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4页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4页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4页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4页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公示稿) 2023年8月 目 录 1 概述1 1.1 论证工作来由1 1.2 论证等级和范围1 1.3 论证重点1 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3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6 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43 2.4 项目用海需求45 2.5 项目用海必要性50 3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55 3.1 海洋资源概况55 3.2 海洋生态概况57 4 资源生态影响分析62 4.1 生态评估62 4.2 资源影响分析64 4.3 生态影响分析66 5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70 5.1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70 5.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83 5.3 利益相关者界定88 5.4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89 5.5 项目用海对国家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91 6 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92 6.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92 6.2 对周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分析99 6.3 项目用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02 6.4 项目用海与其他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06 7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116 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116 7.2 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18 7.3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121 7.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123 7.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123 7.6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131 8 生态用海对策措施133 8.1 生态用海对策133 8.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134 9 结论139 9.1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39 9.2 项目用海可行性结论139 1概述 1.1论证工作来由 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位于温州浅滩围填海项目浅滩二期工程内。项目 位于温州浅滩围填海项目填而未用未确权图斑,图斑编号为 330305-0107 ,属于 处理方案中近期急需落户或建设的拟建项目清单中的 22 个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的 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为已填海成陆区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无 重大影响。项目于 2023 年 7 月 27 日获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改应急局 关于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温海经发改审〔2023〕 18 号),批复工程长度约为 2796m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 60m ,双 向 6 车道规模,设计速度 60km/h 。工程新建桥梁 3 座。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道路、桥梁、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照明、通信、燃气、绿化以及其他附属 设施工程等。 受温州新瓯土地整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根据“ 自然资规〔2018〕7 号 ”文件中第三条“依法处置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围 填海项目 ”的有关精神本次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可适当简化重点对用海必要性、面 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等进行论证,明确生态修复措施。已完成生态评估 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的,直接引用相关报告结论。