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Ⅲ标二分部出海 栈桥及综合码头(自用)工程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公示稿) 二〇二三年三月 目 录 1 项目概况及用海必要性分析 2 1.1 论证工作来由 2 1.2 论证依据 4 1.3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6 1.4 论证重点 7 1.5 用海项目基本情况 9 1.6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13 1.7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21 1.8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23 1.9 项目用海必要性 24 2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27 2.1 自然环境概况 27 2.2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2] 51 2.3 海洋生态概况 63 2.4 渔业资源现状 72 2.5 自然资源概况 77 2.6 开发利用现状 79 3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98 3.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98 3.2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118 3.3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119 3.4 通航安全影响分析 125 3.5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126 4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140 4.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140 4.2 利益相关者界定 143 4.3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146 4.4 项目用海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147 5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48 5.1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148 5.2 与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54 5.3 与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符合性分析 155 5.4 与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 年)的符合性分析 156 5.5 与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 年)的符合性 159 5.6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区域符合性分析 162 6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64 6.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164 6.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67 6.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169 6.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176 7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177 7.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177 I 7.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177 7.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178 7.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181 8 生态用海方案 184 8.1 产业准入和区域管控要求 184 8.2 海岸线利用 184 8.3 生态用海布局 184 8.4 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184 8.5 生态补偿与修复 186 8.6 跟踪监测 187 9 结论与建议 188 9.1 结论 188 9.2 建议 192 10 资料来源说明 193 II 申请人 单位 名称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 法人 代表 姓名 职务 联系 人 姓名 职务 通讯地址 嘉兴市海盐县秦山街道核电大道 289 号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 Ⅲ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项 目 用 海 基 本 情 况 项目 名称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Ⅲ标二分部出海栈桥及综合码头(自用) 工程 项目 性质 公益性 √ 经营性 投资 金额 用海面 积 1.3158 公顷 用海 期限 5 年 占用 岸线 28m 新增岸线 无 用海 类型 “3 交通运输用海”之“31 港口用海” 各用海类型/作业方 式 面积 具体用途 港口用海 1.3158 公顷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杭州湾跨海大 桥施工期间构件运输 1 1 项目概况及用海必要性分析 1.1 论证工作来由 新建南通至苏州至嘉兴至宁波铁路项目下称通苏嘉甬高铁于 2019 年 6 月 21 日通 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审核(附件 1),正式立项。项目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 的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省东北部地区,为南北向铁路,线路起自南通市南通西站,与 盐通铁路正线贯通,向南跨过长江后(利用沪通铁路四线桥),经苏州市、嘉兴市、跨 过杭州湾进入宁波市。全线正线运营长度为 310.4km,(不含慈城北至奉化段),其中新 建线路长度为 301.3km,设南通西、张家港、常熟西、苏州北、苏州南、嘉兴南、海盐 西、慈溪、庄桥等 9 座车站。 该铁路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 长三角城市群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城镇体系的重 要纽带,是一条路网客流和城际客流并重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为 350 公里/小时。