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77-2009_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_节能保温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JGJT177-2009_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_节能保温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JGJT177-2009_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_节能保温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JGJT177-2009_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_节能保温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JGJT177-2009_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_节能保温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JGJT177-2009_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_节能保温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 O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掘 履 砌 J G J/T1 7 7 一 2 0 0 9 备案号J 9 7 0 一 2 0 0 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S tandardforener群 efficiency testof publicbuildings 2 0 0 9 一 1 2 一 1 0 发布 2 0 1 0 一 0 7 一 0 1 实施 中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S tandardforene卿 efficiency testof publicbuildings J G J /T1 7 7 一 2 0 0 9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1 0 年 7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0北京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S t田记ardfor energyefflclency testofpubllc bulldings J G J/T 1 7 7 一 2 0 0 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密东印刷有 限公司印刷 开本 85 0 X ll6 8毫米 2 0 1 0年3月第 一 版 关 1/3 2印张.3 字数 7 9千字 定价 统 一 书号 版权所有 2 0 1 。年3月第 一 次印刷 1 5.0 0元 1 5 1 1 2 1 7 80 3 翻 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网址http / /wwwcabp C om 。 n 网上书店http//www.chlna- -bulldlng C om C 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4 6 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 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 为 J G J/T 1 7 7 一 2 0 0 9 ,自2 0 1 0年7月l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0 9年1 2月1 0日 前 一】一 曰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 2 0 0 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 修订计划 (第 一 批)>的通知 (建标 [ 2 0 0 6 ] 7 7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 了本 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物室 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透光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采暖 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建筑物年采暖空调 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供配电系统检测,照明系统检 测,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以及相关附录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 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邮政编 码 1 0 0 0 1 3 ,D mallktscabr )。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达尔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提赛( T S I )亚太公司 (北京) 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金粤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东合建筑节能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邹瑜徐伟曹勇王虹 刘月莉杨仕超叶倩架景阳 宋波张元勃万水娥王新民 王洪涛徐选才柳松俞著 周楠黄振利万树春朱永前 何仕英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文发冯雅付祥钊龚延风 朱能林洁段恺郭维钧 孙述璞 目次 1 总则 ⋯ ⋯ 1 2 术语 ⋯ ⋯ 2 3基本规定 ⋯ ⋯ 3 4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 ⋯⋯ 4 5 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 7 5.1 一 般规定 ⋯ ⋯ 7 5.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 ⋯⋯ 7 5.3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 ⋯⋯ 9 6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 ⋯ ⋯ n 6.1 一 般规定 ⋯⋯ 1 1 6 2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 ⋯⋯ n 6.3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 ⋯⋯ 1 2 6.4 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 ⋯ ⋯ 1 3 7 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 ⋯ ⋯ 巧 7.1 一 般规定 ⋯ ⋯ 1 5 7.2 外窗气密性能检测 ⋯ ⋯ 1 5 7.3 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 ⋯ ⋯ 1 5 8 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 ⋯ ⋯ 1 7 81 一 般规定 ⋯ ⋯ 1 7 8.2 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 ⋯ ⋯ 1 7 8.3 水系统回水温度 一 致性检测 ⋯ ⋯ 1 9 84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 ⋯ ⋯ 1 9 8.5 水泵效率检测 ⋯ ⋯ 2 0 8.6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 ⋯ ⋯ 2 1 9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 ⋯ ⋯ 2 3 9.1 一 般规定 ⋯ ⋯ 2 3 6 9.