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4卷 第 6期 2 0 0 7年 1 1 月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J L 京 ; 北京大学 E a r t h S c i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j i n g ; P e k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Vo L 1 4 NO . 6 NO V . 2 0 0 7 青藏交通线 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王治华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 物探遥感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3 Wa n g Z h i h u a C h i n a Ae r i a l G e o p h y s i c a l S u r T e y a n d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C e n t e r} 【 r L a n d . Re s o u r c e s Be O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W a n g Zh i h u a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n d d i s a s t e r s a l o n g r a i l wa y l i n e i n t h e Qi n g h a i Ti b e t P l a t e a u .E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 2 0 0 7. 1 4 6 0 3 1 - 0 3 7 Ab s t r a c t Ta k i n g ETM a s t h e m a i n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a d o p t i n g t h e Di g i t a l L a n d s l i d e Te c h n i q u e ,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s a n d l a r g e s c a l e d i s a s t e r s a l o n g t h e Qi n g h a i Ti b e t h i g h wa y a n d r a i l wa y l i n e r e g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h e r e g i o n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i x b a s i c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 a n d e a c h o f t h e m h a s a d i f f e r e n t Qu a t e r n a r y d e p o s i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r o c k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t e c t o n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u t a l l o f t h e m e x t e n d wi t h EW a n d NW W t e c t o n i c a n d d e n s e f a u l t s .a n d a l s o wi t h h i g h i n t e n s i t y o f r e c e n t t e c t o n i c mo v e me n t ma i n l y t a k i n g t h e u p l i f t i n g s t y l e .B a s e d o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u n d u l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r e g i o n a l l a n d f o r m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s e c t i o n s ,t h e n o r t h - u p s t e e p s l o p e ,mi d d l e - g e n t l e p l a t e a u p l a