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3.080.01 C 01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21762019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规范 Specification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eople under compulsory iso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2019 - 01 - 15 发布 2019 - 02 - 15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2176-2019 I 目 次 前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5 管理要求 .................................................................. 2 5.1 组织要求 .............................................................. 2 5.2 人员要求 .............................................................. 2 5.3 场地要求 .............................................................. 3 5.4 设备要求 .............................................................. 3 5.5 其他要求 .............................................................. 3 6 生理脱毒期体能康复训练 .................................................... 3 6.1 训练目标 .............................................................. 3 6.2 训练要求 .............................................................. 4 6.3 实施流程 .............................................................. 4 7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 .................................................... 4 7.1 训练目标 .............................................................. 4 7.2 训练要求 .............................................................. 4 7.3 实施流程 .............................................................. 5 8 康复巩固期体能康复训练 .................................................... 5 8.1 训练目标 .............................................................. 5 8.2 训练要求 .............................................................. 5 8.3 实施流程 .............................................................. 6 9 回归指导期体能康复训练 .................................................... 7 9.1 训练目标 .............................................................. 7 9.2 训练要求 .............................................................. 7 10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 ................................................. 7 10.1 训练目标 ............................................................. 7 10.2 训练要求 ............................................................. 7 10.3 实施流程 ............................................................. 8 11 体质测评 ................................................................. 8 DB33/T 2176-2019 II 11.1 测评目标 ............................................................. 8 11.2 测评要求 ............................................................. 8 11.3 实施流程 ............................................................. 8 11.4 实施时间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体质测评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有氧运动训练目标心率参考 ................................ 2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 ...................................... 21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抗阻力量训练强度说明 ................................... 22 参考文献.................................................................... 23 DB33/T 2176-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司法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浙江省戒毒协会、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玉海、姚永清、安平、薛亮、吕燕、王琼、赵金绍、孟勇。 