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128-2013_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DGTJ08-2128-2013_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DGTJ08-2128-2013_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DGTJ08-2128-2013_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DGTJ08-2128-2013_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DGTJ08-2128-2013_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 道 交 通 及 隧 道 工 程 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上 海 市 建 筑 建 材 业 市 场 管 理 总 站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暋 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轨 道 交 通 及 隧 道 工 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d u r a b i l i t yd e s i g n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o n c r e t es t r u c t u r e s i n r a i l t r a n s p o r t a n d t u n n e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G/T J 0 8 - 2 1 2 8 - 2 0 1 3 J 1 2 4 4 4 - 2 0 1 3 2 0 1 3暋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轨 道 交 通 及 隧 道 工 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d u r a b i l i t yd e s i g n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o n c r e t es t r u c t u r e s i n r a i l t r a n s p o r t a n d t u n n e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G/T J 0 8-2 1 2 8-2 0 1 3 主编单位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 2 0 1 3年1 1月1日 2 0 1 3暋上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 沪建交[ 2 0 1 3]8 8 3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关于批准 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主编的 轨道交通 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 经市建设交 通委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 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 范, 统一编号为D G/T J 0 8-2 1 2 8-2 0 1 3, 自2 0 1 3年1 1月1日起 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 上海市建 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曫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前暋言 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关于印发暣 2 0 1 0年上海 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 第二批 暤 的通知 沪建交 [ 2 0 1 0]7 3 1号 , 规范编制组在深入调研、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 国外先进标准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 料技术要求; 5耐久性设计及构造要求;6生产、 施工及验收;7使 用阶段维护与检测要求。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 认真总结经 验, 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 司 上海市宛平南路7 5号, 邮编 2 0 0 0 3 2 ,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 编 单 位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巴斯夫化学建材 中国 有限公司 上海申立建材有限公司 西卡 中国 有限公司 埃肯国际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俞海勇暋王暋琼暋陆暋明暋於林锋暋张暋贺 鞠丽艳暋王秀志暋刘朝明暋冯为民暋林暋政 李欢欢暋周暋渊暋孙飞鹏暋徐暋莉暋吴慧华 吴菊珍暋吴丹虹暋郭景强暋杨暋磊暋陈嘉敏 林茂松暋郑暋迪暋苗暋春暋唐暋蕾暋陈坤校 陈尚荣暋王霁新 主要审查人 施惠生暋朱敏涛暋朱祖熹暋周红波暋朱建华 陈文艳暋范益群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二曫一三年八月 目暋次 1暋总暋则 1 2暋术暋语 2 3暋基本规定 3 4暋材料技术要求 6 暋4 灡 1暋一般规定 6 暋4 灡 2暋胶凝材料 6 暋4 灡 3暋骨暋料 7 暋4 灡 4暋外加剂 7 暋4 灡 5暋其它材料 8 5暋耐久性设计及构造要求 9 暋5 灡 1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强度等级 9 暋5 灡 2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1 6 暋5 灡 3暋混凝土耐久性性能技术要求 2 1 暋5 灡 4暋构造要求 2 5 暋5 灡 5暋耐久性设计附加措施 2 6 暋5 灡 6暋杂散电流预防附加措施 2 7 6暋生产、 施工及验收 2 8 暋6 灡 1暋一般规定 2 8 暋6 灡 2暋工厂预制构件生产及施工技术要求 2 9 暋6 灡 3暋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3 1 暋6 灡 4暋验暋收 3 3 7暋使用阶段维护与检测要求 3 5 