以此文件为基础,参照海 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我公司编制完成了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 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2论证等级和范围 1.2.1论证等级 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为一级。 1.2.2论证范围 论证范围为项目所在浅滩围填海工程外缘线向外扩展 15km ,论证面积约 835km2。 1.3论证重点 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重点为 (1)用海必要性分析; 1 (2)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3)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5)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2 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2.1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2.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温州浅滩二期瓯绣大道工程 申请单位温州新瓯土地整理有限公司 工程范围北起雁宵路,南至雁波南路,道路长度约为 2796m,红线宽度为 60m。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 60km/h。 项目总投资60568 万元。 图 2.1-2 本项目工程范围图 2.1.2地理位置及现状 温州浅滩围填海项目包括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和温州浅滩二期工程,位于 瓯江入海口处,介于灵昆岛与霓屿岛之间,北有 77 省道贯穿,西距永强机场 9km, 紧靠规划滨海大道和沈海高速复线。地理位置为北纬 2751′30″~2757′20″ ,东 经 12054′30″~12102′ 15″ 。本道路工程位于温州浅滩二期围填海工程西南部, 长度约为 2796m ,北起雁霄路,南至雁波南路。 3 本项目位置 图 2.1-1 工程位置图 浅滩二期工程现状为滩涂围垦施工状态,从堤线位置望去滩涂面地势平坦, 总体已基本形成用地轮廓。本项目用海区中部建有雁波北路临时施工便道,其他 区域内为荒草地,用海区现状见图 2.1-3。 工程所在区域高程在 3.0m4.5m 之间,整体地形较为平坦。 2.1.3项目建设规模 瓯绣大道平面线型主要依据规划路网,北起雁宵路,起点桩号为 K2001.898, 南至雁波南路,终点桩号为 K4778.568 ,长度约为 2796m 。红线宽度为 60m, 全线共设一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 925m,满足 60km/h 设计速度线型标准。沿线 涉及 13 条相交道路及 3 条水系,设置桥梁 3 座。 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 气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等。 4 图 2.1-3 项目用海区现状 5 图 2.1-4 温州市浅滩二期区域地形图(略) 2.2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2.2.1交通量分析 2.2.1.1预测年限及时段 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 版), 道路交通设计年限为 20 年,预计建成年为 2026 年,作为预测起始年,预测目标 年限设定为 2045 年。 本次预测主要时段是工作日高峰时段,温州市居民出行在早高峰时段更为集 中,所占出行百分比更大,因此,本部分主要针对早高峰 730~830 的交通 进行预测计算。 2.2.1.2路网分析 规划区域路网体系与规模规划区内道路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四个层次。主干路形成“三横四纵 ”的结构,其中“三横 ”自北向南依次为雁宵 路、雁波北路、雁波南路。“四纵 ”为瓯扬路、瓯锦大道、瓯绣大道、瓯石路。 2.2.1.3用地分析 本区范围内的用地性质由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及水域等用地组成。 2.2.1.4交通出行结构确定 交通方式构成比例参照温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 年)出行比 例确定,具体构成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 2.2-1 高峰小时交通方式构成预估 交通方式 步行 非机动车及其他(含电 动车、摩托车) 地面公交 小汽车及出租车 比例 30 15 30 25 2.2.1.5人口及规模预测 本项目采用基于城市经济增长阶段的就业密度法,该方法将基于温州经济发 展阶段的分析,修正就业人口增长情况,预测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高值。 (1)温州市区 2035 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预测 分析温州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和人口城市化率,判断 6 温州当前大致处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根据经验,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 市,当城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三产的比重达到 70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 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可以达到 60左右。