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教育培训教案.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教育培训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教育培训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教育培训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教育培训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教育培训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实践与再认识,煤矿安全事故可防可控现场管理是重中之重瓦斯是煤矿第一杀手管理、装备、培训,引言,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之一,是风险管控。明确系统地风险管控,是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引言,面向安全生产这类社会环境开放的系统,我们需要分析辨识其风险影响因子;面对某个特定行业或领域来说,环境相对封闭、具体的,我们需要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其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实践与再认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企业来讲不是“新生事物”,而是GB/T33000-2016中5.5“安全风险管理”要素的系统和细化。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源头预防和精准管控的具体落实。但是,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再提高、掌握再专业、执行再规范,,,,,,,,,,,,,,,,,,,,,,,,,,,,,,,,,,,,,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事故纵深预防,过程安全管理,识别危险因素管控风险,有组织有系统、有规范,,,,风险分级管控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管控过程,,,,区别与联系,隐患排查治理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管控结果,基于风险对生产现场焊接切割作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安全间距问题,国外一般不做硬性要求(我国的安全规程要求,二者间距不少于5m,二者距离明火间距不少于10m。),所以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二者都是放置在一个推车上使用的,当然防倾倒措施、现场警示标志和灭火器材是要求企业要考虑的。,基于风险,美国对高处作业的高度标准是以1.8m为起点的(因为他们根据人机工效学实验发现,按照人体登高作业时,一旦坠落,势能的转换,与地面的撞击力完全可以使人受到伤害。甚至一些企业自己设定的高处作业管控高度为1.6m。而我国的规定是距离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基于后果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仓库爆炸事故为例,虽然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中规定距离不少于1000m的字样,其实该起事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损失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了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基于后果,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出要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危险品仓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仅为50m)。,,基于后果,也就是说防火间距其实是经验距离,而安全距离则是数学概念。前者是半定量(或定性,属于经验要求),后者是定量(需要根据爆炸当量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是客观要求)。,安全生产的最大禁忌误判,≠,真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最终目的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管理缺陷是事故的根本原因,美国杜邦自1912年开始统计事故规律发现96的事故是人的因素,主要内容,一、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二、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一、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一)基本原则1、遵循基本规律,科学准确辨识危险因素辨识,用于预测安全状态的一种手段,真正揭示安全状况、危险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件发生的途径等。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预测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2、突出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控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之一是风险管控,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理论,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预防机制,规范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紧盯重大风险,牢牢抓住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点行业领域和环节。,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3、发挥专家作用,坚持全员参与。要充分尊重管理者、专家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全员安全风险辨识,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4、关注持续改进,实现动态管理通过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分级,落实风险管控,实现其闭环管理。风险分级管控在闭环管理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二)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步骤1、危险因素辨识建立全员参与、专家指导的工作机制,开展逐个岗位、逐项工艺、逐个环节危险因素的全面排查。2、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以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分级、分类,为管控打下基础。,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3、管控措施制定组织专家分析研判、科学辨识,分类分项制定具体制定管控措施。4、公示教育建立危险因素管控公示教育制度,将辨识出来的危险因素及其管控措施、应急处置告知到每一个岗位,做到“一岗位一清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5、过程管控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员工,完善危险因素管控台账,加强管控措施落实的检查。6、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管控工作,坚持动态管理,做到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三)危险因素辨识1、危险因素定义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着重对系统中存在可能失控的突发性能量转换及释放、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重要环节进行辨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有害因素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分析着重找出系统中可能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2、危险因素辨识原则(1)逻辑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3、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有利于风险评估及单元危险性分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潜在事故的因果分析。危险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风险评估过程中,往往“按事故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依据是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事故类别分类方法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危险因素的分类按照标准分,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因素可分为以下四类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管理的因素;④环境的因素。