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 D C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履 」 P J G J 6 一 2 0 1 1 备案号J 1 1 6 0 一 2 0 1 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tall building r旗foun {da ti .onsand hox foundations 2 0 1 1 一 0 1 一 2 8发布 2 0 1 1 一 1 2 一 0 1 实施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乡建 设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 规范 T echnicalcodefortall building raftfoundationsand box foundations J G J 6 一 2 0 1 1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1 1 年 1 2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1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T echnicalcodefortall building raftfoundationsand boxfoundations J G J 6 一 2 0 1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 北 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85 0 x 1 1 6 8毫米1/3 2印张4% 字数1 2 9千字 2 0 1 1年9月第 一 版 2 0 1 1年9月第一 次印刷 定价2 4.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2 0 2 9 9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甘.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沙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网址.C n 网上书店http//www .china-.e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9 0 4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 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 , 编号为J G J 6 一 2 0 1 1 ,自2 0 1 1年1 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6.1.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 标准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 G J 6 一 9 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1 1年1月2 8日 前 , 曰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 2 0 0 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 2 0 0 5 ] 84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 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一 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地基勘察;5地基计算;6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7施 工;8检测与监测。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 1. 增加了筏形与箱形基础 稳定性计算方法;2.增加了大面积整体基础的沉降计算和构造 要求;3 . 修订 了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 的沉 降计算公式; 4. 修订了筏形与箱形基础底板的冲切 、剪切计算方法;5.修订 了桩筏、桩箱基础板的设计计算方法; 6. 修订了筏形与箱形基 础整体弯矩的简化计算方法;7.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修订了原规范执行过程中发现的 一 些问题。 本规范 中以黑体字标志 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地 址北京市 北三环东路3 0号;邮政编码1 0 0 0 1 3)。 本 规 范 主 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 规 范 参 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申元岩土工程 有限公司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钱力航宫剑飞侯光瑜裴捷 王曙光唐建华康景文尤天直 罗赤宇楼晓明薛慧立谭永坚 许溶烈李广信胡庆昌顾晓鲁 匣蔓 画 武威沈保汉林立岩 陈祥福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 2 2.2 符号 ⋯ ⋯ 2 3 基本规定 , ⋯ ⋯ 6 4 地基勘察 ⋯ ⋯ 8 4.1 一 般规定 , ⋯ ⋯ 8 4.2 勘探要求 ⋯ ⋯ 9 4.3 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 , ⋯ ⋯ 1 1 4.4 地下水 ⋯ ⋯ 1 2 5 地基计算 , ⋯ ⋯ 1 5 5.1 一 般规定 ⋯ ⋯ 1 5 5 . 2 基础埋置深度 ⋯ ⋯ 1 6 5.3 承载力计算 ⋯ ⋯ 1 6 5.4 变形计算 , ⋯ ⋯ 1 9 5.5 稳定性计算 , ⋯⋯ 2 1 6 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 ⋯ 2 4 6.1 一 般规定 ⋯ ⋯ 2 4 6.2 筏形基础 ⋯ ⋯ 2 7 6.3 箱形基础 ⋯ ⋯ 3 5 6 . 4 桩筏与桩箱基础 ⋯ ⋯ 4 1 7 施工 ⋯ ⋯ 4 5 7.1 一 般规定 ⋯ ⋯ 4 5 7.2 地下水控制 ⋯ ⋯ 4 6 7.3 基坑开挖 ⋯ ⋯ 4 8 6 7.4 筏形与箱形基础施工 ⋯ ⋯ 5 0 8 检测与监测 ⋯⋯ 5 3 8.1 一 般规定 ⋯ ⋯ 5 3 8.2 施工监测 ⋯⋯ 5 3 8.3 基坑检验 ⋯⋯ 5 4 8.4 建筑物沉降观测 ⋯⋯ 5 5 附录A基床系数载荷试验要点 ⋯⋯ 5 6 附录B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 ⋯ ⋯ 5 8 附录C按E 0计算沉降时的a系数 ⋯⋯ 7 4 附录D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 ⋯⋯ 7 5 附录E地基反力系数 ⋯ ⋯ 7 8 附录F筏形或箱形基础整体弯矩的简化计算 ⋯⋯ , ’ ⋯ 83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85 引用标准名录 ⋯ ⋯ 86 附条文说明 ⋯ ⋯ 87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 ..⋯ 1 2 T ermsandsymbols ⋯ ⋯ 2 2.1T erms ⋯⋯飞 ⋯ ⋯ 2 2.2 symbols ⋯⋯ 2 3 B asicR equirement ⋯ ⋯ 6 4 S ubsoillnvestigation , 一 8 4.