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9页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9页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9页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9页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目 录 1 概述 1 1.1 工程背景 1 1.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1 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2 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3 1.5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3 2 总则 5 2.1 评价原则 5 2.2 编制依据 5 2.3 评价标准 6 2.4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0 2.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1 2.6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4 2.7 环境功能区划 15 2.8 环境保护目标 15 2.9 产业政策与相关规划符合性 19 2.10 土地利用和选址合理性分析 46 3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46 3.1 项目概况 54 3.2 工程分析 61 4 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70 4.1 地理位置 70 4.2 自然环境概况 70 4.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3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1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3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113 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13 I 6.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114 6.3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117 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8 7.1 经济效益分析 118 7.2 社会效益分析 118 7.3 环境效益分析 119 7.4 分析结论 120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21 8.1 环境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21 8.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121 8.3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122 8.4 环境管理计划 122 8.5 环境监测计划 123 8.6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124 9 结论与建议 126 9.1 项目概况 126 9.2 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126 9.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27 9.3 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物防治措施 127 9.4 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 128 9.5 公众参与结论 128 9.6 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128 9.7 建议 128 附☀ 附☀1 项目地理位置☀ 附☀2 区域水系☀ 附☀3 本项目与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相对位置关系☀ 附☀4 成都市双流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附☀5 项目外环境关系☀ II 附☀6 雷达站点平面☀及环保设施位置示意☀ 附☀7- 1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 附☀7-2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 附☀8 成都市市域◿土空间控制线规划☀ 附☀9- 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示意☀1 附☀9-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示意☀2 附☀9-3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示意☀1 附☀9-4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示意☀2 附☀10 电磁 、声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布点☀ 附件 附件1 项目委托书 附件2- 1成都市气象局关于开展精密监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范 建设的通知(成气函【2021】 123号) 附件2-2 本项目建设方案专家技术评审意见 附件3 征用土地协议书 附件4- 1 电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附件4-2 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附件5 辐射类比监测报告 III 1 概述 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概述 1. 1 工程背景 成都市地处中◿西南, 地形地貌复杂, 不仅是我◿重要的强天气影响系统 青藏高原低涡 、切变东移出高原之后首先影响的地区, 也是西南低涡生成 、发 展和影响的最重要区域, 强降雨 、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频率高, 气象灾害种类多 危害大 。 成都现有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 受其技术体制局限, 长约6分钟一 次体扫的时间分辨率和250~ 1000米的空间分辨率, 对探测小尺度 、生消变化 快(如突发短时强降水 、冰雹 、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从产生到消亡, 短 的只有几分钟, 长的也不过十几分钟) 的强对流天气系统, 探测能力显得不足。 因此, 根据成都市气象局关于开展精密监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 范建设的通知 (成气函[2021] 123号), 成都市将加快推进成都超大城市全 域覆盖 、功能完善 、技术领先 、监测精密的相控阵天气雷达组网建设, 作为S 波段双偏振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重要补充, 进一步增强成都现有新一代天气雷达 监测时效, 加强小尺度 、突发性 、强生命史短的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捕捉能力, 有效提升成都市巨灾防御能力 。在双流区 、龙泉驿区 、天府新区 、彭州市 、邛 崃市 、金堂县 、郫都区等7个区(市) 县开展X波段相控阵雷达先行示范建设, 形成高低互补 、远近搭配 、涵盖大 、 中 、小各尺度天气系统探测的较为完善的 天气观测体系。 鉴于此, 为完善成都市双流区天气观测系统,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拟投资 810万元, 在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站响水村实施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 项目, 布设1部目前技术较为先进的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 实现对双 流区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 、主要经济活动区 、空港 、交通枢纽 、重点乡镇等近 地层空域的无盲区探测覆盖, 提高对活跃在中低空域 、小尺度 、生消变化迅速、 致灾性极强的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系统探测 、监视和精准预警预报能力, 为双流 区政府应对极端气象灾害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提升城市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救灾 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精准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 更加充分发挥气 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 1 概述 环境影响报告书 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规定, 本项目属于“ 五十五 、核 与辐射 165雷达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 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委托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 我公司研究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划, 确 定评价文件类型, 开展初步的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 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 确定评价重点, 制定工作方案, 安排进一步环境现状详查及环境现状监测, 在 资料收集完成后, 进行工程分析, 提出环保措施, 最终形成环评文件, 工作程 序见☀1。 ☀1.2-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 、本项目◿民经济行业类别为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的M7410气象 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 和关于修改 的决定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第49号 令), 本项目属于“ 第一类鼓励类” 中“ 三十一 、科技服务业” 中的第一项“ 工业 设计 、气象 、生物 、新材料 、新能源 、节能 、环保 、测绘 、海洋等专业科技服 务, 标准化服务 、计量测试 、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服务 、科技普及”, 因此, 本项目符合◿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2 、本项目是天气雷达建设项目, 项目的建设符合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 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的通知 (成府发〔2021〕 8号) 、成都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22年 版) 、全◿气象发展“ 十四五 ”规划 、 “ 十四五”全◿人工影响天气发展 规划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 、四川省“ 十四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川府发〔2022〕 2号) 、成都市“ 十四五 ”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天气雷达站 (GB 31223- 2014) 、四川省 、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 (试行, 2022 年版) 中的相关要求。 3 、本次评价在现场调查 、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对天气雷达在建设 、运行 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 主要是运行期的声环境和电磁环境影响进 行了现状分析和预测, 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技术上成熟可靠, 治理效 果可行。 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1 ) 调查雷达站址评价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公 众经常到达区域的电磁环境情况。 ( 2 )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资料, 预测各雷达站内大功率设备在工 作状态下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水平。 ( 3) 提出有针对性的经济技术可行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及管理对策 。 1.5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符合◿家产业政策,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项目选址符合相关技术 规范和标准对选址的规定,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场区平面布局较合理。 经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电磁环境 、声环境等的影响不会 3 1 概述 环境影响报告书 改变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的质量 。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各项环保对策措施, 严 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的前提下, 可将项目运行期对环境不利影响降低到 最小程度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 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4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2 总则 2. 1 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 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1) 依法评价原则 贯彻执行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 、政策和规划等, 优化项目 建设, 服务环境管理。 (2) 科学评价原则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 质量的影响。 ( 3) 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 明确与环境要 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 充分利用符 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 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2.2 编制依据 2.2. 1 相关法律 、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主席令第9号), 2015年1月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届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18年12月29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8年10月26日修订; 4 、中华人民共和◿水污染防治法( 2017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主 席令第70号), 2018年1月1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20年9月1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噪声污染防治法, 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清洁生产促进法(2016年5月修订) (中华人民共 和◿环境保护部令第38号), 2016年7月1日; 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务院令第682号), 2017年10月1日; 9 、中华人民共和◿气象法(2016发布) , 2016年11月7日发布;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年1月1日施行; 11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2016年2月6日修订并施行; 5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13 、◿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发[2005]39号) , 2005年12月3日; 14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 2019年1月1日 起实施); 1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 ( 2021年修订), ◿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第49号令, 2021年12月30日起施行。 2.2.2 技术依据 1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 1996); 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 T10.3- 1996); 3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天气雷达站(GB31223-2014);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卫星地球上行站(HJ1135-2020);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 1-2016);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 2.2.3 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 、 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2022年1月, 成 都市双流区气象局; 2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项目建设方 案, 2022年7月, 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 2.3 评价标准 2.3. 