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2页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2页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2页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2页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 通用泊位Ⅲ区 11泊位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公示稿 2023 年 3 月 目录 1 概述 1 1.1 论证工作由来1 1.2 论证等级3 1.3 论证范围3 1.4 论证重点4 2 出让用海基本情况 5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5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10 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31 2.4 出让用海情况33 2.5 出让用海必要性33 3 出让海域所在海域概况 38 3.1 自然环境概况38 3.2 海洋生态概况53 3.3 自然资源概况63 3.4 开发利用现状64 4 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77 4.1 用海环境影响分析77 4.2 用海生态影响分析91 4.3 用海资源影响分析97 4.4 用海风险分析98 5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113 5.1 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113 5.2 利益相关者界定116 5.3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117 5.4 用海对国家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119 6 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20 6.1 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120 6.2 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28 7 出让用海合理性分析 136 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136 7.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39 7.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144 7.4 岸线利用合理性151 7.5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151 8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153 8.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153 8.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153 8.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154 8.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155 9 生态用海方案 158 9.1 产业准入158 9.2 区域限制158 9.3 岸线控制158 9.4 面积管控和优化设计159 9.5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159 9.6 生态保护与修复161 9.7 评估监测162 10 结论 163 10.1 出让用海基本情况163 10.2 出让用海可行性结论163 1 概述 1.1 论证工作由来 拟出让海域位于温州市洞头区灵昆岛北部瓯江北口南岸,地理位置详见图 1.1- 1 。根据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 Ⅲ区规划利用岸线长度 1870m ,规划用途为通用泊位岸线,岸线规划性质为 1 万吨级通用泊位。