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29-257-2019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DB∕T 29-257-2019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DB∕T 29-257-2019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DB∕T 29-257-2019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DB∕T 29-257-2019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DB∕T 29-257-2019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snow sports venue DB/T 29-257-2019 京津冀统一备案号J14496-2019 2018-12-22 发布 2019-01-01 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snow sports venue DB/T29-257-2018 J14496-2018 主编单位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9 年 1 月 1 日 2018 天 津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建办[2018]91 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推进雪上运动场馆高质量建 设。同时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技术保障。由北京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天 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组织, 由清华大学等单位编制完成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经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等相关委共同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 准,编号为 DB/T29-257-2018,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为贯彻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本标准作为京津 冀工程建设协同发展标准,在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且分别组织实 施。 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及时反馈给清华 大学。 本标准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本标准由清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 年 12 月 22 日 前 言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 大精神, 坚持新发展理念, 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 冬残奥会为契机, 促进我市雪上运动场馆高质量建设,推动天津市冰雪运动普及发 展,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 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牵头, 会同北京市住房 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河北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单位完成。 本标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准, 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 则,由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生态环境;5.资源节约;6.健康与人文;7.管理与创新。 本标准在天津市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由 清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 请寄送至清华大学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邮编 100084; 电话 010-82819000-8856)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北控京奥公司 密苑(张家口)旅游胜地有限公司 张家口兴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波荣 曾 捷 刘 鹏 曾 宇 杨永强 李晋秋 谢琳娜 张铭琦 张增杰 王陈栋 肖 伟 胡 倩 黄 丹 王芳芳 余 娟 俞 珊 赵士永 康 熙 刘士龙 李旭东 刘小芳 闫静静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郝 军 鞠鹏艳 焦 舰 张津奕 刘 强 肖文静 孙 蕾 祝 捷 朱颖秋 本标准主要编审人员曹跃进 周楠森 刘 江 尹树国 郭文军 叶 嘉 韩 迪 王 涛 刘浩冬 刘新平 徐东林 李永华 明登历 顾 彬 杨庆林 方 斌 张 斌 师 生 陈 志 公维卿 陈一唱 石 峰 乔 渊 何陆翼 高喜超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4 3.1 一般规定 .......................................................................................... 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5 4 生态环境 .................................................................................... 6 4.1 控制项 .............................................................................................. 6 4.2 评分项 .............................................................................................. 6 5 资源节约 .................................................................................. 11 5.1 控制项 ............................................................................................ 11 5.2 评分项 ............................................................................................ 11 6 健康与人文 .............................................................................. 16 6.1 控制项 ............................................................................................ 16 6.2 评分项 ............................................................................................ 16 7 管理与创新 .............................................................................. 22 7.1 管理 ................................................................................................ 22 7.2 创新 ................................................................................................ 23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5 引用标准名录 ................................................................................ 26 条文说明 ........................................................................................ 2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4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 4 3.2 Assessment and Rating ...................................................................... 5 4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6 4.1 Prerequisite Item ................................................................................ 6 4.2 Scoring Items ..................................................................................... 6 5 Resource Saving ....................................................................... 11 5.1 Prerequisite Item .............................................................................. 11 5.2 Scoring Items ................................................................................... 11 6 Health and Humanity ................................................................ 