根据温州市就业人口增长趋势拟合曲 线,2035 年温州市就业人口为 685.4 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取 60 ,为 411.2 万人,根据其他城市经验,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的比重高于外围地区,市 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占比按 50计,则 2035 年温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 205.6 万人。 (2)浅滩二期控规范围就业人口规模预测 浅滩二期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规模温州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密度浅滩二 期规划范围用地面积,则浅滩二期控规范围可提供第三产业就业岗位数量6156 人/km2 20.01km2 12.32 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规模仍然 3.22 万人,则二期控 规范围就业总人口为 15.54 万人。 (3)居住人口规模预测居住总人口为 16.32 万人。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综合两种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二期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规模取 3.22 万人,第 三产业人口规模取 12.32 万人。 1)考虑周边地区城市功能、设施配套情况,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通勤率取 30, 另外 70的就业人口在本地居住,则本地居住就业人口 10.87 万,外地居住就业 人口 4.67 万; 2)带眷职工、单身职工人数分别按当地工作当地居住人口的 50的比重计 算,其中同地双职工占带眷职工的 30 ,带眷比取 50 ,带眷系数取 1.0 ,则带 眷职工部分的居住人口 9.25 万,单身职工部分的居住人口 5.44 万; 3)另外,估算在外地工作且在当地居住的人数占当地居住总人口的 10 , 为 1.63 万人,则当地居住总人口 16.32 万。总人口高值当地居住总人口 当地 工作外地居住人口20.99 万。 2.2.1.6交通量预测及结果 (1)交通总量预测 本项目周边区域交通出行主要构成由工作人员通勤、接送、办事出行为主。 其中,产业职工取 70在早高峰出发,眷属人口同产业职工一同出发,算入小汽 车载客率内,其他工作岗位系数取 60在早高峰出发。 7 因此,2035 年计算早高峰片区单向到达量1554007025780060 2528365pcu/h; 本工程交通预测远期特征年为 2045 年,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及路网的完善, 交通量仍有一定增长,2035~3040 年年交通量增长率约为 2,2040~2045 年年 交通增长率约为 1 。2045 年计算早高峰片区单向到达量28365(12)5 (11)532915 pcu/h。 东西向瓯绣大道方向不均匀系数受用地性质影响,取 0.65。 (2)交通分配 本区块与市区的联系主要依靠东西向通道,本区块内东西向主干路为瓯锦大 道、瓯江口大道、瓯绣大道、瓯帆路和瓯扬路。南北向道路主要承担片区内到达 性交通,满足主城区交通与各用地之间的联系。 其中东西向交通分配比例划分为瓯锦大道 10 ,瓯江口大道 18 ,瓯绣大 道 10 ,瓯帆路 4 ,瓯扬路 12 ,其余由同向其他道路分配。南北向道路交通 分配比例划分为雁宵路 10、雁波北路 12.5、雁波中路 15、雁波南路 12.5, 其余由同向其他道路分配。 (3)交通需求预测结果 根据上述预测,本项目交通预测结果及所需车道数如下表所示 W1 路(W9 路-X4 路)路段机动车 12 小时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量,通过 对预测数据进行外延、内插得到 2025 年、2035 年、2045 年三个特征年,预测结 果如下表所示 表 2.2-2 瓯绣大道路段高峰小时预测交通量(pcu/h) 道路名称 高峰小时流量(pcu/h) 2025 年 2035 年 2045 年 西向东 东向西 西向东 东向西 西向东 东向西 瓯绣大道 456 245 2212 1191 2488 1461 合计 701 3404 3905 2.2.1.7交通量分析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本次设计道路实际,作如下结论与建议。 (1)根据片区规划路网布局要求,本次设计道路规划道路宽度及等级可以 满足设计期内交通使用需求。 (2)道路断面形式建议采用四幅路形式。 8 (3)完善相关道路的交叉口渠化设计,建议人行横道仅在路口设置,以免 人行横道设置过多,导致主线车流受干扰。 2.2.2道路工程总平面布置 浅滩二期范围内规划主干道规划形成“三横四纵 ”的结构,其中“三横 ”自 北向南依次为雁宵路、雁波北路、雁波南路。“四纵 ”为瓯扬路、瓯锦大道、瓯 绣大道、瓯石路,红线宽度控制在 50-60 米。 本工程平面是根据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浅滩二期控规修改完善项 目确定的道路平面布局,结合道路功能定位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并做好沿线开 口设计。道路平面设计详见图 2.2- 1 和图 2.2-2。 9 图 2.2-1 浅滩二期路网规划图 10 图 2.2-2a 总平面布置图( 一) 11 图 2.2-2b 总平面布置图(二) 12 图 2.2-2c 总平面布置图(三) 13 图 2.2-2d 总平面布置图(四) 14 图 2.2-2e 总平面布置图(五) 15 图 2.2-2f 总平面布置图(六) 16 图 2.2-2g 总平面布置图(七) 17 图 2.2-2h 总平面布置图(八) 18 图 2.2-2i 总平面布置图(九) 19 图 2.2-2j 总平面布置图(十) 20 图 2.2-2k 总平面布置图(十一) 21 2.2.3道路工程主要结构和尺度 2.2.3.1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速度60km/h (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 100 型标准车 (4)路面设计基准期15 年 (5)建筑限界净空高度机动车道≥4.5m; 自行车、行人≥2.5m。 (6)线形技术标准 表 2.2-2 线形技术指标 内容 单位 城市主干路 设计车速 km/h 60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600 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 m 300 极限值 m 15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50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10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50 最大超高横坡 4 最小坡长 m 15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m 1800 极限值 m 12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m 1500 极限值 m 1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一般值 m 120 极限值 m 50 停车视距 m 70 2.2.3.2横断面布置 根据规划,瓯绣大道红线宽 60m,双向六车道规模,可以满足设计期内交通 使用需求。 (1)机动车道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 年版)中 5.3.2 规定,设计 速度≤60km/h 的道路单条大型车或混行车道宽度为 3.50m,单条小客车专用车道 宽度为 3.25m 。本工程单条机动车道宽度采用 3.5m。 (2)人行道 22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 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 年版)中表 5.3.4 要求,各级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一般值为 3m。 本工程设计断面路侧带宽度采用 6.5m ,包括了绿化带和人行道宽度。 (3)非机动车道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 年版),非机动车专用 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 小于 4.5m 。本工程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3.5m。 (4)分车带 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及两侧分车带, 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 年版),设计速度为 60km/h 的道路中间分车带最小宽度为 2.5m ,两侧分 车带最小宽度为 2.5(2.25)m 。本工程中间分车带(中央分隔带)宽度为 12m, 预留远期高架桥墩建设空间;两侧分车带宽度为 2.5m。 因此,本工程横断面具体布置为6.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5m (侧分带)11.5m(机动车道)12.0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5m (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6.5m(人行道)=60.0m(规划红线)。 2.2.3.3纵断面布置 工程范围内纵断面共设置了 14 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 3.5 ,最小纵坡为 0.35,最大坡长为 373.72m,最小坡长为 150.0m;凹形最小竖曲线半径为 2100m, 凸形最小竖曲线半径为 1720m ,最小竖曲线长度为 120.0m ,最大竖曲线长度为 124.5m。 2.2.3.4道路路面结构 (1)设计参数 1)土基回弹模量35Mpa; 2)路面设计计算轴载BZZ- 100 标准轴载; 3)设计方法采用容许回弹弯沉、弯拉应力和剪应力三项指标设计。 23 图 2.2-3 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24 (2)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表面层采用 SMA,路用性能好;中、下面层及非机动车道采用 AC,经济性 高。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 SBS 改性(SMA- 13 SBS 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SBS 改性) 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20cm 水泥稳定碎石(5) 15cm 水泥稳定碎石(4) 15cm 水泥稳定碎石(4) 20cm 级配碎石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 13C) 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20cm 水泥稳定碎石(5) 15cm 级配碎石 3)人行道结构 6cm 透水砖 3cm M10 水泥砂浆 15cm C20 水泥砼 10cm 级配碎石 (3)路面排水 1)路拱 车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路拱横坡为 2.0 ,人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路拱 横坡度为 1.5。 2)雨水进水口 在车行道两侧各设一排Ⅱ型雨水口,雨水口间距 30~40m;交叉口范围内, 在车行道两侧设双联Ⅱ型雨水口。 3)锯齿形街沟排水 本工程道路纵坡小于 0.3的路段,在车行道边缘平石范围内设置挑落水点, 25 形成锯齿形街沟进行路面排水。 2.2.3.5路基设计 (1)设计指标 1)路床顶面土基回弹模量 ≥30Mpa; 2)路堤稳定安全系数1.30; 3)容许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残余沉降)一般路堤≤0.30m 、桥 台与路堤相邻处≤0. 