n e ,a n d s o u t h - d o wn s l o p e .La r g e s c a l e p e r i g l a c i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p h e n o me n a ,s u c h a s r o c k g l a c i a l ,l a n d s l i d e ,d e b r i s f l o w ,b l o c k f i e l d,r o c k - f l o w , a n d mo v i n g s a n d d u n e ,wh i c h h a v e b e e n c o r r e l a t e d wi t h h i g h e l e v a t i o n a n d f r o z e n s o i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r e t h e m a i n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t h a t ma y i mp a c t t h e Qi n g h a i Ti b e t h i g h wa y a n d r a i l wa y l i n e s . Ke y wo r d s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l a r g e s c a l e d i s a s t e r s 摘要 以 E TM 卫星影像为主要遥 感信息源, 采用数 字滑坡技术调查青藏线 区域地质环境及 大型地质 灾害。 青藏线区域可分为6个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各单元出露不同的第四系堆积及岩石 , 有不同的构造特征, 但构造 延伸方向均 以 E W 和 N ww 走 向为主 , 断裂发 育, 以隆起抬 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特 别活跃强烈。青藏线 区域 地形以其不 同的起伏特征及不同水 系大致 可分 为北一 上行 陡坡 、 中一 平缓 高原面 、 南一 下行 陡坡 3 段 。可能影响 青 藏交通线的大型地质灾害为与本 区高海拔及冻土环境 密切相 关的冰缘地貌现 象, 如石冰川 、 滑坡 、 泥石 流 、 石 海、 石流及移动 沙丘 。 关键词 遥 感; 地质环境 ; 大型 灾害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5 2 3 2 1 2 0 0 7 0 6 0 0 3 1 一O 7 本研究是在完成“ 进藏公路 、 铁路沿线地区地质 环境遥感调查”地质大调查项 目 2 0 0 1 --2 0 0 3 , 以下 简称“ 进藏交通线遥感” 基础上进行的。 青藏铁路通车揭开了西藏发展 的新篇章 , 运行 一 年来 , 使西藏的旅游、 农牧业 、 外贸等都有新进展 , 国内外更多的人去 了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 , 青藏天 路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交通线。它的地质环境与灾 害当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 青藏交通线 或青藏 线研究 区, 指青藏 线格 尔 木拉萨段公路及铁路两侧各 2 5 k m, 共计约 7万 k m。 范围, 是位于青藏高原 中东部的一个大致北东 南西走向的条带 , 见图 1 和图 3 。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9一】 8 ; 修 回日期 2 0 0 7 1 】 一0 9 基金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 目 2 0 0 1 2 0 1 4 0 1 1 8 作者简介 王治华 1 9 4 2 , 女 ,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和“ 数字滑坡” 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ma i l w z h a g r s . c n 维普资讯 3 2 王活华/地 学首缘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2 0 0 7 , 1 4 f 6 图1 青藏线区域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F i g . 1 S k e t c h o f t h e Q i n g h a i T i b e t r a i l wa y l i n e r e g i o n “ 进藏交通线遥感” 项 目采用数字 滑坡技 术方 法 , 即以 1 5 r n分辨率的 E T M 卫星影像为主要遥感 信息源 , 以 1 1 0万数字地形及数字地理底 图为地 理控制; 重点灾害区采用 4 r n分辨率的 I KONO S卫 星影像, 以实测 G P S控制点为地理控制; 以人机交 互解译 , 获得研究区地质环境及 大型地质灾害的基 本资料l 1 ] 。