1 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6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 具 体标准见表2.3-1。 表2.3-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 60g/m3 24小时平均 150g/m3 1小时平均 500g/m3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 40g/m3 24小时平均 80g/m3 1小时平均 200g/m3 一氧化碳CO 24小时平均 4mg/m3 1小时平均 10mg/m3 臭氧O3 日最大8小时平均 160g/m3 1小时平均 200g/m3 颗粒物粒径≤10m 年平均 70g/m3 24小时平均 150g/m3 颗粒物粒径≤2.5m 年平均 35g/m3 24小时平均 75g/m3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年平均 200g/m3 24小时平均 300g/m3 氮氧化物NOx 年平均 50g/m3 24小时平均 100g/m3 1小时平均 250g/m3 2 、声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雷达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响水村老籍黄路道路两侧 35米范围内, 老籍黄路属于二级公路(☀2.8-2), 雷达站址所在位置属于4类声 环境功能区,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4a类标准 。位于 老籍黄路两侧35米范围外的本项目雷达站的声环境敏感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 准( GB3096-2008) 中的2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执行标准见表2.3-2。 d 表2.3-2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LAeq B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4a类 70 55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 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 严重影响的区域, 4a类为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城市快 速路 、城市主干道 、城市次干道 、城市轨道交通 (地面段) 、 内河 航道两侧区域 2类 60 50 指以商业金融 、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 或者居住 、商业 、工业混杂 , 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 、 电磁环境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电场以及等效平面波功率 密度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满足表2.3-3要求。 7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3-3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频率范围 电场强度E (V/m ) 磁场强度H (A/m ) 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 (W/m2) 3000MHz~ 15000MHz 0.22f1/2 0.00059 f 1/2 f/7500 注 a.频率f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单位; b.0. 1MHz~300GHz频率, 场量参数是任意连续6min 内的方均根值; c.对于脉冲电磁波,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 其功率密度的瞬间峰值不得超过表2.2-3中所 列限值的1000倍, 或场强的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1- 1所列限值的32倍。 本 项 目 天 气 雷 达 系 统 工 作 频 率 为 9300 ~ 9500MHz, 标 准 限 值 保 守 按 9300MHz进行计算 。根据表2.2-3, 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及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 标准限值计算如下 H0.0059930020.57A/m 另外, 本项目雷达发射电磁波属于脉冲电磁波, 按照要求其功率密度的瞬 间峰值不得超过按照表1- 1中计算限值的1000倍, 或场强的瞬时峰值不得超过按 照表1- 1中计算限值的32倍。 E峰值21.2232678.91 V/m Seq峰值 1.24 1000 1240 W/m2 H峰值0.5732 18.21 A/m 2.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 电磁环境 根据辐射环境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 1996) 对于单个项目的影响, 为使公众受到的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的规定 值, 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限值的若干分之一 。在评价时, 对于 ◿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中场强限值的 , 或功率 密度限值的1/2 。其他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 , 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 标准。 根据上述要求, 本项目为单个雷达项目建设, 不属于生态环境部审批大型 8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 按照要求电场强度取场强限值的 , 功率密度取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 准 。则本项目评价标准限值为 E峰值678.91/(5 )303.62 V/m H峰值 18.21/(5 )8. 14 A/m Seq峰值 1240/5248 W/m2 综上所述, 本项目电磁辐射评价标准见表2.2-4 表2.3-4 本项目电磁辐射评价标准一览表 频率范围 电场强度E (V/m ) 磁场强度H (A/m ) 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 (W/m2) 平均值 瞬时峰值 平均值 瞬时峰值 平均值 瞬时峰值 9300 9500MHz* 9.49 303.62 0.25 8.14 0.25 248 *注 频率保守按9300MHz进行标准值的计算。 2 、环境噪声标准 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 4类功能区标准;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 2523-2011) 相关标准限值, 具体见表2.3-5。 表2.3-5 噪声执行标准LeqdBA 标准 昼间 夜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区标准 70 5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关标准限值 70 55 3 、废气 施工期 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 项目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制度限值。 表2 .3-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 1996)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 3) 无组织排放监控制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 (mg/m 3) NOx 24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 12 颗粒物 12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SO2 55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 9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4 、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 并按 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 有关要求执行; 生活 垃圾按处置方式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 。 