16 6.1 Prerequisite Item ............................................................................. 16 6.2 Scoring Items .................................................................................. 16 7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 .................................................. 22 7.1 Management.................................................................................... 22 7.2 Innovation ....................................................................................... 2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25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7 1 1 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和相关技术经济政策, 节约资 源, 保护环境, 推进雪上运动场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雪上运动场馆绿色设计、施 工与运行的评价。 1.0.3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当地的 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场馆全寿命期内的 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健康与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 合国家及当地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雪上运动场馆 snow sports venue 人们进行与滑雪有关的训练、 竞赛、 健身、 娱乐等活动的场所, 包括滑雪道及其永久或临时的配套建筑和设施。 2.0.2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green snow sports venue 在其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 供适用、高效、健康的雪上运动空间及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性能雪上运动场馆。 2.0.3 滑雪道 skiing trail 开展滑雪活动的专门区域,一般是条带状。分为初级滑雪道、 中级滑雪道、高级滑雪道及越野滑雪道等。 2.0.4 生态保护红线 ecological redline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 必须强制性严格保 护的区域, 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通常包括 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 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 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2.0.5 绿色电力 green electricity 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电网输送至电力用户。 2.0.6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 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 3 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2.0.7 智慧工地 intelligent site 以施工现场人员、机械设备、物料、组织设计、作业环境等关 键要素为核心,综合运用 BIM、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 计算、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持建造过程可感知、可预测、可科学 决策,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实现数字 化、精细化、绿色化、智慧化生产和管理的施工环境。 4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开发建设、管理、安全保障等应满足中 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的要求。作为赛事场馆,承接国际赛事时应 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相应的赛事要求提供滑雪道、 场地和配套设施。 3.1.2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的评价应以完整的雪上运动场馆用地范 围为评价对象,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可基于场馆所在区 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3.1.3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 价应在场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 运行评价应在场馆通 过竣工验收并完成试运行后进行。 3.1.4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 星级 4 个等级。 3.1.5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项目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 合 理确定项目规模,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 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 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1.6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 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核查。 5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资源节约、 健 康与人文 3 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针对管 理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 结果为分值。 评价指标体系 3 类指标的总分分别为 100 分、 150 分、 100 分。3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Q2、Q3按参评项目该类指 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项目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该类指标的总分计算。 3.2.3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应按控制项满足情况和总得分情况 确定等级。 3.2.4 评价指标体系 3 类指标及加分项的评分项总分值应符合表 3.2.4 的规定。 表 3.2.4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各类评价指标评分项总分值 评价指标 生态环境 资源节约 健康与人文 管理与创新 Q Q1 Q2 Q3 QA 评价总分值 100 150 100 50 3.2.5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总得分 Q 应按式 3.2.5 进行计算。 QQ1Q2Q3QA (3.2.5) 3.2.6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 且生态 环境、健康与人文 2 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 40 分,资源节 约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小于 60 分,可认定为基本级。对于设计 评价,当评价总得分分别达到 200 分、240 分、280 分时,绿色雪 上运动场馆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对于运行评价, 当评价总得分分别达到 220 分、260 分、300 分时,绿色雪上运动 场馆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6 4 生态环境 4.1 控制项 4.1.1 场址环境安全可靠,应避开可能产生泥石流、 滑坡等自然灾 害,以及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的场址。 4.1.2 场馆选址、规划与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要求,且不得 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应合理控制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应避开自然 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 湿地公园等区域。 4.1.3 场馆布局应合理,整体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1.4 场馆建设前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 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和 洪水影响评价等文件。 4.1.5 竞赛场馆的规划设计除应满足赛事要求外, 还应兼顾赛后使 用功能。 4.1.6 场馆的施工应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职监理。 