附录A暋混凝土耐久性现场检测评估方法3 6 标准用词说明4 0 引用标准名录4 1 条文说明4 3 C o n t e n t s 1暋G 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 1 2暋T e r m s 2 3暋B 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3 4暋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m a t e r i a l s 6 暋4 灡 1暋G e n e n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6 暋4 灡 2暋C e m e n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 6 暋4 灡 3暋A g g r e g a t e s 7 暋4 灡 4暋A d m i x t u r e 7 暋4 灡 5暋O t h e rm a t e r i a l s 8 5暋D u r a b i l i t yd e s i g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 9 暋5 灡 1暋C o v e r t h i c k n e s sa n ds t r e n g t hg r a d eo f c o n c r e t e 9 暋5 灡 2暋M i xp r o p o r i o nd e s i g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 1 6 暋5 灡 3暋D u r a b i l i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 1 暋5 灡 4暋C o n s t r u c t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 5 暋5 灡 5暋A d d i t i o n a lm e a s u r e s f o rd u r a b i l i t y 2 6 暋5 灡 6暋P r e v e n t i v em e a s u r e so f s t r a yc u r r e n t 2 7 6暋P r o d u c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a c c e p t a n c e 2 8 暋6 灡 1暋G e n e n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 8 暋6 灡 2暋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p r e c a s t e l e m e n t 2 9 暋6 灡 3暋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c a s t 灢 i n 灢 p l a c ec o n c r e t e 3 1 暋6 灡 4暋A c c e p t a n c e 3 3 7暋M a i n t e n a n c ea n dd e t e c t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 3 5 A p p e n d i xA暋M e t h o d s f o rd e t e c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n c r e t e d u r a b i l i t y 3 6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w o r d i n g i nt h i s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4 0 N o r m a t i v er e f e r e n c e s 4 1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p r o v i s i o n s 4 3 1 暋总暋则 1 灡 0 灡 1 暋为规范本市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和施工要求, 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改善 本市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 特制定本规范。 1 灡 0 灡 2 暋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在一 般环境或氯化物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 1 灡 0 灡 3 暋本规范规定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要求, 为结构达到设计 使用年限并具有必要保证率的最低要求。 1 灡 0 灡 4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暋术暋语 2 灡 0 灡 1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 u r a b i l i t yo f c o n c r e t es t r u c t u r e 在设计确定的环境作用和维修、 使用条件下, 混凝土结构构 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2 灡 0 灡 2暋环境作用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c t i o n 温、 湿度及其变化及二氧化碳、 氧、 盐、 酸等环境因素对结构 的作用。 2 灡 0 灡 3暋设计使用年限d e s i g nw o r k i n g l i f 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目的 使用的日期。 2 灡 0 灡 4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o n c r e t ec o v e r t o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从混凝土表面到钢筋 包括纵向钢筋、 箍筋和分布钢筋 公称 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对后张法预应力筋, 为套管或孔道 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 灡 0 灡 5暋附加防腐蚀措施a d d i t i o n a l p r o t e c t i v em e a s u r e s 在采取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和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等常规措施仍不足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时所需要进一步采取的 其它措施。 