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810-2008_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DB34_810-2008_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DB34_810-2008_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DB34_810-2008_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DB34_810-2008_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DB34_810-2008_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案号 ICS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8102008 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2008-08-13 发布 2008-08-13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发布 DB34/T 810200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符号 .......................................................................... 1 2.1 术语 .............................................................................. 1 2.2 符号 .............................................................................. 1 3 材料 ................................................................................ 2 3.1 材料 .............................................................................. 2 3.2 设计参数 .......................................................................... 2 4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 2 4.1 一般规定 .......................................................................... 2 4.2 结构布置 .......................................................................... 3 4.3 剪力墙的布置 ...................................................................... 4 4.4 门窗洞口布置 ...................................................................... 4 4.5 构件设计 .......................................................................... 4 4.6 连接构造 .......................................................................... 4 4.7 变形缝的设置 ...................................................................... 4 4.8 抗震等级 .......................................................................... 5 4.9 水平位移限值 ...................................................................... 5 5 结构计算分析 ........................................................................ 5 5.1 荷载和地震作用 .................................................................... 5 5.2 内力和位移计算 .................................................................... 5 6 结构构件计算 ........................................................................ 6 6.1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承载力计算 .................................................... 6 7 结构构造 ............................................................................ 9 7.1 叠合板式剪力墙构造要求 ............................................................ 9 7.2 混凝土叠合式楼板构造要求 ......................................................... 17 8 施工与质量验收 ..................................................................... 17 8.1 一般规定 ......................................................................... 17 8.2 运输、存放 ....................................................................... 17 8.3 安装 ............................................................................. 18 8.4 预制楼板和墙板安装支撑的设置 ..................................................... 20 8.5 质量验收 ......................................................................... 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要求........................................ 22 A.1 预制构件不得有影响结构性能或安装使用的外观缺陷。 ................................. 22 A.2 当结构处于二类环境中,混凝土中的钢制连接件表面应采用防腐保护涂层。................ 22 A.3 为保证预制构件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的密实度, 应采用间隔支架来确保受力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时,间隔支架的制作偏差为1mm;当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40mm,间隔支架的制作偏差为2mm。 .......................................... 22 A.4 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22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8102008 II A.4.1 构件长宽尺寸的偏差。............................................................ 22 A.4.2 构件厚度尺寸的偏差。............................................................ 22 A.4.3 其它偏差........................................................................ 22 A.4.4 构件的角度偏差.................................................................. 2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预制墙板和楼板的安装工序 ........................................ 23 DB34/T 8102008 III 前 言 应安徽省建设厅及合肥市政府大力推进住宅建筑产业化的要求,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规程 编制组引进、 吸收国内外的新技术、 新工艺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并在广泛调查、 理论研究、试验验证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地方标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 构技术规程。该体系工业化、标准化程度高、精度好、效率高。 在编制过程中, 结合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进 行完善和补充。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5. 结构计算分析;6.结构构件计算;7.结构构造;8.施工与质量验收;9.附录A、附录B。 本规程由安徽省建设厅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规程使用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主编 单位,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地址合肥市金寨南路856号,邮编230022)。 本规程参编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沈小璞、张伟林、叶献国、段建中、马巍、陈信堂、汪日光、郝英奇、种迅、 林宝新、姚峰、李正茂、李洁、连星、王德才、刘虎。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8102008 1 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1 范围 为在安徽地区住宅结构工程中合理应用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6度以下度地震区和非地震区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房屋 高度不超过60米,层数在18层以内的多层、高层住宅设计与施工。 