4.2 评分项 Ⅰ 生态保护 4.2.1 结合地形地貌, 实施土石方减量化措施, 回收利用表土资源, 7 评价总分值为 7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制定土石方减量化和综合利用方案,得 2 分; 2 土石方平衡调配,在赛区内调配利用得 2 分;在场馆范围 内全部利用,得 3 分; 3 合理利用表土资源,受扰动土地具备剥离条件的表土全部 剥离和利用,得 2 分。 4.2.2 非城市建成区场馆建设前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和 潜在影响评估,评价分值为 2 分。 4.2.3 非城市建成区场馆制定并实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措 施,评价总分值为 5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得 2 分; 2 就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得 3 分。 4.2.4 根据海拔和保护物种分布特点, 实施野生植物保护措施, 评 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设置野生植物保护小区, 制定野生植物保护方案, 得 2 分; 2 实施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且移植后成活率不低于 75,得 3 分;实施就地保护,得 4 分。 4.2.5 开展场地生态恢复,修复被占用场地的生态环境, 评价总分 值为 7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场馆建设占用林地的,按照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的原 则,制定生态补偿方案,得 3 分; 2 场馆周边山体切削坡面采用生态护坡措施,得 4 分。 4.2.6 滑雪道实施季节性植被恢复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评价分值 为 3 分。 4.2.7 场馆绿化采用乡土植物或当地成功引种驯化的植物物种, 评 价总分值为 4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配套建筑周边所用植物采用乡土物种或当地成功引种驯化 的植物物种,比例不低于 50,得 1 分;比例不低于 80,得 2 8 分; 2 滑雪道周边所选用的植物采用乡土物种或当地成功引种驯化 的植物物种,比例不低于60,得1 分;比例达到100,得2 分。 4.2.8 实施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总 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施工道路、 施工场地布设等施工活动避让林地、 高山草甸、 自然水体、湿地等重点保护对象,得 3 分; 2 制定并实施施工期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得 3 分。 Ⅱ 环境保护 4.2.9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 评价总分值为 8 分,并按下列规 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场馆及配套设施产生污水做到全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得 5 分; 2 可能存在泄漏隐患的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渗漏、防腐蚀、 防冻裂措施,得 3 分。 4.2.10 对场馆各类废气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 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评价总分值为 7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排放油烟的餐饮设施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达标排放,得 2 分; 2 大型永久餐饮服务单位安装净化设施在线监控系统, 得 2 分; 3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密闭收集并处理, 达标排放, 得 2 分; 4 生活垃圾等废物储存处理设施设置恶臭气体密闭收集处理 装置,达标排放,得 1 分。 4.2.11 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场馆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场界噪声 9 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 的要求,评价总分 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合理布设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固定声源,得 2 分; 2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施,降低声源排放强度,得 2 分; 3 选用隔、吸、消等声学技术,确保声源稳定达标排放,得 2 分。 4.2.12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固体废物管理, 评价总分值为 8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在场馆内部及周边配套合理设计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及设 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 100,得 3 分; 2 固体废物贮存设施有防渗措施,防止存储过程渗漏造成土 壤及地下水污染,得 2 分; 3 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污泥等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和有效处置,得 3 分。 4.2.13 实施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8 分,并按 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施工现场车辆及机械符合当地排放要求,并按要求进行设 备维护、保养,得 2 分; 2 采取洒水、覆盖、遮挡等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场界颗粒物 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得 2 分; 3 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得 2 分; 4 按要求安装、使用和管理远程视频监控及扬尘在线监测设 备,并接入政府管理部门的监控平台统一管理,得 2 分。 4.2.14 实施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 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施工营地避开河道、溪流等地表水体,防止堵塞河流或污 染地表水体,得 1 分; 2 工程污水及养护用水进行回用, 回用率达到 80, 得 2 分; 10 回用率达到 100,得 3 分; 3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得 2 分。 4.2.15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原则,实施施工期固体废弃 物管理,提高现场余料、废料及土石方回收利用率,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现场产生的废弃物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 得 2 分; 2 碎石和土石方等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得 2 分; 3 现场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存放场地有地面硬化、防雨、防流 失、防渗漏、防飞扬等设施,设有消防等应急安全防范措施及醒目 标识,并由专职人员看管,得 2 分。 4.2.16 施工期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 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的规定,评价分值为 3 分。 4.2.17 施工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 5 分,并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夜间焊接作业时,采取有效挡光措施,得 3 分; 2 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得 2 分。 4.2.18 场馆运行阶段编制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且有效实施,评价分 值为 3 分。 11 5 资源节约 5.1 控制项 5.1.1 应结合当地的资源政策情况,对场地的能源、水资源、材料 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制定适宜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5.1.2 场馆建筑设计应符合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5.1.3 场馆区域内的能耗、水耗应采取分类、分项计量措施。 5.1.4 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规定的现行值以及体育场馆照明设 计及检测标准JGJ153 规定的限值。 5.1.5 用能设备应满足相关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能效限定值的 要求,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5.1.6 人工造雪用水不得采用地下水。 5.1.7 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5.2 评分项 Ⅰ 节能与能源利用 5.2.1 合理优化滑雪道的位置和朝向, 降低滑雪道因阳光直射、 空 气对流带来的不利影响,评价分值为 6 分。 12 5.2.2 场馆设计及运行雪务管理采用节能的人工造雪方式, 评价总 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雪务管理充分考虑降低人工造雪能耗,得 2 分; 2 合理使用破冰造雪、跨季节储雪等造雪措施,得 2 分; 3 运营过程中人工造雪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得 2 分。 