2 3 暋基本规定 3 灡 0 灡 1 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在满足结构 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所处的环境 类别及作用等级进行设计; 同一混凝土结构的不同构件或同一构 件中不同部位所处的局部环境条件有差异时, 应分别进行设计。 3 灡 0 灡 2暋混凝土结构应按照便于施工、 检查和维护, 并能减少环境 因素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的原则进行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结构处 于严重腐蚀环境作用时, 应采取必要的附加防腐蚀措施。 3 灡 0 灡 3 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以 下内容 1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 2暋有利于减轻环境作用的结构形式、 布置和构造; 3 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品质、 配合比参数限值 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 4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构造措施; 5暋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裂缝控制、 主要施工控制及验收要求; 6暋针对严重环境作用的多重防护措施与防腐蚀附加措施; 7暋结构使用阶段的维护与检测要求。 3 灡 0 灡 4 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设计要 求, 若设计无要求, 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暋轨道交通的地下结构、 高架结构及隧道工程和重要的附 属地面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1 0 0年; 2暋一般的附属地面建筑结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 5 0年。 3 3 灡 0 灡 5 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环境 作用等级应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环境调查等相关资料, 并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 B/T5 0 4 7 6 的有关规定确定。 无相关环境调查资料时, 可参照表3 灡 0 灡 5执行。 表3 灡 0 灡 5暋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环境作用等级划分 环境 类别 环境条件 作用 等级 结构构件示例 一 般 环 境 室内 干燥环境 栺 灢 A 隧道内部、 高架轻轨车站以及附属地面建筑结构内部处 于常年干燥环境的构件 长期 湿润环境 栺 灢 B 处于水下或接触长期湿润土体的隧道、 道床构件、 地下 车站结构; 接触长期湿润土体的高架结构与附属地面建筑结构的 基础构件 非干湿交替 的室内潮湿 环境 栺 灢 B 隧道内部、 高架轻轨车站以及附属地面建筑结构内部处 于中、 高湿度环境中的构件 非干湿交替 的露天环境 栺 灢 B 高架、 附属地面建筑和高架段道床结构中暴露在大气 中, 但不受雨淋、 不接触水的构件 干湿 交替环境 栺 灢 C 隧道、 道床结构中接触有干湿交替土体的构件; 隧道一面接触水, 另一面干燥的薄壁构件; 高架、 附属地面建筑结构中频繁受雨淋和接触水的构件 氯 化 物 环 境 较低氯 离子浓度 桇 灢 C 处于含有氯化物的水下或接触含有较低浓度氯化物长 期湿润土体的隧道、 道床构件; 接触含有较低浓度氯化物长期湿润土体的高架结构与 附属地面建筑结构的基础构件 较高氯 离子浓度 桇 灢 D 处于含有氯化物的水下或接触含有较高浓度氯化物长 期湿润土体的隧道、 道床构件; 接触含有较高浓度氯化物长期湿润土体的高架结构与 附属地面建筑结构的基础构件 高氯离子浓 度, 或干湿 交替引起 氯离子积累 桇 灢 E 隧道、 道床结构中接触含有高浓度氯化物的构件; 隧道、 道床结构中接触含有氯化物且有干湿交替土体的 构件; 隧道一面接触含有氯化物的水, 另一面干燥的薄壁构件 暋暋注1 灡中、 高湿度环境指平均湿度大于6 0的环境; 4 2 灡轨道交通地下结构 含车站与区间 及隧道结构中壁厚小于3 5 0 mm的构件 视为薄壁构件; 对于壁厚大于6 0 0 mm、 一面临水另一面干燥的构件, 可按照 长期湿润环境考虑; 对于壁厚3 5 0 mm6 0 0 mm的构件, 由设计人员根据具 体情况确定作用等级; 3 灡对于存在冻融或其他化学腐蚀的环境, 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作用 等级; 4 灡氯化物环境下氯离子浓度m g/L 的高低区分为 较低1 0 05 0 0; 较高5 0 1 5 0 0 0; 高5 0 0 0; 如构件周边永久浸没水 或土 中不存在干湿交替或接 触大气, 可按环境作用桇 灢 C考虑。 3 灡 0 灡 6 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中混凝土的最小强度等级、 最大水 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本规范第5 灡 2 灡 1条第5 灡 2 灡 2条的 规定。结构重要部位及重要构件宜选用强度等级为C 6 0及以上 的高强混凝土。 3 灡 0 灡 7 暋在长期潮湿或接触水的环境条件下, 轨道交通及隧道工 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可能发生的碱灢骨料反 应、 钙矾石延迟反应和软水对混凝土的溶蚀, 在设计中采取相应 的措施。 3 灡 0 灡 8 暋存在杂散电流腐蚀的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结构, 应综合 考虑杂散电流腐蚀对耐久性的影响。 5 4 暋材料技术要求 4 灡 1暋一般规定 4 灡 1 灡 1 暋所选用原材料除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外, 尚应考虑 环境条件的影响, 具有所需的耐久性能, 满足设计要求。 4 灡 1 灡 2暋原材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设标识, 按品种、 规格分别 堆放, 不得混杂, 并防止材料被污染。 4 灡 2暋胶凝材料 4 灡 2 灡 1暋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 其品质应符合 通用硅 酸盐水泥 G B1 7 5 的要求, 其中C 3A含量应不大于8, 碱含量 应不大于0 灡 6 0。 4 灡 2 灡 2暋粉煤灰应符合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 B/T 1 5 9 6 的要求, 宜采用F类栻级或栺级。 