线 位跨海通道初、近、远期预测客流水平将达到 1836 万人、 2378 万人、 2795 万人。 该铁路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上海至宁波都市圈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苏锡常、苏北、苏中、环杭州湾地区东翼与宁波都市圈之间的快速便捷通道; 是加强长三角地区铁路网的有效衔接,完善国家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需要;是促进长 三角一体化、落实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大湾区建设、实现宁波对 接大上海、拉近沪甬两市时空距离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现代交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是该铁路项目的关键节点工程,铁路跨海大桥建设,将直接 打通沿海铁路跨杭州湾的瓶颈,强化浙东南地区与上海的联系,补齐长三角“一核五 圈”空间格局中的短板,加速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项目铁路跨海大桥建设意义重大。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杭州湾跨海铁 路大桥,位于既有杭州湾公路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上游约 7 公里处,北起嘉兴 海盐,跨杭州湾海域后南接宁波慈溪。其中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起讫里程为 DK174794.15~DK203952.602,全桥长为 29.158km 。该大桥海域合作论证报告于 2022 年 12 月 14 日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 于 2023 年 1 月 16 日获得不动产权登记。 2 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 TYZQ-3 标段起讫里程为 DK174794 DK184638, 正线长度 9.844 公里,主要包括跨北大堤引桥(299.9m)、北航道桥 (932.7m)、北航道桥至中航道桥之间海中引桥(5300m)、中航道桥(1430.8m)、中 航道桥至南航道桥之间紧邻中航道桥的第一联海中引桥(1880m)。 根据项目总体安排,项目部下辖 2 个分部, 一分部负责 160墩跨北大堤引桥、 北航道桥、海中引桥及标段箱梁预制架设任务, 二分部负责 61109墩海中引桥、中 航道桥、中航道桥以南紧邻中航道桥的第 1 联海中引桥。为支持该国家重大项目的建 设,需在该大桥海盐县境内建设大件设备出海专用码头一座,主要用于大桥建设项期 间的大件设备运输使用。大桥建设完成后,码头将由建设单位进行拆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规定,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 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在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时,必须 出具海域使用论证材料,分析工程使用海域的可行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相 关涉海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同时也规定“海域属于 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 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浙江 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第四条也规 定了“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其他经营性项目用海以及同一海域有两个以上相同 海域使用方式的意向用海者的,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 ” 为进一步规范用海审批行为,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于 2017 年 3 月 7 日发布了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 号),规 定符合用海审批目录要求的建设项目用海可以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经海 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由于本项目为配合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施工而专门建设 的场码头,而且大桥工程建设完成后,本码头也将拆除,不再投入使用。所以本码头 工程可以视为大桥工程的附属设施,故依据大桥工程的交通属性, 即用海审批目录 第十三条“1 .公路线路、桥梁、交叉工程、隧道和渡口。”本项目可以列入用海审 批目录,可通过申请审批取得海域使用权。 为此,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特委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 所承担该码头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本次论证通过对项目拟使用海域及毗邻海域、 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从技术角度 ; 论证项目的实施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项目用海的必要性、规划符合性和 协调性,分析项目用海的方式、面积、期限,分析项目实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通过对海洋环境、相关功能区及利益相关者影响的分析,提出建设期和营运期海 域使用控制目标,为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序开发、合理使 用海洋资源,为行政主管部门的用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论证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 年 11 月 4 日修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年 12 月 28 日修正);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2021 年 4 月 29 日修订);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7 年 3 月 1 日修订); 7)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8 