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5页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5页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5页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5页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T  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land waterway electronic chart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201     发布发布 201     实施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联合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land waterway electronic chart GB/T  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 年 月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 北 京 1 前前 言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3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 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 号)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和 长江航道局作为主编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制定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定定稿。 本标准共分 8 章和 3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物标与属性、要素编码、数据文件、数据结构和数据检验。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 通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长江航道局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三 峡通航管理局、广东省航道局、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维军 万大斌 吕永祥 张 鹭 顾 群 刘 力 朱玮玮 王 雪 张 钊 王太伟 宫彦萍 李 林 王俊文 冯新强 陈 旭 邓乾焕 何明宪 石 昕 杨保岑 梁武南 徐 硕 徐 乐 杨 洋 范晓锋 冯 晓 李晓雨 赵连庆 张 红 王紫阳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2 目目 次次 1 总总 则则 ......................................................................................................................... 1 2 术术 语语 ......................................................................................................................... 2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 4 3.1 基本要求 ............................................................................................................. 4 3.2 分类 ..................................................................................................................... 4 3.3 单元 ..................................................................................................................... 5 3.4 拓扑 ..................................................................................................................... 6 3.5 源数据 ................................................................................................................. 7 3.6 数学基础 ............................................................................................................. 7 3.7 语言和字符 ......................................................................................................... 7 3.8 度量单位 ............................................................................................................. 8 4 物标与属性物标与属性 ............................................................................................................. 10 4.1 数据模型 ........................................................................................................... 10 4.2 特征物标分类 ................................................................................................... 