4 灡 2 灡 3暋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应符合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 高炉矿渣粉 G B/T1 8 0 4 6 的要求, 应采用S 9 5或以上级别。 4 灡 2 灡 4暋硅灰应符合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 B/T2 7 6 9 0 的要 求, 且其二氧化硅含量应不小于9 0, 比表面积B E T法 应不小 于1 8, 0 0 0 m 2/ k g , 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0 灡 0 8。 4 灡 2 灡 5 暋若采用复合胶凝材料或复合掺合料, 必须经过第三方认 证。所选用的原材料较多时, 宜采用工厂集中配制的方式进行 生产。 6 4 灡 3暋骨暋料 4 灡 3 灡 1暋粗骨料应使用碎石。碎石应符合 普通混凝土用砂、 石质 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 G J5 2 的要求, 颗粒宜为5 mm2 5 mm连 续级配, 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0 灡 0 2, 含泥量不应大于0 灡 7, 泥 块含量不应大于0 灡 3, 吸水率不应大于1, 针片状含量应小 于1 0。 4 灡 3 灡 2暋细骨料应使用中砂。中砂应符合 普通混凝土用砂、 石质 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 G J5 2 的要求, 细度模数应为2 灡 32 灡 9, 且 符合栻区颗粒级配要求。中砂中含泥量不应大于1 灡 5, 泥块含 量不应大于0 灡 5。不得使用海砂、 山砂及风化严重的多孔砂。 4 灡 3 灡 3 暋宜选用不具有碱活性的骨料。当骨料存在潜在的碱灢硅反 应危害时, 应控制混凝土中碱含量不超过3 灡 0 k g/m 3, 并采取能抑 制碱灢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 通过试验验证后使用; 当骨料存在潜 在的碱灢碳酸盐反应危害时, 不应用作混凝土骨料。 4 灡 4暋外加剂 4 灡 4 灡 1暋外加剂的质量和使用要求应分别符合 混凝土外加剂 G B8 0 7 6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 B5 0 1 1 9 和其他现 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4 灡 4 灡 2暋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混凝土宜采用聚羧酸高性 能减 水剂。 4 灡 4 灡 3 暋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 合理选择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 的高效或高性能减水剂, 现浇混凝土用减水剂的混凝土减水率宜 大于1 5, 预 制 构 件 混 凝 土 用 减 水 剂 的 混 凝 土 减 水 率 宜 大 于2 0。 7 4 灡 4 灡 4暋混凝土中采用的化学外加剂中氯离子的折固含量应小 于0 灡 2。 4 灡 5暋其它材料 4 灡 5 灡 1暋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 混凝土用水标准 J G J6 3 的 要求。 4 灡 5 灡 2 暋纤维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结合良好的性能, 宜采用合成 纤维或钢纤维, 应符合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 B/T 2 1 1 2 0 、 切断型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 G/T J 0 8-0 1 1 、 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 G/T J 0 8-5 9 和 纤 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 E C S3 8 的要求。 8 5 暋耐久性设计及构造要求 5 灡 1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强度等级 5 灡 1 灡 1 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钢筋的防锈、 耐火以及与 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传递要求, 且其设计值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 径。一般环境或较低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保护 层厚度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 灡 1 灡 1的规定。 表5 灡 1 灡 1暋一般环境或较低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混凝土 结构强度等级及保护层最小厚度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地下连续墙 单层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5 5 5 5 叠合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5 5 3 5 复合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5 5 5 5 钻孔灌注桩 C 3 55 5 明挖法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3 5 3 0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3 0 3 0 9 续表5 灡 1 灡 1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明挖法结构 中板上、 下侧 C 3 53 0 顶、 底梁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4 0 3 5 中板梁上、 下侧 C 3 53 0 柱 C 4 03 5 站台板上、 下侧 C 3 02 5 盾构法结构 钢筋混凝土 管片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5 5C 5 0 5 54 5 5 54 5 连接通道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4 0 3 5 道床上、 下侧 C 3 03 0 沉管法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5 0 4 0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5 0 4 0 中隔墙左、 右侧 C 3 54 0 顶管法结构 钢筋混凝土 管节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5 