年 3 月 19 日修正); 8) 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海规范 〔2016〕10 号),2016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9) 海域使用测量管理办法(国海发[2002]第 22 号, 2002 年 10 月 1 日起施 行); 10) 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1) 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国海发〔2006〕28 号,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1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 年 12 月 30 日修 改); 13)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1 号); 14)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7 年 9 月 30 日修正); 15)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7 年 9 月 30 日修正); 16) 浙江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 行); 4 17)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的通知(2017 年 3 月 7 日) 18)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 〔2018〕2 号, 2019 年 1 月 28 日起施行)。 1.2.2 区划和规划 1)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2018 年 9 月修订); 2)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2017 年 4 月); 3)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 4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 年)(2017 年 9 月); 5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 年)(2018 年 9 月) 6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16-2020); 7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2011 年 3 月)。 1.2.3 技术标准和规范 1)关于印发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通知(国海发[2010]22 号); 2)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 3)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 4)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070-2003); 5)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251-2018); 6)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 7)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8)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 9)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 10)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 11)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145-2015; 12)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农业部 SC/T9110-2007); 13)水上溢油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JT/T 1143-2017)。 1.2.4 项目基础资料 1)杭州湾大桥二分部出海码头说明材料,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 公司, 2023 年 2 月; 2)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分公司新建南建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标项目用海面 5 积测量技术报告,宁波数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3 年 2 月; 3)新建南通至苏州至嘉兴至宁波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中国中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20 年 11 月 4)嘉兴市污水处理扩容工程外排三期工程数模专题报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 究所, 2021 年 11 月; 5)用海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3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1.3.1 论证工作等级 本出海栈桥及综合码头工程,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用海类型 为“交通运输用海”(一级类) 中的“港口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为“构筑物” (一级用海方式)中的“透水构筑物”(二级用海方式)。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有关规定,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行论证等级划分 制度,按项目的用海方式、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本码头工程码头长 96.32m,宽 27.1m,面积 2610.272m2 ,引桥长度标准段宽 8.5m, 长 163.3m,面积 1388.05 ㎡,与综合码头接触段长 12m,宽 24m,面积 288 ㎡,加宽段 1 长 12m,宽 20m,面积 240 ㎡,加宽段 2 长 24m,宽 27.75m,面积 666 ㎡,综上出 海栈桥共计 2582.05 ㎡。综合码头长 96.32m,宽 27.1m,面积 2610.3 ㎡。栈桥及码头总 用钢量共计 3403.5t。 合计本工程透水构筑物(栈桥及综合码头)总长度 271.64m,小于 400m,透水构 筑物用海面积 1.3158hm2 ,小于 10hm2 。