在此基础上 , 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 合的方法技术 , 基于地学原理进行灾害与环境空间 分析 , 认识青藏线区域的地质环境与灾害。 青藏线区域的地质环境 1 . 1 区域 地质构 造 根据板块学说观点及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 青 藏线研究区强烈受以南北向挤压力为主偏北东的区 域构造营力 , 跨越了我国大陆的全部三个主要板块 , 自北 向南分别为 塔里木一华北板块 、 华南板块和藏 滇 中间 板块 , 它们分别 以两个缝合带分隔。在板 块内部有三条地壳型结合带 。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喜 马拉雅板片相邻 。 根据所属板块及缝合带 、 结合带本研究 区由北 向南共分成 6 个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①北 昆仑活动 带 ; ②南昆仑活动带; ③可可西里活动带 ; ④羌北陆 块 ; ⑤唐古拉陆块 ; ⑥念青唐古拉活动带。各单元所 属板块及分界线见表 1 、 图 2 。 1 . 2 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的位置、 范围、 地层及构造 1 . 2 . 1 北昆仑活动带 北昆仑活动带位于昆仑山北坡山麓及柴达木盆 地南缘 图 3 , 南北距离约 7 0 k m 的地带。本带处 于塔里木一华北板块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 山体的 岩石坚硬 , 主要出露 ①以华力西和加里东时代的花 岗岩为主 , 有少量辉长岩; ②太古宙到古元古代的中 深变质岩及晚奥陶世的浅变质岩; ③泥盆纪 、 石炭纪 的碎屑岩及碳酸岩类 。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1 . 2 . 2 南昆仑活动带 南昆仑活动带呈 N ww 向长 条状展布于华南 板块北部边缘 , 在昆仑山北部的主峰一带至东、 西大 滩, 南北距离约 3 6 4 0 k m 图 3 。 出露的主要基岩有 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碎屑 岩 、 火山岩、 碳酸盐岩。古生代一 中生代奥陶一志留 纪纳赤台群变质岩、 火山岩。泥盆纪当多组碎屑岩、 碳酸盐岩 。早二叠世马尔争组及布青 山群变质岩、 碎屑岩。中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碎屑岩夹火 山岩、 碳 酸岩 。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碎屑岩夹火山岩、 碳酸 岩。新生代第三纪雅西错组碎屑岩夹膏盐层或透镜 体。 维普资讯 王治华/地 学首缘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2 0 0 7 , 1 4 r 表 1 青藏线研究 区的基本地质构 造单元 Ta b l e 1 B a s i c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i n Qi n g h a i Ti b e t l i n e r e g i o n 图2 青藏线区域基本地质构造及构造单元 F ig . 2 B a s i c t e c t o n i c u nit s i n t h e Qi n g h a i- T i b e t r a i l wa y l i n e r e g i o n 本单元 的构造仍 以 Nww 向为主。东西大滩 断裂与昆仑山口断裂是两条强烈活动断裂 。西大滩 两侧的挤压破碎强烈。 本单元南界布喀达坂一阿尼玛卿一玛曲一略阳 地壳结合带一深大断裂带是本单元最显著的地质环 境特征 ,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布喀达坂峰东 2 5 k m处 发生的 8 . 1级地震就在这个带上 , 其地面裂缝延伸 到了当时在建 的青藏铁路沿线。该单元也是冻土 、 石冰川、 石海 、 石流等冰缘地貌十分发育的地方。 1 . 2 . 3 可可西里活动带 本活动带位于东西大滩到风火山之间的可可西 里地区 图 3 , 为大致北东南西 向的条带, 其南北跨 距约 1 2 2 k m。 本单元北部进入海相三叠纪复理石沉积 区, 以 单一的巴颜喀拉山群砂岩 、 板岩为主 , 新生代地层发 育。在南部的风火 山地区, 是一个 白垩纪红色碎屑 岩沉积盆地 , 还出露第三系雅西错组碎屑岩夹膏盐 层或透镜体 。 本单元有大量 Nww 向大断裂 发育。单元南 33 侧大断裂是金沙江大断裂 的西延部分 , 是华南板块 内松潘一甘孜 陆缘 活 动带与羌北一 昌都一思茅 微 陆块之间的地壳结合带 。 本单元西部发育大量受断裂构造控制呈 Nww 走向的高原湖泊 。 1 . 2 . 