DB33/T 2176-2019 1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管理要求、 生理脱毒期体能 康复训练、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 康复巩固期体能康复训练、 回归指导期体能康复训练、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和体质测评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订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311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drug addicts under compulsory isolation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被采取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 3.2 病残戒毒人员 disabled drug addicts 患有艾滋病、心脏病、尿毒症、传染病等严重疾病和吞食异物自伤自残的,被采取强制 隔离戒毒措施的吸毒成瘾严重人员。 3.3 体能康复训练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采取科学训练手段, 借助一定的康复器械, 兼顾相应的营养措施, 使戒毒人员身体机能、 体能和脑功能得以恢复和改善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式。 3.4 体能康复训练师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er 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具有一定资质的从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工作的人员。 3.5 生理脱毒期 physiological detoxification period 对戒毒人员实施病房式管理, 采取医疗措施开展急性生理脱毒治疗和健康状况检查的阶 段。 3.6 教育适应期 adaptation period of education 对戒毒人员实施军营式管理,开展行动养成训练、团队意识培养、病症评估治疗、健康 知识宣教和身心状态调整的阶段。 3.7 康复巩固期 rehabilitation and consolidation period 对戒毒人员实施校园式管理,帮助其重构心理健康、增强体质体能、掌握劳动技能、促 DB33/T 2176-2019 2 进身心康复的阶段。 3.8 回归指导期 community connection period 对戒毒人员实施社区式管理,采取社会化矫治,帮助其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的阶段。 4 基本原则 4.1 科学指导 体能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科学指导。完整的训练计划应包含三个部分热身、 核心训练、放松整理。其中核心训练内容应包含训练频率、训练强度、训练持续时间以及运 动类型。 注训练频率(Frequency)、训练强度(Intensity)、训练持续时间(Time)以及运动类型(Type) 简称FITT。 4.2 循序渐进 进行体能康复训练时, 运动强度、 持续时间应根据每个戒毒人员的康复阶段、 体能水平、 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改善逐步增加。 4.3 过程监管 依据制定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案, 以心率监测、 主观疲劳感觉问卷或身体表现衡量运动强 度。结合运动时间,综合监管戒毒人员的运动训练量。 4.4 分类实施 运动训练方案、运动处方针对每一个戒毒人员的年龄、体质水平、成瘾状况和健康状况 等个体特征制定。 对患有高血压、 骨质疏松症以及肥胖症等疾病的戒毒人员制定特殊的运动 方案。 4.5 安全防护 在制定体能康复训练计划、 选择体能康复训练项目和组织体能康复训练时, 应注重安全, 避免身体损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开展运动安全教育。 5 管理要求 5.1 组织要求 5.1.1 体能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体能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安排,指导检查体能康复训练工 作的开展,并按照附录 A 的要求对戒毒人员开展体质测评,根据体质测评制定运动处方,开 展体能康复、训练、诊断评估。 5.1.2 各期大(中)队负责实施各自管辖的戒毒人员体能康复工作。 5.1.3 戒毒医疗中心负责病残戒毒人员的甄别和鉴定。 5.2 人员要求 5.2.1 配备满足体能康复工作需要的体质测评员、体能康复训练师和医务人员等。 DB33/T 2176-2019 3 5.2.2 体质测评员应获得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证书或相关健身指导和体能训练资格证书, 并接受过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熟悉体质测评的流程和要求。 5.2.3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具有长期健身指导的经验,并应持体育部门颁发的专业健身指导 证书。每个运动康复区域应至少有一名体能康复训练师负责。 5.2.4 医务人员应具有医师资格证,可开展医务监督等工作。 5.2.5 其他相关人员应定期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5.3 场地要求 5.3.1 应建立专门的康复训练场地和场馆,并按照生理脱毒期、教育适应期、康复巩固期 和回归指导期设置体能康复区域,室内场地设置体质测评区域。 注康复训练场地和场馆主要包括室外田径场、多功能训练馆、乒乓球馆(室)、篮球场、排球场和 羽毛球场等。 5.3.2 场馆开放条件与技术应符合 GB/T 34311 的规定。 5.4 设备要求 5.4.1 仪器设备应满足测评与训练要求, 测试设备应达到计量要求, 所有设备应定期校验。 