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0 7 . 1 2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建筑学报 82 传统与发展 T R A D I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1 “活态博物馆”理念的阐释 1 . 1 对博物馆概念的借用 博物馆是集粹文化精华、展示文化演 变的舞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中占有 重要地位,并常常作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的 标志性元素之一,也是城市特征和功能组 成的重要环节。 博物馆如何在 “容器” 和 “内 容”间取得平衡是现当代被广泛讨论的一 个问题,其中一方面是作为外表皮的建筑 形式, 通过各种表面处理与外界交流, 而另 一方面是作为内容的展品[ 1 ]。 传统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封闭的“盒 子” , 它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突出藏品, 与周 围城市环境的关系并非重点。而新型博物 馆在充当文化交流的城市空间时越来越成 为一种认知符号,并逐渐发展为不同文化 进行碰撞交流场所和新兴文化阵地。博物 馆开始更多地作为一种载体来 “呈现” 这些 公共仪式, 而不仅限于艺术作品的展示。 当 代博物馆的参观者和使用者的态度也在发 生改变 从单纯地欣赏展品, 到更深层次地 去理解更大范畴的文化背景;对藏品和艺 术珍品的价值观发生着转变,不再被局限 在自闭的精英体系中,开始在更加广阔的 领域去寻求多元价值,从而更客观反映历 史的更迭;博物馆也成为了大众休闲和文 化旅游的场所,所承担的城市功能从单纯 走向复合。 这以上种种表明了博物馆主动介入到 城市的发展过程。新的大型博物馆项目在 原有的记录和展示的功能上,加入了对城 市发展的影响和引导。博物馆的形式也变 得丰富多彩。 1 . 2 对“活态博物馆”的理解 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 态, 体现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 它建 立在旅游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的研 究视角之上,通过对博物馆学界 E c o - m u - s e u m 概念的借鉴和丰富, 主要运用在城市 空间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 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汪芳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大学旅游 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1 0 0 8 7 1 收稿日期2 0 0 7 - 0 3 - 0 5 摘要/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 c o - m u s e u m的理念,以 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 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 物馆形态,是E c o - m u s e u 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 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 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 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关键词/活态博物馆城市视角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 街区 A B S T R A C T / Taking 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for refer- ence and the historic cultural block of Wuxi ancient canal as the object for research,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canal eco-museum in urban perspective. As a newly emerging of museum, the canal eco-mu- seum is a of concept of “eco-museum” in urban practice. It embodies the advanced concept of conserving cultural heritage; fully conserves and continues the pith of historic cultural heritage in city that develops at top speed; coordi- nat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 tion of historic block; and holds even more rich urban functions. K E Y W O R D S / eco-museum, urban perspective, historic cul- tural block of Wuxi ancient canal E c o - m u s e u m 概念 2 0 世纪 7 0 年代起 源于法国, 目前, 其思想还在不断发展和丰 富。 