该段港口岸线是灵昆作业区目前条件较为成熟的岸线,水深航 道条件良好,交通条件优越,港口条件良好。出让海域选址于瓯江港区灵昆作业 区通用泊位Ⅲ区 11通用泊位。 出让海域位置 图 1.1-1 出让海域地理位置图 2021 年 6 月 22 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与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签订合作协议,将 在温州市共建温州海洋保障基地。温州海洋保障基地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推进建设 海洋强国,提升海域海岛监管、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调查 保障能力,更好地推进和服务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码头是基地的必要配套工 程,拟布置于灵昆作业区 11通用泊位,具体位置见图 1.1-2。 1 出让海域位置 图 1.1-2 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总平面布置规划图(部分) 2 拟出让海域建设内容包括 1 个 10000 吨级通用泊位,码头后沿建设 1 个 1000 吨级公务船泊位及 1 个 500 吨级公务船泊位,泊位总通过能力 118.90 万吨,设 计年吞吐量为 90 万吨。 受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瓯江口分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次海域使用论 证工作。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我公司编制完成了温州 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 11泊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送审稿)。 1.2 论证等级 出让海域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为一级。 1.3 论证范围 本次海域使用论证的范围为用海外缘线外扩 15km ,论证面积约 460km2。 出让海域位置 l5km 图 1.3-1 论证范围图 3 1.4 论证重点 本报告论证重点为 (1)选址(线)合理性; (2)用海方式和布置合理性; (3)用海面积合理性; (4)资源环境影响。 4 2 出让用海基本情况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2.1.1 出让海域用海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 11泊位 出让单位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地理位置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岸线的东侧首个泊位 建设内容1 个 10000 吨级通用泊位,码头后沿建设 1 个 1000 吨级公务船 泊位及 1 个 500 吨级公务船泊位,泊位总通过能力 118.90 万吨,设计年吞吐量 为 90 万吨。 工程估算12208 万元 2.1.2 地理位置及现状 出让海域选址位于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北围堤外侧,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 通用泊位Ⅲ区岸线的东侧首个泊位。出让海域南面为灵霓北堤,东南面与中石化 灵昆油库相隔。地理坐标为北纬 2758′3.5 ″,东经 12056′ 18.8 ″。出让海域地理位 置见图 1.1- 1。 出让海域位于温州海洋保障基地外侧海域。因陆域围堤的建设,引桥南段约 27 米范围(2019 年修测岸线外侧)已有部分堆土,堆土高程在 1.2 1.5m 之间。 出让海域其余区域为未开发状态,区域内无人工用海设施和其他开发利用活动。 用海区现状详见图 2.1- 1 图 2.1-3。 码头后方陆域正在施工中,陆域围堤尚未建成。 用海区高程详见图 2.1-5 。引桥用海区现状高程在-8.3m 1.4m 之间,斜坡式 码头用海区现状高程在-6.7m 左右,码头平台用海区现状高程在-9.0m-8.4m 之 间 , 内港池用海区现状高程在-8.3m-7.2m 之间 ,外港池用海区现状高程 - 10.5m-8.9m 之间。 