4 羌北陆块 本单元位于从风火山以南到温泉之间的羌北地 区 图 3 , 其南北跨距约 1 3 3 k m, 为一相对稳定区, 是扬子古陆西 南 缘与 冈瓦纳大陆的结合部位; 南 界为空喀拉一温泉一澜沧江缝合带 , 北界为若拉岗 日一金沙江结合带。 出露的基岩有古生代早二叠世开心岭群诺 日巴 尕 日保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火 山岩。晚二叠世乌 丽群那益雄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生代晚三叠世 结扎群巴南组 、 甲丕拉组 、 波里拉组碎屑岩夹碳酸盐 岩、 火山岩及石膏层 。侏罗纪碎屑岩夹碳酸岩。早 白垩世错居 日组、 白垩世洛力卡组、 晚 白垩世桑恰山 组碎屑岩。新生代第三纪五道梁组 、 雅西错组碎屑 岩夹碳酸岩 、 古近纪沱沱河组碎屑岩。 本单元雁石坪以南至温泉兵站之间断裂最为发 育, 成带分布 , 以 NwW NW 向为主, 也有许多 N E向 断裂发育, 但 NW 向的断裂规模大, N E向的较短小。 1 . 2 . 5 唐古拉陆块 本单元位于从温泉到错那湖南界附近之间的唐 古拉山地区 图 3 , 其南北跨距约 1 7 8 k m。 出露的主要基岩有前震旦纪嘉玉桥变质岩 。侏 罗纪碎屑岩夹碳酸岩。 第三纪五道梁组灰岩夹碎屑 岩。本单元还出露第三系康托组 、 牛堡组 、 托林组碎 屑岩 , 岩性较软 。 主要侵入岩有 正长花岗岩、 正长花 岗斑岩、 黑 云母花岗岩、 石英闪长岩。 本单元 中部分布一 S N 向大断裂带 , 由 N E和 NNE两条大断裂带组成 , 地貌上形成一个宽阔的第 四纪断陷谷地 , 谷地两侧发育成排的洪积扇, 形成洪 积扇裙。 维普资讯 3 4 王活华/地 学前缘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2 0 0 7 , 1 4 图3 青藏线区域的主要山脉、 水系及站名 F i g . 3 Ma i n mo u n t a i n s , wa t e r s y s t e m a n d s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Qi n g h a i Ti b e t r a i l wa y l i n e r e g i o n 海拔 4 5 0 0 4 6 0 0 m的错那湖西北发育一组 NE走向的断裂, 基本控制了湖 的西北边界。湖北 面有一 NE E走向, 贯穿全单元的断陷带, 北面为海 拔 5 0 0 0 m以上的唐古拉山, 呈一明显 的分界。我 们称该处为安多断陷盆地 。 1 . 2 . 6 念青唐古拉活动带 本研究区最南的一个地质构造单元 , 位于从错 那湖南界附近到拉萨之间的念青唐古拉 山地区 图 3 , 南北跨距约 2 6 7 k m。 主要出露基岩有 第三 系火山岩、 侏 罗系碎 屑 岩、 三叠系火山岩和变质岩、 二叠 系碎屑岩、 石炭系 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变质岩。 侵入岩有超基性岩 蛇绿岩 、 白垩纪、 第三纪花 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石英闪长岩 、 闪长 岩 , 辉绿玢岩侵入体等 。拉萨市南花岗岩广泛分布。 本单元北部中段为 S N向和 NE向的大断裂所 形成的断陷谷地, 断陷谷地两侧为高耸的念青唐古 拉山。 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山间及高原面上第 四系分 布广泛 , 主要有沼泽堆积 、 湖积 、 冲洪积、 冰川堆积、 冰水堆积和风积, 北昆仑活动带北部有化学堆积。 1 . 3 地 形地 貌与水 系 青藏线区域的大部分位于起伏平缓的青南一藏 北高原上, 其最低处是柴达木盆地 的格尔木东河 的 一 条支流河谷 , 海拔高程 2 6 9 9 m, 最高处为念青唐 古拉 山主峰之一 , 海拔 7 1 6 2 m, 研究区内最大高差 为 4 4 6 3 m。 青藏线 区域地形依其不同的起伏特征及不同水 系大致可分为北 、 中、 南三段 , 如图 4所示 , 以下分段 叙述 。 维普资讯 王治华/地学 前缘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2 0 0 7 。 1 4 6 1 . 3 . 1 青藏线北段 本段 自格 尔 木至 昆仑 山 口, 南北 跨 距 约 1 1 5 k m, 海拔高程 E 2 8 0 0 一 E 4 7 6 8 , 高程差 1 9 6 8 m, 平均 爬坡率 两点高程差与直线距离之 比 1 7 . 1 m/ k m, 平均线路爬高率 两点高程差与线路长度之 比 1 0 . 5 m/ k m, 是青 藏线线路地 形最 陡, 爬 高最快 的线路 段 。该段 的北半段为柴达木盆地南缘, 为以沼译 、 风 积沙丘及格尔木河冲洪积组成 的山前平原 ; 南半段 自南山口至昆仑山口, 青 藏线沿着雄伟 的昆仑 山北 坡的小南川河谷和西大滩 、 惊仙谷延伸。沿线有数 十座高 于 5 0 0 0 I T I 的 山峰 , 最高 的玉珠 峰 为海拔 6 1 7 8 . 6 1 T I , 有冰川发育 。 1 . 3 . 