10m 、地道处≤0.20m; 4)路基压实度 路基压实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 版)相应的规定 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2)路基填料 本工程一般路段采用宕渣作为填料,宕渣中石料强度不小于 15Mpa,在路床 顶面以下 30cm 范围内宕渣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10cm ,含泥量不大于 15 ,其余 不超过压实厚度的 2/3。 (3)一般路基处理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次推荐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一般路段软基处理。 堆载预压法是在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砂垫层和竖向排水系统(竖向排水系 统通常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以缩小土体固结排水距离,地 基在填筑路堤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地基承载力提高,工后沉降减小。 (4)桥头路基处理 本工程沿线桥头 30m 范围内路段,采用双向钉型水泥搅拌桩泡沫混凝土处 理方式,具体处理方式为水泥搅拌桩处理长度为 30m ,其中标准段长度 15m, 桩间距 1.3m ,桩长 18m;过渡段 15m ,桩间距 1.5m ,桩长 15m;桩径为 0.8m, 正方形布置。搅拌桩桩顶破除后铺设 50cm 厚级配碎石垫层,中间夹铺一层钢塑 格栅(要求断裂延伸率≤3 ,其纵向抗拉强度≥100KN/m ,横向抗拉强度≥ 80KN/m),全断面布置。上填 12m 泡沫混凝土(具体厚度详软基处理设计表) 15cmC15 素砼找平层,再填路基填料(宕渣)至路面基层底。 (5)路基边坡及防护 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收坡。 26 路面设计高程3.15m 现状平均高程2.56m 图 2.2-4 一般路基设计图 27 2.2.3.6交叉口设计 (1)进口道 进口道车道数及车道分配应根据各个交叉口的实际交通量确定。对于主干路 -主干路交叉口,一般交叉口进口道增辟 2 条车道,进口道宽度为 3.0~3.25m , 展宽段长度宜为 90m ,展宽渐变段长度 35m;横向道路进口道也增辟 2 条车道, 用于右转、左转专用。对于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主干路进口道一般增辟 2 条 车道,用于右转、左转专用,次干路进口道一般增辟 1~2 条车道。对于主干路- 支路交叉口,主干路进口道一般增辟 12 条车道,用于右转或左转专用,支路进 口道有条件情况下应增设 1 条车道。 (2)出口道 对于主干路-主干路交叉口,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以及主干路-支路交叉口, 一般在出口道增设 1 条车道,用于横向道路右转并入主线,该车道可以与港湾公 交停靠站一体化设计。 (3)人行过街 行人过街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与行人 自然流向一致,并尽量与车行道垂直,横道宽度为 5m。 2.2.4桥梁工程主要结构和尺度 本工程范围内设置 3 座跨河地面桥,桥位处规划河道宽分别为 240m、20m、 40m 。上部结构采用连拱结构、标准跨径 30m 的简支砼小箱梁和标准跨径 16m 的简支砼矮 T 梁,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 表 2.2-3 项目桥梁主要设计指标一览表 序 号 路名 中心桩号 规划河道 宽(m) 河道斜 交角度 桥梁跨径 (m) 桥梁宽 度(m) 结构形式 1 瓯绣大道 K2568.163 240 21 1130 60 预制小箱梁 2 K3193.725 20 正交 130 60 预制小箱梁 3 K4048.280 40 正交 316 60 预制矮 T 梁 2.2.4.1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荷载等级城-A 级,人群荷载、非机动车道荷载按照城市桥梁设计 规范(CJJ 11-2011)(2019 年版)取用; (3)设计基准期结构设计基准期为 100 年; 28 (4)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 (5)桥涵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1. 1; (6)设计环境类别Ⅱ类; (7)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 6 度,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 0.05g; 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丙; (8)设计常水位1.5m;20 年一遇水位2.56m;50 年一遇水位2.76m; (9)填土高度为 3m 左右。 2.2.4.2主梁结构方案 本工程共计布置 3 座跨河地面桥,其中桩号 K2568. 163 处(桥梁 1)跨河 道蓝线较宽,采用标准跨径 30m 的简支砼小箱梁结构,地面跨河桥的跨径宜取 大值,以减少河中基础施工、降低造价并减少对河道的影响。桩号 K3193.725 处(桥梁 2)所跨河道离路口较近,河道很窄,采用一跨 30m 简支砼小箱梁结构, 不在水中立墩;K4048.280 处(桥梁 3)所跨河道较宽且离路口较近,采用标准 跨径 16m 的简支砼矮 T 梁结构。 2.2.4.3上部结构设计 桩号 K2568. 163(桥梁 1)、K3193.725(桥梁 2)处地面桥上部结构采用 标准跨径 30m 的简支砼小箱梁,全桥 3 至 5 跨和桥台处设置伸缩缝。小箱梁中 梁顶宽 2.4m ,边梁顶宽 2.75m ,底宽 1.2m ,梁高 1.6m ,重约 110t ,由专业生产 厂家工厂预制,现场采用吊装施工方法。 桩号 K4048.280(桥梁 3)处面桥上部结构采用标准跨径 16m 的简支砼矮 T 梁,全桥设置两道伸缩缝。标准跨径 16m 的矮 T 梁中梁顶宽 1.2m,边梁顶宽 1.25m, 梁高 0.9m ,重约 24t;由专业生产厂家工厂预制,现场采用吊装施工方法。 