5 引桥 2019 年修测岸线 图 2.1-2 出让海域用海区现状遥感影像(南侧) 6 图 2.1-2 出让海域用海区现状照片(南侧,标注后方陆域设计围堤坡脚线) 7 引桥 2019 年修测岸线 图 2.1-3 出让海域用海区现状照片(南侧,标注 2019 年修测岸线和后方陆域设计围堤坡脚线) 8 图 2.1-4a 出让海域遥感影像叠加图 9 图 2.1-4b 出让海域遥感影像叠加图(局部放大) 2.1.3 建设内容 出让海域拟新建 1 个 10000 吨级通用泊位,码头后沿建设 1 个 1000 吨级公 务船泊位及 1 个 500 吨级公务船泊位 。主码头平台 200m22m 、 1 座引桥 358.31m10m ,主平台内侧建设 120.5m8m 内侧斜坡码头;泊位总通过能力 118.90 万吨,设计年吞吐量为 90 万吨。 出让海域工程建设内容均涉及用海。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2.2.1 总平面布置和结构 (1)前沿主泊位 10 主码头平台长度为 200m,宽 22m,码头前沿布置 1 个 10000 吨级通用泊位。 码头方位角为 118.7 298.7 , 前沿距离瓯江口主航道约 300m。平台采用高桩 梁板式结构,码头面高程为5.50m。前沿码头平台通过引桥与后方陆域连接,引 桥尺寸 356.5m10m ,引桥同样为高桩梁板式结构。 码头平台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取 44m ,设计泥面高程取- 12.50m ,回旋水域按 椭圆形布置,长轴直径按 2.5 倍船长设计,取 365m,短轴直径按 2.0 倍船长设计, 取 292m,回旋水域自然泥面高程在-9.5m~- 10.0m 之间,可满足 10000 吨级船舶 乘潮通航回旋掉头要求。停泊水域水深不能满足设计船型在满载吃水情况下安全 停靠的要求,需对码头前沿停泊水域进行疏浚,疏浚平均深度约 3.5m ,疏浚边 坡 18 ,港池疏浚量约为 9.5 万 m3。 本次论证不包括清淤疏浚内容。 (2)温州海洋保障基地配套泊位 码头后沿布置 1 个 1000 吨级公务船泊位供温州海洋保障基地使用,码头后 沿内港池南侧布置 120.5m8m 内侧斜坡码头,用作 500 吨级公务船泊位。斜坡 码头顶面高程 5.50m、底高程- 1.50m,分别在 3.33m 和- 1.50m 高程处设作业平台, 上下两级斜坡道纵向坡度均为 6.9。 (3)陆域布置 后方陆域不属于拟出让海域建设内容。出让海域后方陆域面积约 4.648 万 m2(合 69.72 亩)。陆域基本呈矩形,东西向宽度约为 236m ,南北向纵深约为 198.2m。出入口设置在南侧,与 330 国道及灵昆作业区疏港公路通过接线道路连 接。 出让海域平面布置图详见图 2.2- 1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2- 1。 图 2.1-5 工程用海区高程图(略) 表 2.2-1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10000 吨级通用泊位 个 1 2 1000 吨级公务船泊位 个 1 3 500 吨级公务船泊位 个 1 4 泊位长度 m 200 5 主码头平台 m m 20022 前沿停靠 10000 吨级杂货船, 11 后沿停靠 1000 吨级公务船 6 引桥 m m 358.31 10.0 7 内侧斜坡码头 m m 120.58 8 陆域用地总面积 m2 46480 合 69.72 亩,不属于本工程建 设内容 9 工程估算 万元 12208 2.2.2 主要结构和尺度 出让海域建设内容包括 (1)10000 吨级通用泊位 1 个,主码头平台 200m22m ,内侧靠泊 1000 吨级公务船; (2)内侧斜坡码头 1 座,平台尺度 120.5m8m; (3)引桥 1 座,平面尺度 358.31m10m。 根据总平面布置,构筑物平面尺度及高程见表 2.2- 1。 表 2.2-1 构筑物尺度表 序号 项目 平面尺寸(m) 设计顶标高(m) 1 主码头 20022 5.50 2 引桥 358.3110 5.50 3 内侧斜坡码头 120.58 - 1.505.50 水工构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 表 2.2-2 设计代表船型尺度表 船名 船舶吨级 (DWT) 船长(m) 船宽(m) 型深(m) 吃水(m) 杂货船 10000 146 22.0 13. 1 8.7 散货船 10000 135 20.5 11.4 8.5 公务船 1000 71 19.0 5.0 3.5 公务船 500 36 9.0 3.5 2.0 2.2.2.1 码头泊位尺寸 码头前沿靠泊 10000 吨级件、散杂货船,由于 11 号泊位为通用泊位Ⅲ区首 个拟建的码头泊位,适当考虑远期发展船型和富裕长度,最终确定码头平台长度 为 200m。 平台内侧停靠 1000 吨级公务船,结合引桥布置情况,考虑尽量远离引桥安 全距离,最终确定泊位长度为 115m。 