2 青藏线 中段 本段 自昆仑山 口至羊八岭 , 其南北跨距约 6 1 0 k m, 本段约 8 8 3 k m的公路和 8 5 0 k m 的铁路分布在 青南一藏北高原 面上 , 铁 路通 过 的最高处 为 海拔 5 0 7 2 m的唐古拉 山口西段 , 公路通过 的最高处为 海拔 5 2 3 1 I T l 的唐古拉 山口, 最低处为柴 曲谷地海 拔4 2 1 5 I T l , 其余大都在海拔 4 5 0 0 4 9 0 0 1T I 范围 , 线路起伏较平缓 , 平均起伏不到 4 m/ k m。 本段分属青南高原 、 藏北高原、 藏南谷地的藏布 曲谷地三个地貌单元。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主要支 流楚玛尔河 、 北麓河 、 沱沱河都发源及分布在本段的 藏北高原 , 过唐古拉山口便进入怒江水系 。 1 . 3 . 3 青藏线南段 青藏线南段 , 自羊八岭至拉 萨, 其南北跨距 约 9 6 k m。本段为铁路 、 公路线急剧下降的一段 白海 拔 4 6 0 0 1 T I 下至 3 6 2 8 m , 平均线路下坡率达 8 . 9 m/ k m。羊八岭至羊八井段铁路 、 公路在 NE走 向 的由花岗岩组成的当雄曲断陷河谷 中行进 , 平均下 坡率达 2 O . 1 m/ k m, 为本 区最陡的线段之一。断陷 谷两侧的大部分雪峰都在海拔 6 0 0 0 1T I 以上 。自羊 八井开始, 铁路、 公路开始沿着藏布曲、 堆龙曲河谷向 E S方向行进, 进入拉萨河谷后便向东行到达拉萨。 2 青藏线研究区的大型地质灾害 如前述本区地质构造复杂 , 活动断裂广泛分布 , 以抬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强烈 , 各类地层及岩浆岩、 变质岩遭受强烈挤压, 在高纬度低 温、 降水 、 重力等 自然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以冻土和冻土地貌 为主的脆弱地表地质环境。由于人类不合理的“ 开 挖” 、 “ 弃土弃渣” 破坏 了地表多年 可能多达数千年 35 或更长 形成的植被保护层 , 造成如融冻滑塌、 地表 弃土弃渣堆 、 弃坑等, 这样规模 单个灾害体 的覆盖 面积小于 0 . 0 1 k m 的灾害现象, 虽然也造成环境 恶化 , 影响交通 , 但 E TM 遥感是难 以识别 的。本研 究所涉及的是 E T M 能识别的, 可能对青藏铁路、 公 路建设和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的大规模不良地质环境 现象 , 主要指冻土及冻土现象和移动沙丘。 2 . 1 冻土 和冻土 现象 在 自然界 , 对于冻土层或冻土区整体而言, 冻土 泛指岩土温度在 0 C或 O ℃以下 的那部分地壳 , 不论 岩土中是否含有冰。按岩土的冻结状态保持时间的 长短 , 冻土一般又可分 为短时冻土 数小时、 数 日以 至半月 、 季节冻土 半月至数月 以及多年冻土 数 年至数十年以上 三种类型l 3 j 。 在 T M E T M 影像 上, 冻土是难 以被识别 的, 但冻土及融 区的形成 与分布 与气候 、 地质构造、 岩 性 、 地形 、 纬度 、 高程等有关 , 遥感可以通过调查这些 环境因子结合已有资料及地面调查了解冻土分布 。 E T M 图像可能识别 大规模 的冻土地貌现象 , 简称 为冻土现象 , 如石海 、 石流 、 泥石流、 石冰川、 滑坡等 。 2 . 1 . 1 青藏线研究区的冻土与融区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世界 中、 低纬度地带海 拔最高 、 面积最大的冻土区, 其面积占亚洲多年冻土 区面积 的 7 0 . 6 l 3 ] 。冻土及其融 区对交通线施工 和运行都有重大影响。 综合分析以往研究并结合本次遥感对冻土相关 地质环境的解译及分 析, 认为本研究 区多年冻土分 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变化, 据此 , 将青藏线的冻 土分布由北 向南划分 为三个大区, 即昆仑山北坡季 节冻土及岛状冻土区、 青南一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及 念青唐古拉岛状冻土及季节冻土区 图 4 。 在多年冻土区, 近地表每年冬季冻结 、 夏季融化 的土层称为活动层 。在活动层 以下 , 冻土层之 中具 有正温含水或不含水 , 或具有负温液态水的地质体 称为融区l 3 j 。参考 已有的资料 , 利用遥感在本区可 识别的融区主要有构造地热融区、 河流融区、 湖泊融 区 包括热融湖塘 、 辐射渗透融 区等 。 2 . 1 . 2 冻土现象 冻土现象, 一般也称为冰缘地貌现象 , 为以寒冻 风化一 重力作用为主导形成的冰缘石海、 石流坡 、 石 河、 泥石流、 倒石堆 、 岩屑锥 , 以及以冻融蠕流一 重力 作用为主导形成的泥流舌、 融冻滑塌、 石冰川等; 以 及冻胀 、 冻裂作用为主形成的冰锥、 冻胀丘、 冻拔石 、 维普资讯 3 6 3 o o O 25 o o 王冶华/地 学首缘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Z 0 0 7 , 1 4 f 6 ~一一 t 卜 段 一一 唐I 扮【 l I 【 】 0 1 0 O 昆仑山就坡 季节冻 及 岛状冻 t 4 0 0 6 0 0 d / k m 寿南 一藏北离艇多年冻 I } 念青唐古拭l妫状冻上硬季节冻土区 图4 青藏线的地形及冻土类型分区 F ig . 