本规程不适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大底盘多塔楼剪力墙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剪力墙的多层、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叠合式楼板 superimposed floor slab 现场安装预制混凝土楼板,以其为模板,辅以配套支撑,设置与竖向构件的连接钢筋、必要的受力 钢筋以及构造钢筋,再浇注混凝土叠合层,与预制板共同受力。 2.1.2 叠合式墙板 superimposed wall panel 预制混凝土墙板由两层预制板与格构钢筋制作而成,现场安装就位后,在两层板中间浇注混凝土, 采取规定的构造措施,提高整体性,共同承受竖向荷载与水平力作用。 2.1.3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superimposed slab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由叠合式楼板和叠合式墙板,辅以必要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梁、板,共同形成的剪力 墙结构。 2.1.4 格构钢筋 grid bar 格构钢筋由三根截面成等腰三角形的上下弦钢筋组成,弦杆之间有斜向腹筋相连。 2.2 符号 2.2.1 材料力学性能 C30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30N/mm 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fck、fc分别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tk、ft 分别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yk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 fy、fy ,分别为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σs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钢筋的应力; fyh、fyw分别为叠合板式剪力墙水平、竖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DB34/T 8102008 2 M弯矩设计值; N轴向力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B建筑平面宽度、结构迎风面宽度; e0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的距离; A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A′s 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as ’ 叠合板式剪力墙受压区端部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bf ’T T形或I 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宽; hf ’ T T形或I 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的高度; hw0 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hw0=hw-as ’ Ash 叠合板式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Asw 剪力墙腹板竖向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A剪力墙截面面积; A w T形、I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面积; bw 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宽度; ιa 非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ιaE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s箍筋间距。 2.2.4 系数 r RE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λ剪跨比; ρsv箍筋面积配筋率; ρw叠合板式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3 材料 3.1 材料 3.1.1 楼板的预制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3.1.2 预制墙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5。 3.1.3 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3.1.4 现浇墙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3.1.5 预制板的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 级,也可采用 HRB335 级。 3.1.6 预制板的构造钢筋可采用 HPB235 级。 3.2 设计参数 3.2.1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及其它设计参数取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 GB 50010-2002 规定。 3.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及其它设计参数取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规定。 4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8102008 3 4.1.1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应从结构布置、连接构造等方面,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适当的 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 风荷载和地震 作用的能力。 4.1.2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宜优先采用轻质墙板。 4.1.3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1 的限值。 表1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抗震设计 6 度 7 度 非抗震设计 0.05g 0.10g 0.15g 6 6 5 5 4.2 结构布置 4.2.1 建筑物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 均匀。 4.2.2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图 1);设防烈度为 6 度和 7 度时,L/B≤5.0, L1/Bmax≤0.3,L1/b≤1.5。 图1 建筑平面 4.2.3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 平位移和水平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45 倍。结构扭 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宜大于 0.85。 4.2.4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 产生的不利影响。 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 0.3 倍; 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 的 2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7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 度不应小于 3m。 4.2.5 结构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DB34/T 8102008 4 4.2.6 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 H1与房屋高度 H 之比大于0.2时,上 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8倍(图 2a、b)。 (a) (b) 图2 结构竖向收进示意图 4.3 剪力墙的布置 4.3.1 在地震区的条形住宅,内纵墙宜拉通对齐。 4.3.2 山墙及单元隔墙应对齐,两相邻的横墙不宜同时为错位墙。 4.3.3 剪力墙上下对齐连续贯通房屋全高,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有突变。 4.3.4 当房屋较长时,端开间的纵向墙刚度不宜过大。 B1 H1 H B B H H1 B1 4.3.5 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 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 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 定配筋; 3. 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3.6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 1/8 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 大值。 4.4 门窗洞口布置 4.4.1 门窗洞口宜均匀布置。墙体开洞时,上下层洞口宜对齐。 4.4.2 按抗震设计的纵横墙端部不宜开设洞口。当必须开洞口时,洞口与房屋端部的距离,内纵墙上 不应小于 2000mm,外纵墙上不应小于 500mm,内横墙上不应小于 300mm,外横墙上不应小于 800mm。 4.4.3 内墙洞口上部连梁高度不宜小于 400mm。 4.4.4 抗震设计时,较长的墙宜开设洞口,将一道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 连梁连接,各独立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 2。 