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 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方案 委托单位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 编制单位海南睿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七月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 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方案 编制单位 海南睿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 编 写 人 王 磊、陈以硕 校 对 陈运赡 审 核 邓献伟 项目负责 陈福湾 总 经 理 陈人通 提交日期 2022 年 7 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任务由来1 二、治理目标3 三、治理任务3 四、编制依据4 五、方案适用年限6 六、编制工作概况7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9 一、矿山简介9 二、矿山采矿权情况9 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10 第二章 矿区基本信息 14 一、矿区自然地理14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4 (一)地层及构造特征14 (二)水文地质条件15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条件16 (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6 三、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7 四、矿山周边类似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案例分析17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 19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9 (一)治理区地质环境调查概述19 (二)矿山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9 I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范围19 (一)治理责任范围19 (二)土地类型及权属20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21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设计21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24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24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24 (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24 (四)水土资源平衡分析25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26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6 (一) 目标任务26 (二)主要技术措施及工作量26 二、项目区地质环境监测39 (一) 目标任务39 (二)工程设计40 (三)技术措施40 (四)主要工程量40 三、废石资源综合利用40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部署 42 一、总体工作部署42 二、阶段实施计划42 第七章 经费估算 43 一、经费估算依据43 II 二、治理经费与进度安排44 (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治理经费44 (二)治理进度安排46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47 一、安全保障47 二、组织保障51 三、技术保障52 四、资金保障53 五、监管保障53 六、效益分析54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56 一、结论56 二、建议56 III 附表 1 、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预算书; 附件 1 、编制委托书 2 、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3 、编制单位营业执照; 4 、采矿许可证; 5 、责令改正指令书; 6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大圆辉长辉绿岩矿区矿段Ⅰ范围外 西北侧高陡边坡恢复治理的复函; 7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修编大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方案并加快推进矿山治理工作的通知; 8 、治理区综合查询报告书。 附图 附图 1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地形图含开 采现状图; 附图 2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边坡治理终 了境界平面图; 附图 3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 境恢复治理梯级台阶削坡产生废石方量计算剖面图; 附图 4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地质环境恢 复治理工程部署平面图; 附图 5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 境恢复治理工程剖面图; IV 附图 6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治理台阶剖 面及挡土墙大样图 ; 附图 7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台阶削坡工 艺示意图; 附图 8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边坡挂网喷 浆断面、平面示意图; 附图 9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V”形槽治理 大样图; 附图 10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安全警示牌 大样图; 附图 11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安全防护铁 丝网标准段大样图; 附图 12三亚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局部图。 V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于 2012 年 2 月 22 日取得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采 矿权,开采矿种为饰面用辉绿岩,生产规模 58.96 万吨/年。矿山在开采过 程中发现,矿区辉绿岩饰面材料荒料率较低。经多年多次试采,只有大型 球状的风化剥蚀块体可以形成饰面材料荒料,而实际生产中,矿山产品主 要以建筑用碎石为主。矿山的辉绿岩作为沥青混凝土用优质材料,在我省 较为稀缺。