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 2 ] 、 [ 3 ], 可以看出, E c o - m u s e u m 的理念是基于在保护的基础 上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如下 几方面1 原真性保护在 E c o - m u - s e u m 中,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 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等一系列文化因素 均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应原状地保 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作为 这种文化延续和继承的见证;2 社区参与 E c o - m u s e u m 非常突出地强调地方政 府和当地人民的参与,社区居民是文化的 拥护者和主人,是 E c o - m u s e u m 中社区元 素组成的重要一环;3 文化认同在 E c o - m u s e u m 的概念中,居民在保护历史 记忆与进行文化传承是最大的获益者,这 也为外来参观者提供学习、了解异乡文化 的机会。 1 9 8 5 年,中国学者将 E c o - m u s e u m翻 译成为 “生态博物馆” 并一直沿用至今。 按 照该理论创始人之一戴瓦兰的解释 “E c o - m u s e u m ”的前缀“e c o ” ,既不是指 “e c o n o m i c 经济 ” , 也不是指 “e c o l o g y 生 态学 ” , 而是指社会环境均衡系统[ 4 ]。 目前 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实践多见于西南贫困乡 村聚落。这些地区拥有区别于其它地区的 独特、 原始民族文化遗产, 翻译成 “生态博 物馆” 还是生动形象的, 蕴涵有人文生态、 自然生态之意。 但是, 城市社区与乡村聚落 的人口结构、 经济形式、 发展模式、 空间要 素大相径庭,这种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 模式难以适应城市或其它经济发达地区。 如果说,生态博物馆是 E c o - m u s e u m 在中 国的乡村版,则活态博物馆是 E c o - m u - s e u m 在中国的城市版本。 生态博物馆在传统乡土聚落保护中的 运用有独到之处,而在日新月异的城市空 间中,活态博物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将更 为灵活。活态博物馆在秉承生态博物馆理 83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 2 0 0 7 . 1 2建筑学报 念的基础上, 保护和延续的功能并重, 更加 突出强调该社区当今的文化现象和生活场 景也将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 同时, 与传统 博物馆相比,活态博物馆有着更宽泛的内 涵和可操作性。 作为一种活化的、 动态的、 无围墙的城市博物馆形式,活态博物馆淡 化了博物馆建筑实体的围墙边界,极大延 展藏品的内涵, 丰富展品的参观解说方式, 并强调当地居民和参观者的动态参与。总 之, 活态博物馆强调 “社区生活” 、“城市活 力” 、 “活的文化” 。 1 . 3 活态博物馆的实践运用 历经千年的积淀,京杭大运河形成了 独特的运河文化及民俗风情,是具有世界 知名度的文化遗产。 无锡古运河段是 “开拓 最早、 保护最好, 既是古运河的发源地, 又 最具原生态文化风貌,是古运河文化绝版 之地。 ” 其完整性、 原真性也确立了无锡古 运河段在京杭大运河中的独特地位。笔者 担任组长的项目组有机会完成了“无锡古 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策划” , 根据无锡古 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资源、历史遗存 和景观元素, 运用 “活态博物馆” 概念进行 实践, 提出用 “运河活态博物馆” 的概念与 形式来解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效果不错。 无锡城市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城市2 0 强之列。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中, 静 态原样地保护占地 4 4 h m 2、3 4 0 0 多户居民 的历史街区是行不通的。 