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C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具有C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具有C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具有C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具有C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3 5卷第 1期 2 0 0 5年 1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3 5 N o  1 J a n .2 0 0 5 具有 C O 2 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 向文国 狄藤藤 肖 军 沈来宏 ( 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 1 0 0 9 6 ) 摘要利用 F e 2O3, F e3O4作为载氧体, 通过气化、 化学链置换燃烧和联合循环等技术, 实现燃煤 发电的高效和 C O 2分离. 假设煤气完全反应, 建立了化学链置换燃烧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 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数学模型, 对置换燃烧系统特性进行仿真计算, 研究了载氧体还原比率、 循环倍率、 煤气成分等参数对化学链置换燃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还原比率的升高将增加所 需载氧体量, 使空气反应器出口空气作功能力下降; 循环倍率的提高将使空气反应器空气作功能 力下降; 而煤气中 C H 4体积分数升高, 热值增加, 空气反应器空气作功能力则随之增加. 关键词化学链置换燃烧;联合循环;流化床;C O 2分离 中图分类号T K 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0 5 ) 0 1  0 0 2 0  0 4 S i mu l a t i o no f c o a l g a s i f i c a t i o nc h e m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b u s t i o n X i a n gWe n g u o D i T e n g t e n g X i a oJ u n S h e nL a i h o n g (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l e a nC o a l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C o m b u s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o f M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6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n e wc o m b i n e dc y c l eb a s e do ng a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G C L C  C C )i s p r o p o s e d .T h es y s t e m o f f e r sap o t e n t i a l m e t h o df o r c o a l c o m b u s t i o nw i t hC O 2s e p a r a t i o n . U s i n gi r o no x i d ea sa n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a n da s s u m i n gt h ef u l l c o n v e r s i o no f s y n g a st ot h eH 2Oa n d C O 2,t h em a s se q u a t i o n sa n de n e r g ye q u a t i o n so fa i rr e a c t o ra n df u e l r e a c t o ra r ed e d u c e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r e d u c t i o nr a t i o ,c i r c u l a t i o nr a t i oa n ds y n g a sc o n t e n t so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t h eC L C r e a c t o r ,f o r e x a m p l e ,i n l e t a n do u t l e t t e m p e r a t u r eo f a i r r e a c t o r a n df u e l r e a c t o r ,t h em i n i m u ma i r n e e d e d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a i r r e a c t o r f l o wr a t e t ot h e s a m e o u t l e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w i l l g od o w na s r e d u c t i o nr a t i o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r a t i og o e s u p ,a n dt h a t t h e a i r r e a c t o r f l o wr a t e w i l l i n c r e a s e a s t h eh e a t v a l u eo f s y n g a s i n c r e a s e s . K e yw o r d s 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c o m b i n e dc y c l e ;f l u i d i z e db e d ;C O 2s e p a r a t i o n 收稿日期 2 0 0 4  1 1  1 0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 0 4 1 0 0 0 9 , 5 0 3 7 6 0 1 0 ) . 