为此,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办理了“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采矿权” 开采矿种变更事务(由饰面用辉绿岩变更为建筑用辉绿岩)。2017 年底,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矿山业主单位)向海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变更开采 矿种,2018 年 2 月获得矿种变更登记的批复。 受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委托,2019 年 9 月,海南睿通工程咨询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我司 ”)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 大园辉绿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2020 年 6 月 8 日,三亚市 花岗石材料厂重新取得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采矿许可证,许可开采矿种为 建筑用辉绿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 130 万 m/年,有效期 自 2020 年 6 与 8 日至 2022 年 2 月 22 日。矿区共由 13 个拐点圈定,分为 矿段Ⅰ和矿段Ⅱ , 开采标高由330m 至50m。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开采历史较长,2012 年 2 月 22 日取得三亚市大 园辉绿岩矿采矿权前,矿区矿段Ⅰ西北侧区域已经存在历史采坑,采坑边坡 高陡。因该处边坡高陡,2020 年,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去函三亚市自然资 源和规划局,拟对早期历史遗留采坑高陡边坡进行治理,考虑到将来会在 此范围内设立石料基地采矿权,从节省治理成本和整体社会效益角度考 虑,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复函表明不需要对西北侧高陡边坡进行治理 (见附件 6)。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自 2012 年 2 月 22 日取得采矿许可证以来,在矿 1 段Ⅰ范围内开采矿体,并利用历史采坑形成的运输道路作为矿区开拓运输道 路。2019 年 1 月 2 日,矿区矿段Ⅰ西南侧道路已经开拓至矿段ⅠJ1、J2 拐点, J1 、J2 拐点西侧运输道路坡度高陡,局部区域裂隙发育,随时发生掉块和 崩塌的危险,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对矿山正常生产存在影响, 并危害运输车辆及人员安全。 鉴于上述情况,三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 2019 年 1 月 2 日下发 了责令改正指令书(见附件 5),要求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对矿区西 南侧高陡边坡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由此,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委托 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编制了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矿区西南侧道 路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2019 年 3 月),为矿区西南侧道路 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指导。 矿山企业后期生产过程中,同时开展矿段Ⅰ西南侧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 理,采矿权于 2022 年 2 月 22 日到期,截至采矿证到期日,矿区仅对矿段 Ⅰ进行开采,矿段Ⅱ保留原始状态。矿山开采结束后,矿段Ⅰ西南侧边坡治理 已完成部分台阶削坡工作,并在其台阶平台上植树复绿。 因采矿权到期,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 ”的原则,三亚 市花岗石材料厂拟对矿山开采范围矿段Ⅰ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因矿段Ⅰ 矿山生产台阶与原三合一方案设计要求不尽相同,矿山闭坑治理无法完全 依据原三合一方案实施,为了科学、合理的对矿段Ⅰ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修复矿山开采损毁生态环境,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委托我司根据矿区现状 实际,编制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 境恢复治理方案。 因矿段Ⅰ西南侧道路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未完全达到三亚市花岗 石材料厂矿区西南侧道路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设计要求,矿 段Ⅰ西侧边坡仍存在边坡高陡,坡面无法复绿,生态环境尚未得到修复的问 题,虽上述区域不属于矿山闭坑治理范围,但上述区域与本次要治理的矿 段Ⅰ范围采坑边坡相互连通,相互关联,故本次编制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 2 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时,一并将三 亚市花岗石材料厂矿区西南侧道路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划定 矿区外的治理区域纳入本次治理范围,统一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设 计。矿段Ⅰ西北侧区域不在本次治理范围内。 二、治理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是最大程度地修复矿山开采区域矿段 Ⅰ因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所引起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矿段Ⅰ西南侧矿 区外道路范围内形成的高陡边坡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消除矿山地质灾 害隐患,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实现矿区自然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相吻合,实现矿山与周边区域达成山、水、林、田的整体协调。 三、治理任务 根据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编制委托书,结合编制单位技术人员现 场勘查、测量和治理区现状实际,确定本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主要任 务为 1 、矿山高陡边坡治理对高陡边坡的治理,首先需结合治理区目前 已经形成的台阶平台,在不对治理区周边Ⅱ级保护林地造成新增损毁、考 虑安全生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标,与治理 区现有台阶平台尽最大化衔接。