4 To p o g r a p h y a n d f r o z e n s o i l z o n i n g i n t h e Qj n g h a i Ti b e t r a i l w a y l in e r e g i o n 冻胀石环等。根据遥感解译分析各种冻土现象对交 通线的影响程度 , 本文只介绍可能对交通运行有影 响的 5 类 石冰川 、 滑坡 、 泥石流 、 石海、 石流。 1 石冰川 。本次遥感调查共查 明覆盖面积 0 . 0 7 k m 的石冰川 3 8条 , 总覆盖面积为 4 8 . 5 k m , 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坡、 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 山 西段离交通线 5 k m 以外 的高海拔位置 。它们不会 影响交通线的建设和运行, 昆仑山北坡惊仙谷 的小 规模石冰川前缘大都分布在公路两侧 2 k m 以内的 地方, 可能影响交通 , 需监测。 2 滑坡 。本研究 区的滑坡大部与融冻作用有 关 , 可分为滑坡、 热融滑塌 。本次遥感调查共查明覆 盖 面积O . 0 1 k m 的滑坡 5 5 2 处 。 青藏公路、 铁路沿线滑坡分布广泛 , 除昆仑 山口 至楚玛尔河高平原未见滑坡外其余地段都有分布, 昆 仑山北坡只有少量的堆积滑坡, 分布较多的是风火山 以南至拉萨段 , 以羊八井地 区分布最多。本 区 7 O 9 / 6 的滑坡分布在唐古拉 山口以南的山地。大部分滑坡 发生在中生代红色盆地组成的山地及风化花岗岩中。 热融滑塌主要分布在高原面的低山丘陵区, 具 有厚层地下冰的缓坡地带。惊仙谷、 风火山、 可可西 里山地区为主要分布地段 。 青藏公路 、 铁路两侧滑坡分布情况相似 , 距线路 5 ~1 0 k m 的两侧 , 滑坡分布最多, 分别达到 9 1 处和 1 0 4 处 , 该距离对交通已无明显妨碍 。距线路两侧 l k m 以内的滑坡数量分别为 5 6处和 4 3 处 , 这些滑坡 可能对交通有影响 , 需进一步做工作 。 3 泥石流。本次调查的泥石流大部为沟谷型, 且与冰川、 冰雪融水相关, 故称为冰川沟谷型泥石流。 1 5 m分辨率 的 E TM 图像 的最小可解译泥石 流堆积为 0 . 0 3 8 k m , 本区的许多泥石流的流域面 积巨大 , 常常超出调查 区范围, 研究区内只能见到或 部分见到物源区与流通 区, 所以虽然尽图像范围解 译 了泥石流的形态结构 , 但只记录与工程关系最密 切 的堆积体的范围和位置。本次遥感调查共查明覆 盖面积为 0 . 0 3 8 ~1 5 . 7 9 k m。 的泥石流堆积体 1 2 0 条 , 其中有 4 3处的覆盖面积超过 1 k m , 占全部的 1 / 3以上。其余泥石流堆积的规模大部在 0 ~0 . 5 k me 。泥石流堆积体总覆盖面积达 1 4 7 . 3 9 k m , 占 调查区的 2 . 3 4 % 。 。 本区泥石 流主要分 布在青 藏线首段 和尾段 , 6 O 的数量和 8 O 面积 的泥石流堆积体都分布在 昆仑 山北坡 , 以高平原为主的中段只有很少的泥石 流分布 , 羊八井峡谷前后泥石流分布也较多。 青藏交通线直接在西大滩 泥石流堆积上通过 , 羊八井的泥石流也经常逼进公路, 所以对该两个地 区的泥石流应该加强监测和防治。 4 石海 。由寒冻风化作用形成的碎石、 岩块 , 经重力和其他营力作用的搬运或未经搬运而形成的 平缓碎块石场称为石海。 本次遥感调查共查明覆盖面积为 0 . 0 4 2 0 . 8 2 k m 的石海堆积体 l 1 0处 , 覆盖面积共 1 3 7 . 1 4 k m , 维普资讯 王活华/地学 前缘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2 0 0 7 , 1 4 f 6 约占调查 区的 2 . 2 ‰ , 主要分布昆仑山北坡 、 唐古拉 山口及其南北坡及念青唐古拉山, 其中大部分布在 唐古拉山脊海拔 5 0 0 0 m 以上的高程 。除西大滩以 外, 本区大部分石海分布在离交通线较远及海拔较 高的位置对交通线的影响不明显 。 5 石流。由寒冻风化作用形成的碎石 、 岩块 , 在重力或流水冻融的作用下搬运并堆积在山坡 、 山 沟, 形成流体状 , 称为石流 , 也称石河。 本区共解译 出0 . 0 4 9 k m 以上的石流 2 7处 , 覆盖面积共 1 4 . 1 9 k m , 约 占调查 区的 0 . 2 3 ‰。本 区石流主要分 布在距公路、 铁路两侧 5 k m 以外 的 位置 , 对交通线无明显影响。 6 沼泽 。指冻土区地面长期潮湿 , 生长喜湿喜 水植物 , 并有泥炭堆积的洼地。其成因在本 区主要 为河流边缘或浅水部分淤塞演变而成 ; 或是冻土区 和高山草甸区的洼地因地下水聚集逐渐形成 。也可 因湖泊淤积变浅发展而成 。 以 E TM 图像在调查区共解译 出0 . 0 2 k m。 