4.5 构件设计 4.5.1 楼板、屋面板和墙板均宜按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分块。 4.5.2 抗震设计时,阳台、挑檐等悬挑结构宜与楼板、屋面板设计成整块构件。 4.6 连接构造 4.6.1 节点、接缝设计应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并保证建筑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对抗震设计结构尚 应具有较好的延性。 4.6.2 节点、接缝的设计宜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方便施工。 4.6.3 应采取措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其与墙体的可靠连接。 4.7 变形缝的设置 4.7.1 抗震设计时,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 构时,宜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元。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8102008 5 4.7.2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房屋,高度不超过 15m 的部分,可取 70mm;超过 15m 的部分, 6 度和 7 度相应每增加高度 5m 和 4m,宜加宽 12mm。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 缝的宽度。 4.7.3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4.7.4 建筑结构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 50m。 4.7.5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 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4.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 4.7.6 叠合板式墙板的预制板拼装时,拼接竖缝应留在剪力墙的中间部位。 4.8 抗震等级 4.8.1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 除 6 度外, 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8.2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抗震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中关于抗震墙结构的要求。 4.8.3 建筑场地为Ⅲ, Ⅳ类时, 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的地区, 宜按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0.20g) 时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9 水平位移限值 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应大于1/1100。 5 结构计算分析 5.1 荷载和地震作用 5.1.1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01)2006 年版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叠合板式剪力墙 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 有关规定确定;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 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 防。 5.1.2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以及荷载分项系数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2006 年版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的相关规定取值。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以及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应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和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的相关规定取值。 5.2 内力和位移计算 5.2.1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构件以及连接节点,根据受力状态的不同,应分别进行使用和施工两个 阶段的计算。 5.2.2 使用阶段的计算应包括结构、构件以及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对使用上需控制变形值的结构及构 件的变形计算,以及对使用上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 5.2.3 预制构件应对其吊装、装配等施工阶段进行承载力及变形控制验算。 5.2.4 建筑结构分析模型应符合结构实际情况。所选取的分析模型应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 实际受力状况。 5.2.5 在楼板挠度计算中,楼板刚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相关规定计 算。 DB34/T 8102008 6 5.2.6 预制墙板中格构钢筋的上、下弦钢筋以及预制楼板中格构钢筋的下弦钢筋,可以作为受力纵筋 考虑。 6 结构构件计算 6.1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承载力计算 6.1.1 叠合板式剪力墙应进行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平面外轴心受压承载力计 算。 在计算竖向和水平连接钢筋时, 其承载力验算截面宽度应取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墙板中现浇混凝 土部分的截面宽度。 6.1.2 矩形、T 形、I 形偏心受压叠合板式剪力墙(图 3)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3 截面尺寸(阴影部分为预制,空白部分为现浇) 1.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当x>hf’时 当x≤hf’时 当x≤ξbhw0时 , 当x>ξb hw0时 , (7.1.2-1) sys AfAN s −−≤σ csw NN csw sw0 y s w w00 2 MMahfA h heN−−≤− (7.1.2-2) (7.1.2-3) f w f c1wc1c hbbfxbfN−αα 2 2 f w0 f w f c1w0wc1c h hhbbf x hxbfM−−−αα(7.1.2-4) xbfNf c1c α (7.1.2-5) 2 w0 f c1c x hxbfM−α (7.1.2-6) (7.1.2-7) wyww 2 w0sw wyww0sw y 5 .1 2 1 5 .1 ρ ρ σ fbxhM fbxhN f w s − − (7.1.2-8) (7.1.2-9)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8102008 7 cus y 1 b sw sw 1 w0b y s 1 0 0 8 .0 ε β ξ β ξ σ E f M N h x f − − (7.1.2-10) (7.1.2-11) (7.1.2-12) (7.1.2-13) 式中 As 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A′s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as’叠合板式剪力墙受压区端部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 的距离; bf’T形或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宽,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有关规定取值,并适当折减; e0 偏心距,e0=M/N ; fy 、fy′叠合板式剪力墙端部受拉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 fyw叠合板式剪力墙墙体竖向分布钢筋强度设计值; fc、ft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取较小 值; hf ’T形或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的高度; hw0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hw0=hw-as’ ρw 叠合板式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α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超过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80时取0.9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间时,可 按线性内插取值; β1随混凝土强度提高而逐渐降低的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0.8; 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超过C80时取0.7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值; ξb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时,按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 εcu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有关规定采 用。 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取现浇混凝土等级对应的极限压应变; A 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面积; Aw T形、I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腹板的面积; bw 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宽度;当计算连接钢筋承载力时,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宽度bw应取两层 预制板中间现浇部分混凝土墙厚度。