0 4 0 4 0 01 续表5 灡 1 灡 1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箱涵顶进法 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4 5 3 5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4 5 3 5 中隔墙左、 右侧 C 3 53 0 沉井法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4 0 3 5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3 5 4 0 3 5 中隔墙左、 右侧 C 3 53 0 地 上 结 构 高架车站 框架式结构 建筑梁、 柱 建筑板 灌注桩 C 3 03 0 C 3 02 5 C 3 56 5 高架车站 桥梁式结构 及高架区间 结构 混凝土主梁 盖梁 立柱、 桥台 C 4 0C 5 0 曒d, 且曒5 0 顶面 及侧 面 预 应 力 钢 筋 ;6 0 底面预应 力钢筋 3 5 普通钢筋 C 4 0C 5 03 5 C 4 04 5 11 续表5 灡 1 灡 1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上 结 构 高架车站 桥梁式结构 及高架区间 结构 承台 上表面、 侧面 下表面 C 3 5 3 5 1 0 0 整体道床 灌注桩 C 4 03 5 C 3 56 5 设计年限为 1 0 0年的附属 建筑 建筑梁、 柱 建筑板 建筑 基础 桩基础 浅基础 C 3 03 0 C 3 02 0 C 3 5 6 5 4 0 设计年限为 5 0年的附属 建筑 建筑梁、 柱 建筑板 建筑 基础 桩基础 浅基础 C 3 02 0 C 3 01 5 C 3 5 6 0 3 5 暋暋注1 灡本表中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已包括施工误差值; 2 灡当结构构件内、 外两侧处于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情况下, 内、 外两侧的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可分别取用; 3 灡 d为预应力管道的直径; 4 灡承台下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应设置钢筋网片; 5 灡括号内的数值为双圆管片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6 灡钢筋混凝土管片、 管节及混凝土主梁、 盖梁等可选用强度等级为C 6 0及以 上的高强混凝土。 5 灡 1 灡 2 暋处于较高或高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保护 层厚度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表5 灡 1 灡 2的规定。 21 表5 灡 1 灡 2暋较高或高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混凝土 结构强度等级及保护层最小厚度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地下连续墙 单层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5 5 5 叠合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5 3 5 复合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0 5 5 5 5 钻孔灌注桩 C 4 05 5 明挖法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4 5 3 5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4 5 3 5 中板上、 下侧 C 4 53 0 顶、 底梁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0 4 0 中板梁上、 下侧 C 4 53 0 柱 C 4 03 5 站台板上、 下侧 C 3 02 5 31 续表5 灡 1 灡 2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盾构法结构 钢筋混凝土 管片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5 5C 5 0 6 05 0 6 05 0 连接通道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4 5 4 0 道床上、 下侧 C 3 03 0 沉管法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5 4 5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5 4 5 中隔墙左、 右侧 C 4 54 0 顶管法结构 钢筋混凝土 管节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5 0 5 0 5 0 箱涵顶进法 结构 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0 4 0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5 0 4 0 中隔墙左、 右侧 C 4 53 0 沉井法结构顶、 底板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4 5 4 0 41 续表5 灡 1 灡 2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沉井法结构 侧墙 迎土/水面 背土/水面 C 4 5 4 5 4 0 中隔墙左、 右侧 C 4 53 0 地 上 结 构 高架车站 框架式结构 建筑梁、 柱 建筑板 灌注桩 C 3 03 0 C 3 02 5 C 4 56 5 高架车站 桥梁式结构 及高架区间 结构 混凝土主梁 盖梁 立柱、 桥台 C 4 0C 5 0 曒d, 且曒5 0 顶面 及侧 面 预 应 力 钢 筋 ;6 0 底面预应 力钢筋 3 5 普通钢筋 C 4 0C 5 03 5 C 4 06 0 承台 上表面、 侧面 下表面 C 3 5 4 5 1 0 0 整体道床 灌注桩 C 4 03 5 C 4 56 5 设计年限为 1 0 0年的附属 建筑 建筑梁、 柱 建筑板 建筑 基础 桩基础 浅基础 C 3 03 0 C 3 02 0 C 4 5 7 0 4 5 51 续表5 灡 1 灡 2 结构类别 混凝土 强度等级 保护层最小厚度 mm 地 下 结 构 设计年限为 5 0年的附属 建筑 建筑梁、 柱 建筑板 建筑 基础 桩基础 浅基础 C 3 02 0 C 3 01 5 C 4 5 6 5 4 0 暋暋注1 灡本表中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已包括施工误差值; 2 灡当结构构件内、 外两侧处于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情况下, 内、 外两侧的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可分别取用; 3 灡 d为预应力管道的直径; 4 灡承台下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应设置钢筋网片; 5 灡括号内的数值为双圆管片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6 灡钢筋混凝土管片、 管节及混凝土主梁、 盖梁等可选用强度等级为C 6 0及以 上的高强混凝土。 