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 8 4.2 R equirements ofE xploration ⋯ ⋯ 9 4.3 L aboratory and I n- -situT ests ⋯ ⋯ 1 1 4.4G roundwater ““““” , 。。. “” ⋯ ⋯。 .⋯⋯。 。.. ⋯ 。 。 ⋯⋯。 1 2 5C alculationofsubsoil ⋯ ⋯ 1 5 5.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 1 5 5.2E nlbedded D eP th of F oundation ⋯ ⋯ 1 6 5.3C alculationofB earing C apacity ⋯ ⋯ 1 6 5.4C alculationofD eation ⋯ ⋯ 1 9 . 5.5 C alculationofstability ⋯⋯ 2 1 6 R equirementsofS tructuralD esignandD etail ⋯ ⋯ 2 4 6.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2 4 6.2R aft F oundation ⋯ ⋯ 2 7 6.3B ox F oundation . ⋯⋯ 3 5 6.4P iledR aftF O undation and P iledB ox F oundation ⋯ ⋯ 4 1 7C onstruction ⋯ ⋯ 4 5 7.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4 5 7.2G roundwater C ontr0 1 , ⋯ ⋯ 4 6 7.3 E xcavationof F oundationP it ⋯ ⋯ 4 8 8 7.4C onstructionof R aftF oundation and B ox F oundation . ⋯⋯ 5 0 8 I nspectionandM onitoring ⋯ ⋯ 5 3 8.1G eneral R equirement ⋯ ⋯ 5 3 8.2C onstruction I nspection ⋯⋯ 5 3 8.3F oundationE xcavations I nspection ⋯⋯ 5 4 8.4 M onitoring ofB uildingS ettlement ⋯⋯ 5 5 A ppendix AE ssentialsofS ubgradeC oefficientF rom L oad T est ⋯ ⋯ 5 6 A ppendix BA dditionalS tressC oefficientaand A verage A dditionalS tressC oefficienta ⋯ ⋯ 5 8 A ppendix CC oefficient占forS ettlementC alculation U singE O ⋯ ⋯ 7 4 A ppendix DC alculationfortheP erimeterand P olar M omentofI nertiaoftheC ritical P unC hing S ection ⋯⋯ 7 5 A ppendix EC oefficientofS ubgradeR eaction ⋯⋯ 7 8 A ppendix F S implified C alculationM ethodfor I ntegral B ending M omentofR aftF oundationand B ox F oundation ⋯⋯ 83 E xplanation ofW ordingin T hisC ode , ⋯⋯ 85 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 ⋯⋯ 86 A ddition E xplanation of P rovisions ⋯⋯ 87 9 1 总则 1.0.1 为了在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 全适用、环保节能、 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技术先进,制定本 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设计、施工与 监测。 1.0.3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分析整 个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使用要求以及与 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 1.0.4 在进行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设计、施工与监测时, 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筏形基础 raftfoundation 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1二2 箱形基础 box foundation 由底板、顶板、侧墙及 一 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 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1.3 桩筏基础piled raftfoundation 与群桩连接的筏形基础。 2.1.4 桩箱基础piled boxfoundation 与群桩连接的箱形基础。 2.2 符号 A 基础底面面积; A l上过梁的有效截面积; A Z下过梁的有效截面积; b 基础底面宽度 (最小边长);或平行于剪力方向的基 础边长之 和;或墙体的厚度;或矩形均布荷载宽度; bw筏板计算截面单位宽度; c 土的豁聚力; 。 与弯矩作用方向 一 致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 c 垂直于 。1的冲切临界截面的边长; cA B沿弯矩作用方向,冲切临界截面重心至冲切临界截面 最大剪应力点的距离; cu 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所得的豁聚力; 。uu土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所得的薪聚力; d 基础埋置深度;或地下室墙的间距; dc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dg 一 般性勘探孔的深度; e 偏心距; E S土的压缩模量; E仪 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 E 0土的变形模量;或静止土压力; E a主动土压力; 尽被动土压力;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几土与混凝土之间摩擦系数; 五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尸 一 一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F l基底摩擦力合力; F Z平行于剪力方向的侧壁摩擦力合力; 凡冲切力; 6二 一一J 恒载; h。 扩大部分墙体的竖向有效高度;或筏板的有效高度; 月 ~ 自室外地 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J - ,截面惯性矩 ; 1 5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 K r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 K s基床系数;或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 K v基准基床系数; l 垂直于剪力方向的基础边长;或基础底面长度;或洞 口的净宽;或上部结构弯曲方向的柱距;或矩形均布 荷载长度; Z nl计算板格的短边的净长度; 肠计算板格的长边的净长度; 几升 一 一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或截面的弯矩; 从上过梁的弯矩设计值; 呱下过梁的弯矩设计值; 从倾覆力矩; 呱抗倾覆力矩; M 哀抗滑力矩; 几几 滑动力矩; 八火nb 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 p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 p。