设计采用梯级削坡治理,使得治理后的矿 山高陡边坡台阶降低,坡度变缓,对造成安全隐患的危石、浮石进行全面 清理,确保治理期施工安全,消除矿山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 2 、对逐级削坡形成的梯级台阶坡面进行挂网喷播覆土植树绿化,部 分无法退台削坡区域采用 V 型槽坡面复绿等方式,最终达到恢复治理区生 态环境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向对台阶坡面的治理,首先要保证台阶覆土后土壤能够 挂得住,且能给坡面植被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复绿效果,因治理区采坑 边坡西侧、南侧规划为Ⅱ级保护林地,为了确保高陡边坡阔帮削坡不造成 3 新增林地损毁,同时确保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及台阶坡面的治理效果和治 理后台阶坡面覆土的稳定性,根据治理区边坡现状,具备削坡条件的区域 将进行削坡治理并形成高度为 15m 、坡面角为 55 的台阶,方便后期台阶 坡面挂网喷播复绿,因Ⅱ级林地保护区域限制无法进行后退削坡治理的台 阶坡面,边坡陡峭,拟在进行危岩消除后,保持现状边坡坡度,并在坡面 修建 V 型槽对坡面进行复绿。对于局部区域边坡陡峭,不具备削坡治理条 件,且难以实施 V 型槽治理的,设置局部裸露,保持现状。 3 、对矿山梯级台阶平台进行覆土复绿。采坑底板平台区域设计保留 为积水塘,作为治理区及周边农林产业灌溉用水水源,并在其周边构建完 善的防排水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 四、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年 8 月 31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令第 13 号公布,2021 年 6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现予公布, 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 年 1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令第 65 号发布,1993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2009 年 8 月 27 日第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令第 9 号公布,201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 12 月 25 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令第 39 号发布,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5) 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 (国土 资发〔2016〕63 号);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18 日国务院第 4 10 次常务会议通过,2017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第 177 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改, 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7)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于 2003 年 11 月 24 日公布,200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8)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92 号),2011 年 3 月 5 日公布并实施; (9) 国土资源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 局 (国土资发 〔2016〕63 号); (10)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 证监会联合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 号); (11)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的通知(琼国土资储字〔2016〕82 号); (12)海南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 十四次会议通过,于 201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13)海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18 年 9 月 30 日修订通过, 2018 年 11 月 01 日起施行,2020 年 6 月 16 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14)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六大专项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的实施意见(琼府〔2016〕40 号); (15)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林业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专 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2016〕77 号); (16)海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5 年); (1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 394 号令); 2)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20);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2016. 12); 5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4)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2013); (5)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 (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 (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 (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 (9)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 0261-2014);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 (14)海南省市政园林工程综合定额园林建筑 绿化工程部分; (15)海南省市政园林工程综合定额(市政工程部分); (16)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 号文); (17)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暂行规定 (琼土环资储字〔2007〕12 号文); (1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3)主要基础性资料 (1)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与保护方案(2019 年 9 月,海南睿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 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矿山西南侧道路边 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2019 年 3 月,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 察院) (3)其它现场资料。 