按照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表(表 1.3- 1), 判定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为三级。 表 1.3- 1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表 一级用 海方式 二级用海方式 用海规模 所在海域 特征 论证 等级 构筑物 透水构 筑物 人工鱼礁 类透水构 筑物 用海面积≥50 公顷 所有海域 一 用海面积<50 公顷 所有海域 二 其他透水 构筑物 构筑物总长度≥2000m ,用海总 面积≥30 公顷 所有海域 一 构筑物总长度(4002000)m, 用海总面积(1030)公顷 敏感海域 一 其他海域 二 构筑物总长度≤400m ,用海总面 积≤10 公顷 所有海域 三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 三 6 1.3.2 论证范围 本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等级为三级。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规定,论证 范围应依据项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 目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 结合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相关要求,本次论证工作范围以项目外缘线为起 点各向外扩展约 5km,论证范围海域面积约 46.35km2 ,如图 1.3- 1 所示。 1.4 论证重点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 号),依据项目的用海类型、 用海方式和用海规模,结合工程所处海域资源环境现状、海洋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特 点及其可能造成的对周边海域环境的影响等,确定本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重点为 (1)选址合理性分析; (2)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3)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4)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7 图 1.3- 1 论证范围示意图 8 1.5 用海项目基本情况 1.5.1 用海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Ⅲ标二分部出海栈桥及综合码头(自用) 工程 申请人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 地理位置位于嘉兴市海盐县秦山街道渡船头东侧海域。 建设内容建设临时性码头一座,用于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 项目建设期的大型设备构件运输使用,施工期结束后,由建设单位拆除。 1.5.2 位置和海域现状 1、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街道渡船头东侧海域, 如图 1.5- 1 和图 1.5-2。 2、海域现状 本项目拟新建一座大件设备运出码头,运至拟建南通至宁波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 施工现场。根据现场勘察,工程海域现状无用海设施,南北两侧为丁坝,高潮没入海 中,低潮露出,后方为人工堤坝,引桥跨越堤坝直接接入陆域,现状照片见图 1.5-3。 工程海域码头平台南侧约 35m 处现状为海堤丁坝,约 110m 为原杭州湾跨海大桥施 工时的墩身出运码头,该码头已于 2006 年废弃,约 600m 为嘉兴港海盐港区秦山海运 码头。现状照片见图 1.5-4。 工程海域北侧约 100m 处为海堤丁坝,低潮露出,高潮时没入水体。现状照片见图 1.5-5。 9 图 1.5- 1 项目位置示意图 10 图 1.5-2 项目位置示意图(二) 11 图 1.5-3 本项目现状照片 本项目 ↓ 杭州湾大桥墩身运出码 头(废弃) 南侧丁坝 ↓ ↓ 图 1.5-4 项目南侧海域现状 北侧丁坝 ↓ 图 1.5-5 项目北侧海域现状 12 1.5.3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临时性钢管桩码头一座,用于 3000t 级施工船舶装卸作业。根据引 桥宽度不同,码头引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桥宽8.5m,长 163.3m,面积 1388.05m2, 第二部分引桥宽 20m,长 12m,面积 240m2 ,第三部分引桥宽 27.75m,长 24m,面积 666m2 ,另有引桥与码头接触段长 12m 宽 24m,面积 288m2 ;码头平台长 96.32m,宽 27.1m,面积 2601.3m2 ,引桥和码头总用钢量约为 3403.5t。 建设三角形靠船墩 11 个。每个靠船墩由三个直径 0.8m 钢管桩组成,均以间隔 3m 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各个靠船墩间距约 12m。 建设三角形桅杆吊基座一座,布置吊机应相应吊具;在码头平台北侧配套建设扶 梯一座,扶梯为浮动结构,与码头平台北侧相接,用于船舶人员上下船使用。 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如表 1.5- 1 所示。 表1.5- 1 水工建筑物建设内容、规模 序号 项目 尺度(mxm) 顶高程(m) 数量(个) 1 标准引桥 8.5163.3 8.8 1 2 引桥 1 2012 8.8 1 3 引桥 2 27.7524 8.8 1 4 码头平台 27.196.32 8.8 1 5 三角形靠船墩 333(边长边长) 8.8 11 6 桅杆吊基座 242433.94(边长边 长) 8.8 1 7 扶梯 8.8 1 1.6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1.6.1 平面布置方案 本码头主体结构采用“T”形平面结构船舶靠泊,为防止船舶停靠时对码头平台产 生过大冲击, 影响平台的稳定和安全性,在码头平台前方设置靠船墩 11 个,在平台南 侧布置桅杆吊平台一座,用于布置吊机及相应吊具,码头平面布置如附图 1 所示。 由于本码头工程仅为工程建设临时使用,船舶停靠不多,建设单位无需设置回旋 水域,码头平台前沿海域底高程在 0m 线以下 4~5m 左右,满足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 船舶停靠要求。如附图 2 所示。 1.6.2 主要结构、尺度 1、主要水工构筑物结构 本项目主要水工构筑物见表 1.5- 1 及图 1.6- 1。主要有 7 个部分组成。 13 图 1.6- 1 主要水工构筑物平面布置图 (1)标准引桥 标准引桥宽 8.5m,长 163.3m,面积 1388.05m2 ,由 60 根钢管桩支撑,桥面用分配梁 架设,标高为 8.8m。 (2)引桥一 引桥一段宽20m,长 12m,面积 240m2 ,由 10 根钢管桩支撑,桥面用分配梁架设。 (3)引桥二 引桥二部分宽 27.75m,长 24m,面积 666m2 ,由 24 根钢管桩支撑,桥面用分配梁 架设。 (4)引桥与码头接触段 该段长 12m 宽 24m,面积 288m2 ,由 14 根钢管桩支撑,桥面用分配梁架设。 (5)码头平台 码头平台长 96.32m,宽 27.1m,面积 2601.3m2 ,由 88 根钢管桩支撑,桥面用分配 梁架设。标高 8.8m。 码头平台上布置 100t 履带吊机一台,平面上设置履带吊专用轨道, 平面布置如图 14 1.6-2。 (6)靠船墩 建设三角形靠船墩 11 个。每个靠船墩由三个直径 0.8m 钢管桩组成,均为间隔 3m 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各个靠船墩间距约 12m,靠船侧安装橡胶缓冲垫。靠船墩平面布 置如图 1.6-3 所示。 (7)桅杆吊基座 桅杆吊基座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 边长尺寸分别为 242433.94m,分别布置吊 机及卷扬机。平面布置如图 1.6-4。 以上各水工构筑物均由钢管桩支撑,钢管桩立面布置示意图见图 1.6-5~图 1.6-7。 图 1.6-2 履带吊作业区域平面布置图 15 图 1.6-3 靠船墩平面布置图 图 1.6-4 桅杆吊基座平面布置图 16 图 1.6-5 本项目码头立面图 17 图 1.6-6 本项目新加宽段立面布置图 18 图 1.6-7 本项目贝雷梁布置图 19 2、后方陆域分布 根据施工需要,后方陆域主要布置材料堆场和钢结构加工场,场地沿现在大堤及 后方护塘河平面布置方式,顺岸布置,主要布置有停车场、材料堆场、物料加工区和 办公区等, 具体如附图 3 所示。 3、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主要用于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使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设 计使用年限 5 年。 1.6.3 装卸工艺 1、主要设计参数 (1)货种 重大件、件杂货; (2)年运量 重大件总计 204 件;约计 6 万吨; (3)码头年营运天数 295 天。 2、装卸工艺方案 重大件的装卸作业一般采用履带吊、桅杆吊等装卸工艺。 根据大件运输船型不同, 3000 吨大件驳船装卸作业一次约 1h,要求考虑在高平潮 时作业,同时通过船舶的压舱水调节船舶吃水来适应水位的小幅变化(调节幅度约 1m)。 3、装卸工艺流程 后方陆域→大件运输平板车(组合) →大件驳船 1.6.4 港口作业天数 1、泊位作业标准 影响本工程码头船舶装卸作业的自然因素一般有风、浪、雨、雾及雷暴等,根据 港区自然条件、设计船型及其装卸工艺要求,并依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有关船舶 作业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港区各设计船型允许作业的标准见表 1.6- 1。 表 1.6- 1 码头允许作业的标准 项 目 允许作业标准 气象 风 风速≤6 级 雨 日降雨量20000 吨级时,T≤8S。 2、泊位年可作业天数 根据本地区水文、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周边码头的作业情况,估算本工 程 20003000GT 驳船年可作业天数为 295 天。 1.7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1.7.1 施工方案 钢管桩采用打桩船施工,连接系、桩帽、分配梁、贝雷梁及桥面系等利用浮吊/履 带吊配合人工进行安装,为保证沉桩定位的正确性,各墩首根桩都需进行常规测量比 测。包括平面扭角测量;倾斜度测量;平面坐标测量。将常规测量方法得出的数据 与打桩船安装的定位系统显示的坐标、倾斜、扭角进行对比,达到校核的目的。 1.7.2 施工工艺与流程 本工程工序可应采用流水作业或交叉作业,但应避免工序间的相互干扰。各单位 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21 钢管桩加工 施工准备 打桩船就位 连接系加工 质量控制 牛腿加工 桩顶分配梁加工 材料及设备运输 钢管桩验收 抛锚船GPS定位抛锚 测量就位 钢管桩施工 连接系安装 牛腿焊接 桩顶分配梁安装 贝雷梁安装 垫梁、钢面板安装 拌合设备安装 防护栏杆及附属安装 检查验收、投入使用 图 1.7- 1 项目施工流程图 1.7.3 施工工期 拟建码头计划总工期为 3 个月,施工进度计划见表 1.7- 1。 22 表 1.7- 1 施工进度表 时间(月) 工程项目 月份 1 2 3 钢管桩插打 贝雷梁安装 附属设施安装 工程验收 1.8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1.8.1 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 1、用海类型 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一级类) 中的“港口用海(二级类)。 2、用海方式 用海方式为“构筑物”(一级用海方式)中的“透水构筑物”(二级用海方式)。 1.8.2 申请用海面积 本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为 1.3158hm2 ,均为透水构筑物用海。 申请用海范围见图 1.8- 1。 1.8.3 申请用海期限 本项目主要用于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使用,本码头工程的建设工 期约 3 个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期约为 4 年,考虑工程结束后的拆除工期等因素, 叠加建设、营运及拆除时间,本工程申请用海期限为 5 年。 23 图 1.8- 1 申请用海范围图 1.9 项目用海必要性 1.9.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通苏嘉甬铁路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的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省东北部地区,为南 北向铁路,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 是长三角城市群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城镇体系的 重要纽带,是一条路网客流和城际客流并重的高速铁路。 该项目的建成将组合青连、连盐、盐通、甬台温等相关线路,将形成位于京沪以 东的纵向沿海高铁新通道,有效拓展高铁辐射范围、大幅压缩各地时空距离、深化密 切沿线交流协作;通过创新城市间交通方式供给,诱发、释放了潜在客运需求,使城 市群之间产业资源合理配置、人员商务往来频繁;有利于推动形成沿海全面开放新格 局,打造高铁沿海经济轴带,有利于使面积占全国 13.6、人口占 42的沿海地区优势 互补、外引内联,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海洋开发的基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 24 机。 本项目的建成压缩了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与宁波都市圈,以及南京都市圈(含镇 江、扬州)、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含嘉兴等)、宁波都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 并强化了环杭州湾大湾区南北两岸的联系;通过改善区域对外交通环境,切实担当起 深化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责任,先发引领其人口聚集、空间调整、产业重组、 结构升级进程;且将间接为沿线地区提供高铁新城打造机遇、缔造高铁产业发展契机、 奠定高铁经济发展基调,从而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大局。 