作者简介向文国( 1 9 6 4 ) , 男, 硕士, 副教授, w g x i a n g @s e u . e d u . c n . C O 2是最大的温室气体, 所以燃烧过程中减排 C O 2已成为研究热点. 燃煤火电技术均以空气为氧 化剂, 生成的烟气中 C O 2只占 1 0 % ~ 2 0 %, C O2的 后续处理成本太高, 难以实施. 在燃烧过程中生成 高质量浓度的 C O 2或便于 C O2分离的气相混合物 ( 如 H 2O+ C O2) , 同时消除其他污染物的生成排放 ( 如 N O x, S Ox及 H g等) ,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选择 纯氧作氧化剂, 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但是, 制取纯氧 或富氧, 需消耗大量的能量, 对于发电厂来说, 其消 耗的电力可占厂用电量的 1 0 %以上, 限制了此技 术的应用. 在燃料燃烧之前, 进行脱碳处理, 可以消 除 C O 2的排放, 如对燃料进行气化和重整, 分离出 清洁的氢能, 燃用氢能可以实现零排放, 但是需要 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 C O 2, H2分离膜等相关技术. 化学链置换燃烧, 如图 1所示, 气体燃料不直 接与空气接触, 以金属氧化物作载氧体, 在一定的 温度下, 载氧体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 结合氧; 然 后与燃料进行还原反应, 释放氧. 反应产物只有 C O 2和 H2O ( 汽) , 凝结出水, 得到高纯 C O2. 可见 在没有能量损失的前提条件下, 化学链置换燃烧能 实现 C O 2分离. 系统由 2个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组成 ①金属 载氧体的载氧反应 图 1 化学链置换燃烧示意图 x M+y 2 O 2 → 高温 MxO y ( 1 ) ② 金属氧化物与气体燃料的还原反应. 气体 燃料( 如 C H 4) 在常温条件下, 性能相对稳定, 但在 高温下, 具有相当大的活性, 可与金属氧化物 MxO y 进行下述反应 C H 4+4 y MxO y → 高温 C O 2+ 2 H2O+ 4 x y M( 2 ) 空气反应器内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而在燃 料反应器内的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两者热量之和 等于燃料与空气直接燃烧的放热量. L y n g f e l t 等以 C H 4为燃料, 以 F e2O3和 N i O作 载氧体[ 1 , 2 ], 对化学链置换燃烧锅炉进行概念设 计[ 3 ], 研究了该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特性. B r a n d v o l l 等对采用化学链置换燃烧技术的联合循环系统进 行热力性能计算与分析[ 4 ]. A n h e d e n对以煤气化合 成气为燃料化学链置换燃烧进行初步分析[ 5 , 6 ]. 金 红光等研究了 H 2为燃料的化学链置换燃烧 ( C L C ) 的燃烧机理[ 7 ~ 9 ], 分析研究了相关联合循环 的热力性能, 同时对基于 C L C燃烧技术的整体煤 气化联合循环作了初步研究[ 1 0 , 1 1 ]. 文献[ 1 2 ] 也进 行了相关技术的研究. 本文以煤为燃料, 将煤气化、 化学链置换燃烧 和联合循环等技术结合, 构成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 烧联合循环( G C L C  C C ) , 实现燃煤高效发电和 C O 2分离. 煤经气化、 除尘、 脱硫, 成为洁净煤气, 作 为化学链置换燃烧的燃料. 以金属氧化物为载氧 体, 通过化学链置换燃烧原理等技术, 分离出 C O 2, 结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 系统效率将得到提 高, 结合 S O 2, N Ox和重金属等的脱除技术, 可以实 现燃煤零排放. 1 G C L C  C C系统 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结合燃气轮机、 余热锅 炉和汽轮机技术, 设计具有 C O 2分离的化学链置 换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 如图 2所示. 以煤为 燃料, 煤经气化、 除尘、 脱硫, 成为洁净的煤气, 作为 化学链置换燃烧燃料.“ 燃烧” 生成 C O 2+H2O ( 汽) , 经冷凝, 分离出水, 得到几乎纯净的 C O 2, 再 回送部分 C O 2至燃料反应器内, 作为流化气体. 空 气经燃气轮机压缩, 进入空气反应器, 与脱氧后的 金属载氧体进行氧化反应, 完成金属氧化物的再 生, 同时释放大量热量, 一方面载氧体载热至燃料 反应器, 作为燃料“ 燃烧” 用热, 另一方面加热空气 至较高温度( 1 2 0 0℃以上) . 高温高压贫氧空气经 除尘进入燃气轮机作功. 燃气轮机排气和燃料反应 器排气进入余热锅炉, 回收余热, 产生蒸汽, 推动汽 轮机作功. 图 2 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联合循环系统 2 燃料与空气反应器的热力学数学 模型 本文选择 F e 2O3, F e3O4, F e O , F e 作为载氧体, 分别建立 2个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在空气反应器 中, 假设载氧体的氧化过程反应充分, F e 3O4, F e O , F e 全部氧化为 F e 2O3; 燃料反应器中,C O , C H4以 及 H 2完全转化为 C O2和 H2O . 2 . 1 燃料反应器 在燃料反应器中, 载氧体发生脱氧反应, 将煤 气转化为 C O 2和 H2O , 具体发生如下反应 F e 2O3+ 1-2 3 β→C O 2 3 β F e 3O4+ 2 ( 1- β ) F e O+ 1-2 3 βC O 2 ( 3 ) 3 F e 2O3+ 1-2 3 βH→ 2 2 3 β F e 3O4+ 2 ( 1- β ) F e O+ 1-2 3 βH 2O ( 4 ) F e 2O3+ 1 4- 1 6 βC H→ 4 2 3 β F e 3O4+ 2 ( 1- 12第 1期向文国, 等 具有 C 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 β ) F e O+ 1 4- 1 6 βC O 2+ 1 2- 1 3 βH 2O ( 5 ) 式中, β 为还原比率. 煤气主要成分是 C O和 H 2, 主 要发生还原反应( 3 ) 和( 4 ) . 