五、方案适用年限 结合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需求的迫切性及矿山企业资金、人员及施工设备等投入能力,综 6 合考虑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量及其复杂程度,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恢 复治理工程的施工周期为 2 年,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施工周期为 1 年,治理后植被养护及地质环境监测周期为 1 年。具体实施时间以项目批 准实施之日起算。 六、编制工作概况 (一)以往工作程度 治理区以往进行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土地 资源调查等工作,为本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了较丰富地质资料。 (二)本次工作概况 我司接受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委托后,按照原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2016 年 12 月)的工作程序和技术 要求开展工作,收集利用了区域地质、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相关土 地利用现状与规划资料及气象、水文等资料,2022 年 5 月初组织专业技术 人员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范围及治理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进行了野外 实地调查,并对治理区进行了实地无人机航拍测量及 RTK 实地测量。野外 调查采用 11000 实测平面图,结合矿区地质图及三亚市总体规划(空 间类 2015-2030 年)附图配套使用。 调查内容 1 、采坑边坡及底板、矿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 工程设施、土地类型;2 、治理区及其周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层岩 性、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以及土地权属、人类工程活动 等调查;3 、矿山开采现状、矿山土地损毁现状及地质灾害调查。 通过上述工作基本掌握了治理区地质环境状况、土地类型、矿山开采 及土地损毁现状。通过对所收集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归纳、综合 整理,编制了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 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文本及相关图件。 本方案图件平面坐标采用大地 2000 坐标系,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 基准;图件采用 11 万地形图为地理底图(治理区范围为 11000 实测, 7 截止 2022 年 5 月),治理区地质图为地质底图。 8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1)矿区位置 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区位于三亚市北东 30。方向约 20 公里处,隶属于 三亚市吉阳镇罗蓬管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34,35“ 109。35,26“ ,北纬 18。22,23“ 18。23,09“ ,从三亚港到矿区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矿区交通 位置见图 1- 1。 图 1- 1 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矿山采矿权情况 2001 年 4 月 17 日,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取得原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 厅颁发的饰面用辉绿岩石材采矿许可证,证号4600000140004 ,有效期 限 2001 年 4 月至 2006 年 4 月;2006 年 6 月 19 日,经原海南省国土环境 9 资源厅办理延续,延续后采矿许可证号4600000620006 ,有效期限 2001 年 6 月至 2016 年 6 月;2012 年 2 月 23 日,经原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办 理变更采矿许可证号,证号C460000201202714022822 ,有效期限 2012 年 2 月 22 日至 2022 年 2 月 22 日,开采标高330~50m ,开采矿种为饰 面用辉绿岩,生产规模 58.96 万吨/年。2017 年底,三亚市花岗石材料厂向 原海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变更开采矿种,2018 年 2 月获得矿种变更登记的 批复,本矿山现已变更为建筑用辉绿岩矿山。 根据采矿许可证和海南省三亚市大园辉绿岩矿区建筑用石料资源储 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矿区分为矿段Ⅰ和矿段Ⅱ , 其矿区范围拐点坐 标见表 1- 1 ,矿段Ⅰ面积 49736m2 ,矿段Ⅱ面积 95112m2。 表 1- 1 矿区拐点坐标表 拐 点 矿段Ⅰ西安 80 矿段Ⅰ大地 2000 拐 点 矿段Ⅱ西安 80 矿段Ⅱ大地 2000 X Y X Y X Y X Y 1 2031776.63 350445.56 2031775.12 350561.65 7 2031934.63 349989.56 2031933.13 350105.65 2 2031676.63 350505.56 2031675.12 350621.65 8 2031826.63 349985.56 2031825.13 350101.65 3 2031606.63 350425.56 2031605.12 350541.65 9 2031516.63 349985.56 2031515.13 350101.65 4 2031520.63 350481.56 2031519.12 350597.65 10 2031458.63 350033.56 2031457.12 350149.65 5 2031.651.63 350707.56 2031650.12 350823.64 11 2031516.63 350203.56 2031515.12 350319.65 6 2031856.63 350581.56 2031855.12 350697.65 12 2031826.63 350203.56 2031935.13 350319.65 开采标高从 330 米至 50 米 面积 0.0497km2 13 2031936.63 350153.56 2031935.13 350269.65 开采标高从 330 米至 50 米 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采矿权于 2022 年 2 月 22 日到期,截止目前,矿区矿段Ⅱ尚未进行开 采活动,矿段Ⅱ仍保持矿权出让前原始状态。