11 4.3 物标分组 ........................................................................................................... 11 4.4 特征物标关联 ................................................................................................... 11 4.5 特征物标几何图形要求 ................................................................................... 12 4.6 特征物标属性基本要求 ................................................................................... 12 4.7 特征物标及属性目录 ....................................................................................... 15 5 要素编码要素编码 ................................................................................................................. 16 5.1 一般规定 ........................................................................................................... 16 5.2 要素编码表 ....................................................................................................... 16 6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 ................................................................................................................. 17 6.1 交换集 ............................................................................................................... 17 6.2 数据集 ............................................................................................................... 18 6.3 文件命名 ........................................................................................................... 18 3 6.4 文件编码 ........................................................................................................... 19 6.5 文件更新 ........................................................................................................... 19 6.6 文件检测 ........................................................................................................... 20 7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 ................................................................................................................. 21 7.1 一般规定 ........................................................................................................... 21 7.2 目录文件 ........................................................................................................... 24 7.3 基本单元(EN)数据结构 .............................................................................. 25 7.4 更新单元(ER)数据结构 .............................................................................. 32 8 数据检验数据检验 ................................................................................................................. 42 8.1 一般规定 ........................................................................................................... 42 8.2 数据结构检验 ................................................................................................... 42 8.3 数据综合检验 ................................................................................................... 42 8.4 数据应用检验 ................................................................................................... 42 8.5 要素编码检验 ................................................................................................... 42 8.6 物标类的属性值检验 ....................................................................................... 