12 图 2.2-1 工程平面布置图( 一) 13 图 2.2-2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二) 14 内侧斜坡码头停靠 500 吨级公务船,取泊位长度为 50m ,斜坡码头全长 120.5m ,其中可供船舶靠泊的长度为 95.5m ,500 吨级公务船根据潮位情况选择 合适高程靠泊。 2.2.2.2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和底标高 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根据确定的起算水位和码头前沿水深计算确定。10000 吨级杂货船码头前沿设计泥面标高 =设计低水位-D-2.73-9.7- 12.43m ,取 - 12.50m,根据 2021 年 8 月施测的水深地形测量图,现拟建码头前沿泥面标高在 -8.7m-9.4m 左右,需平均挖深约 3.5m 可满足本工程设计船型设计低水位时安全 停靠的要求。 1000 吨 级 公 务 船 码 头 前 沿 设 计 泥 面 标 高 理 论 最 低 潮 面 -D-3.38-4.20-7.58m ,取-7.60。 500 吨级公务船码头前沿设计泥面标高理论最低潮面-D-3.38-2.70-6.08m。 现拟建码头后沿港池泥面高程在-7.6m-9.8m 左右,满足设计水深要求。 2.2.2.3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 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取 2 倍 设计船型宽度。考虑本工程最大设计船型,10000 吨级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 2 22.044m;1000 吨级码头停泊水域宽度2 19.038m;500 吨级码头前沿停 泊水域宽度2 9.0 18m。 2.2.2.4 船舶回旋水域平面尺度和设计底标高 (1)平面尺度 由于本工程位置水流流速相对较大,回旋水域考虑椭圆布置,根据海港总 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10000 吨级杂货船回旋水域长轴按 2.5 倍设计船型 船长计算为 365m ,短轴按 2.0 倍设计船型船长计算取为 292m。 1000 吨级公务船与 500 吨级公务船共用回旋水域,回旋水域直径按 2.0 倍设 计船型船长计算为 106.5m ,取为 108m。 (2)回旋水域底高程 码头前沿回旋水域自然泥面高程在-9.5m~- 10.0m 之间,可满足 10000 吨级 船舶乘潮通航回旋掉头要求,回旋水域无需进行挖泥疏浚。内港池水域自然泥面 高程在-7.0m-8.50m 之间,能满足设计船型设计低水位时回旋掉头要求。 15 2.2.2.5 引桥长度和宽度 码头泊位设置引桥 1 座连接码头平台和后方陆域,引桥长度为 358.31m ,引 桥宽度取 10.0m。 2.2.2.6 高程设计 (1)码头面高程 考虑到瓯江口区域每年均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台风的袭击及便于码头工作 人员上下码头,结合计算结果,并参考周边码头面高程,取码头面高程为 5.50m。 (2)引桥面设计高程 引桥承担码头与后方陆域的平面交通联接功能,为方便车辆通行,同时满足 防洪要求,引桥面高程取 5.5m 与码头面接平,引桥根部高程 5.50m 低于围堤堤 顶设计高程 6.80m ,需要在引桥根部设置旱闸开口 1 座。 2.2.2.7 结构方案 码头、引桥均采用透空式高桩梁板式结构。 设计码头及引桥深水段桩基选用Φ800mmPHC 管桩。引桥近岸段受水深限制, 无法利用打桩船沉放预制桩,采用Φ1000mm钻孔灌注桩。排架间距取 7m。 (1)码头平台 码头平台尺度为 200m22m ,排架间距为 7m ,每榀排架下布置 6 根 Φ800mmPHC 管桩,海侧布置 1 根直桩,中间布置两对叉桩,岸侧布置 1 根直桩。 码头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横梁和预制纵向梁、预制现浇叠合面板的型式。码头前沿 设置 750kN 系船柱,下层设置 350kN 系船柱;设置 500H 拱型橡胶护舷。码头 后沿设置 450kN 系船柱,下层设置 250kN 系船柱;设置 300H 拱型橡胶护舷。 (2)引桥 码头后方布设 1 座引桥连接至后方陆域。引桥长 358.31m ,宽 10m ,引桥设 五个分段,分段长度分别为 73m 、69m 、69m 、68m 和 79.31m 。引桥采用高桩梁 板结构 ,排架 间距 16m 和 15m 。 