5.4.2 仪器设备配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仪器配置表 仪器设备 配置要求 体能康复设施设 备 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动感单车、划船器、椭圆机、综合力量训练 器械等 必配 体能康复小器材平衡盘、六角球、弹力带、壶铃、瑞士球等 选配 体质测评仪器 检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 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间、俯卧撑和1分钟仰卧起坐等仪器 必配 人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检测仪、心肺功能测试仪、血管机能检测 仪、可穿戴式设备等 选配 5.4.3 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应配备篮球、(气)排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 毽球和跳绳等。 5.4.4 使用设备应填写记录单。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设备和健身场地使用 正常。 5.5 其他要求 5.5.1 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并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5.2 应针对较大强度、较大运动负荷的运动项目安排体能康复训练师进行专人指导。 5.5.3 应建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资料库,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6 生理脱毒期体能康复训练 6.1 训练目标 戒毒人员通过体能康复训练平稳度过生理脱毒期, 逐步恢复身体机能, 并培养良好的运 动习惯。 DB33/T 2176-2019 4 6.2 训练要求 6.2.1 应以“轻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开展体能消耗较少、运动强度较低的体能康复训 练。 6.2.2 生理脱毒期体能康复训练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生理脱毒期体能康复训练要求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有氧训练(快走、慢跑等) 30~45最大心率或10~12主 观疲劳感觉 7次/周 增加运动强度前 应先将运动时间 从10分钟开始增 加到20~50分钟 伸展练习(健脑通脉操、健 脑手指操和广播体操等) / 力量训练(俯卧撑、仰卧起 坐和深蹲等) 每一项目练习2~4组,每组重复 8~12次,组间休息2~3分钟 注1 过度疲劳的戒毒人员应该从低强度和间歇运动开始; 2 有氧训练目标心率参见附录B,主观疲劳感觉参见附录C。 6.3 实施流程 6.3.1 生理脱毒期体能康复前应通过医疗体检、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戒毒人员身体状况等 基本信息,建立个人体能康复档案,并依据体能康复档案对戒毒人员进行分组。 6.3.2 应以医疗体检和心理检测等结果为基础,依据FITT原则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6.3.3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教导戒毒人员学习相应运动技能。 6.3.4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按照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组织戒毒人员进行体能康复训练,并严 格按照方案对戒毒人员的动作规范和运动量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 7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 7.1 训练目标 戒毒人员通过体能康复训练恢复体能,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培养团队意识,养成良好生 活习惯,调整身心状态。 7.2 训练要求 7.2.1 应以“适应性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开展体能消耗较少、运动强度中等的体能康 复训练。 7.2.2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要求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有氧训练(快走、慢跑) 30~45最大心率或10~12主 观疲劳感觉 7次/周 20~50分钟/次 伸 展 练 习 戒毒康复处方操、队 列训练等 30~45最大心率或10~12主 观疲劳感觉 DB33/T 2176-2019 5 表 3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要求(续)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伸 展 练 习 传统健身项目 通过标准的完成套路动作达到 预定强度 7次/周 20~50分钟/次 力量训练(俯卧撑、仰卧起 坐和深蹲等) 每一项目练习2~4组,每组重复 8~12次,组间休息2~3分钟 注过度疲劳的戒毒人员应从低强度和间歇运动开始。 7.3 实施流程 7.3.1 应在教育适应期初期对每一名戒毒人员组织开展体质测评,并以教育适应期的体质 测评、医疗体检和心理检测结果为基础,依据FITT原则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7.3.2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组织戒毒人员开展戒毒康复处方操、队列训练、传统健身项目等 训练,建议进行脑功能恢复训练等运动技能的集中学习和训练。 7.3.3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按照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组织戒毒人员进行体能康复训练,并严 格按照方案对戒毒人员的动作规范和运动量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 7.3.4 体质测评结果应录入戒毒人员个人体能康复档案,并作为诊断评估的依据,为进入 康复巩固期做准备。 8 康复巩固期体能康复训练 8.1 训练目标 戒毒人员通过体能康复训练、改善体质、增强大脑功能、培养合作精神、磨练意志力、 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拒毒能力、实现身心康复。 