2.4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2.4. 1 评价内容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1 、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2 、结合本项目特点, 对项目进行工程污染分析, 预测本项目建成后污 染物排放情况。 3 、针对本项目的建设特点及排污特征, 贯彻“ 清洁生产” 、“ 达标排放” 、 及“ 总量控制” 的原则, 提出经济合理 、技术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4 、 预测项目投产后所排污染物总量及对评价区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范 围及程度。 5 、 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广泛征求项目区及相关各阶层人士对项目建设 的意见和建议,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 6 、针对环境影响预测及公众参与等结论, 综合分析本项目选址的合理 性。 2.4.2 评价重点 本评价以工程污染源分析和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及环境 质量现状监测 为基础, 评价工作重点为运行期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恢复, 工程设计中 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和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新增的环境保护措施 。 主要内 容包括 1 、 明确环境保护目标 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调研, 调研重点为居民集 中区, 以明确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对工程所涉及区域的电磁环境 、声环境质量现 状进行监测, 明确是否存在环保问题。 10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采用技术规范推荐的模式预测雷达站电磁环 境 、声环境及其影响范围; 收集与本项目雷达站相似的已运行雷达站的电磁 环境影响的类比监测资料, 进行分析和比较, 以预测和评价本项目运行期电 磁对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保护措施 分析工程设计 、施工及运行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补充新增的环境保护措施。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分析评价的各项成果, 综合分析本项目的 环境可行性,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2.5. 1 大气环境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 .2-2018) 中“ 5 .3 . 1选择项目污染源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 采用附录A推 荐模型中估算模型分别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 然后按评价工作 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 。 本项目雷达站为无人值守站, 无餐饮油烟产生, 应急 供电采用UPS蓄电池, 不采用柴油发电机, 无柴油燃烧尾气产生 。 运行期 仅有由巡检人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的臭气, 臭气产生量少, 自由扩 散, 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故本次评价不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及评价 范围设定, 只进行达标分析 。 2.5.2 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约1 . 152t/a 的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炮站和周边居民 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用作周边农地施肥, 不外排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2 .3-2018) 划分原则,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B 。 2.5.3 声环境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 .4-2021) 确定 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 项目雷达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响水村老籍黄路道路 两侧35米范围内, 老籍黄路属于二级公路 (☀2 .8-2), 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 中的4a类标准, 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 围内敏感目标 11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后 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 且受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 因此, 声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评价等级划分见表2.5- 1 。 表2.5- 1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相关部分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功能区 GB3096中0类, 以及对噪 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 护区等敏感保护目标 GB3096中1 、2类 GB3096中3 、4类 敏感点噪声增加值 大于5dBA[不包含 5dBA] 3-5dBA含5dBA 小于3dBA[不含 3dBA] 受影响人口 显著增加 增加较多 变化不大 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以雷达站边界向外200m 。 2.5.4 电磁环境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 - 1996) 中没有规定确认评价等级的办法, 只根据发射功率不同, 确定评价范围。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 T 10.3- 1996) 中第3.1. 1款规定 “对于功率>200kW的发射设备, 以发射天线为 中心 、半径为1km范围全面评价, 如辐射场强最大处的地点超过1km, 则应在选 定方向评价到最大场强和低于标准限值处”。 依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 T10.3- 1996) 未对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划分等级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 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 1996) 中第3.1.2款规定 ℼ 对于功率小于100kW的发射设备, 以发射天线为中心, 半径为0.5km范围 。本项 目雷达天线发射峰值功率为420W, 小于100kW, 因此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 定为以天线为中心, 半径0.5km范围。 2.5.5 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为雷达工程, 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 环境 (HJ610-2016) 附录A中, 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 。 2.5.6 土壤 本项目为雷达工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 境 (试行) (HJ964-2018), 本项目属于IV类项目, 可不开展土壤环境 评价工作 。 12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2.5.7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22) 中生态影响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 对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判定分析如下 表2.5-2 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表 等级判定依据 本项目是否涉及该条款 本项目评价 等级判定 1 a) 涉及◿家公园 、 自然保护区 、世界自 然遗产 、 重要生境时, 评价等级为一 级; 不涉及 不满足一级 b) 涉及自然公园时, 评价等级不低于 二级; 不涉及 不满足二级 及以上 c) 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时, 评价等级不低 于二级; 不涉及 不满足二级 及以上 d) 根据 HJ2.3 判定属于水文要素影响 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设 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本项目不属于水文要素影响 型建设项目, 且地表水评价 等级为三级 B, 只做简单的 环境影响分析 不满足二级 及以上 e) 根据 HJ610 、HJ964 判断地下水水位 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 、公益 林 、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位和 土壤影响范围内未分布有天 然林 、公益林 、湿地等生态 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 不满足二级 及以上 f) 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 20km2 时 (包 括永久和临时占用陆域和水域), 评价 等级不低于二级; 本项目依托利用建设单位现 有气象铁塔进行雷达设备安 装, 不新增占地。 