引桥江侧第一 四分段深水 区桩基采用 Φ800mmPHC 管桩,每榀排架布置 3 根桩;引桥近岸侧第五分段因水深较浅,桩 基采用Φ1000mm钻孔灌注桩,每榀排架布置 2 根桩,桩长约 70m 。引桥上部结 构为现浇横梁、预应力空心板和现浇面层结构。 因码头后沿靠泊 1000 吨级公务船,引桥东侧设置防撞墩 1 座,防撞墩桩基 16 采用Φ800mm 钢管桩,共 4 根桩,桩长 52m ,上部采用 18m 长,2m 宽,2m 高 现浇墩台。 向海侧 向陆侧 Φ800mmPHC 管桩 图 2.2-3 码头东段断面图 向海侧 向陆侧 Φ800mmPHC 管桩 图 2.2-4 码头西段断面图 17 图 2.2-5 引桥近江侧断面图 图 2.2-6 引桥近岸侧断面图 18 (3)内侧斜坡码头 内侧斜坡码头尺寸为 120.5m8m,纵向坡度 6.7,顶面高程- 1.50m5.50m, 设两个分段,分段长度分别为 74.65m 和 45.85m。码头排架间距 6.5m,每榀排架 下布置 2 根或 3 根Φ800mmPHC 管桩。码头上部结构根据码头面高程不同采用四 种结构型式,16排架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横梁、现浇边梁和现浇面板的型式; 7 12排架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横梁、预制纵向梁、预制现浇叠合面板的型式; 13 18排架上部结构双层结构,桩顶现浇下层横梁,其上浇筑立柱和上层横梁, 再搁置预制纵向梁、预制现浇叠合面板的型式;19和 20采用现浇 2.5m 厚墩台 与引桥连接。 图 2.2-7 斜坡式码头 16排架段(即最外段) 表 2.2-5 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本结构方案 备注 码头 Φ800mmPHC 管桩 根 192 桩长 6667m 现浇砼 方 4097 预制砼 方 2016 500H 拱型橡胶护舷 m 225 300H 拱型橡胶护舷 m 142 GD280 橡胶护舷 m 180 19 750kN 系船柱 座 15 350kN 系船柱 座 6 450kN 系船柱 座 14 防撞墩 Φ800mm 钢管桩 根 4 桩长 52m 现浇砼 方 72 引桥 Φ800mmPHC 管桩 根 65 桩长 6970m Φ1000mm 钻孔灌注桩 根 12 桩长 70m 现浇砼 方 1664 预制砼 方 1817 内侧斜坡 码头 Φ800mmPHC 管桩 根 51 桩长 6667m 现浇砼 方 979 预制砼 方 266 GD280 橡胶护舷 m 108 250kN 系船柱 座 18 图 2.2-8 斜坡式码头 712排架段(即中间段) 20 图 2.2-9 斜坡式码头 1318排架段(即靠近引桥段) 21 向陆侧 向海侧 图 2.2-10 码头断面图一(东段) 22 向陆侧 向海侧 图 2.2-11 码头断面图二(西段) 23 图 2.2-12 码头正立面图 24 近江侧 近岸侧 图 2.2-13 引桥断面图 25 图 2.2-14 引桥纵剖面图( 一) 26 图 2.2-15 引桥纵剖面图(二) 27 中间段 近引桥段 最外段 图 2.2-16 内侧斜坡式码头断面图 28 图 2.2-17 内侧斜坡式码头正立面图 29 2.2.4 航道 瓯江口一期航道从歧头开始,沿高沙浅滩和灵昆浅滩之间的深水区通航,后 转大门岛下乌仙咀、青菱屿南侧航行接青菱屿锚地。该航道全长约 17km , 目前 瓯江口一期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航道设计底标高为-6.0m,航道宽度 260m,可 满足 2 万吨级兼 3.5 万吨级浅吃水船舶乘潮双向通航。港区前沿码头航道利用瓯 江口进港主航道,即可满足船舶通航要求。 图 2.2-18 进港航道示意图 本工程航道通航频次不高,选用单线航道,根据 JTS165-2013海港总体设 计规范,计算得到本工程 10000 吨级杂货船单、双向通航有效宽度分别为 100m、 188m ,10000 吨级散货船单、双向通航有效宽度分别为 103m 、186m 。目前瓯江 口航道治理维护工程实施后,航段航道底宽 260m 、疏浚水深为 7.0m ,可满足本 工程 10000 吨级杂货船、散货船双向通航宽度要求。 本工程最大设计船型 10000 吨级杂货船满载吃水为 8.7m ,计算得航道通航 水深为 9.7m ,可满足本工程 10000 吨级杂货船、散货船通航深度要求。 2.2.5 锚地 根据 2001 年 12 月 14 日浙江海事局关于浙江沿海主要公共航路锚地的公 告(浙海〔2001〕358 号文件),乐清湾水域锚地主要有大麦屿 1~5锚地、大 麦屿联检锚地等;瓯江口外海域公布锚地共有锚地 7 个,其中青菱屿锚地为引水、 联检、待泊锚地;本工程需要的配套锚地主要为避风锚地,避风锚地利用邻近的 乐清湾避风锚地。 