5.2.3 场馆配套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当地现行相关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评价总分值为 8 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比 当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值降低 5,得 2 分;在此基础上每 下降 5,再加 2 分。 5.2.4 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泵机组和燃气锅炉的能效指标高于当地 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表 5.2.4 的规 则评分。 表 5.2.4 热泵机组和燃气锅炉能效指标要求 机组类型 能效指标 提高幅度 提高幅度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 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能效比(EER) 提高 6 提高 1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综合性能系数 (IPLV(C) ) 提高 8 提高 16 燃气锅炉 热效率 提高 2 个百分点 提高 4 个百分点 得分 3 6 5.2.5 各类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GB50034 规定的目标值以及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 检测标准JGJ153 规定限值的 90,并采取节能控制措施,评价 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主要功能房间照明功率密度满足要求,得 2 分; 2 其他区域照明功率密度满足要求,得 2 分; 3 采取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措施,得 2 分。 5.2.6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评价总分值为 8 分,并按下列规 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三相配电变压器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 13 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 的 2 级能效要求,得 2 分;达到 1 级能效要求,得 4 分; 2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 准的能效等级 2 级或节能评价值要求,得 4 分。 5.2.7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用能要求, 合理高效利用场地太 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并按表 5.2.7 的规则评分。 表 5.2.7 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 可再生能源利用类型和指标 得分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 用热水比例 RhW 20≤RhW40 6 40≤RhW60 8 RhW≥60 10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供暖 用热量比例 Rh 20≤Rh40 6 40≤Rh60 8 Rh≥60 10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非工 艺电量比例 Re 2≤Re3 6 3≤Re4 8 Re≥4 10 Ⅱ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2.8 人工造雪系统采用节水技术, 运行时采取节水管理措施, 评 价总分值为 15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单位滑雪道造雪用水量不高于式(5.2.8)的计算值要求, 得 12 分; q0.44(b-0.3)/ (5.2.8) 式中 q单位滑雪道造雪用水量(m3/m2a) b滑雪道压实厚度(m) 滑雪道压实密度(kg/m3) ,一般为 430 kg/m3~590kg/m3 水的密度(kg/m3) ,按 1000kg/m3计算 2 滑雪道以外区域, 人工造雪面积不大于雪道总面积的 10, 14 得 3 分。 5.2.9 因地制宜制定融雪水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评价总分值为 8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设置融雪水和雨水收集设施,得 5 分; 2 蓄水池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得 3 分。 5.2.10 合理使用再生水、雨水、融雪水等非传统水源做为人工造 雪用水,评价总分值为 12 分。用于人工造雪的非传统水源用水量 占造雪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 15,得 8 分;不低于 30,得 12 分。 5.2.11 合理使用再生水、雨水、融雪水等非传统水源作为冲厕用 水,评价总分值为 6 分。用于冲厕的非传统水源用水量占冲厕总用 水量的比例不低于 50,得 4 分;不低于 80,得 6 分。 5.2.12 调蓄水池、塘坝等蓄水设施采用埋地、覆盖等降低水面蒸 发的遮蔽措施,评价分值为 8 分。 5.2.13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评价总分值为 7 分。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 2 级,得 3 分;达到 1 级,得 7 分。 5.2.14 绿地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评价分值为 4 分。 Ⅲ材料资源利用 5.2.15 在不破坏山体生态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交通条件、运输成 本等因素,合理选用山体原有的材料,评价分值为 8 分。 5.2.16 场馆配套建筑采用可循环利用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式,评 价总分值为 16 分。采用面积比例达到 50,得 12 分;达到 80, 得 16 分。 5.2.17 采用可再循环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评价总分值为 8 分, 15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可再循环材料造价比例达到 10,得 4 分;达到 15,得 6 分; 2 可再利用材料占同类建材的用量比例不小于 25, 得 2 分。 5.2.18 合理应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 8 分。绿色建材用量占 同类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50,得 4 分;达到 60,得 6 分;达到 70,得 8 分。 16 6 健康与人文 6.1 控制项 6.1.1 在场馆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件中 应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6.1.2 场馆建设和运营应有利于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促进当地体育 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 6.1.3 场馆声学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 统设计规范GB/T28049 和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JGJ/T131 的相关要求。 6.1.4 场馆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 求GB22185 的相关要求。 6.2 评分项 I 经济社会影响 6.2.1 场馆建设和运营可提供当地就业机会,评价总分值为 4 分。 提供给当地群众的就业岗位不少于 30,得 2 分;不少于 50, 得 4 分。 6.2.2 有效发挥场馆的公益性并服务社会,评价总分值为 4 分,并 17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在场馆内开设冰雪运动课程,其中免费的课程不少于每周 10 人次,得 2 分; 2 场馆定期免费向学生及周边群众开放,且开放时长每周不 小于 10 小时,得 2 分。 6.2.3 场地与公共交通有便捷联系, 场站设置和交通组织合理, 评 价总分值为 8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合理设置停车场、缆车站点,得 2 分; 2 场地道路交通采用潮汐车道组织方式,得 2 分; 3 场地内采取人车分流措施,得 2 分; 4 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或预留清洁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少于 停车位的 18,得 2 分。 Ⅱ 健康舒适 6.2.4 结合地形地貌, 合理布置人员室外活动空间, 设置必要的防 风措施,评价分值为 4 分。 6.2.5 室外观众区有御寒措施, 评价总分值为 4 分, 并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看台、转播台等空间设有挡风措施,得 2 分; 2 室外观众区设有临时取暖空间,或提供可主动加热的御寒 产品,得 2 分。 6.2.6 对贵宾休息室、 扩声控制室、 评论员室和扩声播音室等有声 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合理进行声学处理,其 500Hz-1000Hz 混响时间 和房间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 规程JGJ/T131 的有关要求,评价分值为 4 分。 6.2.7 选用高效的照明灯具,并根据室内、室外场所的使用需求, 18 设置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评价总分值为 6 分,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 评分并累计 1 在滑雪道沿途合理设置照明设施(如坡度死角照明、灯杆 位置和间距等) ,采用控制色温、光线范围和上射光通等措施,防 止眩光,保证安全,夜场滑雪道灯光的平均照度不低于 80lx,最暗 处不低于 50lx,得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