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343-2014_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JGJ343-2014_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JGJ343-2014_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JGJ343-2014_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JGJ343-2014_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JGJ343-2014_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_施工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 I B』 JGJ 343-2014 P 备 案 号 J 1887-2014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Y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2014 -07 -29 发布 2015 - 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GJ 343 - 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5年3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A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GJ 343 - 2014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 (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50X1168毫 米1 / 3 2印张2 K字数76千字 2014年12月第一版 2014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4.00元 统一书号15112 23991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 / / 网上书店http / / 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49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 为JGJ 343- 2014,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 3. 2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7月29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 建 标[2011] 17号)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 规程。 ‘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设计; 4 .设备与材料;5 .施工与安装;6 .调试;7 .综合效能调适; 8 .运行管理。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 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浙江鸿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委会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 皇家空调设备工程( 广东)有限公司 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新晃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 上海)有限公司 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 特灵空调系统( 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康孚环境控制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德州中傲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朗德华信( 北京)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无锡市天兴净化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曹 阳徐宏庆叶大法祝敬国 ,赵晓宇曹 勇余绍培刘月琴 ’许 骏杨伟荣李孔政贾 晶 敖顺荣何伟光程德威王洪斐 姜永东王建军郎麒麟刘 刚 陈方圆魏 征刘 辉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许文发潘云刚毛剑英杨一凡 魏占和陈建新张志刚路世强 王 飞 目 次 ....................................................................................... 1 雜................................................................................................. 2 im.......................................................................................3 3.1 一般规定.....................................................................................3 3 . 2室内外设计参数........................................................................3 3 . 3负荷计算.....................................................................................4 3. 4系统设计.....................................................................................5 3 . 5空气处理机组............................................................................6 3. 6 末端装置.....................................................................................7 3.7 自动控制.....................................................................................9 3 . 8节 能 设 计................................................................................ 13 设备与材料...........................................................................15 4.1 一般规定 ................................................................................ 15 4 . 2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15 4. 3变风量末端装置........................................................................15 4 . 4风口、风管和保温................................................................... 16 施工与安装...........................................................................17 5.1 般规定 ................................................................................ 17 5 . 2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安装...........................................................17 5 . 3电气及自控系统施工安装.......................................................18 臓.......................................................................................20 6.1 般规定 ................................................................................ 20 6 . 2调试流程 ................................................................................ 20 综合效能调适........................................................................22 7.1 般规定 ................................................................................22 6 7 . 2综合效能调适项目...................................................................22 7. 