而 “运河活态博物 馆”在于动态地利用历史街区已有的各种 元素,将整个空间内的一切元素都纳入博 物馆的内容,重要理念如下 1 运河活态博物馆是一种文化保存的 手段。为了很好地延续街区中的市井民俗 文化、 民族工商业文化等各种文化, 因此强 调一切有关的文化记忆 如戏码头、 古街古 弄、 古桥古窑、 古宅古庙、 老厂房、 老字号 等 等文化遗产应尽可能原真保护和保存, 作为文化延续和继承的见证,并体现文化 遗产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2 运河活态博物馆是一种文化展示的 手段。 以最自然、 最和谐的方式将历史街区 中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 运河水体、各类遗存为中心形成动态博物 展示的各类场所,希望在对古运河的文化 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基础上,以各种方式 记载、 保护和传播运河博大的文化精髓。 3 运河活态博物馆是一种人物活动的 载体。 运河活态博物馆是居民的生活场所, 强调当地居民是活态博物馆构成要素中不 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自己本土文化遗 产的保护和利用,他们应该亲自参与和亲 自管理,从而延续历史,创造未来。 在运河活态博物馆中,传统博物馆与 之对应的要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博物馆活态博物馆 建筑实体整个街区 藏品组成资源要素 参观线路核廊节点 展品解说产品节事 2 运河活态博物馆的解读 2 . 1 建筑实体整个街区 为了达到城市标识物的效果,博物馆 建筑的外表皮设计往往采用具有强烈视觉 冲击力的形式, 被视为一件展品, 并与主题 藏品展示相适应;而活态博物馆则特别适 合于对尺度宏大的完整场景和内容丰富的 活动片段的保存和展示,这淡化了建筑实 体形式。 与传统博物馆作为 “容器” 时更关 注外表皮的极度丰富相比,活态博物馆将 博物馆的外皮简化为 “零” , 着重于展示内 容的呈现,将参观者的目光和思绪积聚在 展品上, 即展示容器与展示内容合二为一。 在运河活态博物馆中,所包括的范围 北至跨塘桥、 南至南水仙庙, 东到王元吉锅 厂、西到薛南溟故居, 总计4 4 h m 2, 是古运 河片区最为精华的部分。该街区文化遗产 资源丰富, 自然和人文景观以点、 线、 面状 分布于整个街区中,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运 河遗产展示基地。整条历史街区都将纳入 到运河活态博物馆的范畴,这免去了特意 修建博物馆建筑所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最 大程度上降低了在修建过程中对传统遗存 的拆毁, 从而带来对当地历史文脉的割裂。 此时,运河活态博物馆强调的是对文物遗 迹动态、 活化的展示。 具体来说, 静态展示 包括水弄堂、 民居、 桥、 水体、 古窑、 老工 厂、 老字号等遗存, 动态展示包括居民的生 活生产、节事表演、场景解说等。 2 . 2 藏品组成资源要素 博物馆建筑常常关注于价值可定的固 态实物收藏, 而对于活态博物馆, 则可以灵 活地展示生活习俗、 俚语民风、 思想事件等 非物质展品。 穿城而过的无锡古运河已有2 0 0 0 多年 的历史, 其中包括具有1 4 5 0 年历史的南禅 古寺和南北朝时期的妙光塔;有早在3 0 0 0 多年以前吴地祖先们开凿的江南最早的水 利工程伯渎港 ; 有始建于明代, 目前无 锡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美的石拱 桥清名桥 ; 有享有无锡民族工商业 “摇 篮” 之称的 “十里长街”南长街等。 其 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 1 生活文化 古运河浓郁的民俗风情 体现在流传至今的古运河灯会、出过显赫 的京剧名伶的无锡 “戏码头” 、 位于南下塘 一带的书场;林立的名店名吃,如具有8 0 多年历史的 “聚鑫园” 老字号、 酱排骨老店 及老茶馆等。 2 民族工商业文化无锡因河设市, 由河而兴, 城市历史上有名的米市、 布市、 丝埠和钱埠及相应的 “四大码头” 就在运河 两岸。 其中, 以永泰丝厂为代表的老厂记录 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兴盛。 3 古建景观文化包括迄今6 0 0 多年 的古窑群、运河畔众多的名居名宅、牌坊 群、 明清保留至今的水码头、 众多驿馆等。 4 宗教文化南禅寺为 “南朝四百八 十寺” 之一, 被后人称为 “江南最胜丛林” , 其中宝塔宋徽宗赐名“妙光” ,具有近9 0 0 年历史;位于南长街5 9 8 号的南水仙庙, 为 无锡道教协会及水仙道院所在地。 5 水弄堂文化 “水弄堂” 是无锡古运 河特有的运河景观。在核心区的清名桥古 运河段两岸,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前店后坊 的江南民居建筑, 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 并 由桥、河、街、坊、窑、弄、堂、宅、馆、 寺、 塔等众多景观组成的特色环境, 透着枕 河人家的原汁原味, 民间俗称 “水弄堂” 。 