矿段Ⅰ范围内形成了凹陷采坑, 治理区西南侧采坑边坡及东南侧采坑边坡总体形成 L 形,其中采坑西南侧 与矿段Ⅰ “J1 、J2 ”拐点西侧历史采坑区域形成边坡顶156m 、156m (118m136m)、(118m136m)110m、110m(90m103m)、 (90m103m )75m 、75m ( 45m65m )六级边坡及156m 、 118m136m 、110m 、90m103m 、75m 、45m65m 六级台阶平 10 台,采坑底板东南侧区域自上而下已经形成边坡顶( 92m102m) 、 (92m102m)(81m88m)、(81m88m)(72m 、65m)、 (72m 、65m)底板共四级边坡及92m102m 、81m88m 、72m、 65m 三级台阶平台。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 ,实行边开采边治理 , 目前 ,矿区东南侧顶部 92m102m 、81m88m 台阶及南侧顶部117m 平台已经平整植树复 绿,矿区西侧采坑边坡156m 、118m136m 、110m 台阶平台已经植树 复绿。 根据治理区现场实际调查,治理区西侧、东南侧虽自上而下形成各级 台阶,但台阶平台未贯穿连通,治理区东侧存在直立边坡,治理区范围内 未见断层发育,但原生裂缝及解理发育,裂隙与节理缝纵横交错,加上矿 业开采活动爆破作用,岩石破碎,边坡高陡,危岩可见, 目前,治理区范 围内存在较大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区顶部部分台阶平台虽已植树 复绿,但治理区边坡高陡耸立,台阶平台现状植被无法对台阶坡面形成遮 挡,且治理区边坡较陡,不具备坡面复绿基础条件,现状条件下边坡无法 进行覆土植树绿化。 11 图 1-2 治理区西侧边坡现状图 图 1-3 治理区东南侧边坡现状图 12 图 1-4 治理区东侧区域直立边坡现状 图 1-5 治理区现状鸟瞰图 13 第二章 矿区基本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矿区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寒暑变化不大,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气候温和 、 阳光充足 , 四季如春 。年平均气温 23.2℃ 。年平均降雨量 1279.3mm,且多集中在 5~10 月份。每年常受台风暴雨影响和侵袭。全年 均为生长期,无霜期。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小溪。矿区东北 部约 500m 处,有一小型季节性水库, 由于汇水面积小, 日照蒸发量大, 旱季时基本干涸,雨季时蓄水。 矿区周边植被发育较好,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经济作物有橡胶、 槟榔、荔枝、椰子等。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构造复杂,母岩 和母质类型较多,故形成土壤的类型也较多。全省既有地带性土壤,也有 非地带性土壤,整个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垂直断面规律。海拔 0~10m 的地 带为近代浅海沉积物形成的滨海沙土,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植被生长着 赖葵和仙人掌等耐干旱的植物。土壤剖面不明显的地质以沙为主。海拔 10m~50m 地带为古海沉积物的滨海阶地燥红土,植被为稀树草地,土 层深厚,有明显的剖面层次,土壤肥力较低,目前多用于种植腰果、甘蔗。 海拔 50m 以上地带为赤红壤,地质为花岗岩或沙页岩的风化物,植被为热 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山地雨林。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内未见地层出露。 2)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岩性主要为早白垩世辉长辉绿岩(K1μβ , 同时有闪长玢 岩δu 等岩脉零星出露。 14 (1)早白垩世辉长辉绿岩(K1μβ 分布于整个矿区,呈灰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 分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柱状, 有些表面轻度绢云母化,聚片双晶发育,粒径大小一般 0. 10~5.3mm;辉 石呈半自形柱或粒状;角闪石呈半自形柱粒状,角闪石解理发育。副 矿物有磁铁矿、黄铁矿等。 该岩体为本区建筑用辉绿岩石料矿体的主要赋矿岩体。 (2)闪长玢岩δu 呈脉状充填在北北西及北东两组断裂之中,规模不等,长度 25~120m, 宽度 0.3~3m 。呈深灰色,基质具有细粒结构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辉石和绿泥石,岩石具绿泥石化和绢云 母化现象。 此外,在矿区周边见早白垩世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K1ηγ零星出 露。岩石呈浅灰色,不等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由微纹长 石35~43和石英35~37组成 ,其次为斜长石15和黑云母3 7 ,含锆石、磁铁矿等副矿物。微纹长石呈他形或半自形,具高岭土化 现象,粒度 1.4~9mm ,一般 3~7mm ,石英呈他形粒状,波状消光明显, 粒度 0.7~4mm,斜长石多呈半自形柱状,聚片双晶发育,粒度 0.3~4mm, 黑云母呈他形片状,粒度 0.2~2.5mm。 3)地质构造 矿区内未见断裂构造,但多见节理裂隙分布。 (二)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为块状岩类裂隙潜水,含水层岩 性为辉绿岩,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弱,水量贫乏,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水 位随季节变化。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迳流受节理裂隙及地形控制, 沿节理裂隙倾斜方向流动,总体自高向低流动,向区外排泄。 15 矿区矿段Ⅰ现状底板标高约为33m ,已形成凹陷采坑,封闭圈标高约 为50m,矿山生产过程中依靠机械抽排的方式向采坑外排水,矿区闭坑后, 如不采取抽水方式,矿区采坑底板将会形成积水采坑。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属简单类型。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条件 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和治理区周边地表降雨汇 水。为防止治理区边坡被治理区周边汇水冲刷,须在治理区西侧边坡设置 截水沟,拦截治理区西侧山坡汇水,治理区其余方向因地势原因,无法对 边坡形成汇水冲刷。 治理区现状已经形成了较大面积采坑,且采坑边坡高陡,边坡角度大, 岩石裸露。现状条件下存在高陡边坡掉块、坍塌隐患,虽未发现滑坡、崩 塌地质灾害,但局部存在危岩掉块危险。矿山开采活动造成岩石原始应力 结构破坏,加上矿区发育众多节理、裂隙,现状条件下,治理区存在孤石 崩落,边帮崩塌危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业过程中主要工作为高陡 边坡削坡卸载、截排水系统构建和安全防护措施。治理区的外部运输较为 方便,矿区已有高压电网通过,生产生活较为方便。 (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现状条件下,采坑边坡坡面角为 6085 左右,且边坡较高,最高处 边坡落差可达 150m ,区域内存在较多原生节理、裂隙及矿山开采形成的 裂缝,可见危岩,存在较大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边坡坡面高陡,无法 进行覆土绿化。治理区范围内土地已经损毁,原生地形地貌被破坏。 1)高陡边坡存在危岩崩落风险 矿山开采已形成高陡边坡,边坡呈 L 形,现状条件下采坑边坡坡面光 秃、基岩裸露, 自然生态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采坑边坡可见多向节理、裂隙,矿石的完整性较差,岩石破碎,经过 爆破生产后的岩石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危岩崩塌危险性较高。现状 16 条件下,高陡边坡虽未发现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但局部存在危岩掉块、 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综上所述,矿山现状已形成的高陡边坡基岩裸露,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同时,采坑高陡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存在危岩掉块、崩塌等 地质灾害安全隐患。 2)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矿区范围内原有山体因历史采坑及矿山开采原因,形成高陡采坑边 坡,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治理区范围内植被破坏,基岩裸露。 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活动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 三、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据此次实地调查,治理区范围内无居民居住,无自然保护区、旅游景 区和重要水源地等,但治理区西侧及南侧规划为二级保护林,区内活动主 要为采矿活动,采矿活动对治理区周边地质环境影响较重,露天开采形成 的高陡边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因此治理区内周 边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综合分析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矿体(层)地质特征,原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人类工程 活动等因素分析,确定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严重。 四、矿山周边类似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经调查,海南省东方市好德石场开采形成三个采坑,分别为 CK1 , CK2 ,CK3 ,截止目前,该矿山企业已经对以上三个采坑进行了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通过高陡边坡梯级削坡和危岩清除并对采坑边坡进行挂网喷播 植树绿化,对采坑地板及采坑台阶平台进行覆土植树绿化, 目前以上三个 采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显著,因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和 生态环境破坏正在逐步恢复。东方市好德石场 CK1 、CK2 、CK3 地质环境 17 恢复治理取得的成效,将为本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起到极好的示 范和指导作用。 图 2- 1 东方市好德石场 CK1 治理效果 18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一)治理区地质环境调查概述 治理区现状已形成高陡边坡,加上治理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矿体完 整性、稳定性较差, 目前虽未见滑坡、崩塌等现象,但治理区存在高陡边 帮危岩崩落风险,矿区节理发育,极端条件下,容易发生危岩崩塌等现象。 (二)矿山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根据三亚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治理区规划土地类型主 要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和园地,治理区未占用基本农田。项目区周边未分布 有国家级生态保护的野生植物,治理区外南侧、西侧规划Ⅱ级保护林地, 治理区周边植被覆盖率达 85以上。治理区规划土地类型详见附件治理 区综合查询报告书。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范围 (一)治理责任范围 根据矿山的开采现状,矿段Ⅱ仍处于未开采阶段,因此本次三亚市花 岗石材料厂三亚市大园建筑用辉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仅针矿区 矿段Ⅰ范围、矿段ⅠJ1 、J2 拐点西侧边坡范围及矿段Ⅰ东侧现存高陡边坡进行 治理,包括矿段Ⅰ采坑底板、采坑西南侧边坡区域、采坑南侧边坡区域、矿 段Ⅰ东侧高陡边坡(J5 拐点附近) 。根据圈算,治理区范围面积为 75648 ㎡(约合 113.5 亩),本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范围仅限于其他独立建设用 地和园地范围内,不造成新增林地损毁。矿段Ⅰ外西北侧区域不在本次治 理范围内。治理区范围详见表 3- 1。 19 表 3- 1 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国家 2000 坐标系) 拐点编号 坐标 X 坐标 Y ZL1 2031605.12 350541.65 ZL2 2031630.76 350512.46 ZL3 2031658.54 350513.00 ZL4 2031683.83 350505.09 ZL5 2031704.76 350467.02 ZL6 2031723.93 350452.81 ZL7 2031791.38 350452.78 ZL8 2031796.95 350470.99 ZL9 2031798.73 350548.08 ZL10 2031781.23 350572.04 ZL11 2031855.12 350697.65 ZL12 2031791.58 350764.74 ZL13 2031719.12 350844.20 ZL14 2031650.12 350823.64 ZL15 2031519.12 350597.65 面积共计 75648 ㎡(约合 113.5 亩) (二)土地类型及权属 1 、土地类型 根据三亚方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治理区规划土地类型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和园地。治理区未占用基本农田。治理区周边未分布有 国家级生态保护的野生植物,矿区附近天然植被多为芒果树、低矮灌木及 杂草为主,治理区周边植被覆盖率达 85以上。理区规划土地类型详见附 件治理区综合查询报告书。 2 、权属情况 治理区内土地隶属于治理区所在地村集体所有,矿山企业已对治理区 范围土地进行承租,无土地权属纠纷。 20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设计 根据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规划安排,本次治理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