3质量检测与验收....................................................................... 24 8运行管理........................................................................................ 26 8.1 一 般 规 定................................................................................26 8 . 2管理要求 ................................................................................26 8 . 3运行要求 ................................................................................27 8 . 4维 护 要 求................................................................................27 8 . 5节 能 运 行................................................................................28 本规程用词说明.......................................................................30 引用标准名录...........................................................................31 附条文说明...........................................................................33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Design ................................................................................... 3 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 3. 2 Indoor and Outdoor Design Conditions ..................................... 3 3. 3 Load Calculation ........................................................................ 4 3. 4 System Design ............................................................................ 5 3. 5 Air Handling Units .................................................................... 6 3.6 Terminals ................................................................................ 7 3. 7 Automatic Control .................................................................... 9 3. 8 Energy Saving ........................................................................ 13 4 Equipment and Material .................................................... 15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5 4. 2 VAV Air Handling Units ....................................................... 15 4. 3 VAV Terminals ........................................................................ 15 4. 4 Air Distributor, Duct and Insulation ..................................... 16 5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 17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7 5. 2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 ................................. 17 5. 3 Electrical and Control System .................................................. 18 6 Testing Adjusting and Balancing ..................................... 20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 6. 2 Working Procedure .................................................................... 20 7 Commissioning .................................................................... 22 7.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2 8 7. 2 Items for Commissioning.......................................................... 22 7. 3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 24 8 Operational Management ................................................ 26 8.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6 8. 2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 26 8. 3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 27 8. 4 Maitanence Requirements ...................................................... 27 8. 5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2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 3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3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33 9 1 .0 .1为规范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安装、调试、 综合效能调适和运行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 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 .0 .2本规程适用于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技术的工程系统设 计、施工与安装、调试、综合效能调适和运行管理。 1 .0 .3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安装、综合效能调 适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2.0.1 变风量空调系统 variable air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通过保持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温度稳定、改变空气处理机组 或空调末端装置的送风量,实现室内空气温度参数控制的全空气 空调系统, 简称V A V空调系统。 2 .0 .2单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 zone variable air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服务于单个空调区且送风温度基 本保持稳定,通过改变机组的送风量,实现该区域室内空气温度 参数控制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2 .0 .3带末端装置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variable air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terminal device 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服务于多个空调区且送风温度基 本保持稳定,通过改变机组及末端装置的送风量,实现各区域室 内空气温度参数控制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2. 0. 4 变风量末端装置 variable air volume terminal device 能根据空调房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通过自动调节出口处的送 风量或送风温度,实现室内空气温度参数控制的装置。 2. 0. 