8.2 训练要求 8.2.1 应以“处方式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开展针对性强、体能消耗较大、运动强度中 等的体能康复训练。 8.2.2 康复巩固期的体能康复训练分为身体素质基础训练和身体素质提升训练。 8.2.3 戒毒人员应先参加身体素质基础训练,由本人提出申请或强制隔离戒毒一年期满参 加体质考核并达标后,可依据兴趣选择身体素质提升训练部分的相关内容。 8.2.4 身体素质基础训练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康复巩固期身体素质基础训练要求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有 氧 训 练 中低强度持续跑1500 米 40~50最大心率或12~13主观 疲劳感觉 3~5次/周 20~50分钟/次 中等强度间歇跑 50~65最大心率或13~14主观 疲劳感觉 传统健身项目 通过标准的完成套路动作达到预 定强度 DB33/T 2176-2019 6 表 4 康复巩固期身体素质基础训练要求(续)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伸展练习(戒毒康复处方操 等) 为30~45最大心率或11~13主 观疲劳感觉 3~5次/周 20~50分钟/次 力量训练 (抗阻力量训练等) 每一肌群应练习2~4组,每组重 复8~12次,组间休息2~3分钟 1~2次/周 其他康复训练(脑功能恢复 训练、稳定性训练、反应能 力训练等) / / / 8.2.5 身体素质提升训练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康复巩固期身体素质提升训练要求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功率自行车、动 感单车、跑步机、毽球、篮 球、气排球、乒乓球、跳绳、 羽毛球、 体育舞蹈、 广场舞、 瑜伽等) 中等强度50~65最大心率或 13~15主观疲劳感觉; 较大强度60~75最大心率或 14~16主观疲劳感觉 中 等 强 度 运 动 4~5次/周或中 等和较大强度结 合的运动3~5次 /周 每次30~60分钟 中等强度运动且 每 周 至 少 150 分 钟, 或每次20~50 分钟较大强度运 动且每周至少75 分钟 力量训练(抗阻力量训练) 每一肌群应练习2~4组,每组重 复8~12次,组间休息2~3分钟; 体质较差的戒毒人员中等强度 (60~70最大力量)宜至少练 习1组,每组重复10~15次 每个大肌肉群训 练2~3次/周; 同一肌群练习应 至少间隔48小时 / 拓展训练(袋鼠跳、搭桥过 河、链接加速、心心相印、 盲人足球、人椅等) 由体能康复训练师合理控制,分组实施 注抗阻力量训练强度参见附录 D。 8.3 实施流程 8.3.1 应对康复巩固期戒毒人员进行体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填入本期的体能康复档案。 8.3.2 应以康复巩固期的体质测评、医疗体检和心理检测结果为基础,依据FITT原则制定 个性化运动方案;并合理安排戒毒人员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分模块系统开展各项运动。 8.3.3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多项运动技能的集中学习,之后按照康复巩固 期设定的体能康复训练内容操作要领组织实施。 8.3.4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按照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组织戒毒人员进行体能康复训练,并严 格按照方案对戒毒人员的动作规范和运动量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 8.3.5 体质测评员应根据体质测评结果,结合戒毒人员参与体能康复训练的积极程度、纪 律表现、考勤情况等组织诊断评估。 8.3.6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根据戒毒人员健康水平和体质改善状况及时调整运动处方。 DB33/T 2176-2019 7 9 回归指导期体能康复训练 9.1 训练目标 通过体能康复训练培养戒毒人员良好的体能康复训练习惯, 巩固体能康复训练成果, 为 回归社会成为身心康复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9.2 训练要求 9.2.1 应以“趣味性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开展趣味性强、体能消耗较大、运动强度中 等的体能康复训练。 9.2.2 回归指导期运动内容应以趣味性和群体性运动为主,并继续开展康复巩固期体能康 复内容。 9.2.3 回归指导期体能康复训练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 6 回归指导期体能康复训练要求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大众健身项目 (健步走、 球类、 舞蹈类) 中等强度应为50~65最大心 率或13~15主观疲劳感觉 4~5次/周 30~60分钟 /次, 且每周 不应少于 150分钟 拓展训练(个人挑战类、团队协作类) 9.3 实施流程 9.3.1 应对回归指导期的戒毒人员进行体质测评,并结合测评结果,制定体能康复训练方 案。 9.3.2 应按照体能康复训练方案组织戒毒人员进行训练。 9.3.3 在期满结束前应对戒毒人员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评。测评结果录入戒毒人员体能康复 档案。 9.3.4 应对历次体质测评数据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出具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报告, 客观评价身体康复状况,并提出回归社会后体能康复训练方案和建议。 10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 10.1 训练目标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参加适宜的体能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康复、改善脑功能,有效 恢复身心健康。 10.2 训练要求 10.2.1 在生理脱毒期和教育适应期期间, 病残戒毒人员的体能康复训练的运动强度、 运动 频率和运动时间可参照其他戒毒人员执行。 10.2.2 在运动内容方面需排除因病残原因不能进行的运动项目, 且病残戒毒人员在康复巩 固期和回归指导期的体能康复训练内容与其他戒毒人员有所区别。 10.2.3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运动内容、强度和频率应符合表7的规定。 