为此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建南能至宁波铁路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 年), 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长三角 城市群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城镇体系的重要纽带。 同时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已列为浙江省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预备类项目。本项 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重大,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 程项目,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铁路的关键控制性节点工程,其建设将直接 打通沿海铁路跨杭州湾的瓶颈,强化浙东南地区与上海的联系,补齐长三角“一核五 圈”空间格局中的短板,加速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铁路跨海大桥建设意义重大。 为加快项目建设,中铁大桥局集团承担了本项目的Ⅲ标段的建设任务,为方便工 程建设,建设单位急需建设相应的出海栈桥及综合码头,用以运输工程建设所需要钢 管桩、钢筋等工程建设物资。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前期规划和咨询阶段本已规划设计了墩身出运码头和箱梁出海 码头。但是当时由于时间太早,没有完全考虑到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各标段施工实际 的需求,导致前期设计的两个码头数量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工程实施的需要,对按时 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保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重大战 略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建设单位急需在工程区域就近建设该综合 码头,为按时完成大桥建设任务创造坚实基础。所以项目建设可行。 1.9.2 项目用海的必要性 新建南通至宁波铁路项目通过建设跨海大桥的方式跨越杭州湾海域,连接嘉兴市、 25 宁波市。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国家中 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 年),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沿海铁 路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一 核五圈四带”城镇体系的重要纽带;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已列为浙江省综合交通“十 三五”规划预备类项目。本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重大,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 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铁路杭州湾大桥用海已获得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主体工程均在海域建设,工程 建设必然使用海域。杭州湾海盐一侧现状码头数量少且多为企业专用码头,无法租用 于大桥建设,且大桥建设所需的墩身、钢管桩、钢箱梁等物资,多为大型构件,需专 用设备或大型驳船吊装运输,一般码头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为方便工程建设,缩 短工期,码头一般应距离预制场地或材料堆场足够近,这样既能缩短时间,也可以降 低工程建设成本。为此,建设单位建设工程专用码头,用于铁路杭州湾大桥建设是必 要的,码头建成后用于向海域运输大桥建设专用物资,所以用海必要。 26 2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气象 杭州湾地处北纬 30附近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 季分明,季风显著, 总的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该地区与我国东南沿海一样, 是重大灾害天气多发地带,加上杭州湾的喇叭状地形,是强潮海湾,潮大流急,水域 含沙量较多;遇台风袭击时伴随大风、大浪及大量增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灾害性天 气。 杭州湾四季气候特点冬季受欧亚大陆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夏 季受太平洋暖气团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春秋两季冷暖气团交替,时冷时热, 天气多变,为主要的降雨季节,一般春末夏初进入梅雨期,初秋多阴雨,晚秋常秋高 气爽。四季中,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较短。 本报告引用工可报告、项目气象专题报告等资料,采用平湖气象站实测资料,平 湖气象站位于乍浦镇,地理坐标 30 37 ′N 、121 05 ′E,海拔高度 5.4m。根据该站 1971~2014 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1)气温 根据平湖气象站多年长期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 16.2℃, 多年极端最高 气温为 39.9℃,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10.6℃。多年平均气压 1015.9hPa,多年平均降雨 量 127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气象站多年平均雷暴天数为 28.2d,多年最多 雷暴天数为 43d。平湖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 2.1-1。 表 2.1- 1 平湖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项目 单位 指标 发生时间 气 温 多年平均气温 ℃ 16.2 年极端最低气温 ℃ - 10.6 1977 年 1 月 31 日 年极端最高气温 ℃ 39.9 2
展开阅读全文