以 上的沼泽 1 2 3 8处 , 覆盖面积共 2 2 4 2 . 3 4 k m。 , 约 占 调查 区的 3 5 . 6 ‰ 。 本区冻土沼泽主要分布在昆仑山 口以南的高原 面及唐古拉 山 口以南 , 离交通线 1 5 ~ 2 0 k m 的位 置, 但是也有个别地段线路穿过沼泽地。在本 区低 温环境下 , 沼泽地的平均温度 比干土低。沼泽化在 多年冻土区主要起冷却作用 , 即降低地温和减小季 节融化深度 。 2 . 2 移 动沙 丘 移动沙丘, 指地表细砾石和沙的大量堆积所形 成的沙丘、 沙垄、 沙坪等 。在 E T M 图像上呈现深浅 不同的棕黄色及月牙形、 丘状、 垄状、 条形、 平坦地等 形态 。 本研究 区共解译 了面积≥0 . 2 2 k m 的移动沙 丘 3 4 处 , 总覆盖面积为 5 5 8 . 1 6 k m , 约 占全调查 区 面积 的 8 . 8 6 ‰ 。 青藏线区域的移动沙丘绝大部分分布在格尔木 市以南 1 0 0 k m以内, 共计 4 2 3 . 0 6 k m , 占全调查 区 沙丘地的 7 6 。 就分布的地貌类 型及高程而言, 本区移动沙丘 大都分布在海拔 2 8 0 0 ~4 0 0 0 m 的昆仑山北坡山 前地带及 4 5 0 0 4 6 0 0 m 的高原面上河 、 湖岸边和 山地的凹坡等地 。 本区的移动沙丘主要有三个成因 湖积 、 冲洪积 3 7 沙 , 风积沙和人为活动触发的沙化 , 如人为破坏地表 的植被, 地表弃土弃渣堆 、 弃坑等在本区的干旱和强 烈的风融作用下也容易形成扬沙和移动沙丘。 对铁路 、 公路施_ [ 和运行而言 , 移动沙丘是随风 运移的灾害体 , 它会堵塞铁道 、 公路 , 埋盖_1 地 、 毁坏 建筑等, 所以交通沿线都应采取防沙挡沙的工程措施。 3 结语 受以南北向为主偏东的区域构造营力挤压, 导 致青藏线调查 区的构造延伸方 向以 E w 和 Nww 走向为主; 并跨越 三大地壳板块二个缝合带 和三个 板内结合带 , 构造极为复杂; 以隆起抬升为主的新构 造运动特别活跃强烈 , 断裂发育。 青藏线地形 以其不同的起伏特征及不同水系大 致可分为北 、 中、 南 3段 , 北段为以昆仑山北坡为主 的上行陡坡 ; 中段为平缓起伏的青南藏北高原面 , 唐 古拉 山口为长江与怒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段羊八岭 至拉萨为下行陡坡 。 本研究区多年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变化 , 据此 , 将青藏线的冻土分布由北向南划分为三 个大区, 即 昆仑山北坡季节冻土及岛状冻土区、 青 南一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及念青唐古拉岛状冻土及 季节冻土区。以寒冻风化一 重力作用为主形成 的冻 土现象如石冰川、 滑坡、 泥石流、 石海、 石流等及移动 沙丘为本区交通线面临的主要的大型地质灾害。 Re f e r e nc e s [1] Wa n g z H, L n J T,L i u Q, e t a 1.Re mo t e s e n s i n g f o r g e o l o g ic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v e s t i g a t io n i n r e g i o n a l o n g Qi n g 。Ga n Chu a m D i a n e n t e r i n g T i b e t[ M] . B e O i n g Ge o l o g i c a l P u b l i s h i n g Ho u s e ,2 0 0 4 i n Ch i n e s e . [2] C h e n g Y Q An i n t r o d u c t io n o n C h i n a R e g i o n a l Ge o l o g y [ M] . B e ij in g G e o l o g i c a l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 1 9 9 4 in C h i n e s e . [3 ] Z h o u Y W.C h i n e s e f r o z e n s o i l [ M] .B e i j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0 0 i n Ch i n e s e . 参考文献 [1 ] 王治华 ,吕杰堂 ,刘琼 ,等.青 、 甘 、 川、 滇藏公路 、 铁路沿线 地区地质环境遥感调查[ Ⅳ 【 1 .北京 地质 出版社 , 2 0 0 4 . [ 2]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E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4 . r 3 ] 周幼吾.中国冻 土r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 0 0 0 . 维普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