现 在虽然有些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水弄堂 的整体形制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构成了 无锡古运河独特文化风貌,是其它任何地 方都无法复制的文化景观,是无锡市区古 运河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根据以上对资源要素的梳理,并依据 地理位置的分布,通过治理水体、整治风 貌、 修缮遗存、 活化历史以及加强旅游功能 等手段,整个历史文化街区构成的无围墙 的运河活态博物馆可以被理解成为由舟 船博物 “厅” 、 码头堤岸博物 “厅” 、 生活文 化博物 “厅” 、 民族工商业博物 “厅” 、 古宅 博物 “厅” 、 古窑博物 “厅” 、 古驿庙宇博物 “厅” 、地方曲艺“厅”以及表演“厅” 、活 动 “室” 、 历史传说展陈 “室” 等构成 图1 。 2 0 0 7 . 1 2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建筑学报 84 传统与发展 T R A D I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居民也成为 了展品的组成部分。 居民发挥着如下作用 文化遗产的承载者、 文化行为的演示者、 地 域文化的传播者。 2 . 3 空间结构核廊节点 流畅的空间是实现博物馆良好功能的 必要条件,这可通过强化内部的流动性和 内外的流通感来实现。流线的精心组织来 很好地诠释空间序列,实现游览空间的灵 动。运河活态博物馆的流线组织可以概括 为 “一核三廊三节点” 图2 。 “一核” 即以 清名桥、伯渎桥为中心的两水相交处的景 观核心; “三廊” 即岸上游览的 “南长街街 廊道” 、水上游赏的 “古运河水廊道” 以及 岸上休闲的 “南下塘巷廊道” 。 1 一核 “核心” 是以塑造清名桥、 伯渎桥作为 景观核心。 具有古朴造型的古桥、 古运河和 伯渎港交汇处形成的宽阔水面、运河水天 相接等元素共同构成的景观,是历史街区 景观的精华所在。这里汇集三种水上特色 景观 东侧是伯渎港内船吧的休闲景观, 北 侧为枕河人家的水弄堂景观,南侧为两岸 杨柳的自然景观。 2 三廊 运河活态博物馆的游线功能分成 3 个 部分, 即岸上休闲、 岸上游览与水上游赏 ; 根据历史街区中街道与运河的线性空间的 特点,将这三个功能落入到三个线性的空 间廊道中, 即南长街街廊道岸上游览、 古运河水廊道水上游赏、南下塘巷廊 道岸上休闲。 “街廊道” 依托南长街, 通过整合无锡 工商业文化、 宗教文化、 生活文化等资源, 创造出传统街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意 向。 同时, 结合沿南长街分布的各种景点, 结合现代生活的各种功能需要,创造出良 好的城市交往空间。廊道功能包括传统作 坊、博物馆展、古宅往事、深巷旧吧。 85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J O U R N A L 2 0 0 7 . 1 2建筑学报 “巷廊道” 依托水弄堂, 构建出分布于 古运河边上的运河旅馆 C a n o t e l 的线形闲 静空间。 同时, 通过对大量历史建筑的修缮 以及沿运河建筑风貌的保持,为游客展现 完整历史街区风貌,通过功能更新保持街 区生命力, 成为 “活着的” 街区。 廊道功能 包括运河客栈 C a n o t e l 、 曲巷通幽、 传 统习俗、特色饮食。 “水廊道” 依托运河水体, 是游客进行 水上游览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景 观廊道。水廊道包括南长街运河段和伯渎 港水体,今后可与南跨塘桥北侧运河段结 合起来, 直至延伸到更远、 更大范围的运河 段。 总的来说, 水廊道通过复原部分生活场 景, 提供给游客先前古运河的记忆片断, 并 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需求结合 起来。廊道功能水弄堂文化、 水上商业、 水上节事、水上竞渡。 3 三节点 节点是活态博物馆空间上功能集中的 点状空间, 是核心的次一级功能中心, 具有 功能集散与交通集散的作用。节点在进行 展示的同时,也作为新的公共空间服务于 城市,从而给运河活态博物馆带来与城市 舒畅的交流环境。 无锡古运河历史街区被清名桥、伯渎 桥形成的景观核心划分成为3 个部分, 分别 为跨塘桥- 清名桥段、 伯渎桥以东段、 清 名桥- 塘泾桥段 ;形成三个节点, 分别统领 这三个区域 跨塘桥- 清名桥段跨塘桥 入口节点、 清名桥- 塘泾桥段南水仙庙 节点、 伯渎桥以东段伯渎港节点。 2 . 4 展品解说产品节事 作为一个文化展示的场所,运河活态 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可观光、可教育、可参 与、 可娱乐的地方, 这些体验无法通过传统 静态的博物馆建筑形式来获得,旅游者的 主动参与和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是必须考 虑的因素。 因此, 展品解说摈弃冷冰冰的文 字解说牌形式, 而以 “四个产品系列” 和大 型实景歌舞剧来进行展现。 1 四个产品系列 “四个产品系列” 是指 “码头运河” 遗 产文化产品、 “品味运河”生活风情产品、 “人泊运河” 休闲度假产品和 “灯火运河” 夜 运河产品。运河的码头因为其多样性、 文化 性、 亲水性, 将成为运河活态博物馆中运河 风光的代表性景观。 