5 灡 2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5 灡 2 灡 1 暋一般环境或较低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不同结构构件的 混凝土主要耐久性配合比参数应符合表5 灡 2 灡 1要求。 61 表5 灡 2 灡 1暋一般环境或较低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混凝土 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 结构部位 最低 强度 等级 最大 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k g /m3 最大胶凝 材料用量 k g /m3 地 下 结 构 明挖法结构 地下连续墙、 钻 孔灌注桩 C 3 50 灡 5 00 灡 4 53 0 03 5 04 0 04 2 0 顶 板、中 板、底 板顶梁、 中板 梁、 底梁、 侧墙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柱 C 4 00 灡 4 30 灡 4 23 6 03 8 04 4 04 6 0 站台板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盾构法结构 管片 C 5 50 灡 3 50 灡 3 33 8 04 0 05 0 05 2 0 连接通道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道床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沉管法结构 顶 板、底 板、侧 墙、 中隔墙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顶管法结构管节 C 5 00 灡 3 50 灡 3 33 8 04 0 05 0 05 2 0 箱涵顶进 法结构 顶 板、底 板、侧 墙、 中隔墙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沉井法结构 顶 板、底 板、侧 墙、 中隔墙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地 上 结 构 高架车站 框架式结构 建筑梁、 柱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建筑板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灌注桩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71 续表5 灡 2 灡 1 结构部位 最低 强度 等级 最大 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k g /m3 最大胶凝 材料用量 k g /m3 地 上 结 构 高架车站 桥梁式结构 及高架区间 结构 混凝土主梁 C 4 00 灡 4 33 6 04 4 0 盖梁 C 4 00 灡 4 33 6 04 4 0 立柱、 桥台 C 4 00 灡 4 33 6 04 4 0 承台 C 3 50 灡 4 53 5 04 2 0 整体道床 C 4 00 灡 4 33 6 04 4 0 灌注桩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设计年限 为1 0 0年的 附属建筑 建筑梁、 柱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建筑板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建筑基础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设计年限 为5 0年的 附属建筑 建筑梁、 柱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建筑板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建筑基础 C 3 50 灡 4 50 灡 4 33 5 03 6 04 2 04 3 0 暋暋注1 灡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应以满足结构设计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为前提; 2 灡最小和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以强度等级4 2 灡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准, 若使用 更高标号的水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灡括号内的数值为较低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所对应的最大水胶比、 最小和最大胶凝材料的用量。 5 灡 2 灡 2 暋处于较高或高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不同结构构件的混 凝土主要耐久性配合比参数应符合表5 灡 2 灡 2要求。 81 表5 灡 2 灡 2暋较高或高氯离子浓度环境条件下混凝土 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 结构部位 最低 强度 等级 最大 水胶比 最小胶凝 材料用量 k g /m3 最大胶凝 材料用量 k g /m3 地 下 结 构 地下连续墙 单层墙、 叠合墙 C 4 50 灡 4 04 0 04 8 0 复合墙 C 4 00 灡 4 33 6 04 4 0 钻孔灌注桩 C 4 00 灡 4 33 6 04 4 0 明挖法结构 顶板、 中板、 底板 顶梁、 中板梁、 底梁、 侧墙 C 4 50 灡 4 04 0 04 8 0 柱 C 4 00 灡 4 04 0 04 8 0 站台板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盾构法结构 管片 C 5 50 灡 3 34 0 05 2 0 连接通道 C 4 50 灡 4 04 0 04 8 0 道床 C 3 00 灡 4 53 5 04 2 0 沉管法结构顶板、 底板、 侧墙、 中隔墙 C 4 50 灡 4 04 0 04 8 0 顶管法结构管节 C 5 00 灡 3 34 0 05 2 0 箱涵顶进法 结构 顶板、 底板、 侧墙、 中隔墙 C 4 50 灡 4 04 0 04 8 0 沉井法结构顶板、 底板、 侧墙、 中隔墙 C 4 50 灡 4 04 0 04 8 0 地 上 结 构 高架车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