42 附录附录 A 物标与属性目录物标与属性目录 ......................................................................................... 43 附录附录 B 要素编码表要素编码表 ................................................................................................ 306 附录附录 C 数据检验数据检验 .................................................................................................... 442 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用词说明 ....................................................................................................... 461 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 ........................................................................................................... 462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 463 1 1 总总 则则 1.0.11.0.1 为统一内河电子航道图制图工程技术要求,提高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质 量,满足有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1.0.2 本标准适用于内陆河流、湖泊、水库、运河等通航水域的电子航道图生产 与应用。 1.0.31.0.3 内河电子航道图生产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术 语语 2.0.12.0.1 内河电子航道图 inland waterway electronic chart 内河电子航道图是反映内河航道及相关地理要素信息的专题电子地图, 是 一种在内容、结构和格式上标准化的数据集。 2.0.22.0.2 特征物标 feature object 现实世界实体信息的表达,不包括地理位置信息。 2.0.32.0.3 空间物标 spatial object 包含现实世界实体位置信息的物标。 2.0.42.0.4 特征记录 feature record 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模型中特征物标在数据结构中的编码表示。 2.0.52.0.5 单元 cell 按地理范围划分的电子航道图数据的基本单元。 2.0.62.0.6 编辑比例尺 compilation scale 生产内河电子航道图所设定的基本比例尺。 2.0.72.0.7 链接点拓扑 chain-node topology 通过节点和边的集合描述物标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 2.0.82.0.8 几何图元 geometric primitive 内河电子航道图特征物标几何形状的基本表示图元,包括点、线、面和无 几何图元。 2.0.92.0.9 内河电子航道图源数据 inland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 source data 用于内河电子航道图生产的原始信息资料或数据。 2.0.102.0.10 系统电子航道图 system inland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SIENC 终端系统为显示内河电子航道图和实现助航、 导航等功能建立的内河电子 航道图数据库。 2.0.112.0.11 节点 node 由一个坐标对定位的零维空间物标,节点分为孤立节点和连接节点。 3 2.0.122.0.12 链节点 chain node 以边、孤立节点和连接节点描述几何图形的数据结构。 2.0.132.0.13 连接节点 connected node 作为边的起始节点或终止节点的节点。 2.0.142.0.14 孤立节点 isolated node 几何位置为孤立的零维空间物标。 2.0.152.0.15 交换集 exchange set 构成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传输的文件集。 2.0.162.0.16 数据集 data set 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用于表示内河航道地理信息的单一或一组数据文件。 2.0.172.0.17 元物标 meat object 含有物标共有信息的特征物标。 2.0.182.0.18 制图物标 cartographic object 含有制图(包括文字)表达信息的特征物标。 2.0.192.0.19 地理物标 geographic object 含有真实实体描述特性的特征物标。 2.0.20 2.0.20 组合物标 collection object 描述物标间关系的特征物标。 4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13.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3.1.13.1.1 内河电子航道图产品用于航道管理、航行参考,应以便于使用为原则。 3.1.23.1.2 内河电子航道图的生产应由管理者或其指定的机构负责。 3.1.33.1.3 内河电子航道图应根据航道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3.1.43.1.4 内河电子航道图源数据应经过质量检查和数据处理, 应满足内河电子航道 图生产的需要。 3.1.53.1.5 内河电子航道图产品中应详细表示源数据中包含的岸线、 高水界线、 岸线 结构物、船闸和大坝、航行障碍物、助航标志、限制区、港口设施等要素。 3.1.63.1.6 内河电子航道图产品中陆域部分需要表示的地貌、 地物可根据通航管理和 实际应用需要确定。 3.1.73.1.7 内河电子航道图图幅划分应采用自由分幅的矩形分幅方式, 应以减少图幅 数量为原则。 3.1.83.1.8 内河电子航道图应以本标准规定的数据文件格式进行存储和交换, 相关数 据信息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在数据文件的各个字段中正确标示。 3.1.93.1.9 内河电子航道图产品应用前或发布前应经过第三方机构的技术检验, 应满 足本标准技术要求。 