必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必须对资源精打细算。安全方面美国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提高伤亡事故赔偿标准,规范赔偿行为,提高事故成本。 德国的经验是建立煤炭行业工伤保险体系,将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紧密结合,利用差别费率、浮动费率和安全生产奖罚政策。促使企业真正重视安全。 在矿工健康方面,美国矿工尘肺病发病高峰是在20世纪30至60年代。美国国会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规定煤矿粉尘标准为2mg/m3,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格的粉尘标准,因此使矿工尘肺病人数大幅度下降。1992年1月至1997年6月美国煤矿尘肺病人数为1904人。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历史上煤矿安全事故也曾十分严重,如今已得到有效控制,成为最安全的行业,是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煤矿开采技术进步和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很值得世界各国借鉴。特别是值得我国借鉴。 4.2 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国家监察力度 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方式。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的准绳,各级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必须健全执法、监察体系,增强行政执法意识,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排除干扰,严肃法纪,树立国家监察部门的权威性,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惩戒、惩罚,维护安全生产正常秩序。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造成特大事故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监管人员,扎实工作,严格执法。 同时要进一步修订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工作规范,严格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依法治矿。 4.3 提高煤矿员工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首先,煤矿企业应严格用工制度。在招收新员工时要把好入门关,尽量招收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的人员。要与政府及教育部门合作,采取定向招生、增设煤矿专业奖学金、开办技校和职业学校等办法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 其次要定期对上岗员工进行强化性的安全技术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对从事有专业技能要求的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进行强制的专项技能培训,并实行持证上岗。 同时要不断改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待遇。以防止人才流失,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企业职工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依法维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权利,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保障职工的权利,杜绝对职工侵权现象发生。职工应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职工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有知情权、安全健康保障权和受教育权。 职工可以通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实现维权目标,也可以通过法律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严禁企业管理者对职工监督的打击报复行为发生,工会、纪检监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维护职工的正当合法权益。 4.4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培育煤矿安全文化 在安全生产领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机制中心。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以保证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最高原则。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健康和生存价值,尊重人的精神、情感意识。坚决杜绝以危害人的生命和健康去换取物质财富与经济效益的非人道行为发生。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企业的各项制度、措施、规程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出发点。 培育富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协调煤矿员工的安全行为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煤矿企业培育安全文化时要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心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命关天”的理念,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塑造员工的行为举止,要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压抑、摆脱、盲目的扭曲心理和凑合、马虎、应付的行为习惯,使员工在煤炭的开采和经营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提高应对、处置、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 4.5 明确安全生产主体.强化煤矿安全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应对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负全面责任。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先进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采用现代安全管理办法,加大安全经费投入。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法制的环境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不断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堵塞安全漏洞,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惩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人员。尊重科学,文明生产,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控制和排除重大危险源,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化煤矿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在煤矿内部,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要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层层分解,形成“人人有目标、事事有人管”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管理网络。 4.6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要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解决历史欠账,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于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要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煤矿企业要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生产。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及装备的同时加强对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性研究,开展好技术攻关。配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开展,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采用科技含量较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实施和完善自动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五大灾害建立适时监测报警系统等,要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提高事故救援能力。 5 结论 笔者针对我国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分析了对经济的影响,并就改善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形成以下几点结论 1职业安全与健康是个永恒的话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和家庭幸福,因此,每个人都应高度重视职业安全与健康,都要关心安全生产。 2煤炭行业要虚心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员工素质,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把事故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以适应人类文明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只要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把中国煤炭工业建成安全的、健康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风险管理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