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再认识.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再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再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再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再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再认识 摘要中国水利事业从过去以减灾兴利为主的工程建设阶段,已经发展到今天以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新时期。从这个高度检视流域的地质工作,对流域地质环境的认识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过去地质工作成果大部分是点的、小片的或局部的,缺乏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深入研究。在涉及到流域范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时,资料就欠缺。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对流域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已是大流域机构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工程建设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都与地质条件息息相关,都需要从地质环境入手,提高认识,找出正确的对策。关键词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X141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随着国民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将更加突出,并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预测,至2030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将由现在的2220m3降到1760m3,接近国际一般承认的用水紧张的国家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3)。我国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布的不均衡和水、土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的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而人口只占全国的53.6%,耕地占35.2%,GDP占55.5%;全国水资源最缺乏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39.1%,人口占34.7%,GDP占32.4%,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7%,已经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是实现国民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据统计,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海河6大流域的水资源量约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63%,大力发展水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的综合开发治理,在水资源的战略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中国的水利事业从过去以减灾兴利为主的工程建设阶段,已经发展到今天以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新时期。从这个高度检视流域的地质工作,就会发现我们对流域地质环境的认识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过去的地质工作多是围绕工程建设为中心进行,即使是流域规划的地质工作,也主要是收集别人的资料整理而成,因而地质工作成果大部分是点的、小片的或局部的,缺乏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深入研究。因此,在涉及到流域范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时,我们的地质资料就显得欠缺,认识就比较肤浅,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不足。加强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再研究和对流域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已是大流域机构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江地处我国中部,横贯东西,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农业资源、电力资源、旅游资源,乃至人力资源,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自然、人文、社会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多种条件的天然纽带。流域的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9%,1997年提供的供水量约占全国总供水量的31%,而长江流域的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长江水资源利用和水能开发均只占资源总量的15左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总量均为全国7大江河之首,目前仅治理了15,因此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前几年提出的长江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带的建设,最近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都意味着全流域的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腾飞已经启动;许多国民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退耕还林,堤防建设等都直接源于或密切联系于长江流域。已经和即将开始建设的许多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的建设,已经动工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众多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城市化趋势的快速发展,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区的建设,金沙江、岷江等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地质灾害的治理,不久即将提上建设日程的溪落渡、向家坝水电站等,涉及的都不是小范围的局部性问题,需要对大地质环境有清楚的认识;由于西部地区地质环境的脆弱,有些在东部和中部不会引发重大问题的项目,在西部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我们曾先后做过两次流域规划,多数规划的梯级坝址都做过一定的地质工作,但也有一些没有或只做了很少的地质工作,满足不了规划工作的要求;有些梯级坝址只是从水能利用的角度确定,没有考虑地质环境的适应性。目前,对有些规划河段的梯级布置已经出现了不同的意见,需要结合地质环境再进行研究和论证。人们早就知道,长江至少是由4个不同的河段长期发展演变贯通而成,但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较权威地论述这4个河段是何时、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连通的。