2.2.4.4下部结构设计 1)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 2)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采用Φ1000 1200 钻孔灌注桩,桥墩基础采用 桩柱式基础,桩基直径 1.2m ,立柱直径 1.0m;桥台桩基直径 1.0m。 2.2.4.5过桥管线 本桥桥梁设计不考虑大管径管线的过桥问题,桥梁人行道下设置 D100mm 的 PVC 管,纵横向收集后排入道路排水系统。预留管线过桥,电讯、电缆管线 考虑远期人行桥设计时通过人行道下过河。 29 图 2.2-5a 1 号桥桥位平面图( 一) 30 图 2.2-5b 1 号桥桥位平面图(二) 31 图 2.2-6a 1 号桥桥型布置图( 一) 32 图 2.2-6b 1 号桥桥型布置图(二) 33 图 2.2-6c 1 号桥桥型布置图(三) 34 图 2.2-6d 1 号桥桥型布置图(四) 35 图 2.2-7 1 号桥横断面图 36 图 2.2-8 2 号桥桥位平面图 37 图 2.2-9 2 号桥桥型布置图 38 图 2.2-10 2 号桥横断面图 39 图 2.2-11 3 号桥桥位平面图 40 图 2.2-12 3 号桥桥型布置图 41 图 2.2-13 3 号桥横断面图 42 2.2.5管线工程 本工程道路下主要安排六种管线,分别为燃气、给水、综合通讯、雨水、污 水和电力等管线。本工程在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设有综合管廊,管廊 内设有给水管,通信管,10KV 电力管和 110KV 电力管。 (1)平面位置 雨水、污水双侧布置,给水管,通信管,10KV 电力管和 110KV 电力管入廊, 位于道路东侧的管线为雨水、污水、综合管廊,位于道路西侧的管线为雨水、污 水、给水、燃气。 (2)竖向位置 规划工程管线竖向位置由深至浅宜为污水、雨水、给水、燃气、通信。 工程管线覆土深度要求应遵循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 2.2.5.1雨水工程方案 本工程道路双侧布置雨水管,主管管径 DN600DN1800 ,主管总长度约 6500m ,埋深 2.55.0m 。雨水管随道路纵坡布置,就近排入河流。 2.2.5.2污水工程方案 本工程道路双侧布管污水管,主管管径 DN400DN500,主管总长度约 5100m, 埋深 2.53.5m ,排至 1 号污水泵站,最终排至规划污水处理厂。 2.3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2.3.1一般路基处理 一般路基处理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在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砂垫层和 竖向排水系统(竖向排水系统通常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以 缩小土体固结排水距离,地基在填筑路堤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地基承载力提高, 工后沉降减小。由于本工程大部分已回填素土,可采用引钻的方式铺设竖向排水 板,形成竖向排水系统。 2.3.2桥头路基处理 桥头路基采用双向钉型水泥搅拌桩泡沫混凝土的地基处理方案。 施工顺序清表→桩基施工→凿除桩头 50cm →水平砂石褥垫层→加载(沉 降观测)至基层底→管线施工→沟槽回填→路基验收。 43 图 2.2-13 管线综合横断面布置图 44 2.3.3桥梁施工方法 根据桥位现场的地形及地方特点,为保证桥梁施工期间交通顺畅,桥梁施工 方案如下 (1)场地三通一平; (2)施工桩基,同时工厂内预制空心板梁; (3)施工墩台; (4)吊装板梁并施工台后搭板; (5)桥面系等附属施工。 2.3.4排水管道施工 本工程排水管道基本采用开槽埋管施工,对于基坑开挖深度大于 7m 的排水 管采用顶管或牵引管施工。管道坞膀采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以上 50cm 。管道埋 深超过 3.0m 时,需进行井点降水。 2.3.5工程施工进度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 36 个月。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标准,同时结合资金、 设计及施工等各因素综合考虑,为加快进度,保证全线早日通车的目标,一些过 程宜交叉进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表 2.3-1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序号 阶段 进度安排 内容 1 前期工作阶段 2023 年 2 月~2023 年 4 月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的编制上报 2 建设准备阶段 2023 年 5 月~2023 年 8 月 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 招投标工作。 3 工程施工阶段 2023 年 9 月~2026 年 1 月 完成道路施工、桥梁施工、地下管 线埋设及其它配套工程建设工作 4 竣工验收阶段 2026 年 3 月 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2.4项目用海需求 2.4.1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 本工程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 ”中的“路桥用海 ”,用海方式为“填 海造地 ”中的“建设填海造地 ”。 2.4.2用海面积 本项目用海面积为 16.4315 公顷。项目宗海位置图、宗海平面布置图和宗海 界址图见图 2.4- 12.4-4。 45 图 2.4-1 项目宗海位置图 46 图 2.4-2 宗海平面布置图 47 图 2.4-3 项目宗海界址图(道路 1) 48 图 2.4-4 项目宗海界址图(道路 2) 49 2.4.3占用岸线 本项目位于现状岸线内侧,用海不占用岸线。 2.4.4用海期限 本工程拟申请用海期限为 40 年。 2.5项目用海必要性 2.