,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风险Risk表述1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表述2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R=可能性L后果C,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有危险因素就会伴随风险。2、偶然性风险具有动态性,事故发生需要条件,即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的存在不一定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后果。3、损害性风险的变现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发生。,,4、不确定性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会因管理变量而随机变化。尤其是可能性会因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发生较大的变化。5、相对性(或可变性)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不同,对风险的认知就会不同。6、可控性可以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弱事故后果两个方面来削减风险损失。,,说明1(1)风险是危险因素的属性,危险因素是风险的载体;(2)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企业一切的安全事务(建章立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控制风险;(3)风险管理是指开展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与实施的全过程。,说明2,(1)控制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减弱事故后果。(2)影响可能性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状态,在未采取减弱事故后果的措施前,后果的大小往往是可以客观推定的,(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大;事故发生的频次高,而后果相对较轻,则风险很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趋向无穷小,即使客观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但不论后果多么轻微,在风险控制上均应期望可能性趋向无穷小。,说明3,(1)风险-Risk,是外来词。最早源于航海领域,即刮风有危险(逢七不开);后来延伸至保险领域,再后来拓展到整个金融领域,如“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即投资有赚也有赔在金融领域,“风险”一词,意指有好的结果也有坏的结果。,说明3,(2)在安全生产领域里面,专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等同于我们传统安全管理领域里面的“危险”,(3)潜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可能导致现实风险发生的各类因素;违背法规及标准规程,如各类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安全与消防投入及验收等。,风险的分类,(1)固有风险设备、设施、场所等本身固有(赋存、带有)的能量(电能、势能、机械能、热能等等);危险物质(氢气、煤气、油品、液氨等)燃烧、爆炸等产生能量或有害物质。(2)现实风险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缺陷。,42,,1风险概念,数学表示,fRfFCfFfC,风险R可能性FAnd严重程度C,概念模型,概念说明,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43,,可以理解为,在未来的或一定的时间内,人们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可能付出的代价。它表示,由于采用安全技术措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安全生产支出,可能获得的安全生产收益,或者没有适当的安全生产投入可能付出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社会影响等代价。,安全生产的风险,44,风险率风险程度个人风险社会风险事故次数伤害人数伤害概率财产损失,,风险等级将风险分为若干级别,如极显著的、显著的、轻微的、不显著的风险级别Ⅰ、Ⅱ、Ⅲ、Ⅳ,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45,风险率风险程度个人风险社会风险事故次数伤害人数伤害概率财产损失,,是指在某一特定位置长期生活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人员遭受特定危害的概率。通常特定危害可以是死亡或某个特定的危险伤害水平。,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46,风险属性,现实存在性,因子相关性,可认知性,非期望性,,2风险属性,47,,可以理解为,在未来的或一定的时间内,人们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可能付出的代价。它表示,由于采用安全技术措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安全生产支出,可能获得的安全生产收益,或者没有适当的安全生产投入可能付出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社会影响等代价。,安全生产的风险,48,风险率风险程度个人风险社会风险事故次数伤害人数伤害概率财产损失,,风险等级将风险分为若干级别,如极显著的、显著的、轻微的、不显著的风险级别Ⅰ、Ⅱ、Ⅲ、Ⅳ,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49,风险率风险程度个人风险社会风险事故次数伤害人数伤害概率财产损失,,是指在某一特定位置长期生活的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人员遭受特定危害的概率。通常特定危害可以是死亡或某个特定的危险伤害水平。,风险表示或称为风险判别指标,50,风险属性,现实存在性,因子相关性,可认知性,非期望性,,2风险属性,51,分析危险源,识别因子,判别隐患,制定措施,实施措施,风险管理,全过程,,评价风险,,1风险管理概念,52,,,宏观,,,人,环境,物,,,,关系,关系,关系,2风险管理对象,53,,风险因子,微观,理论可替代实际可转换,,2风险管理对象,54,,A风险因子,B风险因子,隐患内部失控,,事故,,外部激励,,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超出设定安全界限的状态、行为,55,乙炔,钢瓶,,,装满乙炔钢瓶,,,乙炔钢瓶强度不够,,或,,碰,撞,乙炔钢瓶破损,,,,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爆炸事故,,56,,,,,系统,,,,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变环境不安全条件,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管理缺陷,,预防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3风险管理核心目标,57,,4风险管理过程,,,危险源分析,可能性,严重性,改善管理,维持管理,检查纠正,控制行动,,可接受风险,,,,,,,,No,Yes,,PLAN,DO,CHECK,ACTION,,,因子识别,,隐患判别,风险评价,58,已经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多风险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很多风险还没有被认识或被正确认识现有风险管理理论、方法还不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现状,59,现代风险管理特点一脆弱性实现人的安全和健康是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作为保护目标的人脆弱性增大。,60,现代风险管理特点二耦合性系统要素关系更加紧密,风险因子的耦合作用增强,次生风险增大。,61,现代风险管理特点三复杂性面对很多新系统,需要复杂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管理难度加大。,62,现代风险管理特点四能动性人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决定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风险管理的关键。,63,,对象,输出,,输入,,,,,,,,因子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危险源,因子,隐患,事故,,人,物,环境,,系统,降低风险,,人力,物力,财力,资源,64,,危险源,因子,隐患,危机状态,,主动预防措施,被动预防措施,主动控制措施,被动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事故,,,,,,,1,2,3,4,5,使用优先顺序,65,2.基于风险因子树因子字典风险评价法,66,,方法使用说明,,分析系统,识别因子,因子分析,赋予属性,因子评价,确定风险,因子排序,初定措施,编制因子树图,进行因子归类分析,确定因子危害、危险主动预防措施,编制因子字典,编制因子字典树图表,,,,,,,,1,2,3,4,5,6,7,8,9,,,67,因子分析,赋予属性,2,风险因子主要属性表,危险因素、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包含关系,1、危险因素包括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2、事故隐患是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不一定是事故隐患;3、重大危险源不一定伴随着事故隐患。,,,,危险因素失控会演变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事故(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危险因素、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示例,1、该龙门吊是危险因素,因为它带有能量(电能),同时它能使物体带有势能和动能。2、完好的设备是危险因素,但没有构成隐患。3、但当钢丝绳出现断丝现象时,就出现了隐患,但断丝数较少时(尤其载荷小时),虽然存在隐患,但不会发生事故。