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_张鑫.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XX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_张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XX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_张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XX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_张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第9期西部探矿工程 * 收稿日期 2019-11-25 作者简介 张鑫 (1984-) , 男 (汉族) , 山西长治人, 工程师, 现从事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工作。 XX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 张鑫*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 不稳定斜坡是一种潜在地质灾害, 可发展为崩塌或滑坡灾害, 结合XX村搬迁工程周边不稳 定斜坡地质环境条件及分布特点, 对该工程可能遭受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定性分析, 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不稳定斜坡; 危险性分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16202009-0039-03 1概述 1.1任务来源 XX 村位于 XX 县城东北部 60km 处, 全村共 171 户, 总人口496人,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 贫困人 口241人。村内居住房屋质量较差, 多为危房, 严重影 响村民人身安全, 同时村内出入道路为土路, 雨天泥泞 不堪, 交通不便, 严重影响村民上学、 就医、 出行等。为 了使XX村贫困户更便利的享受到医疗、 卫生、 教育, 享 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增强其幸福感, 让其在新的居 住地实现脱贫致富, XX村依托晋政办发 【2016】 83文件 及平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 【2016】 16号、【2018】 5号文件 精神, 积极推进移民小区建设, 以此来改善村民生产生 活条件。本次搬迁共涉及到42户, 127人, 新址位于 XX村南部, 紧邻村村通道路, 交通便利。 1.2工程概况 XX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位于该村南侧, 建设内容 主要为1~2层居民住宅房、 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厕所 等配套设施, 最高建筑高度约8m, 居民住宅房呈东西 向布置, 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 基础形式为条形 基础。工程建设整平挖方时在场地南侧、 西侧形成高 度约4.57~13.83m的不稳定斜坡。 2不稳定斜坡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可知, 建设场地不稳定斜坡呈 “L” 型 分布, 南侧不稳定斜坡 (XP1) 走向约为 315, 坡高约 7.31~13.83m, 坡宽约46m, 坡度近80, 坡脚为活动广 场, 坡体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夹卵砾石, 底部见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石灰岩, 产状245∠4。西侧不稳定 斜坡XP2走向约为31, 坡高约4.57~13.83m, 坡宽约 190m, 坡度近80, 距建筑房屋约3~5m, 坡体上部岩性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夹卵砾石, 厚约3.57~11.83m, 坡体下部岩性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石灰岩, 产状245 ∠4, 厚约1~5m。目前两处不稳定斜坡均未进行任何 支护措施, 坡体有掉块现象, 稳定性差, 现状条件下未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质环境条件 3.1地质构造 建设场地位于山西断隆东南缘、 太行断拱南段中 轴偏西部位, 总体看为一向西缓倾的单斜, 倾角一般小 于10, 由东往西地层时代由老到新展布, 附近无全新 世活动断裂,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为0.10g。 3.2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地貌类型为溶蚀侵蚀低山区, 微地貌为 山间沟谷地带, 总体地势呈西高东低, 场地地形标高 782.67~810.05m, 最大高差为27.38m, 最高点位于评 估区西南侧, 最低点位于拟建场地东南侧。 3.3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 据调查可知, 建设场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 统Q3粉土及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石灰岩。 (1) 粉土、 卵砾石类多层土体 (Q3) 。出露于建设场 地南侧、 西侧斜坡上, 岩性为黄褐色粉土, 冲洪积成因, 稍湿, 呈稍密中密状态, 孔隙较发育, 可见白色钙质 条纹, 具垂直节理, 夹有卵砾石, 卵砾石成分为浅灰、 灰 色石灰岩, 呈次圆状, 级配较好。摇震反应中等, 无光 39 ChaoXing 2020年第9期西部探矿工程 泽反应, 干强度低, 韧性低, 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出露 厚度约2~6m。 (2)坚硬中厚薄层状碳酸盐岩类 (∈3g) 。覆盖于 建设场地, 岩性为灰色中薄层泥晶灰岩、 薄层云斑状灰 岩、 含云斑状鲕粒灰岩夹中厚层碎屑灰岩竹叶状灰 岩、 鲕粒灰岩、 白云岩, 为水平层理, 局部可见槽模、 层 面发育波痕等沉积构造。岩体较完整, 质量基本等级 Ⅲ-Ⅱ级。该层出露厚度约2~5m。 3.4水文地质条件 (1) 含水层分布及赋水性。建设场地水文地质单 元属漳河流域, 按含水介质岩性、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 动力特征的不同, 建设场地地下水含水岩组可划分为 两种类型, 即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类 裂隙岩溶水组。 (2) 地下水类型及动态特征。 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出露于建设场 地南侧、 西侧斜坡上, 由松散沉积物粉土、 卵砾石等组 成, 基本不含水,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其主要补给来 源, 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 ②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组 覆盖于建设场地, 岩 性为灰色中薄层泥晶灰岩、 薄层云斑状灰岩、 含云斑状 鲕粒灰岩夹中厚层碌屑灰岩竹叶状灰岩、 鲕粒灰岩、 白云岩, 属深埋藏型, 富水性较强, 但存在差异性, 水质 较好。 (3) 地下水开采与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 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组 该类含水层中地下 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 地形起伏较小, 径流方向与地形起伏方向基本一致, 受 地形起伏的控制, 一般径流距离较近。排泄方式主要 为向低处冲沟河谷水平径流。 ②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 基岩裸露区大气降水的补给, 在合适的地段也可接受 上覆含水层通过构造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 为主。 3.5人类工程活动 建设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固体矿产 资源, 无采矿工程活动分布, 附近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以 道路及房屋建设为主。 4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分析 根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中3.2.3边坡影响 范围公式 L H tanθ 式中 L边坡坡顶塌滑区外源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 影距离, m; H边坡高度, m; θ坡顶无荷载时边坡的破裂角,() ; 对直立土 质边坡可取45φ/2, 对斜面土质边坡, 可取 (βφ) /2, 其中β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φ为土体的内摩擦角。 此斜坡按斜面土质边坡计算, 其中 “β” 取80, “φ” 取23, 则XP1、 XP2边坡最大影响范围均为11m。 场地南侧因山体开挖形成的XP1斜坡坡体较破 碎, 夹少量卵砾石, 且未进行任何支护措施, 斜坡处于 欠稳定状态。活动广场紧邻该斜坡, 处于斜坡影响范 围之内, 故建设工程运营后遭受已存在XP1不稳定斜 坡发生滑坡或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场地西侧 因山体开挖形成的XP2斜坡坡体破碎, 夹卵砾石及粘 土, 同样未进行任何支护措施, 斜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新建房屋距该斜坡3~5m, 处于斜坡影响范围之内, 故 建设工程运营后遭受已存在XP2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坡 或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预测未来在地震、 降 水等自然因素及坡顶加载、 开挖扰动人为因素的影响 下, 边坡的土体结构易发生破坏而引发崩塌、 滑坡地质 灾害, 威胁坡下活动广场、 人员及新建建筑, 受威胁人 数约46人, 可能直接经济损失约320万元, 其危害程度 中等。预测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XP1、 XP2 不稳定斜坡引发崩塌、 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发 育程度中等、 危害程度中等、 危险性中等。 5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1工程措施 (1) 施工单位应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规范 设计合理挡土墙, 同时需要在斜坡周边修建截排水沟 进行防护。 (2) 施工单位在场地浆砌石挡墙支护施工时, 要加 强坡体变形监测, 发现变形、 出现裂缝时, 尤其变形突 变或急剧增大, 要及时撤离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 及时 采取应急措施。 5.2合理规范工程活动, 杜绝或减轻诱发地质灾害的 人为因素 对工程开挖形成的边坡, 建设中应注意加强监测, 确保施工安全, 并注意合理控制边坡坡度和高度, 并对 边坡采取适当和及时的支护措施。 5.3地质灾害 (隐患) 监测预警措施 要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下转第45页) 40 ChaoXing 2020年第9期西部探矿工程 强区内; 研究区西北一带未发生过岩溶塌陷地质灾害, 该处岩溶微弱发育不发育。 5结论 (1) 根据本次对研究区内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富水 性、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和地球物理勘探三方面的研究 分析得知, 区内岩溶主要发育在新元古界蓬莱群香夼 组灰岩中, 而其中香夼组二段岩溶较为发育。 (2) 在香夼组二段地层中, 浅层岩溶主要发育在沿 地下水主径流带与断层附近, 其中泗水村西南南桥 村中桥村东北一带岩溶最为发育。 (3) 本次虽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中桥地区浅层岩溶 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 但是仍具有局限性, 当采用不同 分割方法或评价方法进行时, 会出现部分偏差。同时, 本次所得出的结论为基于研究区目前地质环境条件状 态下的结论, 当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 各评 价因子及其权重会随之发生改变, 最终评价结果也会 产生变动。 参考文献 [1]刘传正.我国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的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 防治学报,1997,8111-17. [2]杜正民,吴光明,洪亮.潜蚀作用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实 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34389-92. [3]宋明春,焦秀美,宋英昕,等.鲁西隐伏含铁岩系前寒武纪 济宁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354543-551. [4]邱连贵,任凤楼,曹忠祥,等.胶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对 大地构造的制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321117-123. [5]江思义,石覃剑,袁范洋,等.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岩溶发育特征 与分布规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302110- 117. [6]官善友,蒙核量,周淼.武汉市岩溶分布与发育规律[J].城市勘 测,20084145-149. [7]孙佑光,崔煜烽.山东烟台市栖霞中桥岩溶塌陷机理及防治 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95-7. [8]张晓斌.福建省大田县桃源镇前厝村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 成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29415-20. [9]张治伟,朱章雄.中国南方不同岩溶类型区土地利用的问题 与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264-68. [10]别发礼,朱蒙蒙,何云飞.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溶洞探测 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3672-73. (上接第40页) 体制, 加强地质灾害 (隐患) 监测, 尤其是雨季, 要加强 对评估区潜在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 依据相关规范建 立监测点, 并设立相关安全警示标志。对住户做好地 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 并制定应急预案, 确保安 全。 6结语 文中提到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在工程建 设与生产过程中应充分重视, 尽快完成相关的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从而确保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 如若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须另选场 地。 45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