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 ⋯ ⋯ 2 3 9.3 新风量检测 ⋯ ⋯ 2 4 9 4 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 ⋯ ⋯ 2 4 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 ⋯⋯ 2 6 供配电系统检测 ⋯ ⋯ 2 8 n.1 一 般规定 ⋯ ⋯ 2 8 1 1.2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测 ⋯ ⋯ 2 8 n.3 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检测 ⋯ ⋯ 2 8 n4 功率因数检测 ⋯ ⋯ 3 0 n.5 电压偏差检测 ⋯ ⋯ 3 0 n.6 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 电量校核检测 ⋯ ⋯ 3 1 照明系统检测 ⋯ ⋯ 3 2 1 2.1 照明节电率检测 ⋯ ⋯ 3 2 1 2.2 照度值检测 ⋯ ⋯ 3 3 1 2 3 功率密度值检测 ⋯ ⋯ 3 3 1 2.4 灯具效率检测 ⋯ ⋯ 3 4 1 2.5 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测 ⋯ ⋯ 3 4 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 ⋯ ⋯ 3 6 1 3.1 送( 回)风温度、湿度监控功能检测 ⋯⋯ 3 6 1 3.2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控制功能检测 ⋯⋯ 3 7 1 3.3 风机盘管变水量控制性能检测 ⋯ ⋯ 3 7 1 3.4 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 ⋯⋯ 3 8 1 0 祀 、 附录A仪器仪表测量性能要求 ⋯ ⋯ 3 9 附录B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 ⋯⋯ 4 0 附录C水系统供冷(热)量检测方法 ⋯⋯ 4 2 附录D电机输人功率检测方法 ⋯ ⋯ 4 3 附录E风量检测方法 ⋯ ⋯ 4 4 本标准用词说明 . ..⋯ ⋯ 4 8 引用标准名录 ⋯ ⋯ 4 9 附条文说明 ⋯ ⋯ 5 1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lslons , . ... ..⋯ ⋯ 1 2T erms ⋯ ⋯ 2 3 B asicR equirements ⋯ ⋯ 3 4 A verageI ndoorA lrT emperatureandR elative H umldrty T est .. ... ..⋯⋯ 4 5N on- - transparentE nvelopeT hermalP eranceT est ⋯⋯ 7 5.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7 5.2H eatT ransferC oefflclentT est by H eatflowM eter ⋯⋯ 7 5 3 H eatT ransferC oefflclcentT estbyS ampleslntheS ame C ondrtlons ⋯⋯ 9 6 T ransparentE nvelopeT hermalP eranceT est ⋯⋯ 1 1 6,1 G enera1 R equirements ⋯⋯ 1 1 6.2 T ransparent W allsandS kyllghtR oofT hermalP erance C alculatlonand V enfied . ⋯ ⋯ 1 1 6 3 H eatT ransfer6 effI cI entT estbyS amp1 e 、I nthe S ame C ondltions ⋯⋯” ⋯⋯, ⋯ ⋯ 1 2 6.4O utsldeV entllated氏 uble T ransparent W all、H eat I nsufationP erance ⋯ ⋯ 1 3 7 B ulldingE nvelopeA irT lghtnessT est ⋯ ⋯ 1 5 7.1G eneral R equlrement 、 ‘‘ ‘ ‘ ‘ ‘ ‘ ‘ 一 1 5 7.2E xtenorW mdowA lr T lghtnesS ⋯ ⋯ 1 5 7.3 T ransparent W allsA lrT lghtness ⋯⋯ 1 5 8 H eatingandA I 卜condltloningwatersystem P eranceT est , , , .⋯ ⋯ 1 7 8. 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 ⋯ 1 7 8 8.2C hlll 司H eatP umpA ctualC oefflc,cntof P erance ⋯ ⋯ 1 7 5.3R eturnw爪 crT emperature C onsl、tency ⋯ ⋯ 1 9 5.4 T emperature D lfferenceof theT ransfer L lquld ⋯ ⋯ 1 9 8. 5 P umpE ftlclency ⋯ ⋯ 2 0 8.6E ne 堪 yE fflclency R atloofC ooling S ource S ystem ⋯ ⋯ 2 1 9A I卜condit1 onlngA lrS ystemP eranceT est ⋯ ⋯ 2 3 9 . 1G eneral R equir 哪ents ⋯ ⋯ 2 3 9.2F an P ower C onsumptlon P er U nltA lrV O lume ⋯ ⋯ 2 3 9 3F re、hA lrV olume ⋯⋯ 2 4 9.1C on、tantA lr F low S ystem B alanceR atlo ⋯ ⋯ 2 4 1 0 H eating and A lr 一 condltioningS ystem Y ear E nergyC onsumption and E nergyE fflclency R atloof C ooling S ource S ystemT estlng ⋯ ⋯ 2 6 11P ower S upply andD lstrlbutlon S ystem T est ⋯ ⋯ 2 8 1 1.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 2 8 1 1.2T hree- - phaseV ohage U nbalance ⋯ ⋯ 2 8 1 1.3H armonlc V O ltage and H armonlcC urrent ⋯ ⋯ 2 8 1 1.4P owerF actor ⋯ ⋯ 3 0 1 1.5D evlationofS upply V oltage ⋯ ⋯ 3 0 1 1.6S u 卜meteringof P owerC lrcult V erlflcatlon ⋯ ⋯ 3 1 1 2 L ightingS ystem T est ⋯ ⋯ 3 2 1 2.1 L lghtingE nergyS aving R ate ⋯ ⋯ 3 2 1 2.2nlumlnationV alue .⋯ ⋯ 3 3 1 2.3P ower D enslty , ⋯ ⋯ 3 3 1 2.4 L lghtingE fflclency , ⋯ ⋯ 3 4 1 2.5P ubllcA rea L lghting C ontrol ⋯ ⋯ 3 4 1 3 M onitoring and C ontrol S ystem T est ⋯ ⋯ 3 6 1 3.1 S upply R eturn A lr T emperature and R elatl、lty H unlldrtyM onltonng and C ontr。 ⋯ ⋯ 3 6 1 3.2P ressureD lffcrenceC ontrolF unctlonof A I卜condltlonl 呢 9 W ater S ystem ⋯ ⋯ 3 7 1 3 3 M甘lableW aterC ontrolP erfornlanceonF anO刀l . ⋯⋯ 3 7 1 3.4 L lghting and L owV O ltageD lstrlbutlonS ystem ⋯⋯ 3 8 A ppendlx A A pparatus P erance R equirements ⋯ ⋯ 3 9 A ppendlx B T esting M ethodof O verall B ullding E nvelope A lr T lghtness P erance ⋯⋯ 4 0 A ppendlx C T esting M ethodofH eatingorC ooling C apacity ⋯⋯ 4 2 A ppendlx D T estlng M ethodof I nput P ower ⋯⋯ 4 3 A ppendlx E T esting M ethodofA lr F low ⋯⋯ 4 4 E xplanatlon ofW ordingI nT hisS tandard ⋯ ⋯ 4 8 N ormativeS tandards ⋯⋯ 4 9 E xplanatlon of P rovlslons ⋯ ⋯ 5 1 1 b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 ,规范建筑节能 检测方法,促进我 国建筑节 能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制定本 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检测。 1.0.3 从事节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事节能检 测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 1.0.4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 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5 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采光顶S kyl ,ghtroof 太阳光可直接透射人室内的屋 面。 2.0.2 透光外围护结构transparentenvelope 外窗、外门、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射人室内 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 2.0.3 冷源系统能效 系数energy eff,c,encyratloofcooling S ourcesystemE E K 、y、) 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与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 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能耗之和的比值。 2.0.4 同条件试样S amples ,ntheS ameC ond,tlons 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 施工现场抽取 一 定数量的工程实体组成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 的方法,在实验室制作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 3 基 本 规 定 3.0.1 当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竣工文 件和有关技术资料。 3.0.2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 内的检定证书、校 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 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 4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 4.0.1室内温度、湿度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物, 温度、湿度检测数量 应按照采暖空调系统分区进行选取。当系统形式不同时,每种系 统形式均应检测。相同系统形式应按系统数量的2 0%进行抽检。 同 一 个系统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房间数量的1 0%。 2 未设置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物,温度、湿度检测数 量不应少于总房间数量的1 0%。 3 检测数量在符合本条第1、 2款规定的基础上也可按照委 托方要求增加。 4.0.2 室内温度、湿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温度、湿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 3层及以下的建筑物应逐层选取区域布置温度、湿 度测点; 2 3层以上的建筑物应在首层、 中间层和顶层分别选 取区域布置温度、湿度测点; 3 )气流组织方式不 同的房 间应分别布置温度、湿度 测点。 2 温度、湿度测点应设于室 内活动区域,且应在距地 面 7 0。 一 1 80 0 mm 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不 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度、湿度测点位置及 数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房间使用面积小于1 6耐时,应设测点1个; 2 )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1 6耐,且小于3 0时时, 应设测点2个; 3 )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3 0 m “ ,且小于6 0 m ”时 , 应设测点3个; 4 )当房间使用 面积大于或等于6 0耐,且小于1 0 0 耐 时,应设测点5个; 5 )当房 间使 用 面 积 大于或等于 1 0 0 m ” 时,每 增 加 2 0 一 3 0 m2应增加1个测点。 3 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应在最冷或最热月, 且在供热 或供冷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室内平均温度、湿度应进行连续检 测,检测时间不得少于 6 h,且数据记 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 过3 omln 。 4 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全 rm, 艺一 宜 厂 全 ,, ‘ 一 ~ 幸 - 4.0.2 一 1 4.0.2 一 2 式中trm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 ( ℃); trm, 检 测 持 续 时 间 内受 检 房 间第 艺个 室 内逐时 温 度( ℃); n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温度的个数; t,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j个测点的第 个温度 逐时值( ℃ ); 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温度测点的个数 。 5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叭m 叭m, 宝、m , 4 .0.2 一 3 p 习汽, _] 一1 p 4.0.2 一 4 式 中叭m检 测持续 时 间 内受 检房 间 的室 内平 均相对 湿 度(; 件m,,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 个室内逐时相对湿 度(; n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 个数; 叭,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j个测点的第 个相 对湿度逐时值(; 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相对湿度测点的 个数。 