5 调试 testing adjusting and balancing 对各个系统在安装、单机试运转、性能测试、系统联合试运 转的整个过程中,采用规定的方法完成测试、调整和平衡工作。 2. 0. 6综合效能调适 commissioning 通过对建筑各个系统的调试、性能验证、验收和季节性工况 验证进行全过程管理,以确保实现设计意图和满足业主的实际使 用要求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2 3设 计 3.1 一 般 规 定 3 .1 .1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 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以及设备价格、能源预期价格等, 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下列情况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应采用变风 量空调系统 1服务于单个空调区,且部分负荷运行时间较长时,应采 用单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 2服务于多个空调区,且各区负荷变化相差大、部分负荷 运行时间较长,并要求温度独立控制时,应采用带末端装置的变 风量空调系统。 3 - 1 .2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严格的空调区,不宜采用变风 量空调系统;噪声标准要求较高的空调区,不宜采用风机动力型 末端装置的变风量空调系统。 3 .1 .3空调内外区的划分应根据建筑物用途、使用特点、围护 结构热工性能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确定。 3 .1 .4变风量空调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除应符合建设工程设 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外,尚应有系统检测与监控、运行控制方 案等设计内容。 3 . 2室内外设计参数 3. 2.1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和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 50189的有关规定。 3 .2 .2室外设计计算参数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有关规定。 3 3 . 2 .3空调区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关室内空气质量、 污染物浓度控制等的卫生要求。 3 . 2 .4空调区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时,夏季室内设计温度宜 比采用常温送风的空调系统提高1C;当空调区划分内外区且外 区需要供暖时,外区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不宜比内区高2C。 3 . 3负 荷 计 算 3 .3 .1空调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有关规定。 3 .3 .2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空调区冷负荷计算,除应符合本规 程第3. 3.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空调区热分层高度,应分别计算热分层以下空调区 负荷、热分层以上非空调区负荷以及架空地板和楼板传给地板静 压箱的热量; 2热分层高度应在人员活动区上方; 3不应计入非空调区内的对流热量。 3 . 3 .3空调区划分内外区时,内区冬季冷负荷计算中的室内照 明功率、人员数量、设备功率等项目的取值应根据内区面积、气 流组织等确定,且宜小于夏季的取值。 3 . 3 .4空气通过风机引起的夏季附加冷负荷中,空气通过风机 后的温升可按下式计算 QQQ8H * V 3. 3.4 Vi 式中i\t空气通过风机后的温升(C; H风机的全压(Pa; rj电动机安装位置的修正系数;当电动机安装在气 流内时, 『1 ’ 当电动机安装在气流外时,rjV2; Vl风机的全压效率,应取实际效率; rj2电动机效率。 4 3 . 4系 统 设 计 3 .4 .1变风量空调系统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冷热源状况, 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1有低温冷源可利用时,宜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2 空调区巳设有架空地板体系且需要个人或岗位送风时, 宜采用地板送风空调系统。 3 .4 .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内区采用全年供冷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时,外区可采用风 机盘管、定风量空调系统等; 2内外区合用空气处理机组时,外区末端装置宜采用带热 水盘管的末端装置; 3内外区分别设置空气处理机组时,外区空气处理机组宜 按朝向分别设置; 4空调区新风量需要恒定时,宜采用独立新风系统。 3 .4 .3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单风管系统; 2宜采用一次回风、大送风温差系统; 3同一个空气处理系统中,应避免再热过程; 4回风系统阻力较大或排风措施不能适应新风量的变化要 求时,宜设置回风机。 3. 4. 4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夏季系统送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送风量应根据系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且送风温差不宜小于8C ; 2最小送风量应根据冷负荷变化范围、空调区气流组织要 求、末端装置风量调节范围及风机调速范围等确定,且不应小于 系统最小新风量。 3 .4 .5空调区、空调系统的新风量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有关 规定。 5 3 . 4 .6当变风量空调系统服务于不同新风比的多个空调区时, 不应采用空调区新风比最大的数值作为系统的总新风比,其系统 的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Y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t修正后的总新风量(m3/h; Vst总送风量,即系统中所有房间送风量之和(m3/h; X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Z 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 Voc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量(m3/h ; V .需求最大的房间的送风量(m3/h 。 3. 4. 7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和排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保证系统最小新风量的措施,并具备最大限度地 利用新风做冷源的条件; 2排风系统应与新风系统匹配,并适应新风量的变化。 3 . 4 .8变风量系统下列设计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1空调风、水系统的设计; 2设备、管道的绝热设计; 3空调系统的消声与隔声设计。 3. 5.1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组要求风量大及静压高时,宜采用后倾式离心通风机; 2风机风量应考虑附加系统漏风量,风压应为系统计算总 压力损失; y x/ci x-z y vo t/vs t x vo n /vs t Z V o e / V s c 3. 4. 6-1 3. 4.6-2 3. 4. 6-3 3. 4. 6-4 3 . 5空气处理机组 3风机应采用变速调节方式。 3 .5 .2空气处理机组的冷热盘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 建筑供暧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技术经济合理时,应加大冷热水供回水温差; 2机组采用四管制且需要防冻时,热水盘管应设在冷水盘 管的上游。 3 .5 .3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空气过滤 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滤器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空气过滤器GB/T 14295的有关规定; 2当采用粗效空气过滤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中效空 气过滤器; 3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应按终阻力计算。 3 .5 .4人员密集或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空调区宜设置空气净化 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的类型,应根据人员密度、初投资、运行费 用及空调区环境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且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的有关规定。 3 .5 .5冬季空调区湿度有要求时,宜设置加湿装置。加湿装置 的类型,应根据加湿量、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要求,并经技术 经济比较后确定。加湿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暧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有关规定。 