30 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2.3.1 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的建议 出让海域主要工程为码头平台和引桥。码头平台、引桥按常规施工方法、顺 序进行。设计采用了大量预制构件,如先张法高强预应力砼预制管桩、横梁、纵 梁、面板等,可以更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施工中需要配备大型打 桩船、浮吊、大型驳船。由于工程规模较大,现场水上浇注砼方量甚大,还要配 备砼搅拌船,散装水泥和砂石料运输船。 码头平台施工流程详见图 2.3- 1。 图 2.3-1 码头施工流程图 31 引桥施工流程详见图 2.3-2。 图 2.3-2 引桥施工流程图 2.3.2 工程施工进度 出让海域工程建设期 18 个月。为保证工程按时竣工,施工承包方应根据本 工程结构特点、工程量及施工条件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制定各节点的进度计划, 按时保质、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的建设。各工序进度计划安排见表 2.3- 1。 32 表 2.3-1 施工进度安排表 2.4 出让用海情况 2.4.1 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 出让海域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 ”中的“港口用海 ”,用海方式包括“构 筑物 ”中的“透水构筑物 ”和“ 围海 ”中的“港池、蓄水 ”。 2.4.2 用海面积 出让海域用海总面积为 15.6273 公顷,其中码头和引桥等透水构筑物用海 面积为 2.7101 公顷,港池用海面积为 12.9172 公顷。 2.4.3 用海期限 出让海域用海期限为 50 年。 2.5 出让用海必要性 2.5.1 建设必要性 (1)是瓯江港区整合提升的需要 瓯洞区域将打造成以空港海港为依托,以高端服务、海洋产业、滨海旅游为 主导功能的海洋综合经济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临港新城。发展战略规划提出 “一港四岛 ”构建新格局,根据规划,瓯洞区域以港为支撑、做足海文章、突出 岛特色,构建“一港四岛 ”总体结构。一港是指以海港为抓手,空港为辐射,推 进瓯洞港区全面发展;四岛具体包括综合服务岛、海洋产业岛、旅游休闲岛、临 港物流岛。 33 图 2.4-1 宗海位置图 34 图 2.4-2 宗海界址图 35 到 2030 年以后,瓯洞区域中的一港之海港年吞吐量达到 2 亿吨以上。另外, 根据瓯洞区域的区位特点及开发建设基本条件,规划提出了近、中、远分期实施 建议。近期指截至 2020 年,围垦用地建设为主;中期指截至 2030 年,加大围垦 力度,以状元岙港区、大门港区建设为主;远期指 2030 年以后,则以岛间围垦 建设为主。 灵昆作业区多用途功能区是灵昆作业区目前条件较为成熟的岸线之一,航道 水深条件良好,后方灵霓大堤和浅滩一期围垦工程已建成多年,330 国道已建成 通车,具备港口开发条件。为有序开发温州港灵昆作业区,加快推进灵昆作业区 建设进程,促进瓯江口新区与洞头区区县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灵昆作业区通用 泊位Ⅲ区、Ⅳ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1泊位宜尽快开发建设。 (2)是灵昆作业区港口发展的需要 温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实施跨江发展、向东发展的战略,逐步由滨江 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灵昆作业区在今后将成为温州港最重要港口作业区之一, 主要承接老港区的拆迁安置以及推动瓯江南岸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半岛工程片 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港口发展战略规划,灵昆岛西段岸线规划为城市生 活岸线,该段岸线上现状存在诸如宏丰码头、天祥码头等众多港口企业,受制于 水深条件差、码头靠泊能力低等因素难以做强做大,且与发展战略规划存在冲突, 急需外迁安置。