准永久组合下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c基础底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压力; pk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 n扣除底板 自重及其上 土自重后 的基底平 均反力设 计值; 尸 竖向,急荷载; ql作用在上过梁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 q作用在下过梁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 q。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Q 一 一 作用在筏形或箱形基础顶面的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 或其他水平荷载; s 沉降量’ 5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 um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小周长; V ‘一 扩大部分墙体根部的竖向剪力设计值; V l上过梁的剪力设计值; 矶下过梁的剪力设计值; V s距内筒、柱或墙边缘h。处,由基底反力平均值产生的 剪力设计值; 环几 一-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z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a 附加应力系数; a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am不平衡弯矩通过弯曲传递的分配系数; as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分 配系数; 户 一一 沉降计算深度调整系数;或与高层建筑层数或基底压 力有关的经验系数; 凡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风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凤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比值; 笋 一一一 土的重度; 瓦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犷 基础沉降计算修正系数;或内筒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影 响系数; 产剪力分配系数; 、r 剪应力; 甲 土的内摩擦角; 叭。 土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所得的内摩擦角; 乳。 土的不 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所得的内摩擦角; 叭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训考虑回弹影响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 基 本 规 定 3.0.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设计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 50 0 0 7 确定。 3.0.2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的地基设计应进行承载力和地 基变形计算。对建造在斜坡上的高层 建筑, 应 进行整体 稳定 验算。 3.0.3 高层 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和施工前应进行岩土工程 勘察,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0.4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 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 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不应计人风荷载和 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地下室外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 , 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但 其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进行基础构件的承载力设计或验算时,上部结构传来 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及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 缝宽度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凡不 应小于1.0。 3.0.5 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 S k应用 下式表示 S k 一 S G kS Q lk+叭2S Q Z k+ ⋯⋯ +叭乃Q l k 3.0.5 一 1 式中S G 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认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 Q ik 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叭,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 B 500 0 9的规定取值。 2 . 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值S k应用下式表示 S k 一 凡k+汽I S Q lk十蜘 S Q Z k+ ⋯⋯ +九S Q ik 3.0.5 一 2 式中汽准永久值系数,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G B 50 0 0 9的规定取值。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设计 值S,应用下式表达 S ~ 儿S G k + 饭 1S Q lk + 物 九S印k+ ⋯⋯ + 饭,几S Q ik 3.0.5 一 3 式中儿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 B 5 0 0 0 9的规定取值; 瓶第 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 G B 5 0 0 0 9的规定取值。 3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则,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S按下式确定 S 1.3 5 S k 簇R 3,0.5 一 4 式中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确定; S k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 3.0.6 从基础施工阶段至竣工后建筑物沉降稳定以前,应对地 基变形及基础工作状况进行监测。 