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管理在整个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愈显重要,保护人的生命及健康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煤矿实际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将会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极大的益处,减少事故发生,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真正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心理活动;减少事故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 1 安全心理学 1.1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 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技术”属于一级学科这一学科中,是和“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如果我们借用电脑的目录表示法,那就是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学/安全心理学。 1.2 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1.3 研究安全心理学的作用 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施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能够为安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可以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2 心理活动对安全的影响 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头。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这种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控制和管理效果。人的心理活动对其在生产工作中的影响是极大的,从心理学的范畴来 说,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这些属于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情绪活动及思维活动。 在事故分析中,总结出了容易发生事故的11种心理状态1、疲劳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病态疲劳;2、情绪失控喜、怒、哀、乐;3、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4、侥幸心理;5、自信心理;6、省能心理花最少的力气、时间,做最多的事,获取最大的回报;7、逆反心理由于批评、教育、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抗心理,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8、配合不好有心理原因,也有管理、技术方面原因;9、判断失误导致小事变大事;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11、注意力问题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如果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很危险,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发生了。 3 安全心理学的应用 针对这些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心态,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随时掌握生产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 3.1 感知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人的行为选择与其对客观事物状态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准确的感知是人的安全行为的前题,它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要做到安全高效,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状况和特殊环境的感观效果,记忆理解,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井下职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情况,做出准确的辩识和判断,这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具体运用方法有 3.1.1 改善井下条件,增强感知效果。 改善井下环境,有助于被感知事物得以清晰化。据研究证明,具有强烈或较为强烈的刺激容易被人体感知;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的具体执行中,除了根据相关规定所设安全标志外,还要逐步改善煤矿井下环境,如巷道断面的扩大,井下照明的增强,井下设备的位置调整,适当增多井下其它标志等,均可增强井下作业人员的感知效果,以此提高井下场所的安全性,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3.1.2 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事物对比性。 为了使井下作业人员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不安全的隐患,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在安全管理中要相应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事物对比性。例如井下作业人员的服饰颜色,要选用色彩鲜艳,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警觉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这样在井下就会增强色彩的对比性,在平时一般性操作中以至于已发生事故的抢险救灾时,均能起到预防及保护作用。另外还有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这些都可以增强事物对比性,实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3.1.3 提高井下人员协调性,增强不同环境适应能力。 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运用人体协调性原理,充分利用人体各种感官,可在模拟井下环境中进行感知运动训练,使人的感知更加有效。据研究表明,对于事物的认识,听到的可以记住 15,看到的可以记住 25。在搞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做到形式多样化,开展感知运动训练,达到眼睛、耳朵、手脚的协调配合,不断增强井下人员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避人为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规范的行为在科学的制度中实现。 要实现煤矿在生产中的安全,就要把“安全第一“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是其根本保证。只有这些制度真正地得以落实,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对于井下作业人员,就要求在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中,必须坚持执行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可以通过外部的激励促使井下作业人员发挥其内部潜能,自觉而主动地执行规范操作,消除不安全行为。在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时要注意突出激励机制的作用。根据人所具有的双重性本质,我们可利用其人性特点,编制相关激励制度,当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或在事故发生初期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企业应尽快对职工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活动,可以正面强化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目的。 3.3 培养心理个性,调控安全行为 多数煤矿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直接原因所导致,其中包括两方面井下作业人员因存侥幸、麻痹心理的违章行为;情绪心理变化而导致操作上的失误。控制不安全的行为是以人作为对象的,因此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从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个体性格的研究和掌握入手,配以合理的管理方法,使之达到调控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目的。具体来说,人本身具有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煤矿作业人员也一样,经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管理,引导矿工以不同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煤矿井下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工作,发挥其性格积极的一面,减少或消除事故的隐患,而实现我们所制定的安全目标。我们并不是要改变矿工的个性,而是要在其个性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个性潜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因此,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3.3.1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调配其工作岗位。 人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内向和外向型;怠滞和冒进型;冷静和急躁型;责任心强和责任心弱型等,通过对每位矿工性格的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为其选调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岗位。例如井下瓦斯检查员,就适合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任;放炮员就适合沉着冷静的人员担任。 3.3.2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由于作业人员性格的不同,从科学的技术角度而言,在处理安全与矿工的关系上,不可一视同仁,经过仔细分析讲究,按照不同的对象,其不同的性格,选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人员性格中积极方面的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例如煤矿应建立有效的井下人员安全心理配置管理系统,对每位矿工的心理规律及变化进行研究分析,适时地做好岗位的调整,降低事故隐患的出现机率。 3.3.3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合理搭配班组成员。 对于一个煤矿企业而言,每个班组是井下最基层安全生产单元,其工作稳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矿井的安全状况。在我们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搭配班组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将性格、志趣、爱好较为相同的人员组合成一个班组,使大家在生产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互补、互助性,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减少操作失误,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4 加强安全心理素质培训 现阶段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对被培训者的煤矿安全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只能对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技术等方面素质有益,忽视了安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来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方案,使安全心理素质和其它素质的培养共同作为培训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及实践证明,越是在危险、负荷重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越好就会激发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信心增强,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就会得以更好的体现,处理好各种危险问题,保证安全生产。矿工的安全心理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它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的重要性,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有计划地提高安全心理素质,自觉地控制心理活 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果断地对井下不同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用安全心理来指导,使其其行为规范化,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总结 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上,人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煤矿安全生产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使煤矿安全管理进一步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虽然煤矿企业现行管理制约了一些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很快使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的轨道之中,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庆武,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 [2] 高永新,劳动安全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3]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4] 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