温州港瓯江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区的建设具有承接口内和灵 昆岛西线码头外迁的重要功能,也为外迁港口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灵昆作 业区未来港口发展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唯一的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是温州港瓯江 港区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和通用泊位Ⅳ区,出让海域工程的建设是灵昆作业 区港口发展的需要。 (3)是灵昆半岛物流园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展的需要 根据浙江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作为支撑全省 物流发展的四大综合物流枢纽,2020 年估计物流业务量为 1770 万吨~2620 万吨。 灵昆作业区多用途功能区可配合半岛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发挥港口运输运量大, 辐射范围广,运价较低的优势,在后方陆域建设相应物流仓储区,促使物流港口 联动发展。 (4)是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有序开发宝贵港口岸线的需要 灵昆作业区北堤水闸至东堤的岸线因当时建港条件不成熟,在原有港口规划 36 中未对其功能定位和岸线利用方案进行明确,只作港口岸线预留。近年来,由于 城市及产业经济的发展,瓯江口新区自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配套条件日趋成熟,灵昆岛以东新增形成约 5.5km 良好的港口岸线,可作为灵昆 作业区岸线资源的拓展,该段岸线规划建设对温州城市岸线功能调整,带动半岛 工程片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是推进温州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 温州海洋保障基地项目集海域海岛监管、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防灾减 灾公益服务和海洋调查保障能力等功能为一体,项目的建设将为温州海洋建设和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温州海洋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 续发展。出让海域拟建项目是基地的必要配套项目。 出让海域选址于灵昆作业区通用泊位Ⅲ区 11泊位,出让海域项目建设有利 于优化瓯江港区港口布局,有序开发温州港灵昆作业区,加快推进灵昆作业区建 设进程,促进温州海洋事业发展。 2.5.2 用海必要性 出让海域项目建设过程中码头、引桥等工程建设均需要用海,码头前沿船 舶靠泊及回旋等也需要用海,其用海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码头、引桥等透水构筑物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海域;码头建成后,杂货 船和散货船利用该码头进行装卸作业,公务船在该码头接送公务人员上下,船 舶靠泊、调头、回旋等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海域。这些海域资源的使用在码头工 程建设和营运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经核算,码头、引桥等透水构筑物建设 需要占用海域 2.7101 公顷,港池需用海 12.9172 公顷。 综上所述,出让海域用海是十分必要的。 37 3 出让海域所在海域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气象条件 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陆域西北到西南有群山耸立,对冬季寒潮有阻遏作用。 东部紧邻面积广阔的东海,温暖湿润,雨热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根据温州气象站(年份)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 17.9℃ , 极端最高气温 39.3℃ , 极端最低气温-5.8℃ , 月平均最高气温 32.2℃ , 月平均最低气温 1.6℃ , 年平均最高气温 21.7℃ , 年平均最低气温 13.8℃。 本区年平均降水量 1694.6 mm ,年最大降水量 2414. 1 mm ,年最小降水量 914.5 mm ,月最大降水量 446.7 mm ,年平均降水天数 175 天,年最多降水天数 206 天(1975 年),年最少降水天数 147 天(1986 年)。