4、当断丝数目增加到一定的量,尤其是载荷过大时,就会发生断绳事故,危险因素、隐患关系示例,危化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4、危险因素辨识(1)收集相关信息要充分挖掘确认相关信息,为危险因素辨识提供必要的外部和内部基础资料。,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1)、外部信息。企业适用的冶金等工贸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监管要求;企业所处区域的自然状况;企业的供应商、承包商及周边企业;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2)、内部信息。企业管理现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普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生产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情况;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设计、评估评价、检测检验、专项研究、实验报告等;企业成立以来的事故情况。,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5、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单元的划分)(1)、作业活动范围划分作业活动范围的划分,可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开启、调试等特殊活动,此类作业活动对象、人员、工具、环境经常变化,危险因素多,这些动态危险因素不可遗漏。,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2)、作业活动划分方法作业活动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划分(1)按生产工艺流程划分;(2)按地理区域划分;(3)按设备装置划分;(4)按岗位工种划分;(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3)、合理划分辨识单元为了便于辨识工作全面开展,避免出现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基本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划分成主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主单元按工贸企业行业划分(见表),,,,一、危险因素辨识与管控概述,,一、危险因素辨识与管控概述,,企业子单元以冶金行业炼钢为例,场所、环节、部位单元划分,冶金行业举例,示例1例如高炉区域单元划分,按照工艺为划分为高炉本体、供料、喷煤、渣铁处理、热风五大系统;每个一级子系统内部划分为多个二级子系统,例如高炉本体系统中又划分为高炉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四个二级子系统,对所有生产场所进行全覆盖辨识。,,示例2、冶金煤气柜区域按“工作任务”可划分为通用煤气作业、煤气柜、转炉煤气回收净化、焦炉煤气脱硫、洗萘、煤气加压等,每项“工作任务”又可分为若干作业步骤,如可分为清理补水、检查水位、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等作业步骤。,,机械行业危险因素辨识20180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2、危险因素辨识的常用辨识方法。(1)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险因素分类和事件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因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概述,(2)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分为对照法、经验法、类比方法。(3)系统安全分析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3、危险因素辨识应考虑以下方面(1)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3)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企业还是由外界所提供);,,(4)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5)已识别的能够对工作场所内人员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因素;(6)在工作场所附近,由企业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因素;(7)由本企业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8)企业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9)安全生产管理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10)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11)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及其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4、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1)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件,并延续到现在的。(2)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3)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性事件,,四个方面(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动;(3)作业环境的缺陷;(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七种危险因素类型(1)机械能(2)电能(3)热能(4)化学能(5)放射能(6)生物因素(7)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四)危险因素辨识方法1、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常用的辨识方法(见表),表常用危险因素辨识方法,,,2、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的缺陷可以安全检查表法(SCL)(表四),对各个作业单元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的缺陷进行辨识。,,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部门场所装置/设备/设施编号,,安全检查表法(SCL),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事先编制,做到系统化完整化;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表的应用方式可以问答式,表内还可以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简明易懂容易操作。,,3、人的不安全行为推荐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这种分析法是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1工作危害分析的起源,工作分析(JobAnalysis)的观念很早就已出现在工业及工程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工作分析已在美国企业萌芽,到40年代,大部分企业均已实施了工作分析。实施工作分析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做好工作分析会使得管理措施更有针对性。,,工作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Hazard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Hazard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2JHA的特点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进行JHA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4)进行JHA的工作要求为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有效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企业内各个生产单位的工作危害分析工作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作危害,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企业应参照以下要求组织开展该项工作组成企业的工作危害工作小组,并确定小组组长;组织力量或聘请专家进行JHA方法的培训;工作小组进行任务分工。便于小组成员按照专业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小组应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工作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工具的准备等。,,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全部成员参加,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企业规模较大时,应要求二级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成员之间应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各级工作小组均应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进行确认,防止风险值出现偏差,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进行确认。