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拓展道路服务区域,提高区域通行能力的需要 根据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浅滩二期控规修改完善项目路网体系 与规模规划区内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不同等级的道路 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共同构成一个“三横四纵 ”的城市骨架体系。其中主干路作 为联系道路之间的重要交通动脉,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主 干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 ”的作用以及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要求通过 的车辆快而多,而是主干路承担着跨区间长距离机动车交通流输送。主干路是城 市道路网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是城市内部的主要大动脉。 依据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浅滩二期控规修改完善项目对外通道 构架,瓯绣大道是浅滩二期“ 四纵 ”交通中重要主干路之一,由于未来浅滩二期 将成为温州先进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平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 市服务枢纽,其中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优化区块路网结构,提高区域交通通行能 力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是构建完善浅滩二期完备的城市道路体系的需要 根据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浅滩二期控规修改完善项目,本片区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两横一纵 ”快速路,分别为灵霓大道、瓯江口大道和雁波中路, 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 32 米、60 米和 60 米。 主干路“四横三纵 ”主干路布局,分别为瓯扬路、瓯锦大道、瓯绣大道、 瓯石路、雁霄路、雁波北路和雁波南路,其中瓯石路红线宽度 45 米,瓯扬路和 雁霄路红线宽度 50 米,瓯锦大道、瓯绣大道、雁波北路和雁波南路红线宽度 60 米。 次干路布局环雁波湖和方格网状次干路共计 13 条,分别为雁栖路、瓯兴 50 路、瓯晓路、瓯帆路、瓯德路、瓯明路、瓯源路、瓯瑞路、瓯辉路、雁灵路、雁 宁路、雁起路和雁展路。其中雁栖路红线宽度 24 米,瓯帆路红线宽度 34 米,其 余各次干路红线宽度均为 30 米。 支路规划布局 25 条城市支路,包括瓯强路、雁旋路、瓯廉路、瓯正路等, 道路宽度 2030 米。 以此浅滩二期区域将与一期和灵昆一起在区域内将建立以快速路、主干路为 骨架,交通轴向明确,次级道路健全的城市道路网。其中快速路是贯穿各个片区 的内外交通的骨架,而主干路、次干路网则是承担交通流的集散功能网状体系, 支路是温州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作为城市主干路,项目的建设能 够在浅滩二期形成基本道路骨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确保区域内交通畅通。 (3)是加快浅滩二期开发建设步伐的需要 作为温州都市区东拓主平台,瓯江口经过十余年开发建设,当前一期已 经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投入的重大交通、城市景观和公共设施,融 合“三区一园 ”四大国家级平台战略,引进了威马汽车、欣乐加科技、苏宁 物流、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平台)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 深刻改变,瓯江口应适应性调整优化总体规划,抓住温州向东面海发展机遇, 紧密结合温州打造“二中心四城市 ”和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现民营经济高质量 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成果“重要窗口 ”的目标要求,挖掘区域开放平台、交 通区位、空间拓展、海洋生态等条件优势,强长板、补短板,加快从“造城 ” 向“ 营城 ”转变,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成为“开放引领、创新驱 动、数字赋能、海洋生态 ”为主要内涵的海湾特质“重要窗口 ”。今后瓯江 口将继续以打造“ 四大重要窗口 ”为契机,加快发展,形成以瓯江口产业一 期为核心,二期拓展、灵昆改造“两翼 ”协进的发展格局,为瓯江口未来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浅滩二期开发建设必须加快进行, 以真正形成产 城融合的瓯江口湾区特质的“重要窗口 ”。对于温州来说浅滩二期的开发建 设将有力拓展大都市区建设,将成为温州新形象的象征,成为温州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基地。同时也将直接提升我市产业辐射能级、强 化我市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全面塑造温州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其 建设意义重大,是我市“十四五 ”期间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本项目作为浅滩二期的市政交通中的主干路建设工程,属于基础设施项 51 目,其建设将有利于加快瓯江口的开发建设,早日实现瓯江口“十四五 ”发 展目标,是加瓯江口建设步伐的基础和关键。 (4)是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 人居环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