晚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中国大陆的气候、地势、水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部的自然条件恶化、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在这种地区要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对环境条件包括地质环境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大范围地区产生的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河床深层覆盖层、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强地震区的工程规划;跨流域引水合理路线的比较选择;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分布规律、可利用性及开采条件;大型工程建设的地质及环境条件评估等,无不有赖于对长江上游地区地质环境的深入认识。长江上游河段的发育演变,金沙江由北向南转而东流的发育过程,金沙江水系和横断山脉南北向水系的关系,对西南诸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直接意义。林一山同志1996年提出的西部调水的研究成果,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诸水系联接起来,调水到黄河的多尔根和大柳树水库,再向西调至河西走廊及西部严重缺水的地区。这一设想短期内当然难以实现,但有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就会付出实施,而对这一方案中的众多地质问题,我们还回答不清楚,其中有关金沙江曾经袭夺澜沧江支流的认识,如果得到证实,将对于西部调水线路的选择有很大的作用。金沙江虎跳峡河段的几个坝址,有的河床覆盖层竟超过200m,这是什么条件形成的有什么规律还有强地震和活断层等问题,对这一河段的水资源开发规划有着重要影响。长江上游地区冰川、冰水堆积物的岩性特征及工程性质对许多类型的工程建设关系都十分密切,但对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还很差,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常受到河谷地貌及堆积物成因性质的直接影响。长江究竟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贯穿三峡河段的,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解决和回答许多重要问题的钥匙。如长江三峡贯通的方式和时代对长江中下游河谷地貌发育的影响;三峡地区凡是分布巴东组地层的河段就常常伴有大型滑坡或巨厚的松散堆积体,人们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但并没有深入去探讨它与许多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解释这些滑坡或巨厚松散堆积体的成因时,众说纷纭。除了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外,长江在这一河段的发育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历史和过程,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巫山、奉节一带260、230m高程上有一定分布范围的粉质壤土,人们习惯于把它作为河流阶地堆积物,且据此得出一些重要的地质结论,如用以分析现代地壳运动性质、判断是否存在大型滑坡等。但这种堆积物究竟是什么地质环境下形成的产物还值得深入研究;鄂西山区的夷平面的划分还是20世纪20年代外国学者提出来的,近几年有的学者在研究清江、三峡岩溶和地貌发育史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尚有待深入探讨,它涉及到乌江、清江及川东、黔北、鄂西、湘西的水电建设中许多重要地质问题的评价。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与地质条件息息相关,至少可以开列出数十个问题,都是需要从地质环境入手,才能认识清楚,找出正确的对策。最突出的如长江与中下游湖泊间江湖关系与现代地壳运动的关系,特别是江汉盆地从古盐湖到出现海相化石的沉积层,最终演变为淡水湖沼和江汉平原的过程及与长江的关系;沿江低洼平原和大湖区有深埋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是地壳下沉了还是长江水位抬升了而洞庭湖的面积,从清代晚期的6000余平方千米,到现在的2000余平方千米,仅仅是围湖造垸、造田和入湖泥沙增多的结果吗;长江堤防许多险工段、几处塌岸严重河段的地质背景;长江古河道的演变对堤防建设、港口及闸堤建设、城市建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古今长江入海河段的演变、海平面升降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变迁、河口地貌发育演变和河口整治的影响;三峡及荆江河段存在众多高程远低于海平面的河床基岩深槽,它们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对河流学的研究和某些工程建设有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特征是解决许多重大工程和环境问题最基础的资料,而我们对此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长江上游广大地区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直接的原因是人类对山区植被的破坏。金沙江、岷江、红河流域的森林植被在20世纪50年代被人为地严重毁坏了。而这一带地表土质疏松,岩体风化破碎,降雨集中,播下的树种很难扎根存活,多年的休耕还林效果很不显著。西部大开发刚启动,但各类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如诱发的崩塌滑坡、人工泥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质的污染、环境容量面临的新挑战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样面临人类生存与环境条件的尖锐冲突日益缩小的湖泊水面,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长江坍岸与河道上各类人工建筑物造成的河势改变的关系,凡此种种。三峡工程的建设除了巨大的社会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效益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些问题过去我们有所认识,但深刻程度远远不够,有一些则过去并未认识到。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建设所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日益突出,水库蓄水后引发的坍岸导致的后果现在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移民环境容量的矛盾正在暴露。水库建成后对下游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清水下泄河流冲刷能力的改变对两岸岸坡稳定性、堤防安全、河道演变及河道工程建筑物安全运用的影响;水库调节水量的变化,对江湖相互调节关系的影响等,都有待作进一步研究。上面这些问题的解决向我们提出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需要从发展、资源、环境协调的高度,加强对长江流域地质环境的再认识。而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国家的必要投入,流域机构的统一规划和全国有关生产、科研、教学部门通力合作来实现。参考文献[1]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林一山.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完)免费论文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