不满足二级 及以上 g) 除本条 a) 、b) 、c) 、d) 、e) 、 f) 以外的情况, 评价等级为三级; 本项目不属于 a) 、b) 、 c) 、d) 、e) 、f) 的情况 三级 h) 当评价等级判定同时符合上述多种 情况时, 应采用其中最高的评价等级。 本项目评价等级判定不涉及 多种等级情况 三级 2 建设项目涉及经论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 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时, 可适当上调评 价等级。 本项目不涉及对保护生物多 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 不需上调评 价等级 3 建设项目同时涉及陆生 、水生生态影响 时, 可针对陆生生态 、水生生态分别判 定评价等级。 本项目仅涉及对陆生生态的 影响 陆生生态评 价等级判定 为三级 4 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 明显改变, 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 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 评价等级应上调 一级。 本项目不属于矿山开采 、拦 河闸坝项目 不需上调评 价等级 5 线性工程可分段确定评价等级 。 线性工 程地下穿越或地表跨越生态敏感区, 在 生 态 敏 感 区 范 围 内 无 永 久 、 临 时 占 地 时, 评价等级可下调一级。 本项目不属于线性工程 / 6 涉 海 工 程 评 价 等 级 判 定 参 照 GB/T 19485。 本项目不属于涉海工程 / 7 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且位于原厂 界 (或永久用地) 范围内的污染影响类 改扩建项目, 位于已批准规划环评的产 业园区内且符合规划环评要求 、不涉及 本项目是新建项目, 且不在 产业园区范围内 / 13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态敏感区的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 可 不确定评价等级, 直接进行生态影响简 单分析。 对照判定原则进行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情况如下 因此, 本项目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按三级评价进行 。 2.5.8 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 , 环境风险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 一级 、 二级 、 三级和简单分析 。 雷达在运行过程中涉 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为站内雷达巡检所需的润滑油 。 润滑油放置于气象铁塔 附属用房内, 以油桶方式储存, 最大存量为 5L, 临界量为 2500t 。 本次以 1L 润滑油的重量为 0 .95kg 计, 计算得 Q 值为 0 .0000019, 则环境风险潜 势为Ⅰ 。 本项目雷达设备每年常规维护 2 次, 每次废润滑油产生量≤2L 。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 中的评价工 作等级划分如下 。 表2 .5 - 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环境风险潜势 IV 、IV III II I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a 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 在描述危险物质 、环境影响途径 、环境危害后果 、风险 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见附录A 由上表可见, 本项目属于简单分析, 根据导则要求, 简单分析不要求 设置评价范围 。 2.6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通过对本项目实施过程及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进行 分析, 筛选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 2.6. 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区域环境状况, 本次评价分为施工期和营 运期 。 项目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电磁辐射 、 噪声的影响, 其次 为固废 、废水 。 运行期的影响为长期的直接影响, 因此进行评价的主要时 段是运行期, 评价重点应为电磁环境 、 声环境 。 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评价 因子见表2 .6- 1 。 表2.6- 1 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 14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 施工期 水环境 COD 、BOD5 、SS 、氨氮 大气环境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燃油废气 声环境 LAeq 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运行期 电磁环境 电场强度 、功率密度 声环境 噪声 大气环境 巡检人员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产生的臭气 水环境 巡检人员生活污水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废蓄电池 、废润滑油 2.6.2 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1 、 电磁环境 电场强度 、功率密度; 2 、 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 。 2.6.3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1 、 电磁环境 电场强度 、功率密度; 2 、 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 2.7 环境功能区划 1 、声环境 根据成都市双流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附☀4) 、声环境质量 标准 ( GB3096-2008) 的规定和项目区的状况, 本项目雷达站位于成都 市双流区黄龙溪镇老籍黄路道路两侧35米范围内, 老籍黄路为二级公路, 属于4类声环境功能区, 因此, 本项目雷达站和道路35米范围内的声环境敏 感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中的4a类标准 。 位于老籍 黄路道路两侧35米范围外的声环境敏感点属于2类功能区, 执行执行声环 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2类标准 。 2 、环境空气 项目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 。 2.8 环境保护目标 2.8. 1 外环境关系 本项目雷达安装依托利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的双流区气象局炮台 站院内的现有30米高的气象铁塔及其附属用房, 雷达站址八方位外环境情况如 下 15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2.8- 1 黄龙溪炮站站点八方位☀ 雷达站所在行政区域为黄龙溪镇响水村, 站址紧邻籍回路(老籍黄路) , 周边主要为农村环境, 含农户住房以及林地 、耕地等, 区域外环境关系及现状 照片如下 表2.8- 1 雷达站外环境关系一览表 序号 外环境名称 方位 与雷达站 最近距离 规模 建筑物海拔 及高度( m ) 建筑物与 天线下缘 的高差① (m) 1 双流区气象炮台站值班室 SE 9m 1人 459/3 -26 2 响水村2组115号 NW 70m 6人 457/6 -26.4 3 响水村村委 NW 150m 10人 456/6 -27.4 4 响水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 NW 130m 10人 456/6 -27.4 16 2 总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 5 响水村卫生室 NW 120m 6人 456/6 -27.4 6 闲置养殖场(响水村2组 201号) SN 110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