通过水体和码头, 所有 散布如珠的遗产分布点将被串联成链,构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码头运河” 遗产文化 产品将形成标志性的三类八景,即运河水 镇风光类、文化遗址观光类和文博艺术文 化类三大类别, “清名桥韵” 、“水弄堂风” 、 “浆声幽巷” 、“伯渎港湾” 、“码头船泊” 、“古 街夜幕” 、 “无锡绣色” 、 “鸟瞰清名” 八景。 “品味运河” 生活风情产品则属于体验 型产品, 是游人在观光之余, 深入体验运河 人家生活风情, 获得别样旅游感受的产品。 主要形成以民家食宿、日常习俗体验为主 要方式的家庭生活体验类 ; 以民间节事、 婚 嫁习俗等活动的参与为主要方式的民风民 俗体验类; 以运河艺人、 收藏家、 老人为主 要产品提供者的民间艺术体验类。 “人泊运河” 休闲度假产品由游船、 茶 馆、水吧、餐厅、 戏院、水舞台、旅馆、 商 店及各种游憩设施、 场所等共同组成。 主要 有 运河旅馆类、 休闲水吧类、 餐馆餐厅类、 活动表演类、公共游憩类。 “灯火运河” 夜 运河产品则全力打造一条充满生机和吸引 力的“夜运河” 。 让以“灯”和“火” 为主 题的运河旅游产品充实到运河活态博物馆 的夜色中去。 主要由灯船夜游、 烟火宴会、 水上歌舞, 凭河夜酌等活动组成。 在以上各个产品中,人物活动的展示 是 “活态” 解说的特色内容, 这包括居民日 常生活、 复原丝绸生产、 砖窑烧制等活动、 “戏码头”的表演、 水上行驶的渡船等, 以 凝练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中来 “活态” 展示 丰富的文化。 2 大型实景歌舞剧 以古运河的水弄堂、水体和堤岸作为 表演舞台, 打造一台 “穿越运河三千年” 的 大型歌舞剧, 内容从泰伯奔吴开场, 历伯渎 开港、 夫差开邗、 运河贯通, 到近现代砖窑 迭起、 工商业兴盛、 艺术繁荣, 再到新中国 建国、 改革开放等历史各阶段, 最后以新世 纪运河盛况闭幕,借此来向人们展示无锡 古运河的历史与现今。表演中把无锡地方 音乐特色, 如江南丝竹、 锡剧等融进来, 居 民将作为演员参与到演出中来。这种活态 表演形式将比室内剧院演出的舞台剧更生 动, 比传统博物馆的图片音像解说更直观。 3 结语 对位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 开发, 活态博物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模式。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将展示容器与展示内容合二为一 这是探讨博物馆形式与内容的话题。 从城市视角来审视是否应该修建建筑实 体如果需要有一定的空间限定,应该采 用何种形式是否应该由建筑单体设计向 城市设计的层面延伸为了更好地保存和 展示完整场景和遗存,活态博物馆淡化博 物馆的实体形式,将博物馆的外皮简化为 “零” ,体现出展示容器与展示内容合二为 一, 在营造展示氛围、 表达情感上有着实体 博物馆无法取得的效果。活态博物馆是建 筑单体设计向城市设计的延伸,可以用无 形的 “容器” 来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潮流、 片段和信息, 从而成为城市精华的精彩演绎。 2 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空间历史文脉 的重要载体,如何实现传承传统与适应未 来不断发展的城市绝不是静态的博物馆, 是有功能的、 有生命力的, 如何响应这种生 长力活态博物馆正是以对历史遗存的精 心保护为前提, 通过功能再造和景观恢复, 既考虑了当地居民保护自身文化的强烈要 求, 又满足了参观者深入了解街区的需求, 从而赋予历史街区新的生命力。 3 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前提下,充分认识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所承载的公共性。 活态博物馆成为了城市功能、 城市形态、 城 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包含了设施复杂的城 市系统,其中可以根据需求包含交通、居 住、 游憩、 休闲等多种城市功能, 并成为包 含了多种业态的消费场所,从而体现历史 街区空间的包容性、 文化的包容性、 功能的 包容性,营造出易于交流和经营的城市界 面, 进而提升人气与活力。 这为本地居民和 外地游客融入和感知一种独特的文化空间 提供了多层次的角度。■ 图件绘制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郁秀峰) 参考文献 [ 1 ] 苏珊娜 费里尼. 博物馆作为城市图标[ J ] . 世界 建筑, 2 0 0 6 9 1 7 . [ 2 ] 余青, 吴必虎. 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 旅游发展模式[ J ] . 人文地理, 2 0 0 1 , 1 6 6 4 0 - 4 3 . [ 3 ] 余压芳, 刘建浩. 生态博物馆研究进展及其对文 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影响[ J ] . 建筑学报, 2 0 0 6 8 7 9 - 8 1 . [ 4 ] 张晋平 关于生态博物馆论文英文翻译的说明 [ J ] . 中国博物馆, 2 0 0 5 3 9 6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