注如果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开展工作危害分析可以由企业成立的工作小组负责完成。,(5)工作危害分析表,,,,,样表,,,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一)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风险辨识方法,组织全体员工参与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因素,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二)风险分级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可选择风险矩阵法(LS)等评估方法,并对所有风险做出定量评估。依据各评估方法的风险可容许要求,确定出不可容许的风险内容。,,(三)风险分级。风险判定矩阵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表五风险判定矩阵,,,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四)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1、Ⅰ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2、Ⅱ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高度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采取应急措施。,,3、Ⅲ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中度危险;必须明确中度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4、Ⅳ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需要跟踪监控,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五)、危险因素辨识与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工作中,企业出现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直接判定为Ⅰ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六)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八、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一)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1、应考虑几方面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4)全面性;(5)应急管理;,2、风险控制应包括,2、风险控制应包括↓1工程控制↓2管理控制↓3个体防护控制↓4应急控制,工程控制,(1)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管理控制,(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4)警报和警示信号;(5)安全互助体系;(6)培训;(7)风险转移(共担)。,个体防护,(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应急控制,(1)应急风险的控制属于“现实风险”控制,是风险控制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关键原因在于“急”,“急”到无法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急”到人容易判断和决策失误;(2)做好应急风险的控制,重要的是对自身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事前的分析和应急准备;(3)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重在“防”。确认和提高应急事件所在位人员的应急能力;现场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英国应用的TRA提供的风险控制措施ToxicologicalRiskAssessment毒理风险评估,,,(二)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原则1、企业应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2、同时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建立风险管控工作责任制。主要是巡查制度、日常检查制度和风险管控培训制度。(四)形成风险管控清单。管控清单内容包括各级人员,各自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明确和细化辨识与管控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分级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等。,表八企业风险评估结果表,,(一)企业应建立公示教育制度。,1、公示告知内容应至少包括危险名称、危险位置、危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告知到每一个岗位,做到“一岗位一清单”,对存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设备设施,要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参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和危险因素告知卡,表九危险因素告知卡,编号,,2、公示告知分为三级。除设置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外,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车间(分公司)、厂级(公司)危险因素管控公示栏目。,,车间(分公司)、厂级(公司)公示栏目(示例),,,3、培训教育制度。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及其管控措施,在此基础上将辨识出的危险因素管控措施纳入岗位操作规程,开展员工岗位培训,同时纳入企业安全“三级教育”。,,(二)重大风险公示。企业应将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十、过程管控建立危险因素管控制度。明确责任。分别从职工、管理层、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责任。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员工,完善危险因素管控台账,加强管控措施落实的检查;,,强化检查督促落实。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特点,按照分级管控要求,做到风险管控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五落实”。加强检查,与防控措施相统一。建立排查表、巡检制度,与隐患排查相结合;建立健全台账,保全痕迹记录;落实隐患整改,实行闭环管理。,,(三)加强对危险作业等管控。危险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登高作业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四)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完善现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实行闭环管理;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确保隐患及时得到治理;对于重大隐患,按规定上报安监部门。,,(五)强化实施绩效考核。企业要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绩效考核办法。依据检查结果,重点从风险评估与实施责任落实、风险管控流程覆盖的深度和广度、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企业实际安全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对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奖励激励,确保按进度计划完成风险管控任务。,,(六)企业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与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并将企业基本情况、风险信息、管控职责和管控措施等内容纳入其中。,,十一、持续改进(一)纠正偏差及时整改。1、建立日常改进工作机制。收集相关记录和台账,发现新的风险和变化,修正完善。,,2、要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管控的关键是要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其有效性。企业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实现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公示教育、过程管控等完整的运行。,,(二)动态评估风险。1、定期评估危险因素辨识与管控工作,坚持动态管理。企业要跟踪法律法规、规范文件、技术标准的更新,确保获取最新的。关注同行业的变化情况以及死亡事故情况等。,,2、原则上,企业应每年开展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工作。,,(三)变更管理。凡是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一律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凡是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化,一律要评估、改进风险分级管控的制度措施,落实责任主体,确保风险可控;凡是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