3.23.2 分类分类 3.2.13.2.1 内河电子航道图应根据航道管理、维护和船舶航行的需要进行用途分类, 并进行编码。 3.2.23.2.2 每个用途的内河电子航道图应采用与用途相适应的编辑比例尺。 3.2.33.2.3 内河电子航道图的编辑比例尺不应大于内河电子航道图源数据的比例尺。 3.2.43.2.4 内河电子航道图的用途应记录在 DSID(Data Set Identification-数据集标 识)字段的子字段中,且应标示在数据集文件的名称中。 3.2.53.2.5 内河电子航道图用途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 3.2.5 规定 5 表 3.2.5 用途分类与代码 表 3.2.5 用途分类与代码 代码 分类 用途 1 概要图 (Overview) 内河流域概要图 2 总图 (General) 内河流域概总图 3 - - 保留 4 - - 保留 5 港口图 (Harbour) 内河入海口的港口图 6 锚泊图 (Berthing) 内河入海口港口区域锚泊图 7 内河 (River) 用于内河航道航行(覆盖地球表面的单元) 8 内河港口图 (River harbour) 用于内河港口航行(覆盖地球表面的单元) 9 内河锚泊图 (River berthing) 详细的、用于在内河航行中协助靠泊的图 A 叠加图 (Overlay) 叠加单元用于与覆盖地球表面单元联合显示 3.33.3 单元单元 3.3.13.3.1 内河电子航道图生产应根据用途、 覆盖范围、 数据文件大小等因素将目标 地理区域划分为单元,单元应与内河电子航道图产品分幅一一对应。 3.3.23.3.2 单元内岸线应保持连续,单元的划分应保证岸线能够完整反映河道地形, 重要航段应完整包含在一个单元覆盖范围内。 3.3.33.3.3单元的地理范围由内河电子航道图生产者确定,每个单元数据文件大小不 应超过 5MB。 3.3.43.3.4 每个单元的数据应存储在独立的数据集文件中。 3.3.53.3.5 单元边界坐标用十进制表示,记录在 CATD(Catalogue Directory-目录目 次)字段中。 3.3.63.3.6 具有同一用途分类、 处于两个单元边界处的点状物标或线状物标, 应属于 其中一个单元,宜划归到其南面或西面的单元。 6 3.3.73.3.7 存在于多个单元、 几何图形被单元边界分割开的物标, 其完整的属性应在 每个单元重复描述。 3.3.83.3.8 具有相同用途的两个相互重叠的单元中,单元重叠部分内的数据不应重 复。叠加单元中的物标可与其他单元的物标重叠。 3.3.93.3.9 每个单元应被元物标 M_COVR 完全覆盖。含有数据的区域应将元物标 M_COVR 的属性有效作用范围类(CATCOV)赋值为 1,无数据的区域应将有 效作用范围类(CATCOV)赋值为 2。 3.4 拓扑 3.4.1 3.4 拓扑 3.4.1 内河电子航道图应采用链接点拓扑关系,链接点拓扑是节点和边的集合, 应符合图 3.4.1 的规定。 图 3.4.6 链接点拓扑 注1 表示 0 或多。 2 1,2 表示 1 或 2。 3 1表示至少为 1。 3.4.23.4.2 节点应分为孤立节点和连接节点。 3.4.3 3.4.3 边应以连接节点作为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可以是同一节点。 3.4.43.4.4 孤立节点不能被用为起始节点或终止节点。 3.4.53.4.5 点应表示为节点,线应表示为边和连接节点序列,面应表示为闭合的边, 该边由公共节点起始和终止。 3.4.6 3.4.6 线性几何不应重叠。 7 3.53.5 源数据源数据 3.5.13.5.1 内河电子航道图源数据可由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及其他资料构成。 3.5.2 3.5.2 矢量数据宜为水运工程测量获取的地理要素, 可包括定位基础、 河道与水 文、航道与港航机构、助航与服务设施、临过河建筑物与水工设施、其他交通与 管线设施、地貌与植被、境界及其他地物等内容。 3.5.3 3.5.3 栅格数据可包括不同分辨率的航空摄影和航天遥感等影像数据。 3.5.4 3.5.4 其它资料可包括航路指南、航行通告、水文资料、图形资料及有关地物的 说明资料等。 3.6 数学基础 3.6.1 3.6 数学基础 3.6.1 内河电子航道图平面基准应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采 用其他坐标系应与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转换。 3.6.2 3.6.2 内河电子航道图高程基准应采用国家高程基准, 采用其他高程基准应与国 家高程基准进行转换。高程基准面缺省信息记录在 DSPM(Data Set Parameter- 数据集参数)字段的 VDAT(Vertical Datum-高程基准面)子字段中。 3.6.3 3.6.3 内河电子航道图水深基准宜根据不同内河各自相应标准确定。 水深基准面 缺省信息记录在 DSPM (Data Set Parameter-数据集参数) 字段的 SDAT (Sounding Datum-水深基准面)子字段中。 3.6.4 3.6.4 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坐标应以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编码。 3.7 语言和字符 3.7.1 3.7 语言和字符 3.7.1 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使用的语言应为中文,英文应作为补充语言。 3.7.2 3.7.2 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使用的字符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1 1 所有非二进制数据元素使用的缺省字符集应符合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 数据描述文件规范 (ISO/IEC 8211) 。对一些文本串子字段可使用基本文字用 以对字母标识符等编码和一般文字等两种备用字符集来处理某些属性值。 2 2 字符集可分为三个词汇级用以对文本串范围编码, 词汇级应符合下表的规 定; 8 表3.7.2 词汇级 表3.7.2 词汇级 词汇级 字符集 级别 0 ASCII 文本,GB/T 1988-1998 级别 1 GB/T 15273.1-1994 推荐性国家标准 信息处理 八位单字节编码图形字符集 第一部分拉丁 字母 级别 2 通用字符集 UCS-2 系列补充级别 1(无组合字符) ,GB 13000.1 的基本多国语言文种,如 包括拉丁字母表、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汉语、日语等 3 3 在特征记录属性(ATTF,Feature Record Attribute field)字段和特 征记录国家属性(NATF,Feature Record National Attribute field)字段中 的字符型子字段可用一般文字在词汇级别 0,1 或 2 上编码;所有其它字符型子 字段均应用基本文字在词汇级别 0 上编码; 4 4 ATTF 子字段的一般文字可使用词汇级别 0 或 1 进行编码,NATF 子字段可 使用所有三个级别进行编码。