DB33/T 2176-2019 8 表 7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要求 运动内容 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 有氧训练 快走 30~45最大心率或11~13主观疲劳感觉,安全心 率不应超过130次/分钟 3~5次/周 慢跑 传统健身项目 通过标准的完成套路动作达到预定强度 力量训练 (如俯卧撑、 仰卧起坐、 深蹲等) 每一项目练习2~4组,每组重复10~12次,组间休 息2~3分钟 伸展练习(戒毒康复处方操等) 30~45最大心率或11~13主观疲劳感觉,安全心 率不应超过130次/分钟 10.2.4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除符合表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运动开始时在能耐受的范围内间歇步行, 持续3~5分钟, 并逐渐增加每次步行的持 续时间; b 在推荐的主观疲劳感觉和心率限制范围内逐渐增加强度至能够耐受的程度; c 在能够完成15~30分钟的快走或慢跑后,可尝试练习其它训练内容。 10.3 实施流程 10.3.1 通过体质测评、 医学诊断、 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病残戒毒人员身体状况等基础信息, 建立体能康复个人档案。 10.3.2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结合测评诊断情况和医嘱,制定体能康复训练方案。 10.3.3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按照体能康复训练方案对病残戒毒人员进行训练。 10.3.4 体质测评员应对每次测试数据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出具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 训练报告,客观评价身体康复状况,并提出回归社会后体能康复方案和建议。 11 体质测评 11.1 测评目标 通过对各期戒毒人员的体质测试(按附录A进行测评),结合医学诊断结果、个人访谈 等,综合评价戒毒人员的体质水平,为制定体能康复训练方案和训练期提供依据。 11.2 测评要求 11.2.1 戒毒人员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测试后应做好整理活动,测试中如遇不适,立即 停止测试。 11.2.2 体质测评内容、方法和评级见附录A。 11.2.3 病残人员的体质测评应酌情考虑,对因病残导致不适合进行的项目实施免测。 11.3 实施流程 按照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除台阶试验)、身体素质、台阶试验的顺序开展体质测试。 11.4 实施时间 体质测评实施时间应符合表8的规定。 DB33/T 2176-2019 9 表 8 体质测评实施时间 测试时间 测试内容 备注 教育适应期初期 体质 必测 康复巩固期(强制隔离一年期满) 体质 必测 回归指导期结束前 健康体适能 必测 注1 体质见附录 A 表 A.2,健康体适能见附录 A 表 A.4; 2 病残戒毒人员可选测。 DB33/T 2176-2019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体质测评 A.1 适用对象的分组 A.1.1 分组和年龄范围 适用对象为20~69周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年龄、性别分组,每5岁为一组。男女 共计16个组别。20周岁以下人员划分到20~24岁人群组别。 A.1.2 年龄计算方法 年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试时已过当年生日者年龄测试年-出生年; b 测试时未过当年生日者年龄测试年-出生年-1。 A.2 测试指标 参考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类,见表 A.1。 表 A.1 戒毒人员体质测试指标 类别 20~39 岁 40~59 岁 60~69 岁 身体形态 身高 体重 身高 体重 身高 体重 身体机能 肺活量 台阶试验 肺活量 台阶试验 肺活量 身体素质 握力 坐位体前屈 闭眼单脚站立 选择反应时 俯卧撑(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 纵跳 握力 坐位体前屈 闭眼单脚站立 选择反应时 握力 坐位体前屈 闭眼单脚站立 选择反应时 注推荐测试项目有走直线、蒙眼合手。 A.3 测试方法 A.3.1 一般要求 戒毒人员测试前应保持安静状态,不应从事剧烈体力活动。 A.3.2 身体形态指标 A.3.2.1 身高 身高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3/T 2176-2019 11 a 应反映人体骨髓纵向生长水平; b 应使用身高计测试,且精度应为0.1cm;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受试者应赤脚、呈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 受试者应保持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 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 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如图A.1所示; 记录应以厘米为单位,且小数点应保留后1位。 图 A.1 身高 A.3.2.2 体重 体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 b 应使用体重秤测试,且精度应为0.1kg;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受试者应自然站在体重秤中央,站稳后,读取数据,见图A.2; 记录应以kg为单位,并保留小数点后1位。 d 应包括如下注意事项 测试时,受试者尽量减少着装; 上、下体重秤时,动作要轻缓。 图 A.2 体重 DB33/T 2176-2019 12 A.3.3 身体机能指标 A.3.3.1 肺活量 肺活量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反映人体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 b 应使用肺活量计测试;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 受试者应深吸气至不能再吸气, 然后将嘴对准肺活量计口嘴做深呼气, 直至呼尽为止,见图A.3; 应测试两次,并取最大值,且记录应以毫升为单位。 d 应包括如下注意事项 呼气不可过猛,防止漏气; 不得二次吸气;肺活量计口嘴应严格消毒。 