假设在燃料反应器中, 由于载氧体的循环倍率较高, F e 2O3还原形式为 F e 3O4或 F e O , 暂不考虑还原为单质 F e . 定义还原 比率为 β = x 1 x ( 6 ) 式中, x 1为 F e2O3转化为 F e3O4的质量; x 为参加 反应的 F e 2O3的总质量. 据反应( 3 )~( 6 ) 可以确 定燃料反应器内的能量平衡. 另外, 定义金属氧化 物载氧率为 R 0= m o x- mr e d m o x ( 7 ) 式中, m o x为载氧体氧化后的质量流量; mr e d为载氧 体氧化前( 还原后) 的质量流量. 根据煤气成分和还原比率 β , 可以确定保证反 应完全进行的载氧体 F e 2O3的最小质量为 m m i n= 3 k 3- 2 β ( α C O+ 4 αC H4+ αH2) ( 8 ) 式中, k 为单位统一的系数; α C O , α C H4 , α H2为煤气中 C O , C H 4, H2的体积分数. 2  2 空气反应器 在空气反应器中, 载氧体发生载氧反应, 即 2 3 β F e 3O4+ 2 ( 1- β ) F e O+ 1 2- 1 3 βO→ 2 F e 2O3 ( 9 ) 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 由于暂不考虑单质 F e 的还 原形式, 根据反应式( 9 ) , 可确定载氧体 F e 2O3的 最小质量 m m i n. 实际过程中实际载氧体质量 mF e 2O3 > m m i n, 定义循环倍率为 c = m F e 2O3 m m i n ( 1 0 ) 同样, 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 可以确定最小空气量为 A m i n= 3- 2 β 3 0 α O2m m i n ( 1 1 ) 式中, α O2为空气中的 O2的体积分数. 根据空气反 应器中空气的流量和能量平衡方程可以确定出口 空气的温度. 3 结果分析 3  1 还原比率的变化对 C L C性能的影响 选择空气反应器空气入口温度为 4 0 0℃, 出口 温度为1 2 0 0 ℃, c = 1  5 , 燃料反应器的载氧体进料 温度为 11 9 0℃, 出口温度为 6 0 0℃, 煤气温度为 6 0 0℃. 煤 气 组 φ( C H 4)=2  2 %,φ( H2)= 4 0  7 %, φ( C O)=2 7  1 %,φ( C O 2)=1 9  3 %, φ ( H 2O )= 1 0  5 %, 煤气量按 1m 3( 标态) 计算. 随 着还原为 F e 3O4的比例增加, 最小载氧体量会随之 增加, 如图 3 ( a ) 所示. 随着还原为 F e 3O4的比例加 大, 能加热到 12 0 0℃的空气量减少, 其作功能力 将随之下降. 满足载氧要求的最低空气量, 也随还 原比率的增加而减小, 如图 3 ( b ) 所示. 图 3 置换燃烧性能仿真部分计算结果 3  2 循环倍率变化对 C L C性能的影响 选择空气反应器空气入口温度为 4 0 0℃, 出口 22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 5卷 温度为 1 2 0 0℃, β = 0  2 ,c = 1  5 , 燃料反应器的载 氧体进口温度为1 1 9 0 ℃, 出口温度为6 0 0 ℃, 煤气 温度为 6 0 0℃. 煤气组为 φ ( C H 4)= 2  2 %,φ ( H2) = 4 0  7 %, φ ( C O)=2 7  1 %, φ ( C O 2)=1 9  3 %, φ ( H 2O )= 1 0  5 %, 煤气量按 1m 3( 标态) 计算. 循 环倍率越大空气反应器加热空气的能力随之降低, 其作功能力降低, 如图 3 ( c ) 所示. 3  3 煤气成分对 C L C性能的影响 计算中, 取某增压煤气化的数据, 对应于不同 压力( 0  1 , 1 , 2 , 3 , 4MP a ) 下的组分, φ ( C H 4)= 2  2 %, 5  6 %, 9  4 %, 1 2  6 %, 1 6  1 %,φ( H 2)= 4 0  7 %, 3 3  5 %, 2 7  2 %, 2 0  4 %, 1 5  8 %, φ ( C O )= 2 7  1 %, 1 9  5 %, 1 4  2 %, 1 3  1 %, 9  2 %. 计算结果 表明, 由于气化压力增加, 煤气中 C H 4的体积分数 增加, 煤气的热值增加, 空气反应器的作功能力随 之增加. 但是, 燃料反应器将随着 C H 4体积分数的 增加, 还原反应对热量的需求增加, 甚至于会出现 载氧体携带的热量( c = 1  5 ) 不能满足反应对热量 的要求. 此时, 必须加大循环倍率, 才能维持燃料反 应器的正常运行, 结果如图 3 ( d ) 所示. 4 结 论 1 )还原比率对 C L C性能的影响较明显, 还原 比率小, 燃料反应器吸热, 空气反应器内会释放更 多的热量, 有利于燃气轮机循环效率和作功能力. 2 )还原比率大, 即 F e 3O4还原形式增多, 则燃 料反应器将会放热, 燃气轮机作功能力下降, 但是 燃料反应器出口 C O 2和水蒸气的作功能力将提 高. 循环倍率对 C L C的性能影响明显, 循环倍率加 大, 则载氧体带出空气氧化反应器的显热增加, 空 气反应器的作功能力减小, 燃料反应器的作功能力 增加. 参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Ma t t i s s o nT ,L y n g f e l t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h e m i c a l  l o o 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w i t hc a p t u r e o f C O 2[ A ] . I n 2 n dN o r  d i cMi n i s y m p o s i u m o nC a r b o nD i o x i d eC a p t u r ea n d S t o r a g e [ C ] .G  t e b o r g ,S w e d e n , 2 0 0 1 . [ 2 ]Ma t t i s s o nT ,L y n g f e l t A ,C h oP .T h e u s e o f i r o no x i d e a s a no x y g e nc a r r i e r i n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o f m e t h a n ew i t hi n h e r e n ts e p a r a t i o no fC O 2[ J ] .F u e l , 2 0 0 1 , 8 0 ( 1 3 ) 1 9 5 3 1 9 6 2 . [ 3 ]L y n g f e l t A ,L e c k n e r B ,Ma t t i s s o nT .Af l u i d i z e d  b e d c o m b u s t i o np r o c