产品规范可限制某些词汇级别的使用,字段所使用 的词汇级别应编码在 DSSIData Set Structure Ination-数据集结构信息 字 段 的 AALLATTF lexical level-ATTF 词 汇 级 和 NALLNATF lexical level-NATF 词汇级中。 3.7.3 3.7.3 当中文用 0 级或 1 级词汇不能表达时,宜采用以下规则 1 1 中文文本使用“2 级词汇”表示,被编码在 NATF 字段中; 2 2 翻译文本, 包括音译或意译的本国地理名称, 用 0 级词汇或 1 级词汇表示, 编码到 ATTF 字段里。 3.8 度量单位 3.8.1 3.8 度量单位 3.8.1 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应使用以下度量单位 1 1 坐标经度和纬度,使用带小数点的度数; 2 2 深度米; 3 3 高度米; 4 4 位置精度米; 5 5 距离米; 6 6 流速米/秒。 9 3.8.23.8.2 深度、高度和位置精度的度量单位缺省值应记录在 DSPM(Data Set Parameter-数据集参数)字段的以下子字段中 1 1 DUNI(Units of Depth Measurement-深度度量单位) ; 2 2 HUNI(Units of Height Measurement-高度度量单位) ; 3 3 PUNI(Units of Positional Accuracy-位置精度度量单位) 。 3.8.3 3.8.3 坐标值由小数值转换为整数值应根据数据集参数(DSPM)字段的 COMF (Coordinate Multiplication Factor-坐标倍增因子)子字段实现,坐标值变 换为整数后,应以二进制形式记录在 XCOO(Coordinate in X axis-X 坐标)字 段和 YCOO(Coordinate in Y axis-Y 坐标)字段中,其中坐标倍增因子应由内 河电子航道图生产者确定,其应在整个数据集有效。 3.8.43.8.4 水深值由小数向整数转换应通过数据集参数(DSPM)字段的 SOMF(3-D Sounding Multiplication Factor3D-倍增因子)子字段实现,水深整数值应 记录 VE3D(3-D Sounding Value-3-D 水深值)子字段中,水深精度不能大于 0.1 米。 10 4 物标与属性物标与属性 4.1 数据模型 4.1.1 4.1 数据模型 4.1.1 内河电子航道图应以特征物标和空间物标数据模型反映真实世界的实体。 4.1.24.1.2 一个特征物标可独立存在,可被一个或多个空间物标定位。 4.1.34.1.3 特征物标应具有描述性属性,不应具有几何属性。 4.1.44.1.4 空间物标不可独立存在,每个空间物标应对应一个特征物标。 4.1.54.1.5 空间物标应具有几何属性,可具有描述性属性。 4.1.64.1.6 同一单元中,每个特征物标应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符,其应由 FOID (Feature Object Identifier-特征物标标识符)字段的 AGEN、FIND、FIDS 子 字段内容的二进制码连接构成。 4.1.74.1.7 特征物标的使用应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1 1 必备型(M) 特征物标应编码表示; 2 2 条件必备型(C) 特征物标如果满足相关规定的条件,则应编码表示; 3 3 可选型(O) 特征物标可编码表示,也可不编码表示。 4.1.84.1.8 空间物标宜为矢量类型空间物标,可分为零维、一维或二维,分别对应节 点、边和面,其拓扑关系应符合图 4.1.8 的规定。 注1 1表示至少为 1。 2 表示 0 或多。 11 3 表示 0 或 1。 4 1,2表示1或2。 图4.1.8 特征物标和空间物标模型 4.1.94.1.9 面应包含孤立节点,边应包围面,连接节点应终止边,边应与面相接。 4.24.2 特征物标分类特征物标分类 4.2.14.2.1 特征物标可分为元物标、制图物标、地理物标和组合物标四种类型。 4.2.24.2.2 元物标、地理物标和组合物标包含的内容应满足附录 A 的规定。 4.2.34.2.3 元物标的使用应满足以下规定 1 1 宜使用元物标减少单个特征物标的属性描述; 2 2 在基本数据单元中,M_COVR地理覆盖范围、M_NSYS航标系统是必备物 标。 4.2.44.2.4 制图物标在内河电子航道图生产中不应被使用。 4.3 物标分组 4.3.1 4.3 物标分组 4.3.1 物标可分为以下两个组 1 1 第一组(Group 1) ,应包括覆盖地球表面的所有面状物标; 2 2 第二组(Group 2) ,应包括非覆盖地球表面的所有物标。 4.3.24.3.2 特征物标中的 DEPARE、 DRGARE、 FLODOC、 HULKES、LNDARE、PONTON、 UNSARE 应属于第一组物标。 4.3.34.3.3 第一组中的物标不应重叠。 4.3.44.3.4 被元物标 M_COVR(CATCOV1)覆盖的区域应完全被第一组物标覆盖。 4.3.54.3.5 特征物标的分组号应记录在 FRID(Feature Record Identifier-特征记 录标识符)字段的 GRUP(Group-分组)子字段中。 4.4 特征物标关联 4.4.1 4.4 特征物标关联 4.4.1 物标关联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 1 使用指定主特征记录; 2 2 使用集合(C_AGGR)或关联(C_ASSO)类集合物标。 12 4.4.24.4.2 主-从式关联应指定“主”特征记录,该主特征记录在 FFPT(Feature Record to Feature Object Pointer field-特征记录-特征物标指针)字段的 RIND(Relationship indicator-关联方式指示符)子字段中体现指向“从”物 标的指针,RIND 值应设置为{2}(从属)。 4.4.34.4.3 所有使用集合物标的集合或关联关系应视为对等。集合特征记录中的关 联方式指示符 RIND 子字段的值应设置为{3}(对等)。 4.5 特征物标几何图形要求 4.5.1 4.5 特征物标几何图形要求 4.5.1 特征物标可使用的几何图元包括点、线、面,当物标不使用几何图元表示 时,应标示为“无”。 4.5.24.5.2 单个特征物标可使用的几何图元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4.5.34.5.3 线物标的节点间隔在编辑比例尺下不能大于 0.3mm。 4.5.44.5.4 表示线或面物标的边应使用 SG2D(二维坐标)字段编码。 4.5.54.5.5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