降水主要是锋面雨和台 风雨。 夏季多 SW 向大风,春秋季节多偏 S 向或偏 N 向大风,以偏 N 向大风为主, 冬季盛行 N~NE 向大风。全年平均风速 3.8 m/s ,强风向为 SSW 向,最大风速 32m/s(1975 年 8 月 2 日),常风向为 N~NE 向,频率为 54.7。 3.1.2 海洋水文 2021 年 3 月,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洞头附近海域布设 SW1 、 SW3 、SW4 、SW5 、SW6 、SW7 共六个水文泥沙测站,并设置两个临时潮位站 (T1 洞头、T2 鹿西)。水文泥沙测站的观测坐标见表 3.1- 1。站位位置见图 3.1- 1。 表 3.1-1 水文测站一览表 测站 实际观测站位 观测项目 备注 WGS-84 坐标 B L SW1 潮流、含沙量、悬移质、底质、温度、盐度 约 3.5m SW3 潮流、含沙量、悬移质、底质、温度、盐度 约 20.5m SW4 潮流、含沙量、悬移质、底质、温度、盐度 约 5.5m SW5 潮流、含沙量、悬移质、底质、温度、盐度 约 4.5m SW6 潮流、含沙量、悬移质、底质、温度、盐度 约 9.5m SW7 潮流、含沙量、悬移质、底质、温度、盐度 约 15.0m T1 洞头 潮位 T2 鹿西 潮位 38 图 3.1-1 洞头附近海域水文泥沙测验站位图 3.1.2.1 潮汐特征 (1)潮波 测验海区的潮振动主要是由太平洋潮波引起的协振动形成。控制本区潮波运 动的是以M2 分潮为主的东海前进波系统。西北太平洋的半日潮波以东南-西北 向传入浙江省温州市洞头附近海域,进入测验海区。 日潮波(K1 分潮为主)也 以这一方向传入。潮波进入洞头附近海域后,由于地形和底摩擦等条件影响,潮 波发生变形,波形、波速和浅水分潮等发生变化。 (2)实测潮汐特征 根据两个临时潮位站(T1 洞头、T2 鹿西)2021 年 3 月 28 日 1000 时2021 年 4 月 6 日 1600 时的潮位资料,统计得测验海区实测潮汐特征如表 3.1-2 所示。 表 3.1-2 测验海区同步实测潮汐特征值( cm )(略) 1)T1 洞头临时潮位站短期(9 个周日)平均海平面为 13cm(1985 国家高 程基准(二期)),T2 鹿西临时潮位站短期(9 个周日)平均海平面为 17cm(1985 国家高程基准(二期))。 2)测验海域潮差较大,T1 洞头临时潮位站最大潮差 623cm,最小潮差 177cm, 39 平均潮差 470cm;T2 鹿西临时潮位站最大潮差 631cm ,最小潮差 178cm ,平均 潮差 470cm。 3)两个临时潮位站的平均涨潮历时略长于落潮历时。其中 T1 洞头临时潮位 站平均涨潮历时为 6h17min,平均落潮历时为 6h12min;T2 鹿西临时潮位站平均 涨潮历时为 6h14min ,平均落潮历时为 6h13min。 (3)潮汐性质 测验海区潮汐以 M2 分潮为主。其中 T1 洞头临时潮位站的 M2 分潮振幅为 182.2cm ,T2 鹿西临时潮位站的 M2 分潮振幅为 183.4cm。 根据表 3.1-3 分析两个潮位站潮汐的一般特性。 表 3.1-3 测区潮位站的潮汐调和常数(略) T1 洞 头 临 时 潮 位 站 主 要 日 分 潮 与 主 太 阴 分 潮 之 比 HK1 HO1 / HM2 0.290.5 ,根据潮港类型判别式可知附近海区为一个规则半日 潮海区;且HM4 / HM2 0.0110.04 ,可见潮汐浅海作用较弱,浅海分潮振幅和 HM4 HMS4 约为 6.9cm。 T2 鹿 西 临 时 潮 位 站 主 要 日 分 潮 与 主 太 阴 分 潮 之 比 HK1 HO1 / HM2 0.2870.5,根据潮港类型判别式可知附近海区为一个规则半日 潮海区;且 HM4 / HM2 0.0080.04 ,可见潮汐浅海作用较弱,浅海分潮振幅和 HM4 HMS4 约为 6.4cm。 显然,测验海域的潮汐性质为规则半日潮,每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略 有日不等现象;测区两个临时潮位站潮汐浅海作用较弱。 3.1.2.2 潮流分析 东海潮波以前进波的形式,由东南向西北挺进,传至浙江近岸,受岸壁阻碍、 岛架堵截和地形制约的作用,多沿水道或岸线走向传播。测区东南侧为东海,受 其影响,测验水域的涨、落潮流流路大致如下 涨潮流外海潮波从东南方向由外海传入,经口门进入瓯江,前沿水域涨潮 主要受瓯江口门附近地形变化的影响。 落潮流主要来自瓯江的落潮流,受地形影响流势较强,下泄至外侧水域。 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 40 (1)实测潮流分析 根据大、小潮期间六个测站表层、0.2H 、0.4H 、0.6H 、0.8H 、底层、垂线平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