4.0.3 室内温度、湿度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 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G B 5 0 1 89 的规定; 2 当室内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检测值符合本条第1款 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5 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5.1 一 般 规 定 5.1.1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 温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 5.1.2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和隔 热性能的检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 G J /T 1 3 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1.3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 传热系数。 5.1.4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可采用热流计法;当符 合下列情况之 一 时,宜采用同条件试样法 1 外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小于 1.2耐 K/w; 2 轻质墙体和屋面; 3 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 5.2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 5.2.1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 一 种构造做法不应少于2个检测部位; 2 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 于4个测点。 5.2.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流计法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外墙和屋 面的内、外表 面温度场测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热桥部位及其所 占面 积比例,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外墙 (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 数和热桥部位温度、热流密度,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包括热桥部 位在内的外墙(或屋面)加权平均传热系数。 2 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1 2个月 后进行。 3 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 不宜小于1 5℃。 4 外墙(或屋 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热流和 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求、检测条件和数据整理分析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 G J/T1 3 2中的有关 规定。 5 外墙热桥部位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覆盖 不同的受热面。热桥部位应根据红外摄像仪的室内热成像图进行 分析确定。热流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宜根据红外热成像图中的温度 分布确定,且应布置在该受热面的平均温度点处。 每个受热面应 至少布置2个热流传感器,并相应布置 温度传感器;内表面温度 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热桥部位外表面应至少布置2个温度 传感器。 6 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应在无雨、室外平均风速不高于3 m/ s 的夜间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进人成像范 围,拍摄角度宜小于3 0 0;同时,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测量受检 部位表面温度,并记录建筑物室 内、外空气温度及室外风速、 风向。 7 应根据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所 占面积的 比例,通过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计算得到主体部 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并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外墙(或屋 面)的平均传热系数 K p K m _.又马 凡 厂p十 下二苏 一 二干 -一 下 欠1alr。m 一 1 . r.out少 F 5.2.2 一 1 T alr一 六+ T ln 5.2.2 一 2 兀r.out一T n,I, 一竺 2 3 5.2.2 一 3 式中K m建筑外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W/耐 K; K 。建筑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 W /mZ K; 马热桥部位第j个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 (W /耐 K ; q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之和的算术平均 值( W / mZ ; 凡 红外热成像图中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所 占面积比; 凡热桥部位第j个受热面对应的表面积 ( 耐 ); T alr. 。室内空气温度( ℃); T alr.ou,室外空气温度( ℃); F 检测区域的外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 “; 工。热桥部位平均内表面温度( ℃); T ou,热桥部位平均外表面温度( ℃)。 5.2.3 外墙(或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 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符合 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5.3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 5.3.1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随机抽取确定; 2 每种保温材料不应少于2组; 3 每种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不应少于2组,且应包括典型 热桥部位。 5.3.2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 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检 测单位共同商定。 2 施工现场进行 同条件试样 的保温材料 (包括砌体 的砌 块)、厚度尺寸等应与工 程 一 致。保温浆料应同条件制作并 养护 试样。 3 轻质外围护结构可在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