图 A.3 肺活量 A.3.3.2 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b 场地应包括台阶若干(男台高30cm;女台高25cm),器材应包括电子台阶试验 仪、秒表(备用);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受试者自然站立在台阶前方,按照蜂鸣器发出的提示音进行上下台阶 运动; 当蜂鸣器发出第一次声响时,受试者应一只脚踏上台阶;第二次声响时,受试 者另一只脚踏上台阶,双腿应伸直,呈站立姿势;第三次声响时,受试者先踏 上台阶的脚下台阶;第四声响时,受试者另一只脚下台阶; 持续运动3分钟。结束后,受试者立刻静坐,前臂前伸,掌心向上,手指自然 分开; 执行上述步骤后,测试人员应将指脉夹夹在受试者中指或食指的远节指骨,传 感器应贴紧指腹。台阶试验仪开始测量运动后3次脉搏; 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坚持运动或连续3次不能按规定频率上下台阶,测试 人员应立即让受试者停止运动,为受试者夹上指脉夹,进入脉搏测试程序。 d 应包括如下注意事项 心脏功能不良或患有心脏疾病者,不能进行此项测试; 受试者在测试前不得从事任何剧烈活动; DB33/T 2176-2019 13 受试者在每次登上台阶时,腿必须伸直,膝关节不得弯曲; 受试者必须严格按照提示音的节奏完成上下台阶运动; 测试人员在仪器测量脉搏时,应经常用手指触压桡动脉搏动,与试验仪进行对 比,如果10次脉搏相差超过2次,可视为仪器不准,及时改用人工的方法测量 脉搏; 人工测试脉搏的方法测试运动停止后1~1.5分钟、2~2.5分钟、3~3.5分钟 脉搏数。 台阶指数计算公式 2 100 三次脉搏之和 )运动持续时间( 台阶指数 S A.3.4 身体素质指标 A.3.4.1 握力 握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 b 应使用握力计测试;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受试者应转动握力计的握距调节钮,调至适宜握距; 执行上述步骤后,受试者应用力手持握力计,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同肩 宽),两臂自然下垂,开始测试时,应用最大力紧握上下两个握柄,见图A.4。 应测试两次,并取最大值,且记录应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d 应包括如下注意事项 用力时,受试者应禁止摆臂、下蹲图或将握力计接触身体; 受试者分不出有力手时,双手应各测试两次。 图 A.4 握力 A.3.4.2 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柔韧性; b 应使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测试;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受试者应坐在垫上,双腿伸直,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全脚掌蹬 在测试仪平板上; 执行上述步骤后,受试者应掌心向下,双臂并拢平伸,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 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移,直至不能移动,见图A.5; DB33/T 2176-2019 14 应测试两次,并取最大值,且记录应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d 应包括如下注意事项 测试前,受试者应做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 测试时,膝关节不应屈曲及突然前振的动作; 记录时应正确填写正负号。 图 A.5 坐位体前屈 A.3.4.3 闭眼单脚站立 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b 应使用电子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测试;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受试者双脚应依次踏上测试板,其中习惯支撑脚站在中间踏板上,另 一只脚站在周边踏板上,受试者闭眼,抬起周边踏板上脚的同时,测试仪开始 计时,见图A.6; 当受试者的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测试结束计时; 应测试2次,取最大值,且记录应以秒为单位,不计小数。 d 应包括下列注意事项 测试前,双脚要依次踏上测试台,站稳后,方可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应保持闭眼状态; 测试人员要注意保护受试者。 DB33/T 2176-2019 15 图 A.6 闭眼单脚站立 A.3.4.4 选择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反应能力; b 应使用电子反应时测试仪测试;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时, 受试者应五指并拢伸直, 用中指远节按住 “启动” 键, 当任意一个 “信 号”键发出信号时(声、光同时发出),应用同一只手以最快速度按向该“信 号”键; 执行上述步骤后,应再次按住“启动键”,等待下一个信号的发出,每次测试 须完成5个信号的应答, 见图A.7。 当所有“信号” 键都同时发出声、 光信号时, 表示测试结束,显示屏上应显示测试值; 应测试2次,并记录最小值,且小数点应精确到后2位。 d 应包括下列注意事项 测试时,受试者不要用力拍击“信号”键; 受试者按住“启动”键应等到“信号”键发出信号方可松手; 按“启动”键开始下一次测试。 图 A.7 选择反应时 A.3.4.5 纵跳 DB33/T 2176-2019 16 纵跳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反映人体下肢弹跳力; b 使用电子纵跳计测试; c 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试前,受试者踏上纵跳板,双足应自然分开,呈直立姿势,准备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应屈膝半蹲,双臂尽力后摆,然后向前上方快速摆臂,双腿同 时发力, 尽力垂直向上跳起。 当受试者落回纵跳板后, 显示屏应显示出测试值; 应测试2次,并记录最大值,且应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d 应包括下列注意事项 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