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公式(7. 1.2 -1)、(7.1.2-2)右端均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 γRE取 0.85。 6.1.3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1. 无地震作用组合 DB34/T 8102008 8 (7.1.5-1) wu 0 0u 1 1 M e N N ≤ (7.1.3-1) 2. 地震作用组合时 ⎟ ⎟ ⎟ ⎟ ⎠ ⎞ ⎜ ⎜ ⎜ ⎜ ⎝ ⎛ ≤ wu 0 0u RE 1 11 M e N N γ (7.1.3-2) 式中,N0u和 M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7.1.3-3) ywswys0u 2fAfAN 2 0w ywsw w0yswu s s ah fAahfAM − − (7.1.3-4) 式中 Asw叠合板式剪力墙腹板竖向分布钢筋全部截面面积。 6.1.4 叠合板式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二、三级抗震等级时应按下式调整,四 级抗震等级及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可不调整。 wvwV ηV (7.1.4-1) 式中 V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墙肢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Vw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墙肢底部加强部位截面的剪力计算值; ηvw 剪力增大系数,二级为1.4,三级为1.2。 6.1.5 偏心受压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w0 sh yh w w0wt 13.05 .0 5 .0 1 h s A f A A NhbfV⎟ ⎠ ⎞ ⎜ ⎝ ⎛ − ≤ λ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式中 N 叠合板式剪力 墙的轴向压力设计值,抗震设计时,应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当 N 大于 0.2fcbwhw时,应取 0.2fcbwhw; ⎥ ⎦ ⎤ ⎢ ⎣ ⎡ ⎟ ⎠ ⎞ ⎜ ⎝ ⎛ − ≤ w0 shw w0wt 8.01.04.0 5.0 11 h s A f A A NhbfV yh RE λγ A 叠合板式剪力墙全截面面积; AwT形或I形截面叠合剪力墙腹板的面积,矩形截面时应 取A; A sh叠合板式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fyh 叠合板式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λ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计算时,当λ小于 1.5 时应取1.5,当λ大于2.2时应取2.2;当计算截 面与墙底之间的距离小于0.5hwo时,λ应按距墙底0.5h o处的弯矩值与剪力值计算; s叠合板式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6.1.6 偏心受拉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8102008 9 0 sh yh w w0wt 13. 05 . 0 5 . 0 1 w h s A f A A NhbfV⎟ ⎠ ⎞ ⎜ ⎝ ⎛ − − ≤ λ (7.1.6-1) 上式右端的计算值小于 时, 取等于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上式右端方括号内的计算值小于 时, 取等于 6.1.7 叠合板式剪力墙中的现浇混凝土连梁的剪力设计值 V 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中 7.2.22 条规定计算,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中 7.2.24 条计算。 6.1.8 混凝土叠合式楼板承载力计算 6.1.9 叠合式楼板在施工阶段应有可靠支撑,按普通受弯构件计算,其配筋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02 有关规定计算,截面高度按叠合式板全截面高度取值。 6.1.10 叠合式楼板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7.1.2 条和第 7.2.1 条计算,正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叠合层取用;负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截面受 压区的实际情况取用。 6.1.11 叠合式楼板的裂缝宽度、挠度验算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有关规定进行 计算。 6.1.12 现浇混凝土梁和现浇混凝土楼板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和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有关规定计算。 7 结构构造 7.1 叠合板式剪力墙构造要求 7.1.1 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 1/16;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 1/20;当为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剪力墙时,其底 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尚不应小于层高的 1/12;其他部位尚不应小于层高的 1/15。 2. 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 的 1/20;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 1/25; 3.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 1/25; 4. 当墙厚不满足 1、2、3 款时,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附录 D 补充稳 定性计算; 5. 叠合板式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V<0.25βcfcbwhw0 (8.1.1-1) b)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剪跨比 λ 大于 2.5 时 V<0.20βcfcbwhw0/γRE 8.1.1-2 w0 sh yh h s f A w0 sh yh hf s A ⎥ ⎦ ⎤ ⎢ ⎣ ⎡ ⎟ ⎠ ⎞ ⎜ ⎝ ⎛ − − ≤ w0 sh yh w w0wt 8.01.04.0 5.0 11 h s A f A A NhbfV RE λγ (7.1.6-2) w0 sh yh 8 . 0h s A f w0 sh yh 8 . 0h s A f DB34/T 8102008 10 剪跨比λ不大于 2.5 时 Vw<0.15βcfcbwhw0 /γRE (8.1.1-3) 式中 Vw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剪力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6.1.4条的规定; 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取较小值; bw 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宽度; hwo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β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 0.8;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 λ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即(M C/V Ch w0),其中M C、V C应分别取与V w同一组组合的、未按本规 程6.1.4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值。 6. 在任何情况下, 叠合板式剪力墙截面厚度均不应小于 200mm, 且墙板预制部分厚度不小于 50mm; 7. 现浇剪力墙截面尺寸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 7.2.2 条要求。 7.1.2 抗震设计时,二级抗震等级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 轴压比不宜超过 0.6。 计算轴压比时,叠合截面按同一截面考虑,当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 时,取较小值。 7.1.3 现浇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布置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 7.2.3 条规定。 7.1.4 矩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 hw 不宜小于截面厚度 bw 的 5 倍;当 hw/bw<5 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力设计值的轴压比,二级时不宜大于 0.5,三级时不宜大于 0.6; 当 hw/bw≤3 时, 不应按叠合板式剪力墙设计, 宜按现浇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 配筋率不应小于 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 1.0,箍筋宜按墙肢全高加密。 7.1.5 二级抗震设计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 7.2.16 条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他部位以及 三、四级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