3 .5 .6空气处理机组全新风运行时,宜设置旁通风阀。当旁通 风阀的迎面风速超过7. 5m/s时,应采用翼型风阀片。 3 .5 .7空气处理机组应安装在空调机房内且邻近所服务的空 调区。 3 . 6末 端 装 置 3 .6 .1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风夏季送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最大送风量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逐时显热冷负荷综合 最大值和送风温差确定; 2最小送风量应根据末端装置调节范围、控制区域的最小 新风量和气流组织要求确定。 3. 6 . 2严寒及寒冷地区应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冬季送风温差 不宜大于8C。 3. 6 . 3串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的内置风机风量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风量应为一次送风和二次回风风量之和; 2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应按供冷时室内舒适度要求和送风 口特性确定送风温度,并经计算确定风机风量。 3 .6 .4并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的内置风机风量,应按冬季 工况进行计算,并应根据一次送风的最小风量和室内舒适度要求 确定。 3. 6 . 5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的内置风机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串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的内置风机压力应克服风机 下游风管至风口阻力; 2并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的内置风机静压应与一次送 风在最小风量时相匹配,并应克服加热器阻力。 3 . 6 .6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一次送风口入口处最小风速,应根据 末端装置的风速传感器类型确定。 3. 6 . 7变风量末端装置宜选用压力无关型。 3 .6 .8设有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空调区消声与隔声设计, 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 50736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声量计算应根据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系统自然衰 减量及要求确定; 2空调区吊顶所采用的材料应满足室内噪声级的隔声要求。 8 3.7自 动 控 制 3 .7 .1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控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1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位置和安装要求; 2控制点参数设计值和工况转换边界条件; 3空调机组冷热水阀门的流通能力; 4控制策略。 3 .7 .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控策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室内温度控制; 2空调机组送风温度控制; 3送风静压控制; 4新风量或空气品质控制功能; 5空调机组开关机顺序控制和设备连锁控制功能; 6风机状态监视、过滤网压差报警等功能,寒冷地区还应 有防冻保护控制。 3 .7 .3采用回风机或排风机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应进行回风机 或排风机的变频和连锁控制设计。 3 .7 .4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应采用符合逐步降低送风温 度送风的控制技术。 3 .7 .5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控制设计应符合暖通工艺要求。 3. 7 . 6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 室内温控区的温度; 2 室外空气的温、湿度; 3 末端装置的送风量; 4 空调机组的送风温度; 5 空调机组的回风温、湿度; 6 空气过滤器进出口的静压差; 7 风机及变频器、水阀、风阀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 就地/远程状态和运行参数。 9 2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 送风管静压测点的静压值; 2 空气冷却器进出口的冷水温度; 3 空气加热器进出口的热水温度; 4 室内空气品质或二氧化碳浓度; 5 新风量。 3 .7 .7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应包括下列内容 1风机/变频器故障报警和电机过电流断电保护; 2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 3对于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系统的防冻报警和自动 保护; 4监测参数的超限报警或提示功能。 3 . 7 .8当空调机组配置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 并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电加热器应采取接地及剩 余电流保护措施。 3 .7 .9变风量空调机组的风机电控柜应设置远程/ 就地转换开 关。当转换开关处于远程状态时,可执行下列远动功能 1调整风机的启停或频率; 2调整水阀的开度; 3设定、修改房间温度的设定值。 3 .7 .1 0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动启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使用时间进行风机定时启停; 2风机停止运行时新风阀连锁应关闭; 3供冷工况下风机停止运行时,水阀连锁应关闭; 4采用回风机或排风机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应进行回风机 或排风机与送风机的连锁启停。 3. 7. 1 1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全年多工况边界条件自动选择运行的工况; 2机组送风温度设定值应根据运行工况自动调整; 3变风量末端装置应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送风量; 10 4水阀应根据机组送风温度调节开度; 5风机频率应根据需求自动调节; 6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应在启动过程中逐步降低送 风温度设定值。 3. 7.1 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过渡季能宜增大新风比例运行; 2变风量末端装置宜根据服务区域的使用状况启停; 3新风量宜根据服务区域的使用状况调节; 4宜根据室外温度参数优化室内温度的设定值; 5宜根据空调机组运行状况给出需要供水温度的信息; 6宜根据服务区域的工作时间优化风机的启停时间。 3. 7.1 3传感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只以安全保护和设备状态监视为目的时,应选择以开 关量形式输出的传感器; 2模拟量和数值输出的传感器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 表匹配,并应高于工艺要求的控制和测量精度; 3壁挂式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通、避免阳光 直射、能反映被测房间空气状态的位置; 4风道内温湿度传感器应保证插入深度,且不应在探测头 与风道外侧形成热桥; 5插人式水管温度传感器应保证测头插人深度在水流的主 流区范围内,安装位置附近不应有热源及水滴; 6机组送风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挡水板后有代表性的位置, 并应避免辐射热、振动、水滴及二次回风的影响; 7风道压力传感器应设置在管内流动稳定的地方,并应满 足产品安装条件,且宜在主要分支处分别设置; 8风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前后的直管段长度应根据产品要求 设置。 3 .7 .1 4水路控制阀宜采用模拟量调节阀,口径应根据流通能力 确定。 11 3 .7 .1 5调节风量用风阀宜采用对开多叶调节阀。风阀执行 器的扭矩应满足设计风速和压力的要求,并应具备阀位反馈 功能。 3 .7 .1 6空调机组的风机应采用变速控制。变频器应根据电机的 额定电流选择,且宜选择带有防电磁干扰措施的环保产品。 3 .7 .1 7电加热器宜采用通断量输出控制,要求调节精度较高时 可采用高频脉冲通断比控制。 3. 7.1 8变风量末端控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一次送风量、再热、风机的调节控制方法; 2室温传感器选择与设置; 3与中央监控系统通信。 3. 7.1 9变风量末端控制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入、输出通道数量应满足变风量末端装置的要求; 2输入、输出通道的信号类型应与变风量末端装置配套的 室温传感器、流速/风量传感器、风阀执行器和风机控制等的信 号类型相匹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