e s s w i t hi n h e r e n t C O 2s e p a r a t i o n a p p l i  c a t i o no f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J ]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S c i e n c e , 2 0 0 1 , 5 6 ( 1 0 ) 3 1 0 1 3 1 1 3 . [ 4 ] B r a n d v o l l  ,B o l l a n dO .I n h e r e n t C O 2c a p t u r eu s i n g 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i na n a t u r a l g a s f i r e dp o w  e r c y c l e[ A] .I n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A S MET u r b oE x p o [ C ] .A m s t e r d a m,N e t h e r l a n d s , 2 0 0 2 . [ 5 ]A n h e d e nM. A n a l y s i s o f g a s t u r b i n e s y s t e m s f o r s u s t a i n  a b l ee n e r g yc o n v e r s i o n [ D ] .S t o c k h o l m,S w e d e n D e 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E n e r  g yP r o c e s s e s ,R o y a l I n s t i t u t e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0 . [ 6 ]A n h e d e nM,S v e d b e r gG .E n e r g ya n a l y s i s o f 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s y s t e m s[ J ] .E n e r g yC o n v e r sMg  m t , 1 9 9 8 , 3 9 ( 1 6 1 8 ) 1 9 6 7 1 9 8 0 . [ 7 ]J i nH ,O k a m o t oT ,I s h i d aM.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n o v e l 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s y n t h e s i so fal o o p i n g m a t e r i a l w i t had o u b l em e t a l o x i d eo fC o O  N i O[ J ] . E n e r g y&F u e l s , 1 9 9 8 , 1 2 ( 6 ) 1 2 7 2 1 2 7 7 . [ 8 ]J i nH ,O k a m o t oT ,I s h i d aM.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n o v e l 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s y n t h e s i so fas o l i dl o o  p i n gm a t e r i a l o f N i O/ N i A l 2O4[ J ] .I n dE n gC h e mR e s , 1 9 9 9 , 3 8 ( 1 ) 1 2 6 1 3 2 . [ 9 ]J i nH ,I s h i d aM.R e a c t i v i t ys t u d yo nan o v e l h y d r o g e n f u e l e d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J ] .H y d r o g e nE n  e r g y , 2 0 0 1 , 2 6 ( 8 ) 8 8 9 8 9 4 . [ 1 0 ]J i nH ,I s h i d aM.An e wa d v a n c e dI G C Cp o w e r p l a n t w i t hc h e m i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 A ] .I n P r o cI n t e r S y m p o s i u mo n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 s A n a l y s i s a n dI m p r o v e  m e n t o f E n e r g yS y s t e m[ C ] .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Wo r l d P u b l i s h i n gC o r p o r a t i o n , 1 9 9 7 . 5 4 8 5 5 3 . [ 1 1 ]J i nH ,I s h i d a M. An e wt y p e o f c o a l g a s f u e l e dc h e m i  c a l 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t i o n[ J ] . F u e l , 2 0 0 4 , 8 3 ( 1 7 , 1 8 ) 2 4 1 1 2 4 1 7 . [ 1 2 ]向文国, 狄藤藤, 肖 军, 等.新型煤气化间接燃烧联 合循环研究 [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4 , 2 4( 8 ) 1 7 0 1 7 5 . X i a n gWe n g u o ,D i T e n g t e n g ,X i a oJ u n ,e t a l .I n v e s t i  g a t i o no f a n o v e l g a s i f i c a t i o nc h e m i c a l l o o p i n gc o m b u s  t i o nc o m b i n e dc y c l e [ J ]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C S E E , 2 0 0 4 , 2 4 ( 8 ) 1 7 0 1 7 5 .( i nC h i n e s e ) 32第 1期向文国, 等 具有 C O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