4 地 基 勘 察 4.1 一 般 规 定 4.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前,应通过工程勘察查明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并应提供资料完整、评价正 确、建议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1.2 岩土工程勘察宜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 察三个阶段进行;对于复杂场地、复杂地基以及特殊土地基,尚 应根据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或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岩土工程问题进行施工勘察或专项勘察;对重大及特殊工程,或 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和地下室抗浮以及施工降水有重 大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1.3 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与勘察阶段相应的建筑和结构 设计文件,包括建筑及地下室的平面图、剖面图、 地下室设计深 度、荷载情况、可能采用的基础方案及支护结构形式等。 4.1.4 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查明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段 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 、 成因、分布范 围、 发展趋势和危 害程度,提 出治理方案 的建 议; 2 应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成因年代以及各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均匀性和承载力; 3 应查明埋藏的古河道、洪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埋 藏物和人工地下设施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 应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 定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 对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 6度的地 区,应对场地 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6 应提出地基基础方案的评价和建议以及相应的基础设计 和施工建议; 7 对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应提供变形计算所需 的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8 当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提出地下水控制的建议 和分析地下水控制对相邻建筑物 的影响,并提供有关 的技术 参数; 9 对基坑工程应提出放坡开挖、坑壁支护、环境保护和监 测工作的方案和建议,并提出基坑稳定计算所需参数; 1 0对边坡工程应提供边坡稳定计算参数,评价边坡稳定 性,提出整治潜在的不稳定边坡措施的建议。 4.1.5 当工程需要时,应在专项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基 础埋深、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论证 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 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抗浮设计水位的 建议。 4.1.6 勘察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 B 5 0 0 2 1 、高层建筑岩土 工程勘察规程J G J7 2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4.2 勘 探要求 4.2.1 在布置勘探点和确定勘探孔的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 体形、荷载分布和地层的复杂程度,并能满足对建筑物纵横两个 方向地层结构和地基进行均匀性评价的要求。 4.2.2 勘探点间距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 勘探点间距宜为1 5 m 一 3 5 m,地层变化复杂时取低值。 2 勘探点宜沿建筑物周边、角点和中心点布置,并宜在建 筑层数或荷载变化较大的位置增加勘探点。 3 对单桩承载力较大的 一 柱 一 桩工程,宜在每个柱下设置 一 个勘探点。 4 对处于断裂破碎带、冲沟地段 、地裂缝等不 良地质作用 发育的场地及位于斜坡上或坡脚下的高层建筑,勘察点的布置和 数量应满足整体稳定性验算和评价的需要。 5 对于基坑支护工程,勘探点应均匀布置在基坑周边。在 软土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勘探点宜布置在从基坑边到不小于 2倍基坑开挖深度的范围内。 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 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关资料。 6 单幢建筑的勘探点不应少 于 5个,其中控制性勘探点的 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 3 ,且不应少 于2个。 4.2.3 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 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大于主要受力层的深度,可按下 式估算 dg 一 d+气月b4.2.3 一 1 式中 2 估算 dg 一 般性勘探孔的深度( m; d 基础埋 置深度( m; ag与土层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地基主要受力土层的 类别按表4 .2.3取值; 户 一一 与高层建筑层数或基底压力有关的经验系数,对地 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可取1,1,对设 计等级为甲级以外的高层建筑可取1.。; b 基础底面宽度(m,对圆形基础或环形基础,按 最大直径计算;对形状不规则的基础,按面积等代 成方形、矩形或圆形面积的宽度或直径计算。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深度,可按下式 d。 一 da。月b 4 .2.3 一 2 式中dc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m; a。 与土层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地基主要压缩层土类 按表4 ,2.3取值。 表4.2.3经验系数ac、久 偏 \ 兰 岩土类 别 碎石土砂土 粉土戮性土软土 C c 0.50.70.70.90.91.21,O 1.51.52.0 ag 0.30.40.4 0.50.50.70.60.91.0 1.5 注1表中范围值对同类土中,地质年代老、密实或地下水位深者取小值,反之 取大值; 2 在软土地 区,取值时应考虑基础宽度,当 b 6 0 m时取小值;b镇2 0 m时取 大值。 3 抗震设防区的勘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